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成因及对策分析
——以X幼儿园为例

2022-07-01 09:39
教育观察 2022年18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班级幼儿园

汪 阳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29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2021年9月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专门有“儿童与安全”的论述,指出要“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提高儿童及其看护人的安全意识,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技能,培养儿童安全行为习惯”[2]。不管是从国家层面、幼儿园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应重视幼儿的安全。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是指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对幼儿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具有潜在威胁的不安全因素。户外活动是一日生活中多数幼儿喜爱的环节,但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环节,户外活动中的安全隐患给幼儿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探讨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问题,寻找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预防措施,为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遵循目的性与方便取证原则,主要采用观察法与访谈法对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进行研究。研究于2021年4月25日开始,随机选取X幼儿园大、中、小各一个班级,共95名幼儿、9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笔者每日观察6小时,观察内容包括户外活动中的幼儿行为、教师活动指导、场地与器械状况,用观察表格记录观察数据。9名教师中的3名身兼幼儿园管理者,对剩余的6名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如何理解幼儿安全、户外活动中有什么安全隐患、安全隐患的成因是什么、如何防范此类安全隐患、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户外活动开展状况

样本班级的户外活动时段安排情况如表1所示,小、中、大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均为1小时30分钟。观察可知:样本班级的活动场地以园内侧操场为主(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天气状况不佳则在教室外走廊与活动室开展活动;园内各时段户外活动会配置指导教师,晨间活动由当日带班教师组织开展,上午户外活动由2名教师(保育员)组织开展,下午户外活动由3名教师共同带领组织开展。

表1 X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安排

X幼儿园各年级的晨间活动主题设置如表2所示,包括走、跑、跳、钻、投掷等主题。观察得知:样本班级的晨间活动基本按照园内的规定执行,活动内容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动作发展的描述。在户外活动主题设置中,小班每周有1次固定周计划活动,中、大班每周有2次固定周计划活动,其他的户外活动内容皆由本班教师自行组织。

表2 X幼儿园晨间活动主题

由表2可知,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可以在活动中得到一定锻炼和发展,但小、中、大班的活动设置存在一些冲突。例如,小班的散步活动与大班的投篮活动有冲突,大班幼儿开展投篮活动的侧操场是小班幼儿散步时的必经之路,大班幼儿在侧操场投篮时常因动作不熟练而投掷偏离,篮球有砸中小班幼儿的风险。再如,中班幼儿的投掷沙包活动与大班幼儿的攀岩活动有冲突。侧操场一面有高2米的攀岩墙,因为此处有墙面阻挡,所以中班幼儿偏好在攀岩墙附近投掷沙包,以方便捡拾,但大班幼儿在攀岩时很容易被沙包击中。

(二)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的成因分析

1.幼儿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是儿童早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危险认识与避险行为”与“认识并遵守规则”两部分内容。[3]幼儿是户外活动的主体,其行为、语言能较为正面地反映出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稍差,在游戏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安全行为。

追逐打闹游戏是一种粗野的嬉戏游戏,是指幼儿与同伴之间自发产生的、无外在攻击与目的,并常伴有吵闹与笑声的、较激烈的身体动作运动。[4]在问及“户外活动中有哪些安全隐患”时,中、大班的受访教师表示幼儿很喜欢与同伴追逐打闹,而由于幼儿自控能力弱,因此追逐打闹很容易转变成攻击行为。此外,小、中班的受访教师表示在户外活动时,因活动材料有限,幼儿会出现争抢行为。根据访谈记录,笔者对幼儿的追打、推挤、争抢物品、攀爬、捡拾等行为进行记录,得到表3所示的结果:同伴追打行为占比最高,达到43.6%。其次是同伴推挤行为,占比27.1%,与访谈结果符合;捡拾行为占比17.2%,这与活动场地临街有关,由于侧操场外围是道路,落叶、小树枝较多,幼儿喜欢捡拾;同伴争抢行为占比7.9%,多发生在中、大班;攀爬行为占比4.2%,中、大班幼儿对攀岩墙的兴趣很高,会在攀岩墙低矮处进行攀爬。

表3 X幼儿园幼儿不安全行为次数统计 单位:次

2.教师对幼儿分离焦虑的不当处理

【案例】小班的嘉嘉今天由妈妈接送。晨间活动时,妈妈带着嘉嘉向教师走去。嘉嘉攥着妈妈的衣角,半个身体躲在妈妈身后,脸上还有眼泪。妈妈说:“老师早上好,我还要赶着上班,拜托老师照顾一下我家小孩。”说完,把嘉嘉从身后推出来。嘉嘉依旧攥着衣角,哭着说:“妈妈不要走。”妈妈把衣角从嘉嘉手中扯出,头也不回地走了。嘉嘉哭着向妈妈跑去,哭声引来其他教师与家长的关注,教师一边追着嘉嘉,一边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安全。

样本班级中有7名幼儿表现出焦虑—矛盾型亲子依恋情绪。入园时,家长将幼儿带到班级活动场地,与教师短暂交流后便匆匆离开,不管幼儿入园时的哭闹。这些幼儿会因为分离焦虑而追逐家长,他们在人群密集的场地快速跑动极易撞到其他幼儿并引发安全事故。幼儿分离焦虑是大部分幼儿入园时会表现出的一种心理问题,家长、教师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有分离焦虑的幼儿,而应帮助幼儿克服焦虑心理。[5]教师对幼儿分离焦虑的不当处理会给教师及其他幼儿造成诸多不便。如果能正确处理好幼儿入园焦虑,活动场地上的“亲子追逐”问题就会减少,晨间活动的安全性也会有所提高。

3.教师工作不到位

第一,活动内容与指导方式单一。在户外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和协调者,然而,很多教师并不能在户外活动中很好地发挥上述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活动组织与指导方面有所不足。统计显示,在样本班级开展的户外活动中,教师自编活动占多数,为57.1%;幼儿的自由活动占22.8%,周计划活动占20.1%。这说明,教师在进行规定教学计划的同时给予幼儿比较充分的自由活动机会,但相较于固定的周计划,自由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增加了,教师无法预估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在84次幼儿自由活动中,有23次教师没有进行安全提醒。同时,教师在自行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将游戏形式固定在较狭隘的范围内,导致幼儿能玩到的游戏种类并不多。在199次教师自编活动中,大型器械游戏共进行97次,占48.7%;民俗游戏共进行78次,比39.2%;师幼共同创编游戏24次,占12.1%。当问及教师“对幼儿的活动内容很固定有何看法”时,教师表示已有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可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不必再费心设计新的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幼儿活动的方法有交叉式介入法与垂直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户外活动,教师与幼儿一同游戏,同时对幼儿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干预。垂直式介入法是指教师不参与幼儿活动,对幼儿不安全的活动进行直接干预,幼儿活动会停顿一会儿然后继续开展。统计显示,X幼儿园教师交叉式介入法占总体指导的40.6%,这说明教师在指导方式上偏好与幼儿共同活动,但会在师幼互动中指导、解决幼儿游戏出现的问题的占比并未超过50%,还有提升的空间。垂直式介入法占34.9%,不介入占22%,两者比重之和达到56.9%,说明垂直式介入与不介入也是教师常用的指导方式,教师会在一些情况下打断游戏,采取直接干预措施并进行说教,或不介入幼儿的户外活动,随幼儿自主活动。这两种指导方式的缺点是教师置身活动之外,对幼儿活动状况的关注度不高,无法及时发现隐藏在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

第二,户外活动监督疏忽。X幼儿园中班与大班的户外活动时间完全重合,常出现两个班级甚至多个班级在同一场地进行户外活动的情况。在观察幼儿活动的间隙,教师偶尔会与本班其他教师闲聊。这导致教师往往只能在事后对幼儿的安全事故做出反应,缺少在事故发生前遏制危险的意识。有教师表示,园内出现过7起因教师监督疏忽引起的幼儿安全事故。

4.场地与器械问题

第一,拥挤的活动场地。空间拥挤是幼儿园户外活动中一个很普遍的问题,X幼儿园幼儿人均户外活动面积约为1.25平方米,但实际开展的户外活动未达到这一数值。据观察,因户外活动时间重叠,在观察期内X幼儿园中、大班一起活动次数有9次,且班级活动场地之间无明显界限,幼儿被允许进行跨班级活动,同伴间的推挤、追逐行为有可能变成安全事故的导火索。

第二,不安全的活动器械。大型器械中秋千与独木桥的安全问题比较明显。据观察,X幼儿园秋千的座位呈倾斜状态,幼儿玩秋千时会因无法很好地控制身体重心而跌落。独木桥的安全问题在于桥面过于狭窄,仅脚掌宽度。1名受访教师表示,园内发生过幼儿过独木桥摔伤的事件。此外,小型器械的卫生问题较严重。存放小型器械的仓库天花板处有缺口,且紧挨着幼儿园食堂的油烟排气管,导致靠近缺口的内墙上有不少黑色油污。同时,仓库地面有裸露的下水口,小型器械长时间被锁在仓库里易落灰及滋生细菌。幼儿用手直接接触小型器械会对幼儿的健康安全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安全管理不足

第一,户外安全规章制度不全面。X幼儿园安全条文规定略宽泛,无配套的监督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虽然国家层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安全工作做出了方向指导,但实施、监督、评价等工作需要幼儿园结合实际进行。在访谈中,当问及“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时,管理者表示自身管理工作繁重,对安全管理细节工作难以顾及。在追问“园内是否有安全评价的标准”时,管理者表示有但不涉及幼儿户外活动。以上现象反映出X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不足。

第二,园内安全培训欠缺。从对X幼儿园管理者与幼儿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师安全培训次数较少,有时一年也难有一次培训。幼儿教师的安全知识有限,关于如何处理幼儿意外伤害,受访教师均表示此类知识保育员会重点了解,自己了解常见的伤害处理知识即可。但保育员只参与下午户外活动组织与指导,并不能保证幼儿在园的一日安全,这为幼儿的户外活动安全处理埋下了隐患。

三、建议

(一)重视幼儿安全教育

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对安全、危险、意外事故等概念的认知水平存在年龄差异。[6]《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将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预防演练。[7]基于此,幼儿园管理者应对教师加强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如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等,保证教师有机会学习安全知识。教师可将安全教育学习的结果与幼儿学习特点结合起来,在日常活动中向幼儿渗透安全知识,让幼儿有亲身实践的机会。这样,幼儿才能认识到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例如,在户外骑车活动中,教师可在活动场地摆放各种交通标识,请部分幼儿专门扮演“小交警”,带领其他幼儿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这样,幼儿不仅可以了解交通安全标志的含义,还可以树立安全骑行的理念和交通安全意识。再如,角色扮演游戏中可增设“消防局”,可以让幼儿在扮演消防员的同时,学习如何在危急情况下保护自己。此外,幼儿园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借助家长会、家园联系群等方式相互沟通、分享幼儿安全教育心得,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家园合力的作用。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户外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内容包括活动时间、场地、材料、人员等,以保障户外活动安全、顺利地开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打起万分精神看护幼儿,找到最佳观测点,确保所有幼儿都在视野范围内,并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和化解活动过程中幼儿遇到的问题。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利用3—5分钟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平复幼儿的亢奋情绪,之后,仔细检查幼儿的衣服口袋,清理活动场地,在清点人数后带领幼儿返回室内。幼儿园管理者应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重视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树立积极、正确的儿童观,以发展、乐观的眼光看待幼儿。同时,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靠外在的培训,更靠内在的自我学习与反思,教师在工作之余可通过阅读专业著作、学术期刊等了解学前领域的前沿动态,也可多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培养幼儿情绪能力

情绪能力包括情绪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充分调动情绪并全身心投入活动,会进入亢奋状态。教师应注重正确引导幼儿表达、发泄情绪,努力减少户外活动中同伴之间的不安全行为。例如,教师可与幼儿共读关于控制情绪的绘本,通过对画面及文字的解读让幼儿意识到可能出现不安全行为的情景。再如,教师可借助工具对幼儿户外活动过程进行记录,让幼儿回顾自己的活动表现,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及出现场景有具体认识,以便其在日后的户外活动中注意自己的不良情绪与不安全行为。针对晨间活动中的分离焦虑,教师应给予有分离焦虑的幼儿更多关注,安抚幼儿的情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与幼儿独处一会儿,与幼儿交谈来园路上的所见所闻,转移其注意力,待幼儿情绪变得积极起来,教师可适时将其带入活动场地,和同伴一起活动。

(四)注意户外活动环境细节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之一。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共同构成户外活动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要加强细节处理:第一,对大型器具的突出棱角进行软包装,如用泡沫纸包裹,防止幼儿意外磕伤;第二,合理安排活动场地,让幼儿在教师可控的场地范围内玩耍;第三,加强对大型器具的检修,一旦出现破损应立即停止使用,严防器物损伤对幼儿生命安全造成伤害。在心理环境方面,教师应关注平等、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建设。和谐友爱的师幼关系与班级氛围可缓解幼儿内心的紧张。为此,教师要给予幼儿微笑、注视与肢体拥抱,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在温馨的集体中快乐玩耍,减少安全隐患。

(五)完善户外安全管理制度

幼儿户外安全制度内容应包括安全负责机制、安全监督机制与安全评价机制。幼儿园可以设立户外安全小组,明确组内分工,对幼儿户外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保障幼儿身心安全。同时,加强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一般检查相结合的方法。[8]为保证户外活动管理有序高效,幼儿园还应建立户外活动安全监督机制和安全评价体系,为户外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弥补和改善安全管理的漏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幼儿的在园安全。

总之,幼儿园户外活动中还有许多未知的危险因素,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防范需要教师、管理人员、家长等主体的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和社区在其中也应发挥自身职能。因此,保障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需要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为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提供保障,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玩得开心、玩得安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班级幼儿园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我爱幼儿园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欢乐的幼儿园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爱“上”幼儿园
户外活动开始啦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