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南宁市幼儿园为例

2022-07-01 09:39农江婷韦丽妹陈丽名
教育观察 2022年18期
关键词:区角生命幼儿园

农江婷,韦丽妹,陈丽名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一、问题提出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生命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面对生病和死亡等重大人生课题,幼儿会感到不解、恐慌,而这种不安感并不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自动消散,因而在人生早期阶段,即幼儿时期开展相关的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的生命教育主要在中小学和大学中开展,幼儿园的生命教育还有诸多空白。事实上,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就提出要优先保障儿童健康。[1]随着我国对幼儿生命教育的关注度日益增长,国内很多学者开始对幼儿生命教育进行研究。对于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建构,龙波认为,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以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为主的“自然生命”,以学会感恩和合作为主的“社会生命”和以培养自我认知、责任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主的“精神生命”三个部分。[2]郭晓轩也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方面对幼儿生命教育内容进行了分类。[3]对于当前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了解。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南宁市10所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其中涵盖了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认识、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新冠疫情下的生命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深入了解当前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情况。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方式,在南宁市随机抽取10所不同性质的幼儿园,以这些幼儿园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其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2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1份,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为95.9%。同时,分别在10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两名教师,一共20名教师作为访谈样本,进行访谈。

(二)研究程序

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幼儿教育文件,结合生命教育相关文献,本研究设计了关于生命教育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问卷涉及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认识、对生命教育的实施及疫情之下的生命教育等内容。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计访谈提纲,对幼儿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幼儿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时更为深层的信息,如教师幼儿对生命教育中更感兴趣的部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整体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36.49%的教师所在幼儿园并没有设置幼儿生命教育课程,51.66%的教师所在幼儿园的幼儿生命教育课程是随机进行的,39.81%的教师所在幼儿园对幼儿生命教育的投入较少。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开展的具体情况(N=211)

已经有很多幼儿园开展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与课程,但仍有部分幼儿园在生命教育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较少,有些甚至没有投入。一些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时间安排尚不稳定,还是以随机进行为主,很少有幼儿园将生命教育作为定时开展的课程内容。可见,许多幼儿园仍然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对于幼儿生命意识的培养较为薄弱,这导致幼儿园的生命教育开展效果不佳,错过了培养幼儿生命意识的黄金期。

(二)幼儿生命教育课程内容

在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时,认识自我与他人、安全教育等内容是教师最重视的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实际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情况(N=211)

从反馈的数据来看,幼儿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落在对自我、他人、自然的认识,以及规则、卫生和安全等方面,课程内容整体上较为全面。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由于一些教师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生命教育内容的理解仅局限于自然生命与自我生命,其教学重点集中在认识自然和幼儿的安全教育上,其他方面的内容则被排除在生命教育课程之外。这些教师都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以解决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发展带来的冲突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仅有一半左右的教师表示生命教育课程会由幼儿园统一安排,可见,还有许多幼儿园尚未对生命教育课程进行明确的规划,主要依靠教师的自行组织和随机教育。

(三)幼儿生命教育实施途径

大部分幼儿教师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或以五大领域的主题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具体如表3所示。除此之外,教师也会采用家园合作、专门的教学活动、环境创设、游戏及区角活动等途径实施生命教育。调查发现,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途径比较多元,但大部分的生命教育内容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机渗透的。一些幼儿园虽然专门开展有相关教学活动,但多以月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月主题活动结束后就鲜少再提及生命教育。

表3 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N=211)

(四)幼儿生命教育组织形式

教师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教育,以及利用讲述绘本故事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具体如表4所示。实地观察发现,案例分析组织讨论、围绕生命教育主题开展体验活动,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更能激发幼儿思考,但这些方式很少被幼儿教师使用。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得知,这些组织形式过于烦琐,且对教师组织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采用。

表4 生命教育的组织形式(N=211)

四、讨论

(一)幼儿园及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从幼儿园对生命教育的投入力度、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及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幼儿园对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当前很多幼儿园及教师仍然缺乏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尚未意识到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树立起持久、科学的生命教育观念。幼儿园是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单位,但有许多幼儿园没有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的培训,导致教师缺乏对生命教育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这一课程的认知及重视程度。

(二)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各维度内容的组织不平衡

在实际的幼儿园生命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然生命的领域,强调对幼儿生命意识的教育,包括对人的生命和大自然中的生命的敬畏及死亡教育等,但是对社会生命、精神生命领域的内容涉及较少。可见,幼儿园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幼儿园教师在接受访谈的过程中也提到自己在组织课程中更偏向于开展“我从哪里来”等人与自然方面的内容,也激发了幼儿对该部分内容的浓烈兴趣。对教师的访谈如下。

笔者:在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时,您会更注重哪些方面的教育?

A教师:注重让孩子更加直观地认识生命,比如说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生命,这样既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也可以让孩子更加直观地对生命进行认识。

B教师: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对生命的认识,因为人应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珍惜自己的生命,感恩给自己生命的母亲。

C教师:注重自然生命,因为要先让幼儿懂得生与死,重视安全教育,幼儿才能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实地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园并没有对生命教育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主要将生命教育的内容分散在五大领域的课程安排中,如将认识他人、尊重差异等内容融入社会领域的教学。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五大领域教学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生命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学活动只是将生命教育内容作为补充素材,导致一些生命教育内容得不到特别关注。而这些生命教育属性不显著的内容大多存在于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两个维度,进而导致了很多教师将生命教育等同于自然生命教育。

(三)生命教育在区角活动中的呈现较少

区角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最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自由选择、自由探索,区角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生命教育的开展主要是通过主题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渗透两种途径,在区角活动中的呈现较少。虽然主题教学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给幼儿较多的知识,但实际教学中,通常月主题活动结束后就鲜少再提及生命教育内容,这不利于幼儿生命观的长期塑造。区角活动通常有多种类型,如娃娃家、建构区、美术区、表演区、图书区等,如此丰富的活动区角恰好能够为开展生命教育提供更多种类的平台,也可作为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延伸。教师可根据教育内容自由地更换区域投放材料以达到教育目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自由地活动,潜移默化地传递生命价值和意义,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四)体验式的活动组织形式较为欠缺

目前的生命教育活动多是以讲述绘本故事的组织形式进行的。幼儿的认知发展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共情和移情能力较差。生命教育的很多内容较为抽象,幼儿仅靠接受直接经验教育不能够充分理解生命的意义。对于抽象的生命教育知识,教师需要运用具体的材料将其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联系,如采用角色扮演、亲身接触等体验式的组织形式,使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中蕴含的生命内涵,进而提升幼儿生命教育课程效果。这些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和思考的活动方式更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利于他们深入理解生命、感受生命。

五、教育建议

(一)重视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命教育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4]教师作为幼儿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向幼儿传递生命理念,培养幼儿的生命情怀。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生命素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成为幼儿的榜样。教师要通过组织各种生命教育活动,使幼儿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感激生命,进而珍视生命。生命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教育,定时、长期的生命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树立积极、正确的生命观。因此,幼儿园和教师应该重新认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树立持续、科学的生命教育观,将教育切实落到生命本身,而不是将生命教育作为重大事件发生后的补救教育。

(二)明确教育内容,构建园本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虽然幼儿园生命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但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明确实施生命教育的专门政策。因此,构建生命教育园本课程是目前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最合理有效的方式。

将生命教育与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联合开展是目前常见的教育组织形式,但其与五大领域教学结合的方式很容易造成生命教育本身的目标及内容被忽视的问题。基于此,幼儿园应明确生命教育各维度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关系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出生命教育的园本课程。在明确各维度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梳理生命教育与五大领域的关系,形成以五大领域教学为依托,以传递生命教育内容及意义为核心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从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等不同的角度引导幼儿认识生命的规律,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变化阶段,掌握爱护和保护生命的方法,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态度。[5]此外,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还应从幼儿的兴趣、经验和社会热点出发,结合本地区的特色[6],借助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兴趣和习惯,使生命教育发挥出最好效果。

(三)丰富区角活动材料,发挥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强调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教育活动,其蕴含的教育内涵与生命教育的全人教育理念有着内在的联系。丰富的活动区角能够为生命教育多维度内容的开展提供选择的平台,也能够成为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延伸。因此,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时,应加强对区角活动的有效利用,发挥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例如,教师可以将区角活动作为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配合形式,通过更换和丰富区角材料,在主题活动开展前为幼儿积累经验,在活动开展时以实物操作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教育内容,在活动结束后为幼儿提供运用和巩固知识的机会,帮助幼儿塑造正确且稳定的生命观。

区角活动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以材料为依托的,旨在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去发现、思考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帮助其成长。[7]教师对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尽可能地做到精准、丰富。对于生命教育的区角活动,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与教育目标紧密结合,且关注各区角之间材料的联系,使各区角能够有效配合,共同达成生命教育目标。[8]例如,教师可以在图书角投放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在表演区投放各种小动物和小植物的装扮材料等,以丰富的活动材料满足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可以动手操作的材料使幼儿生命教育形式更加丰富。

(四)注重幼儿生命体验,丰富生命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生命教育的开展依赖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对于生命的体验,幼儿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要求教师通过设计和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深化幼儿的生命体验。对于生命教育课程中不同教育内容的特点,教师可根据不同教育组织形式的实施效果进行选择。

教师在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时应以走进自然、感受生命之美为基本原则。人类源于自然,归于自然,自然生命系统由各种各样的生命体构成,系统中的各个生命相依相存,只要其他环节出现问题,人类作为其中的一环,同样不可豁免。在幼儿园生命教育中,教师可通过组织春秋游、参观种植园、饲养小动物等活动增加幼儿与大自然其他生命体接触的机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绘本故事情节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真实参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绘本角色的心理状态及变化,从而提高幼儿的共情能力,加深其对生命的理解。当然,开展此类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活动组织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重视自身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及对教育活动组织方式、方法的掌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以幼儿感兴趣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生命的意义传递给幼儿,激发幼儿的生命意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且稳定的生命观。

猜你喜欢
区角生命幼儿园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区角活动真有趣
区角活动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