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调查研究 聚力提升藏东森林防灭火能力

2022-07-02 12:18张勇陈广富
消防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火情护林员火场

张勇 陈广富

西藏是我国森林资源较富集的省(区)之一,根据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西藏全区林地面积为1798.19万公顷,森林面积为1490.9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2.8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2.14%,作为全球气候调节器的西藏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要保护生态,要把中华水塔守好。”回顾从事森林消防事业16年的历程,100余起灭火作战经历和2年藏东高原防灭火工作实际,总结反思近期遂行林芝市墨脱县帮辛乡“3·7”森林火灾救援和昌都市左贡县“3·30”火场勘察,目前,藏东高原防灭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尤为凸显,为扎实推动队伍转型强能跨越发展,围绕中队年度训练目标,着眼“全灾种、大应急”职能定位,聚焦“一主兩辅”任务、“跨区域综合救援机动力量”职能定位,经过深入细致调研,对藏东森林防灭火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对策。

防火意识淡化,火源管控难度大

藏东地区地广人稀,人员多以农牧民为主,大多又居住在偏远山区,甚至是林区腹地。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队左贡县森林消防中队驻地左贡县东与芒康县接壤,南与林芝市察隅县相连,西与八宿县比邻,北与察雅县隔江相望,属藏东南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下辖3个镇、7个乡,127个行政村,通过走访应急、林草等部门了解,现有护林员1450余人,但受多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的影响,多数护林员对森林防火重视程度不够,防火责任意识不强。受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和法纪观念影响,很多群众的防火意识不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没有根植于心,偏远地区防火检查、防火执勤难度大,百姓生活用火、林内用火自由性较高,火源管控难度大。

地理条件特殊,扑救难度大

西藏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藏东南地区,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沟深路险,火灾又多发生在偏远谷深林密地带,人员、物资、装备运输难度大,往往到达火场后火势已经蔓延,无法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由于山高坡陡,灭火作战中除水泵、二号工具能有效实施灭火外,其他工具基本无法使用,情况处置难度大、潜在安全隐患多,且距离较远、路况较差,交通通讯困难,很多地域车辆无法到达,需人员徒步行进至火场,对消防救援人员体技能要求更高。藏东地区山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队伍连续长时间在高海拔地区奋战易引发高原反应。

森林消防救援人员实战经验少

我们作为防灭火的国家队、主力军,应该是装备建设、战斗作风、指挥员素质都非常过硬的。但由于中队防区发生森林火灾相对较少,加之受交通所限,参加跨区域增援灭火任务较少,灭火实战经验欠缺。目前,中队灭火作战经验较丰富的消防救援人员仅有15人,占比30%,灭火作战超过10次的人员仅有4人,占比8%,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实战经验匮乏成为我们下一步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藏东防灭火存在问题的原因

人员流动大、管控难

随着藏东林区经济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川藏铁路昌都段开工建设后,进入林区作业人员和外来游客的数量逐渐增多,且林区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少数不法分子偷猎活动比较猖獗,导致野外用火频繁、火灾隐患进一步加大。2021年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队圆满完成左贡县扎玉镇“1·30”“5·24”、芒康县徐中乡、如美镇“4·24”、察雅县肯通乡“4·30”、察隅县空档村“10·27”等14起灭火作战任务,火灾呈多点频发,甚至一地多发趋势,充分暴露出了群众防火意识淡薄。

火情报告不及时,信息滞后

虽然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队建立了森林火灾报警电话“12119”,但部分藏东林区百姓、护林员等对森林火灾报警途径不熟悉,一般都会直接报告村主任或是拨打110报警,由地方公职人员、林草部门或公安局指挥中心转达至森林消防队伍时,存在信息滞后、失准等现象。

指挥联动有欠缺,综合实力差

从历年昌都地区发生森林火灾扑救情况看,有的地方动员群众能力强,而有的组织群众效果差;有的地方火场保障有力,而有的保障不能及时到位;有的指挥军警民合力制胜效果好,而有的组织指挥不够科学;有的地方领导能听取森林消防队伍意见,而有的不与队伍协商就直接指挥队伍行动。

交通不便,运输难度大

西藏地广人稀,山高坡陡,经济不发达,导致公路网络稀疏,区内有214、317、318国道,但直达乡村的公路多是弯曲难行的土路,山高、坡陡、弯多、狭窄难行,机动困难,火灾又多发生在偏远山区,扑火力量、装备很难及时输送到火场。

聚力提升藏东防灭火能力

从教育入手,强化全民防火意识

藏东是西藏火灾发生的重点地域。2021年,昌都市下辖区县多点频发森林火灾,甚至一地多发,充分暴露出群众防火意识不强,相关部门防火措施不得力,给国家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失。为此,解决藏东森林防灭火难题,必须实现从“重打”向“重防”的转变,全面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强化防火措施。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防火宣传。针对管护面积较大、防火基础薄弱实际,从基础工作抓起,坚持“普遍宣传与重点宣传、平时宣传与关键期宣传”相结合,在道路沿线、重点林区和交通要道等位置,设立藏汉双语的宣传牌、宣传标语,组织人员定期开展入村入户宣传,向群众普及防火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并深化支队每年开展的千里防火宣传活动,协调地方全程参与,形成宣传合力,营造浓厚氛围,真正做到“到一点、传一片,走一路、防一线”。同时充分运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有效载体,持续加强与新媒体沟通合作,摄制幽默风趣、喜闻乐见的防火宣传短视频,打造新媒体全时段、高频次、全覆盖的宣传有效平台,增加宣传的亲切感和共鸣感,让防火知识更接地气、更容易被民众接受。如在西藏卫视“西藏诱惑”栏目播放的1部2集反映支队防灭火工作的《烈火淬炼的青春》纪录片,宣传效果极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是着力强化防火责任。驻地昌都市下辖11个区县有13余万护林人员,但2021年却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既说明个别县对森林防火重视程度不够,也说明各级防火责任意识还不强,生活在林区担负防火“第一哨”的护林员发挥作用也不够明显。要针对近几年藏东森林火灾较少、地方各级思想麻痹实际,重点在强化防火责任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强化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责任,把森林火灾等级与地方政府、林草部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挂钩,着力强化组织力量;另一方面要与地方扑火队、护林员的利益挂钩,实行奖惩并举,使他们自觉发挥好“护林队、信息队、扑火队”作用。E657EFFF-F458-4C19-A294-81BE89B45B48

三是建立惩防并举机制。引导各级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指示,始终站在把西藏打造成为“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两大战略任务的高度来看待森林防灭火工作,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抓好防火工作落实,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打好蓝天保卫战作出贡献。同时对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严格责任追究,决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认真调查起火原因,依据法律法规,对应受处罚的人或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处罚或定罪量刑,切实维护法律严肃性,增强干部群众法规意识,全方位降低火灾发生率。

用好护林员,建立预警机制

每次发生森林火灾,队伍接到出动扑救命令都是火情无法控制阶段,其中火情报送不及时、地方怕影响政绩压制瞒报是丧失最佳战机的主要原因,也是不能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的重要因素,必须结合火场地处偏远、交通信息不便等实际,建立科学有效的火情预警机制。

一是设立乡级负责机构。藏东林区市、县两级政府和林草部门以及一线护林员的责任明确,但乡级政府通常没有设置防灭火负责机构,一线护林员或村民一旦发现火情,需要直接报告县级政府或林草部门,而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组织自救最便利的乡村两级基层机构没有发挥作用。为此,可在乡级政府普遍设立专职林业管理人员,遇有火情边报送、边扑救,为森林队伍参与灭火作战赢得宝贵时间。

二是改善一线报送条件。因火灾多发生在地处偏远落后地区,无手机公网覆盖,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很难发挥作用,致使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火情不能第一时间报送,这也是延误战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应当从强化火情预警的基本设施入手,采取改善一线护林员手机通信条件、配备部分海事卫星专用电话、对讲机、电台,在各乡村、重要林区、火灾多发地普遍安装固定报警电话或建立短波、超短波中继台等方法,使现代通讯工具成为火情报送的“千里眼”“顺风耳”。

三是建立火情直报机制。藏东林区可燃物载量大、火场小气候复杂、地方扑火队专业素质不够、火场周围可动员力量有限,地方政府和群众组织自救通常效果不佳,同时有的地方政府考虑局部利益,发生森林火警火灾前期,往往采取压制瞒报、组织自救的方法进行处置,为此,要结合藏东林区实际,建立火情直报机制,公布火灾报警电话,设立火情报警奖励,鼓励全民积极参与火情预警,着力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使地方森林防火指挥部最早获得火情信息,第一时间有效组织力量扑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

与地方应急、林草等部门加强联训联防联演

转制以来,在支队的统一领导下,中队不等不靠,积极和驻地党委政府等部门沟通联系,探索了新体制、新形势下“联指、联防、联训、联战、联保”的新路子,推动展开“工作协调、联合防范、主动预防、督导推动”四项机制的对接,队伍实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多级联动遂行多样化应急救援任务打下了基础。

一是加强沟通协调,纳入年度大项工作计划。从年初开始,立足藏东防灭火工作实际,结合关键节点,对接地方党委政府、林草部门,超前谋划联训联防联演,对演练地形、演练方案、政治工作计划、后勤保障计划等进行精细准备,确保活动效果。

二是立足藏东复杂环境,紧贴实战练兵。按照全员参与、全域机动、全要素组织、全天候设置情况的原则,最大限度抽组力量,按照“火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要求摔打锤炼队伍。在演练地形选择上,结合藏东林区特点,对演练场地进行勘察选址,把演练场地“搬”上复杂林区,使作战背景、战斗进程、火情变化尽量贴近林区实际,缩短训练与实战的差距。

三是着眼地方扑火队员技能提升,注重专业培训。调研了解,左贡县下辖2个管护站都配备了风力灭火机、水泵等基本的灭火装备,但从2021年联训联演和护林员培训情况看,中队共计培训650余名护林员,但多数一线护林员对装备基本调试及使用不熟悉,仅有少数人会启动,对灭火实操不懂不会,遇有火情配发的水泵、灭火机成了摆设,只有拿水桶拎着有限的水跑很远的路去灭火,贻误了最佳灭火时机,下一步我们将利用防火期、联演联训期,与林草部门协商组织护林员进行培训,提升地方扑火队员技能,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立足藏东高原实际,加强装备革新

虽然上级仍在加强装备研究,但是更换周期较长,目前队伍很多装备落后制约队伍发展,藏东地区山高谷深,移动公网覆盖不全,部分依托移动公网的通信设备有时无法通联,对讲机呼通距离短、受高山峡谷地形影响联不通等,严重影响了灭火作战的指挥,给消防救援人员安全完成任务带来了很大威胁,也给上级及时掌握火场情况带来了不便。针对以上情况,要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研究配发符合高原灭火作战实际的新特实用装备,特别是解决火场联通难的问题(如类似特战队员使用的便携式對讲系统),体积小、易携带、性能好等,积极探索地空配合灭火新路子,进一步解决海拔高、危险高、上山难、扑救难的问题。

多措并举,打牢一线消防救援人员实战能力

目前队伍指挥员实战经验匮乏是制约队伍发展、影响遂行任务的一大短板,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指挥员不懂不会,不能带队伍圆满完成任务,还存有很大安全风险。藏东环境特殊,山高坡陡、海拔高,随时都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所以对指挥员要求更高。消防救援人员对灭火常识、机具性能、使用方法掌握不好,对机具的选择、扑打方法和动作选择结合火场实际不紧密,平时训练存在“练为看、练为考”的思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扑火效果和效能。下步要通过开展定期培训、加强实战练兵等方式,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磨砺指挥员组织指挥、处置突发情况等能力素质。也可探索建立定期轮换交流机制,采取岗位交流、跨区轮换的方式,让无实战经验的指挥员走出去、让具有高原灭火实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员走进来,定期轮换,确保灭火作战的指挥棒有力可靠,全面提升指挥员指挥灭火实战能力,保证遇有任务能带领队伍安全高效圆满完成。E657EFFF-F458-4C19-A294-81BE89B45B48

猜你喜欢
火情护林员火场
男孩16岁生日当天冲上11楼火场救人
江西继续为2.3万余名生态护林员购买意外保险
护林员巡山路上“偶遇”猕猴
浅析生态护林员政策在助推扶贫攻坚的作用
光影视界
电视机起火了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面对火情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