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对甘蓝小菜蛾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2022-07-02 05:19乔迺妮
现代园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菜蛾粒剂抗药性

乔迺妮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升,因而对蔬菜品质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虫害频繁严重发生,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难题。化学药剂虽然是防治蔬菜虫害的重要举措,但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农药,不仅大幅度增加了蔬菜农药残留量,加剧了害虫抗药性,而且削弱了自然生态的天然控制作用。基于此,全面考察无害化蔬菜害虫有效防治方案,是解决我国蔬菜生产难题的重要途径。

在为害蔬菜的诸多害虫中,小菜蛾尤为突出,在幼虫1 龄阶段开始取食蔬菜叶肉,幼虫2 龄幼阶段,不但蚕食蔬菜叶背下的表皮叶肉,而且在蚕食过程中会留下较大的透明小斑点,严重影响蔬菜品质和完整度,导致经济价值大打折扣。近年来,人们持续增加化学农药使用力度,虽然能消灭一定数量的小菜蛾,但也提升了虫害的抗药性。因此,科研人员开始寻求新的防治方法,尝试利用除尽悬浮剂和丁醚脲可湿性粉剂,但防治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选取7 种药剂开展药效试验,以期为科学防治小菜蛾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意义。

1 研究进展

1.1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进展

抗药性是指害虫通过改善自身防御机制,从而抵抗外来药物入侵的能力,小菜蛾作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抗药性强。余德亿[1]等研究发现,福建地区小菜蛾抗药性较强,特别是对亚胺疏磷和辛疏磷抗药性尤为明显。顾中言[2]研究分析,江苏地区使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药剂防治效果并不显著,小菜蛾对这些药剂的抗药性在75~300 倍之间。王维专[3]研究指出,在深圳菜区,小菜蛾对定虫隆药剂抗药性达到15 倍,对氟虫脲、伏虫隆、氟铃脲等药剂的抗药性达到6~26 倍。李二虎[4]等研究发现,20 代的4 龄幼虫抗药性走势为“S”型,特别是对苦皮藤素乳油药剂的抗药性极为显著,达到21.57 倍。从害虫可持续控制视角来看,虽然适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能降低害虫对蔬菜带来的为害性,也不会危及人畜和环境,但很多情况下,化学药剂只适合作为应急措施使用。因此,为蔬菜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降低小菜蛾的抗药性,需要在药剂选取方面提高针对性。

1.2 农药复配研究进展

为降低成本,提升农药速效性及防治效果,可将不同品种药剂混合制成复配产品。马承铸[5]等研究表明,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剂混用使用,可有效防治二点叶螨,且增效、加合、拮抗是复配剂对有害生物联合作用的表现。其中,加合作用是混合配置相似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的单剂,从而起到对一种生物叠加伤害的作用,拮抗作用是单剂经过相互作用后降低生物毒力的一种具体表现。余雯[6]等研究发现,阿维菌素+吡蚜酮混剂和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混剂三类复合药剂共毒系数均升至390 以上,对菜蚜防治效果较好。与之相比,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混剂的共毒系数处于中下水平。为明确复配增效原因,目前已展开复配杀虫理论详实研究,且通过试验方式,考察复合药剂对生物的联合作用。但现阶段,筛选出环境友好型、高效低毒的复合药剂防治效果并不显著,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目的

通过选用7 种化学药剂,采用对比试验法,考察甘蓝小菜蛾防治效果,筛选出效果更佳的药剂,以为防治甘蓝小菜蛾提供理论依据。

2.2 试验作物、防治对象

选择8398 品种的甘蓝作为研究作物,并将小菜蛾作为防治对象展开试验。

2.3 供试药剂

由表1 可知,选取的药剂有50%虫螨腈水分散粒剂、70%丁醚脲水分散粒剂、10%除尽悬浮剂、30%虫螨腈悬浮剂、50%丁醚脲可湿性粉剂、50%丁醚脲悬浮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表1 试验处理选用的药剂及施药制剂量

2.4 试验设计及方法

2.4.1 试验地点、时间安排。试验地址位于广州市钟落潭白沙村蔬菜田,为砂质土壤,肥力强、排水方便。于2019 年7 月11 日播种甘蓝,667m2地块施加有机肥1850kg、氮肥43kg,2019 年7 月26 日开始移栽,检测密度为4000 株/667m2,甘蓝冠幅为15~18cm。

2.4.2 试验试剂。针对7 种药剂设置了13 种环境,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首先,将虫螨腈悬浮剂剂量设置为30mL/hm2、40mL/hm2、50mL/hm2;虫螨腈水分散粒剂剂量设置为10g/hm2、12.5g/hm2、15g/hm2;丁醚脲水分散粒剂剂量设置为30g/hm2、40g/hm2、50g/hm2。其次,为了验证其他药剂防治效果,将丁醚脲悬浮剂、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除尽悬浮剂、丁醚脲可湿性粉剂剂量分别设置为30mL/hm2、40mL/hm2、60g/hm2、50g/hm2。最后,为更详细划分内容,在试验过程中将处理区面积设置为30m2。

2.4.3 试验工具、试验环境。设备为利农HD400 型背式手动喷雾器,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7:00-17:30 时间段进行。喷药前统计害虫基数,施药后第2d、第7d 分别统计活虫数量,通过定点采株获得调查数据。

2.5 计算公式及数据考察

计算药效防治公式:防效(%)=[1-(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100。全部数据按照方差分析结果进行显著性对比讨论,再通过Excel 软件、DPS 数据处理平台进行数据统计。

3 研究结果

3.1 对甘蓝安全性的影响

通过施药后7d 结果调查发现,各处理区内的甘蓝作物生长良好,证明试验药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3.2 最终试验结果考察

施药后通过目测的方式观察发现,各药剂处理并未影响甘蓝株高、叶色。

3.2.1 不同药剂效果比较。由表2 可知,施放药剂前活虫数量较多,用药2d、7d 后活虫数量显著发生变化。

表2 不同药剂试验数据统计

(1)不同药剂施用2d 后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30%虫螨腈悬浮剂的用量分别为30mL、40mL、50mL,药前活虫数从88 只、95 只、92 只分别降至17 只、15 只、13 只,防治效果分别为84.10%、89.47%、91.92%;50%虫螨腈水分散粒剂用量分别为10g、12.5g、15g,药前活虫数从33 只、36 只、30 只分别降至10 只、13 只、11 只,防治效果分别为66.96%、75.20%、77.55%;50%丁醚脲悬浮剂用量30mL,药前活虫数从85 只降至16 只,防治效果为88.23%;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用量40mL,药前活虫数从90 只降至13 只,防治效果为87.78%。

(2)不同药剂施用7d 后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30%虫螨腈悬浮剂的用量分别为30mL、40mL、50mL,药前活虫数分别降到12 只、13 只、8 只,防治效果分别是80.68%、84.21%、86.13%;50%虫螨腈水分散粒剂用量分别为10g、12.5g、15g,药前活虫数分别降至7 只、9 只、8只,防治效果分别为60.06%、70.24%、73.59%;50%丁醚脲悬浮剂用量30mL,药前活虫数降至11 只,防治效果为83.5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用量40mL,药前活虫数降至10 只,防治效果为80.00%。综合对比试验发现,本研究所选择的5 种药剂各具特点,其中,30%虫螨腈悬浮剂用药效果最好,50%丁醚脲悬浮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次之,而50%虫螨腈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偏弱。

3.2.2 不同剂型效果比较。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不同药剂在对甘蓝小菜蛾防治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为更清晰地观察每种药剂悬浮剂和可湿性粉剂的具体效果,进一步对10%除尽悬浮剂、50%丁醚脲可湿性粉剂、70%丁醚脲水分散粒剂,按照上述试验过程进行考察。(1)用药2d 后,10%除尽悬浮剂在60g 的用量下,药前活虫数量从27 只降至7 只,防治效果为74.35%;50%丁醚脲可湿性粉剂在50g的用量下,药前活虫数量从35 只降至8只,防治效果为76.28%;70%丁醚脲水分散粒剂用量分别在30g、40g、50g 的情形下,药前活虫数量从38 只、30只、28 只分别降至9 只、6 只、6 只,防治效果分别为75.51%、77.92%、79.17%。(2)用药7d 后,10%除尽悬浮剂在60g 的用量下,药前活虫数量降至4 只,防治效果为38.86%;50%丁醚脲可湿性粉剂在50g 的用量下,药前活虫数量降至6 只,防治效果为69.14%;70%丁醚脲水分散粒剂用量分别在30g、40g、50g 的情形下,药前活虫数量分别降至7 只、4 只、3 只,防治效果分别为72.16%、74.02%、78.12%。

4 结语

经过对比试验分析可知,在所选5 种药剂中,30%虫螨腈悬浮剂用药效果极佳,50%丁醚脲悬浮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一般,而50%虫螨腈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较弱。在另外3 种药剂悬浮剂和可湿性粉剂试验中,70%丁醚脲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较好,10%除尽悬浮剂、50%丁醚脲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一般。有鉴于此,在实际操作中,有必要将不同药剂合理搭配使用,筛选高效、低毒、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药剂,或将部分药剂轮换或替代使用,强化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小菜蛾粒剂抗药性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25%苯甲·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试验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综合治理
0.5%印楝素悬浮剂防除白菜抗性小菜蛾药效研究
6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效果研究
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
蔬菜高效安全农药复配配方的筛选
深圳朗钛研发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配方和助剂晁
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芋头疫病药效试验
小菜蛾综合防治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