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停刊,知识产权维权呼唤加速度

2022-07-03 12:58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郑渊洁大王维权

2022年1月,伴随不少人长大的《童话大王》停刊了……

作家郑渊洁在微博上表示,已经66岁的他精力有限,现在要停止写作,全力以赴去维权!

多年来,郑渊洁一直饱受商标和商号被恶意抢注的困扰,被恶意抢注的数量已高达1000多个。郑渊洁曾说:“没有一个作家像我一样,面临如此大规模的图书盗版,尤其是商标和商号。”为了维权,郑渊洁从一个作家,变成了对《商标法》倒背如流的维权专家。直到现在,还有672个商标尚未维权成功。这样的维权现实,让人慨叹。

事实上,郑渊洁提出的商标维权问题并非孤例。据了解,“花样年华”“生活大爆炸”“权力的游戏”“花千骨”“无间道”曾被申请注册在不同类别商品和服务项目上。此外,奥运冠军名字、“雷神山”“火神山”等医院,也纷纷成为商标抢注对象。

“郑渊洁的维权事件,对文化领域IP及其衍生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典型意义。”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资料来源:上观新闻、光明网、《中国经营报》等)

素材链接

在中国的儿童出版市场,《童话大王》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再现的“童话”——1985年创刊,至今出刊495期,总印数超过两亿册,创下世界纪录。而且每一个故事都由郑渊洁独立撰写。

1955年,郑渊洁出生于河北石家庄,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四十多年来笔耕不辍。郑渊洁从不避谈自己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在《童话大王》问世的第二年夏天,他曾因为文化程度低,遭到了一名大學教授的当众嘲笑:“咱们这儿有人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想独自写一本月刊,如果他能够写两年,我就把名字倒着写。”

郑渊洁将怒气化作创作的勇气,潜心写作,到第三年,《童话大王》月刊印数就突破了100万册。直到今天,66岁的郑渊洁仍然保持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维权上。

文本解读

角度一: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如郑渊洁的维权之路展示的,每一次的维权都像是在“扑火”。哪里有侵权,维权的路就在哪里。“我已经把商标法背下来了,出庭几乎没有律师能够辩得过我了。”郑渊洁的这句话多少有些无奈。保护知识产权本不应该倒逼作家、创作者成为维权的专家,冲在最前线。倘若一位创作者没有郑渊洁的影响力,维权之路是否会更加艰辛?——《光明日报》

角度二:郑渊洁的维权行动,一直是笔“赔本买卖”。郑渊洁每次成功维权平均要花费9万元,而他所追求的结果往往仅是撤销侵权商标,不涉及民事赔偿。更重要的是,郑渊洁就算让这672个维权商标挨个赔钱,所获收入也未必有《童话大王》正常出版一年的利润高。正因如此,常有人不能理解:郑渊洁为何宁肯“封笔”,也要在商标侵权这件“小事”上较劲?但无论如何,这种不计成本与代价,与侵权行为“死磕到底”的做法,都颇有几分“英雄气”。在个人层面上,郑渊洁“16/672”的维权成果并不算“成功”。然而,也正是他的“不成功”,让公众看到了文化IP创作者在进行商标维权时到底有多难。——《中国青年报》

运用示例

如何能够把保护产权的工作部署到位,让侵权行为没有立足的空间,需要相关部门及时落实。同时,如何能够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一条更加低门槛、易操作的路子,也是相关部门应该回应的需求。术业有专攻,比起维权的成就,相信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童话大王》的复刊。作家踏踏实实地写作,少了被侵权的后顾之忧,创作本该是如此。——《光明日报》

商标恶意抢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含有“丁真”名字的商标曾飙到18.8万元;“雷神山”“火神山”,曾成为申请商标注册的热门词。为商标申请制定规范,是为了保护商标专用权和知识产权;因利益驱使的病态抢注,则与保护商标的目的背道而驰。出刊36年的《童话大王》因作者维权停刊,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希望像“童话大王”一样坚持维权的人,最终能收获一个既合情合理,又契合法律精神的圆满答复。毕竟,该终结的,是侵权而非童话。——辛音,《北京晚报》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而在知识产权的争议上,同样需要明晰且易操作的规则,既是为了明确边界、定分止争,也是为了呵护并激发人的合法权益和无穷创造力。

一个人,一本杂志,36年,千千万万读者的阅读习惯、共同记忆。这不容易,也不简单,不该陷在商标维权的泥淖中。——陈琳,《新京报》

(编辑:关晓星)62AC29D4-8EFE-4E86-949A-032754976CF4

猜你喜欢
郑渊洁大王维权
谁来当大王
维权去哪里?
郑渊洁兑现诺言
虎大王
完美 打假维权
雪兔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破烂大王不好当
双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