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主动性

2022-07-04 08:54周小娟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教版积极性语文课堂

周小娟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提出的各类要求,教师逐渐改变了???“一言堂”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采用新型的“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探究式、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下提高语文水平。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利用学生特点,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尊重任何一个学生身上的个性特点,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并且要巧妙地利用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爱好,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被教师充分地激发出来,教师才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基于特点和兴趣的前提下,自主性地进行语文学习。

例如,高中阶段的很多学生都比较热衷于电脑,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爱好,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运用在教学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教人教版必修一《再别康桥》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寻找一些有关离别的音乐或歌曲,如肖邦的《离别曲》、莫扎特的《第23钢琴曲》等,让学生首先在音乐的推动下感受歌曲和诗词想要传达的浓厚情感。之后,教师可以一边播放着《离别曲》,一边富有感情的给学生朗诵《再别康桥》,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朗读中就可以感受到诗词的优美,以及《再别康桥》中诗人对康桥的不舍之情。通过这样的情感传递,学生在学习这首《再别康桥》的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情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含义。教师构建这样的教学课堂,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就会逐步提高。

二、丰富教学方法,构建语文学习模式

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时,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优化语文的教学策略,吸收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并且将其运用到课堂中,给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合适的语文学习模式。教师要时刻将学生放在语文课堂的主要地位,将身份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到掌握语文知识的方法。

例如,教师在教人教版必修四的话剧《雷雨(节选)》这一课的过程中,由于话剧相对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而言比较复杂,话剧中有独特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和主要思路等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雷雨》中的人物关系,梳理这篇话剧的主要思路和故事情节。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实施分小组学习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对话剧的内容进行交流和探讨。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疑比赛,小组和小组之间抢答,其他小组则逐一进行补充说明,直到学生和教师一起将《雷雨》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内容梳理清楚,教师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教学。教师运用这样形式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时刻处在活跃的状态下,并且也会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注重求同存异,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尊重并且保持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独立,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求同存异,让学生的语文思维不仅仅局限在教师讲授的课文内容中,而是积极主动地多重角度、多种方向地思考问题,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针对学习内容向老师提出质疑。

例如,教师在教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如“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是什么造成了林黛玉这样的性格?”等,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比较活跃的状态中,从而主动地对课文内容展开学习。此外,教师可以单独设置一个讨论、提出质疑的课堂环节,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自己的思考和交流,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帮助学生解决在语文课堂中的疑惑。教师采用这样求同存异的方式,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独立的思想,并且逐步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保证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维度的发展,最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立性和积极性。

四、鼓励探索学习,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语文道路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语文不仅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挑战,可有效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向着更深层次的知识和领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

例如,教师在教人教版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确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发现中国建筑的美,观察中国建筑特点,最终可以创造美。因此,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这篇课文正式开始学习之前,就可以首先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把学习的主动性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的各类建筑,并且从网络中寻找一些有特点的中国建筑,最好能够让学生写出自己关于中国建筑的观点和看法,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这样,教师在进行《中国建筑的特征》这部分的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自行探究式学习之后的课堂也会有良好的效率和质量,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改变和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完成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提出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且运用到高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猜你喜欢
人教版积极性语文课堂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