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与对策

2022-07-05 07:23淄博市博山区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心马艳华李自强
区域治理 2022年28期
关键词:污染源环境监测应急

淄博市博山区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心 马艳华,李自强

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物,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环境恶化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大气污染发生比较广泛,国家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制定了全方位的治理机制,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成果。

环境监测内容复杂、监测对象多样,主要是利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对环境相关要素进行全面评估,测定影响环境的数据,从而掌握大气污染的程度和范围,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够为后续大气污染预报等提供保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生存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要加强环境监测,只有深入监测和分析大气污染特点,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一、我国大气污染源种类及特点

(一)我国大气污染源种类

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居民污染源及火山喷发、森林着火、风吹扬尘等(其比例如图1所示)如图1,工业污染源占比几乎达到一半。在工业生产中,原材料采集及加工制造等过程均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及化工原料,最后排放出SO2、CO2等污染大气的气体,从而导致大气污染。有些生产企业为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加大资源开采力度,毫不注重环境生态保护,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工业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工业化生产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接连而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尽管我国各级政府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加大了治理力度,但从近些年多个城市空气质量情况来看,依旧有很多城市不达标,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PM2.5远远超过了我国的平均值,可见,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旧十分严峻。

图1 大气污染源比例

(二)我国大气污染特点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密度、自然环境条件、产业结构、资源条件、社会发展水平等具有明显差异,因而导致大气污染排放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我国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集中性、周期性、多样性等特点。一是区域性。我国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物主要是PM2.5、PM10超标,有些城市兼有SO2指标超标,而西北地区的城市主要受到沙尘、沙漠等影响,大气污染表现为粉尘污染。西南地区城市因有能源开发等产业,如煤炭等产业,导致SO2含量超标。二是集中性。根据PM2.5浓度卫星演示图,人口密集地区浓度相较于偏远地区高,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最为严重。而我国的酸雨灾害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中、华东沿海三个地区。三是多样性。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多样,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汞、铅、臭氧、悬浮颗粒物等,颗粒物质作为大气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一种,是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1]。四是周期性。我国大气污染具有周期变化特征,在冬季采暖季节,大气污染物SO2的含量大幅提升,供暖前后PM2.5的浓度变化较大。

二、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一)环境监测的预防作用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然而对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近年来,我国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放缓了经济发展脚步,并出台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政策,进入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新阶段。环境监测作为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首先,环境监测是污染源治理的重要因素,通过监测进行相关数据和指标的积累,能够为大气治理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通过环境监测,能够促进大气污染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其次,环境监测具有实时预报的作用,能够对极端污染情况进行监控和跟踪,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蔓延,通过监测数据,及时掌握污染动态并做出预警,有利于人们及时进行污染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再污染问题的发生[2]。

(二)环境监测的治理作用

环境监测的治理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可以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大气中的污染源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分析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和污染程度,同时可以进行源头追溯、分析污染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让大气污染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对于已经出现的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优势,实现“早发现、早治理”,防止因为大气污染治理不当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环境监测的社会作用

环境监测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环境监测是相关监管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环境监测进行相关质量及指标参数的监测,监管人员能够对当前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污染发展走势,有助于建立长效的环境监测与保护机制。其次,我国经济体系逐渐完善,产业发展逐渐从资源消耗型向创新型转变,在大气污染方面制定了较为明确的治理标准,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实现环境实时监测数据与标准环境质量之间的比较分析,倘若超过正常指标,便可以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或者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依托环境监测,有利于解决部分地区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最后,在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的环境监测数据,人们可以对污染源等数据有所掌握,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和体系,有效提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质量与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大气污染治理的新路径,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治理效果。

三、环境监测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监测技术有待提高

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获取主要取决于监测技术,然而,从当前总体环境监测情况来看,环境监测技术还有待进步。受到资金扶持力度等影响,很多地区的环境监测部门缺乏足够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有的地区依旧沿用传统的监测技术,有的地区还没有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大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监测因子变化多样的复杂形势下,难以应对复杂的监测因子,阻碍了监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等,导致监测结果出现误差或者精确度较低等情况,从而影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

(二)环境监测人员数量不足

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环境监测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监测的技术规程、管理办法、环保标准、监测方法等,还要掌握质量管理发展动向。从当前来看,我国基本已经建成了自动监测、常规监测为主的技术标准、装备及人才环境监测体系,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监测网络,然而,从当前的环境监测队伍来看,我国监测人员还存在严重不足,有的监测机构人员不在编,聘用临时人员,导致很多监测设备利用率较低,环境监测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3]。当前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环境监测工作量越来越大,环境执法监测、监督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等工作任务将成倍增加,这种形势下,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数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监测的市场需要。

(三)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不足

环境监测部门往往忙于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很少有时间组织监测人员开展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应急监测和常规监测有所不同,应急监测具有突发性,缺乏规律,例如,有的地方通常不发生污染事故,忽然污染爆发比较频繁,这时环境监测部门就需派出应急监测人员开展环境监测,及时到达现场对特征污染物进行准确判断,及时报出监测数据。倘若环保部门缺乏有技术、有应急监测经验的监测人员,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环境监测部门将处于被动状态。因此,环保部门需健全环境应急监测体系,配备精密的监测和分析设备,及时作出监测反应。此外,如果发生大气污染事故,并非环保部门单独作战,而是多个部门协作,如果缺乏应急演练经验,在面临污染事故时很难进行统一协调处理,影响污染事故的解决。

四、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监测机制与预警系统

环境监测对于大气污染治理至关重要,因而应该建立并优化环境监测机制和预警系统,为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取、分析处理、数据共享等提供制度保障。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反映环境质量情况及发展趋势,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方面人们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准确判断污染情况并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污染程度和预警系统紧密相关,如果监测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预测预报,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对策。例如,GIS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通过将不同监测点的数据上传到监测中心,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果发现数据异常,系统会发出警告。因此,优化环境监测机制与预警系统可有效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促进大气污染治理[4]。

(二)加强环境监测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环境监测办理办法》《环境监测条例》等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监测的规范、定性、处罚等进行了明确,对环境监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积极施行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了提高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在开展大气污染监测及治理过程中,应秉持“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执法监督”的基本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完善大气污染法制建设工作:首先,法律法规的细化。因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一定漏洞,导致很多执法人员在执法监督过程中“轻程序、重实体”,导致执法效果不理想。在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过程中,应该加强相应法律法规落实与监督。其次,加快地方关于环保的立法,让大气污染防治目标更明确。只有地方法律法规支持,才能加大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才能真正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最后,增强生产企业及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环保部门应通过发放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页、开展环境监测与防治法规宣讲等形势,扩大法律法规普及范围,让生产企业依法科学生产,减少污染。此外,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环境监测与大气污染治理中来,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三)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环境监测效率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得以广泛运用。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等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促进了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的提高。环境监测涉及的监测点较多,数据复杂庞大,如果通过人工操作进行计算分析,容易出现误差,并且监测分析效率较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效率和精确度,大大缩短监测数据分析处理的时间,弥补了传统人工操作存在的不足。此外,工作人员还能够通过App等来实现环境保护等知识的宣传,利用先进的移动终端、互联网等,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民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四)加强环境监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人是生产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建设是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的重要途径,环境监测相关部门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引进监测人才,壮大环境监测人才队伍。首先,应建立适合人才发展的机制,增加环境监测人员编制,提高监测人员准入关,提高监测人员总体素质,制定引进人才计划,结合实际监测需要,采取急需人才引进及柔性人才引进等方式,大力开展引才工作,促进环境监测可持续性发展。其次,科技发展千变万化,人才队伍应与时俱进,因此应开展必要的人才培训,可以通过与科研单位或者高等院校合作,更新监测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监测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新、老监测人员之间应加强学习沟通,让监测人才队伍成为有技术、有活力的队伍,使监测技术有人传承、监测技术有所改进。再者,建立健全监测队伍竞争激励机制及定期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监测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促进监测工作取得进步[5]。

(五)提升应急监测能力

应急监测是提升环境监测能力的重要方法,应提高各类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的能力,提升污染治理的应急监测与处理能力,高效、快速地控制污染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确保我国财产安全及人民身体健康。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需建立应急保障制度,确保应急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其次,需加强学习国家环境污染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执行标准等,提高监测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污染引发人员伤亡等事故发生。最后,开展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倘若出现污染事故,可以按照相关监测程序及时进行监测,避免污染源快速蔓延,将污染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想要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加强环境监测是必由之路,必须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社会作用、污染预防及治理等作用。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开展环境监测存在诸多困难,要想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促进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提高,需从优化监测机制与预警系统、加强环境监测法制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强环境监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提升应急监测能力等方面着手,创新环境监测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保障环境监测工作有序开展,促使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猜你喜欢
污染源环境监测应急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陆良县档案局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验收指导工作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试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