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中心选址布局及建设的思考
——以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为例

2022-07-05 07:23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段雯雯宋凯敏
区域治理 2022年28期
关键词:宁波市公共卫生传染病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段雯雯,宋凯敏

一、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一)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概念及发展历程

当前形势下,我国掀起了一股医疗基建的热浪,其中,投入最大、覆盖面最广泛的就是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建设。其功能上与传统的传染病医院有所区别,但核心内容就是围绕传染病防控和救治设立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注重公共卫生诊疗、公共卫生大数据、生物医学研究和传染病紧急医学究院、药物疫苗临床研究、公共卫生教学(培训)等内容融合一体。回顾我国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发展,要追溯传染病医院的发展。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卫生平均水平低等特征,决定了我国需要单独设置传染病医院并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已有传染病医院300余所,多数综合医院也设有感染疾病科,传染病的网络化已经基本构建。(见图1)

图1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照片(一期已建成部分)

(二)宁波市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不足与短板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宁波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为疫情基本控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一些方面仍有待加强。首先,宁波缺少具备集中收治大规模传染病人的医院;其次,全市现有传染病救治床位、负压病房、专用传染病重症监护室(ICU)、负压手术室及其他检查救治仪器设备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承担传染病集中救治的应急任务;第三,应急抗疫设施增建能力与储备不足,应急医疗救治技术、物资、人员储备不足等,无法满足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时的突发需求;最后,宁波市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救治能力与应对能力有待加强,现有传染病医院救治医疗资源不足,综合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在发展上不够均衡,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融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卫生体系的高效健康的发展。

二、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一)补足重大防控救治体系短板

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将依托宁波市第一医院,按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标准,有效的利用一期已建院区的基础,优势互补、共享医疗资源。以“大专科+小综合”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市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本次规划配置标准传染病床位600张,战时可快速转换为隔离病区的住院病房850张床位。建成后,可依托第一医院呼吸、心内、重症医学、重症医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快速形成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传染病人集中收治的能力,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市疑难危重传染病诊治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可有效补齐重大防控救治体系的短板。

(二)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但随着宁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应对新发传染病、肺结核等传染病人的风险也不断增加,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的不足日益显现,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将建成“平战结合”且具有较强诊治水平、一定收治规模的市级呼吸道传染病院区,目标将成为全市疑难危重传染病诊治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平时”,中心将承担感染性疾病诊疗及患者症状监测、疾病防治管理与健康宣教、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研究、医疗物资储备等职能;“战时”将承担预警监测、突发急性传染病救治、应急科研攻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决策等职责。

(三)促进医疗资源融合发展

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可有效的共享第一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切实有效地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应急救治、临床研究、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能力;同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第一医院的统筹建设、资源共享,可强化第一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有利于提高第一医院医疗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本项目建设将极大推动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优质资源之间的高效协同和无缝衔接,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相分离,“重治疗、轻预防”的通病,构建“医防结合”、“平战结合”的防控体系,更好的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三、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选址布局原则

依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范标准文件,如《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等,结合相关城市案例分析,总结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选址要求、规划布局、平面布置、建设规模及其他控制要求及布局原则。

(一)选址要求

1.选址要求

(1)不宜设置在人口密集区域;

(2)患者就医方便、交通便利地段;

(3)地形比较规整,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4)有比较完善的市政公用系统;

(5)不应临近易燃、易爆及有害气体生产、贮存场所,不应临近水源地;

(6)不应临近食品和饲料生产、加工、贮存,家禽饲养、产品加工等企业;

(7)不应临近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或场所;

在综合医院内设置独立传染病区时,传染病区与医院其他医疗用房的卫生间距应大于或等于20m。传染病区宜设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

2.规划布局与平面布置要求

(1)卫生安全、建筑布局合理、节约用地;

(2)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和应急需要,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3)功能分区明确,科学组织人流物流,做到洁污分区、切断传染、擗免感染;

(4)主要建筑物有良好朝向,建筑物间距应满足卫生、日照、采光、通风、消防等要求;

(5)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保证使用功能与传染病防护隔离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建筑物应合理组合、适当集中;

(6)应配套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7)新建传染病医院周边设置不小于五十米的防护绿地。

3.建设标准及规模控制

(1)传染病医院的建设用地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的建设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及室外活动用地、停车用地、堆晒用地和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的存放、处置用地等。其中,传染病医院中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传染病医院建筑面积标准。

(2)传染病医院各组成部分用房所占的比例宜符合传染病医院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要求。

(3)传染病医院单独新建时,建筑密度不宜超过35%,容积率宜为1-2。

(4)新建传染病医院绿地率不宜低于35%,改建、扩建传染病医院绿地率不官低干30%。

(5)新建传染病医院应配套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停车的数量和停车设施的面积指标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有关规定执行。

4.其他相关要求

传染病医院应设置足够的急救车及小型汽车停车位。停车场内应按院外院内车辆分区布置停车位,传染病医院宜设置专门的汽车冲洗消毒站。

医院污水、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是传染病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做到与医疗用房建设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保证医院污水、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确保医院安全。

(二)我国已建及在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案例解析

1.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1)医院概况及建设条件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山东省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最大的传染病诊疗中心,山东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及研究生临床教学基地。位于章锦街道的旅游路以南、绕城高速以东,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以西;地块形状规整、地势平坦、周边交通便捷,院区1km范围内仍有多处居住小区、村庄、工业区等,但整体人口密度较低,院区建设对周边影响较小;院区西侧为绕城高速,有效的起到了一定的隔离作用。

(2)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0.18公顷,规划用地性质为医疗卫生用地,容积率1.5,建筑高度60米,建筑密度21.5%,绿地率35.1%。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93亩,建筑面积8.64万平方米,由住院楼、裙楼及呼吸楼等组成,规划床位达到了800张(传染病专科病床300张,综合床位500张);二期建成后全院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4万平方,完全满足平战结合的需求,可以迅速建立起方舱医院,医院床位总计达到1600张。如图1。

(3)功能分区

院区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进行功能分区,“平时”三大区:污染区、清洁区、辅助区,其中,污染区包括专科楼、呼吸楼、污水处理、医疗废物暂存间;清洁区包括门诊、急诊、医技楼、综合病房楼、病人家属食堂公寓;辅助区包括行政办公用房、职工食堂及学生公寓、后勤保障用房包括(配电室、空调机房、换热站、洗衣房、监控室、警务室、超市、消毒供应中心、供氧中心等)。“战时”三大区重新划分分区:隔离区、限制区及生活区。考虑到用地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风,将污染区设置于基地西北角,有独立出入口;呼吸楼位于最北端,东北风以最小过境面积切出基地范围以外;污水处理站设置在基地下风向的西北角的地下室,尽可能减少对病区的影响。

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洁”与“污”、“医”与“患”三条主要功能布局进行分流。如图2。

图2 功能分区图

3.小结

结合上述要求及案例分析,公共卫生中心选址布局主要考量因素为选址位置、场地建设条件、周边影响因子、交通便捷性、建设规模、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等。

(1)位置选择上,远离老城区、城市核心区,不宜布置在人口密集区域;尽可能临近城市主要干道、交通便捷。

(2)建设条件上,地块形状方正、地势平坦,地块周边需要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可预留足够建设用地,以备“战时”增建应急设施;临近河道、绿地,可形成一定的隔离作用,以减小对周边建设地块的影响。

(3)规模及指标控制上,建筑密度不宜超过35%,容积率宜为1-2,绿地率不宜低于35%,配建床位规模及相关建设指标要满足《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

(4)功能分区上,平面布局时需要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普通综合病房和传染病房在物理空间上各自独立,相互隔离;污染区的设置,应考虑与主导风向相反布置。

(5)交通组织上,结合地块平面布局,应合理优化流线组织,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洁污、医患三条主要功能布局进行分流组织;且传染病区宜设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

四、项目概况及现状建设条件分析

(一)项目概况

1.目标定位

本项目定位为以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综合实力为依托,建立平战结合且具有较强诊治水平、一定收治规模的市级呼吸道传染病院区,成为全市疑难危重传染病诊治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本次拟建设传染病院区的功能主要以处理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主,包括新冠、肺结核、非典及各种新型未知的呼吸道传染病,兼顾普通的肠道传染病、艾滋等。

2.拟建设规模

本项目是在依托宁波市第一医院(三甲综合医院)基础上拟选址建设的传染病专科院区,宁波市第一医院一期现已建总建筑面积约21.47万方(1200个床位)。本次拟新建2个门诊综合楼、1个应急物资库和实验楼、1个病房综合楼、1个动力中心楼、1个传染病房综合楼以及1个宿舍楼,共计7幢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0.20万方,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5.74万方,地下总建筑面积4.46万方。项目新增床位规模1450张,其中包含600张传染病床位,850张平战结合床位。

(二)现状基地及周边建设条件

1.现状建设条件

现状基地范围内主要为农田及部分临时建筑,整体地块方正、地势平坦、土地平整,建设条件成熟;基地周边情况,西侧为在建的宁波市第一医院(一期),北侧为在建的宁南65号地块(商业商务用地)、待建的宁南68号地块(二类居住用地),1km范围内尚存上陈、竺家、丁家埭3个待拆迁村庄,区域整体处于待开发阶段,人口密度低,本项目建设对现状周边地块影响较小。如图3。

图3 现状周边情况

2.现状交通条件

本次拟选址地块交通区位优,距离宁波市中心城区约15公里,紧邻3号线方桥站,距高速朝阳出口约5分钟车距,距甬金高速和甬台温高速出口约10分钟车距。现状对外交通便捷,主要依托东环路、宁奉轨道3号线、儒江路(在建),但支路网体系尚未完善。如图4。

图4 现状道路交通

(三)小结

本次拟选址范围现状建设条件较好,地块形状方正、地势平坦;周边处于待开发阶段,本项目的建设对现状周边影响较小;从土地可利用情况来看,地块内已完成拆迁,建设条件基本成熟;从交通情况来看,地块所在位置优、交通便捷,周边主要道路骨架已经构建,临近轨道站点,公共交通快速可达;从市政基础设施来看,地块周边供水、供电、供气及污水排放支撑体系较完善,可有效支撑保障近期项目的实施。

五、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总体布局要点

考虑到项目的特殊性,选址时还结合了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拟建设方案的分析,从功能分区、总平面布局、建设规模、相关控制指标、流线组织等方面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一)功能分区

本项目功能主要包括传染病医疗区、平战结合及应急储备区、医院功能配套完善区、医院生活配套区和预留应急医院建设区。

传染病医疗区设置在相对独立区域,与其他功能区通过规划河道、山隍路相隔离,与医院其他医疗用房有一定的卫生间距;平战结合及应急储备区布置在一期综合院区北侧,临近轨道站点及主干路,可有效疏散人群以及快速的战时响应措施;预留应急医院建设区预留应急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条件,战时可搭建应急医院,平时停车场地和绿化景观;医院功能配套完善区在一期已建部分基础上,完善普通综合服务功能。如图5。

图5 拟建设项目功能布局图

(二)交通组织

本项目结合功能分区,以规划河道为界西侧与东侧形成内部交通小环线,并将内部换线与外部道路形成大换线,普通患者从东环路、北仓路、轨道站点可直达一期病房综合楼就诊,满足行人、车流便捷直达;规划河道东侧传染病房综合楼在位置上保持相对独立,沿山隍北路设置独立的传染出入口,就诊人群进入院区后分别分流至发热门诊和非呼吸道门诊区域,避免交叉感染。新建集中停车区域于北仓西路设置出入口,西南侧设置通行桥梁,便于停车区直达门急诊、住院区域。

六、结语

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顺应当前防控的总体形势,符合国家对加快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的迫切要求。项目将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建立符合宁波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将有效补齐宁波市传染病防治体系短板,完善我市公共卫生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切实提高应对处置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未来依托实力较强宁波市第一医院进行建设,有利于快速形成传染病集中救治能力及新发传染病的应对能力,通过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传染病医院建设,确保在包括发生继生灾害时,满足不断增加的医疗需求,使传染源得到控制。

猜你喜欢
宁波市公共卫生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