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个案工作介入事实孤儿心理困境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以自信心提升问题为主

2022-07-05 07:23天津师范大学周倩
区域治理 2022年28期
关键词:案主个案孤儿

天津师范大学 周倩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孤儿”一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不为奇,人人熟知失去父母的儿童大部分被定义为孤儿,但事实孤儿却看似有些生疏,不被熟知并不意味着可以被忽视。随着逐年数量的增加,如今全国事实孤儿数量已达50万左右[1]。他们与孤儿的所面临的困境没有很大区别,但却有着差别的对待。虽然部分地区已逐步重视政策支持和物质帮助,但是情感上的缺失和心理上的缺陷所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得到过多关注,仅仅有物质帮助和政策支持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其全面成长。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事实孤儿心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并寻找对策帮助其解决,以达到进一步改善心理问题的目的。同时也希望本次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大众对事实孤儿心理问题的关注度,有更多渠道和方式帮助事实孤儿摆脱现有的困境,使他们在人格和心理健康方面茁壮成长。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事实孤儿

事实孤儿是指由于家庭的变故而导致父母失去抚养能力或不愿再去抚养,即使拥有监护人却无法接受照看和抚养的儿童。事实孤儿与孤儿所面临的生活困境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救助制度和法律保障上却存在着差别的对待。本文中所提到的服务对象,是由于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而成为事实孤儿,其中案主和爷爷、叔叔生活在一起,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和照顾。

2.自信心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的概念最相近。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反映出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它是一种积极的、能够有效表达自我价值。自信心是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的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就会有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感觉、一种“战无不胜”的感觉。[2]自信中个体差异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或行为。所以,自信心对于人们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添加剂。

(二)理论基础

1.增权视角

增权视角在概念的理解上有着微观和宏观之分(Guterrez,1991)[3]。从微观层面理解,“增权”往往指社会工作者针对案主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是个人、群体和共同体掌控其境遇、行使其权力并达成自身目的的能力。它旨在减少基于污名群体成员的负面评价而形成的无力感。本文正是以增权视角的微观方面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在服务过程中针对案主所面临的困境问题,给予针对性的介入计划,使其减轻面临困境的无力感。

2.系统理论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人们作为子系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与其周围的环境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研究事物应当把事物当作一个完整的总体,不要忽略与其环境的关系[4]。在社会工作服务介入时,可以运用系统理论中的三个系统为依据去展开介入,针对案主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从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方面入手,分析案主目前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具体情况来分析并制定服务计划。

三、研究方法

(一)参与式观察法

参与式观察法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通过实际参与到他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观察方法。本文笔者来到案主家中进行探访,与案主进行互动,在互动当中观察其生活状况和问题,以达到可以直接了解和接触案主所处的环境氛围,为后续服务提供一手资料。在参与观察的过程中,笔者观察到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以及这些环境对案主所造成的影响和案主目前的状况。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访问者和受访人通过面对面交谈,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信息,这也是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本文在进行个案服务过程中,通过运用访谈法和案主、案主家人以及周边有相关联系的同学进行非结构式访谈,从而了解案主的一些情况,为制定专业的服务计划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访谈过程中,笔者通过与案主、案主家人、村委会工作人员等进行半结构式交谈,来获取有关案主本身及对外界环境的一些认知与看法,从而针对访谈内容,分析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方案。

四、影响事实孤儿心理困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案主背景

案主S来源于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的一次探访活动,因为其属于低保户群体,所以在探访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把她作为重点留意的关注对象。案主8岁,目前就读于Y区L小学,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属于农村低保户A类,家庭在经济上存在一定困难,由70岁左右的爷爷抚养监护,爷爷在家务农、偶尔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拮据。

(二)心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1.认知存在错误偏差

相对于儿童、青少年阶段的年纪来说,还未形成成熟的认知结构,非常需要家长的指引来促使他们转变错误观念,如果得不到家长的及时纠正,则会产生错误的行为习惯。从本文中的个案案例中发现,案主由于身边环境的影响,导致自身认知存在错误偏差。

S:我不太喜欢上学,在班上我只有一个朋友,其他人都会嫌弃我脏、不卫生,所以我也不敢和她们做朋友。

2.人际交往障碍

以S个案为例,我们可以发现,案主不敢与同班同学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而朋辈之间对案主的远离,更是导致案主情绪问题的产生,缺失了同伴的关爱和友谊,导致其在成长道路上的坎坷。

S表姐:和S一起玩的伙伴不多,很少有同学愿意和她玩。

社工:你知道原因吗?

S表姐:可能是嫌弃她不讲卫生吧,学习成绩还不好,而且S也很少愿意和同学主动玩耍。

3.学习兴趣较低

从本案例社工在辅导案主功课过程中,发现案主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现就读小学三年级,但是基本的拼音字母读写还没有熟练掌握。从与家人的对话当中也可以得知,案主在学习上的兴趣不强。

社工:平时上课的表现积极吗?

S:我不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回答不上来,结果就会被罚站,一罚站同学们就都会嘲笑我,同学们一嘲笑,就更不想被老师抽到,也不想主动回答问题。

4.家庭结构的不完整

本本次个案服务中,从社工与案主叔叔的访谈对话可以看出,案主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性、缺失母亲的关爱,从而导致案主自卑心理的产生。

S叔叔:以S现在的年纪已经懂事很多了,如果说家庭的关系一点都不会影响到她的身心健康是不太可能的,毕竟邻居家的小孩都知道S家的情况,所以别的同伴在打闹时说的话,S听在心里也是会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是不一样的。

5.与家人沟通较少

本案例中的事实孤儿是由爷爷监护,而隔辈之间的代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沟通和解决,也会影响案主与家庭其他成员亲密关系的建立。从访谈对话当中可以了解到,案主与爷爷、姐姐的关系并不是很好,这也成为影响案主自信心提高的原因之一。

社工:S与爷爷、姐姐的关系怎么样?

S叔叔:爷爷是属于急脾气的,因为S贪玩得比较厉害,为此爷爷没少和她起冲突和矛盾,很少有较好的沟通。她与姐姐偶尔也会吵架拌嘴,可能两个小孩毕竟还小,有很多事就会你争我抢。爷爷平时大部分时间不在家,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

6.社会网络支持不足

以S个案为例,案主在社会方面得到的救助狭窄,从村委会工作人员了解到,案主每月除了有低保补助之外,再没有其他方面的救助了,社会支持系统亟待扩大。

社工:S在社会上都受到过哪些救助?

W委员:她是低保户,每月会有400块钱的补助金,除了低保金以外,应该没有其他的补助了。但是以S的家庭情况来说,在学校申请助学金也是会有一定补助。

综上所述,在了解案主的过程中,发现导致案主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还体现在学校、个人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介入服务当中,我们应主要针对以上几方面的问题来设计服务计划。

五、个案服务计划与实施

(一)需求评估

1.提升学习兴趣

案主学习成绩较差,学业排名处于班级下等,课堂上得不到老师的过多关注,甚至经常由于完不成作业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学业上的压力,导致案主在班级里常常自卑,抬不起头。因此,提升案主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案主自信心的提高。

2.改善卫生问题

开展服务时,社工运用参与式观察法发现案主与爷爷、姐姐三人挤在一张小床上,房间不大,卫生较差,桌子和床上摆放着吃完的残余饭羹和未整理过的脏衣服,足可以看出案主的家庭环境卫生存在一定问题。因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小女孩本身也不爱讲卫生。

3.拓宽人际交往

由于案主平常很不愿意洗头,各方面的卫生问题较严重,导致同学们都会嫌弃和排挤她,在学校没有要好的朋友,人际关系危机进一步加重了案主在心理上的受挫感。

4.增强家人沟通

案主与爷爷、叔叔一家居住在一起,叔叔家育有三个孩子,生活负担压力过大,爷爷平常以打工来维持生计,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看和陪伴案主。而案主与姐姐的关系较生疏,经常会拌嘴甚至吵架,这时也没有得到家长的及时调解和疏导。

(二)个案服务实施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

(1)了解问题需求。通过与S叔叔的聊天当中了解到案主的一些家庭情况;与S表姐了解到案主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所得到的信息,为制定服务计划奠定基础。

(2)建立和巩固专业关系。本次介入主要是以开放式访谈的方法进行,了解案主在学校的情况和平时在家的状态,并运用参与式观察法来观察案主的心理以及行为特征,比较容易的与案主展开了话题,社工向案主询问着在学校的情况和老师的作业布置情况,并借助辅导作业来进一步缩短与案主的距离感。

2.中期服务过程

(1)提高学习兴趣。在本次介入中,社工带领案主识读拼音字母,并适时给予案主鼓励和支持,使其增强学习的动力,逐步提升其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其自信心。

(2)培养兴趣爱好。在建立专业关系的过程中,案主和社工提到想要学习手工,所以本次介入主要是带领案主学习手工,满足案主的需求,并锻炼案主的动手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自信心。

(3)提升身体素质。本节个案主要是向案主讲解一些有关卫生方面的基本常识,引导案主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通过开导和疏解,使其打开心结,慢慢接受不愿去面对的事情。

(4)融入同辈群体。在本节个案中带领案主参加“游戏交交友”小组活动。通过与同辈之间的游戏互动和团结沟通,帮助案主解开对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结和困难。首先带领案主来到小组活动中,与其他组员相互认识,并在活动中完成设定的滚铁环游戏。通过滚铁环游戏,让案主理解游戏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发现融入同辈群体的快乐。

(5)增强与家人沟通。本次介入主要是帮助案主增强与家人的沟通。在前期介入时,发现爷爷在管教方面很严厉,容易大声吼叫案主,所以案主也很惧怕爷爷,并觉得爷爷不喜欢她。社工打算在本次介入时,与案主的家人进行沟通来获得家人的支持,帮助案主进一步提升自信心。

3.后期评估与结案

(1)过程性评估

见图1。

图1 过程性评估

(2)结案

本次的介入内容,首先是与案主回顾前面几节个案服务的过程和成效,并从其中肯定案主进步和成长的地方,给予案主自信和支持。其次赠送案主和姐姐的合照留作纪念,并处理离别情绪。

六、小结

笔者在社会工作服务介入中,发现了案主心理存在的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意义,从微观角度来看,是帮助案主个人解决问题;从宏观角度来看,是想通过本文的研究,呼吁社会大众对事实孤儿的重视,并宣传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优势,为以后的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社会工作知名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宣传力度。

猜你喜欢
案主个案孤儿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孤儿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