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向度

2022-07-06 06:23尹学朋王佳兴
党政干部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

尹学朋 王佳兴

[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新形态和显著特征,是实践基础上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在民主温度、民主广度、民主厚度、民主风度和民主效度方面具有其他民主形态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分别体现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性、广泛性、深层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从五个民主维度入手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充分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4-0033-06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民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普遍价值追求。不同于战后西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中国土壤,是在历史和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最能代表中国具体国情的民主制度安排,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精确阐释和凝炼表达。本文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五个民主维度着手,深入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以凸显其深厚的价值底蕴和特色功能,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民主温度:增进人民福祉的本质性

民主不是冷冰冰的政治形态,而是具有温度的治理良方。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中国土壤,切实增进人民福祉,符合中国人民情感关切,将其应有的民主温度毫无保留地撒在滋养它的大地上。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3月“全过程民主”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在其中特别加入“人民”二字,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表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39。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全体人民进行政治实践的产物,是“人民”民主而不是其他民主的实践形态,必然以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归依,以中国独特国情为实践土壤,自其提出到完善,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其中,是真正彰显人类基本价值的文明新形态。

(二)秉持扎根中国土壤的热烈情怀

中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一切社会新形态都能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找到熟悉的影子。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变的是那“兼容并蓄”“求同存异”“以民为本”的深厚文化传统,“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着办”早已扎根在中国土壤里,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日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不断得到充分释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彰显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越发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治国理政之道。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扎根中国社会土壤、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实践形式,是真正以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的民主道路,是新时期人民民主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新概括与提炼升华。

(三)坚持人民至上的民主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付诸实际行动的生动写照,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计划与实效相统一的民主形态。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上使中国逐步摆脱落后的农业国面貌,文化上在全社会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扬人民主体地位。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温饱难题,带领中國人民富了起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21世纪的中国推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带领全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开启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人民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得到极大提升。

二、民主广度:代表人民利益的广泛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3]。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了多元的参与主体、全面的参与内容、持续的践行过程与多样的实现形式,充分彰显其所具有的民主广度。

(一)参与主体的多元性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国体决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同于西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倾向于民主主体的广泛性。通过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制度安排以及人大代表联络机制、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工作机制,为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切实参与民主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保障并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权,确保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民意和诉求能够得到有效表达,实现了精准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切实行使民主权利,是对参与主体广泛性的最好诠释。11AD0E78-F58A-4B61-8308-E5D633900B95

(二)涉及内容的全面性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4]8,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政治领域,人民群众能够通过诸多渠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参与基层直到中央的管理决策。在经济领域,全体劳动者有权参与经济组织(如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活动,并通过民主手段调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社會领域,人们依托各类“公共性”和“非政治性”的民间组织参与政府管理,并通过大量互联网虚拟平台参与民主实践、行使民主权利。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在理论与实践中将民主扩展到更广泛的经济与社会领域,提出经济民主与社会民主等新型民主概念[5],是民主参与内容广泛性的经典范式。

(三)践行过程的持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6]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称为“全过程”,就是因为它具有民主参与过程的连续性和民主参与环节的连贯性特征。民主选举环节,民众通过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方式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并代表他们反映诉求。民主协商环节,民众通过听证会、座谈会、村(居)民代表大会等渠道对涉及自身关切的事务进行充分协商,也可以将权利让渡给人民代表使其在更高决策机关进行协商讨论。民主决策环节,民众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途径真正地参与到民主决策的过程中来。民主管理环节,民众通过村(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对各种公共性事务进行民主管理,保障自身合法利益。民主监督环节,民众通过检举揭发、信访、投诉、实(匿)名举报、建议意见等合法渠道和方式对国家各级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倒逼政府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有序开展。[7]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个环节一视同仁,且环环相扣,切实体现民主参与过程的连续性。

(四)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商议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度依托。人大代表在定期召开的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就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讨论、辩论,并做出决策。各级政府通过召开政务会、座谈会、工作会等商议本地区发展大事。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集中各党派、各行业、各界别智慧的重要协商议事平台,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能。广大民众则经常性地通过村(居)民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听证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就自身关注事项进行基层协商。此外,人民团体和各种社会组织可以就某事展开协商,也可以自身名义或通过主管部门反映成员合理诉求。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政治协商体系,丰富了民主参与形式,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三、民主厚度:促进人民利益的深层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有着深层的民主厚度,不只因为其具备扎根中国土壤的历史基因和丰富的实践历练,还因为其有着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美好夙愿,从历史到未来,由本土到全球,全过程人民民主书写着独特的文明篇章。

(一)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

人民是一国之根本,对国家的兴衰存亡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守护好这个根本,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国家才能安宁。[8]民本思想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以人为本”,最早由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先秦诸子百家广泛探讨民本思想,进入理论概括阶段,以儒家为代表。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荀子论道“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汉代贾谊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新书·大政》),朱熹、陆九渊等人也都提倡“民贵君轻”政治理念,崇尚民本思想,孙中山先生以“三民主义”为纲领,提出废除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民本思想一脉相承,不论表述如何,其宗旨都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则是我国民主生活的核心要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是中国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总结,蕴含着我国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二)赓续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复杂形势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武装革命斗争,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秉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在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合作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各方面民主改革,实行男女权利平等,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人民民主价值理念,并将其发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坚持“三个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1AD0E78-F58A-4B61-8308-E5D633900B95

(三)开启人类政治文明的崭新篇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新论断的提出恰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端,放眼未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除了经济物质条件的极大满足之外,政治生活水平也必将实现全面提升。单纯经济富足不叫共同富裕,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部满足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放眼国际,我国秉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服务于民族复兴,还要促进人类进步,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文明基因,有着“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宏伟胸襟,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必将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四、民主风度:维护人民利益的艺术性

在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把民主素养作为一种领导能力来培养,作为一门领导艺术来掌握”[9]。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程序设计,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其在维护人民利益的过程中采取更加灵活的民主方法。

(一)保持与人为善的真诚态度

在我国,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维护人民利益是其首要的责任担当,与人为善是其应有的工作作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领导干部在党内以上率下,团结互助,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同志关系;在党外切忌高高在上,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塑造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和谐氛围。当然,与人为善应是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和谐,而不是毫无原则的一团和气,领导干部秉持真诚态度发扬民主作风,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生活氛围,并以党内民主充分带动人民民主,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筑牢坚实基础。

(二)拥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

领导干部是主体责任的承担者、发展大势的掌控者、矛盾困难的破解者、生动局面的开拓者,必然要面对重大考验、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领导干部首先具备容事的气概,在难事杂事烦心事面前不气馁、不退缩、不抱怨。要成就一番事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没有宽阔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容得下事才能成事,才能化被动为主动。领导干部要有容人的雅量,面对不同特点的人群,要善于与人打交道、与人沟通交流、做人的思想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扬民主终归是与人打交道,而人又各有长短,只有容得下人才能用对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一门高超的领导艺术。

(三)把握民主集中的科学方法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善于正确集中,把不同意见统一起来,把各种分散意见中的真知灼见提炼概括出来,把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作出科学决策”。[10]领导干部在处理意见分歧时,一要善于统一不同意见,在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上统一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决策;二要善于提炼概括分散意见,在积极沟通、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把分散的意见融会贯通,进行提炼概括,抓住其中蕴含的本质,将其纳入决策参考意见之中;三要善于集中正确意见,正确的意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科学选择,集中正确意见于维护人民利益的实践中是领导干部发扬民主作风的生动体现,充分彰显了领导干部处理工作的民主风度。

五、民主效度:体现人民利益的实用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真实而有效的民主安排,具有其他民主形式不可比拟的合法性、优越性和适用性。

(一)从绩效评估入手解释其合法性

合法性概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意指政府必须具备程序上的合法性和运转中的有效性。亨廷顿提出不能进行有效治理的政府不但不具有合法性,还是不道德的;罗尔斯认定程序性的选举式民主在立法和决策过程中表现出非正义。可见,一个政权或一种制度要想获得人们心理上的认同,具备生存必备的合法性,就必须具备实际政绩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最没有争议的合法性政治的基石。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权的显著标识,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方面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它不是民主形式主义,而是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真正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彼此贯通起来,为人民群众提供系列制度化的需求表达途径,及时回应人民群众需求[11],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是最有效、最管用的民主形式,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二)从比较分析入手论证其优越性

西式民主将复杂的政治民主简单化为一套选举程序,这种“票决制”选举民主本质上是精英政治,天生的设计缺陷决定了其存在两个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一是事实上的少数人统治,它背离了民主的本义;二是选举的周期性导致选举之间存在民主空档期,民主沦为投票的形式。在西方选举民主范式下,人民只有在选举时才被唤醒,随后便进入休眠期,候选人为了拉取选票赢得政权而夸下海口,而在其目的达到后却将当初承诺抛至脑后。不同于西方程序性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时兼顾程序性和實质性,选民既可以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民主形式直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人民的意愿呼声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回应,人民的利益也能得到充分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真正保障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其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不论是从程序设计还是实际效果方面都已超越西方选举民主范式,具有西式民主不可比拟的优越性。11AD0E78-F58A-4B61-8308-E5D633900B95

(三)从实践检验入手阐明其适用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评判一种民主形式好不好,人民最有发言权,全过程民主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看人民满不满意、拥不拥护。在人民权益保障方面,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国现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人民利益表达方面,我国已建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完整表达网络,人们随时可以通过信访平台、领导信箱、政务热线、网络“留言板”等提出意见和诉求,并且都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回应。在国家治理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在社会管理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实现了各方面意志和利益的协调统一,10亿多网民通过网络了解时事并充分表达意见,人们获得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践充分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是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民主形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使命和本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运用法治化制度化现代化的手段最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实现,是扎根中国社会土壤的为中国所独有的全新民主形态。在促进人民民主方面加之以温度、用之以广度、投之以厚度、施之以风度、得之以效度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经过程和价值追求,从五大维度入手分析其价值向度,对于理解把握中国式民主的深刻内涵并将其运用于具体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N].人民日报, 2021-10-1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

[5]乔贵平.经济、社会领域的民主vs政治民主:20 世纪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关于民主范围的争论[J].理论月刊,2012(8):119-123.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2).

[7]程同顺,王雪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权意涵[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6(01):39-50.

[8]柯远扬,兰雪花.关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几点认识[J].朱子文化,2020(02):8-11.

[9]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  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27(1).

[1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設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9(3):4-8.

[11]郭道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J].求知,2022(2):15-17.

责任编辑  宫秀芬11AD0E78-F58A-4B61-8308-E5D633900B95

猜你喜欢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
接诉即办立法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理论的新基石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人大工作守正创新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