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尼传记》再议
——兼论埃及古王国时期维齐尔的出身与选任

2022-07-08 05:51张悠然
古代文明 2022年3期
关键词:功绩官僚寒门

张悠然

提 要:自古王国时期大臣乌尼的传记铭文于1860年出土后,学者们根据其传记文本直接将乌尼视作出身寒门且以功绩升迁者。上世纪末,乌尼墓葬及一批随葬品得见天日,题有其父伊乌乌之名的石门柱亦在其中。这些新资料表明乌尼最终成为维齐尔,且来自一个显赫的家族。因此,“乌尼出身寒门”,以及基于此的“第五王朝后,选官从重‘血缘’转向重‘功绩’”和“一个凭借才干功勋的新兴阶层崛起”等所谓“共识”实不可取。考察这些观点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学者致误不仅源于他们以现代政治学和罗马史领域中的术语比附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历史现象,还由于他们对已掌握的材料做了过度诠释。第五王朝以降,因国家管理形势更加复杂,维齐尔出身范围扩大到男性王室之外,但仍局限在权贵家族和王室姻亲之中,“功绩”在维齐尔选任上的影响力远不如“血缘”和裙带关系,所谓“新兴阶层”与此前担任维齐尔一职的王子们实际地位接近。

本文详细分析关键材料《乌尼传记》()及相关考古发现,厘清此前对此传记及与此相关的官僚出身和选任问题的误读,并重新梳理古王国时期维齐尔群体出身的变化及影响其选任的因素。

一、《乌尼传记》的考古发现与文本解析

《乌尼传记》全文皆以第一人称口吻,按传主乌尼为泰提(Teti,约前2345—前2323年在位)、派皮一世(Pepi I,约前2321—前2287年在位)和麦瑞拉(Merenre,约前2287—前2278年在位)3位国王服务的时间顺序叙述,记录了传主为国王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笔者对乌尼的政治、军事活动及其职位头衔的变动进行梳理如下:

表甲:乌尼历官与事迹

仅就文本而言,《乌尼传记》似乎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古埃及官员依靠自身的行政能力和忠诚品质获得国王宠信、屡屡立功、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攀升的案例。然而,1995年重新启动的阿拜多斯中部墓区考古调查带来了“第二次发现”乌尼的机会。

二、《乌尼传记》与古王国官僚群体研究的知识考古

纵观《乌尼传记》研究史,不难发现,古王国官僚群体研究,尤其是对官僚群体选拔和出身的认识几乎都立足于《乌尼传记》文本。考古学家对乌尼的“第二次发现”揭示了乌尼的显赫出身,这与此前研究者眼中“寒门能臣”的形象形成冲突,理应激发对乌尼及其相关政治、历史问题的再研究。但阿拜多斯中部墓区的二次考古调查成果刊布后,前引“寒门能臣”、“白手起家”等成说不仅未得到清理和反思,甚至还有后来者为这种值得商榷的传统观点继续添砖加瓦。因此,有必要检讨《乌尼传记》及以此为基础的古王国时期官僚群体的出身、选任和分工研究的形成过程。

三、古王国时期维齐尔的出身与选任

eds.,,Prague:Faculty of Arts,Charles University,2017,pp.63-83.需人员增多的要求,也是国王为平衡各大家族势力、巩固统治做出的必然选择。官员的出身,即其背后的家族姻亲关系,一直是古王国时期维齐尔选任的关键影响因素。

四、结 语

尽管乌尼在传记中频繁展示自己在工作上的效率、才华和忠诚,但是,阿拜多斯中部墓区的二次考古调查成果已经令现代人对乌尼的家庭背景有全面的认识,“乌尼仅凭为国王服务的功绩就在职业生涯中步步高升”一事自然不会被轻易采信。当然,也没有必要对乌尼在传记中的一切叙述持怀疑态度。如乌尼一样在传记中详述为官功绩的官员不在少数,可见以记录官员职业生涯为主的传记传达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价值取向,即推崇为官勤奋高效、忠实可靠的风气。社会观念未必与社会现实完全吻合,在现实中,血缘门第、裙带关系依然是古王国时期维齐尔选任的主要影响因素。

乌尼案例的特殊性、典型性在于其文本材料与考古材料相隔100余年的发现,也在于《乌尼传记》研究与古王国时期官僚群体研究交织的复杂历程。这段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史提示,要抛却未经考察的预设,将新出考古材料与古老文本等量齐观,进入考古与文献共同构建的历史情境;也要沟通语文学、考古学等学科,重视不同学科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以不断推进对古埃及历史的认识。面对与现代社会有着相当隔膜的古代世界,使用其他时空背景下的特定术语(如“新人”)需要仔细甄别,谨慎对待。

猜你喜欢
功绩官僚寒门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让寒门出“贵子”也出“人才”
寒门如何出“贵子”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如何实现从寒门学子到寒门贵子的华丽变身?
浅谈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的历史功绩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的成因与历史遗留问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刘邦妙喻刀箭说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