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肉牛黄曲霉等毒素中毒事件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022-07-08 12:10刘俐君赵小波梁璐琪
中国动物检疫 2022年7期
关键词:宣汉县酒糟饲草

刘俐君,赵小波,冯 华,王 勤,梁璐琪

(1.达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达州 635000;2.宣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宣汉 636150;3.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 635001;4.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

猝死症(sudden death syndrome,SDS)又称为暴死症或急性死亡综合征[1],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死前无临床征兆,且不分年龄段,给养牛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导致猝死的病因复杂,包括细菌、病毒以及中毒、营养代谢障碍等非传染性疾病因素[2]。1990—1995 年“猝死症”曾在达州市家畜中流行,猪牛羊都有不明原因突然大量死亡现象,其中达县、宣汉县和渠县的14 个区、16个社的牛猝死数达335 头,怀疑是魏氏梭菌感染。2021 年10 月25 日,宣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某肉牛场25 日清晨发现5 头牛不明原因死亡。为了解事件状况和发生原因,并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养殖场经济损失,达州市和宣汉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赴现场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病例定义

2021 年 9 月25 日以来至调查结束(2021 年11 月2 日),该肉牛场有流涎、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粪便稀软、胀气、肛门外翻、突然死亡等情况之一的牛定义为阳性病例。

1.2 调查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走访的方式,察看该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圈舍布局;询问牛场的养殖背景以及存栏、饲养管理、疫苗免疫、发病死亡、诊疗、人员进出、动物及物资调运等情况;走访当地防疫人员、兽医和乡镇干部等,了解场点周边动物饲养情况、当地疫病流行与防疫情况,以及近期发生的其他相关事宜等信息,结合临床症状和解剖结果做出疫病初步诊断。

1.3 实验室检测

采集玉米颗粒、干草、酒糟和玉米等饲料混合粉末,以及1 份病牛血液样品,按《饲料中37种霉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 3803—2020)检测黄曲霉毒素B1 和玉米赤酶烯酮毒素。

1.4 数据分析

采用 Excel 软件和兽医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抽样计算器整理数据。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基本情况 该场位于宣汉县大成镇锁辖村1 组,地理坐标为N107°33'59''、E31°27'01''。处于大山下,村道的尽头,仅一条道路进出,紧靠山坡,四周植被茂密,通风效果不佳;养殖舍位于入场水泥路的下坡低洼处,无排水沟,雨水极易倒灌(图1)。因近期雨水较多,入场口消毒池内混有大量泥沙,水体浑浊,场内多处积水,环境卫生极差。近期曾发生山体滑坡,泥石堆积在牛圈旁。该场始建于2020 年3 月,以购买犊牛育肥为主,同时饲养少量母牛预备自繁自养。发病死亡前,该场存栏牛47 头,其中母牛7 头、公牛40 头。周边2 km范围内没有其他养牛户。

2.1.2 饲养管理情况 该肉牛场由场主及其妻子二人自行管理,以圈养为主;每日饲喂玉米350 kg、干草4 捆、酒糟6 推车;玉米粉碎后加入20 kg 浓缩料、适量小苏打和2 包电解多维混合。玉米于近期从当地购入,每次购入1~2 t,已饲喂半个月;酒糟最近一批约10 d 前从当地购入;干草购自安徽、吉林等地,最近饲喂的饲草6 月中下旬从吉林购入,已更换饲草5 d 左右。酒糟在露天存放,表面可见白色霉菌,饲喂时仅将表面霉菌铲除;干草和玉米分别存放在圈舍入口两边,无货架,最底层的饲草已浸湿发黑,玉米和饲草肉眼可见霉变,空气中弥散霉味(图2)。饮水为自来水。牛舍内垫有发酵用细小木屑、谷壳等,圈舍地面潮湿泥泞。

2.1.3 免疫情况 现场没有查到疫苗免疫记录,场主描述不清。

2.1.4 动物调运情况 2020 年10 月第一批肉牛入场,2020 年底陆续从四川省南充市等地引入20多头母牛和小牛,2021年引入40多头,其间有卖出,数量不详。最近一批是2021 年6 月中下旬,从吉林省引入用于育肥的31 头公牛。

2.2 临床及剖检症状

2.2.1 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卧地不起,粪便稀软,流涎,无征兆突然倒地,挣扎后猝死,随后出现腹部膨胀,肛门外翻等现象(图3)。

2.2.2 解剖变化 心肌弥散性出血,心包积液(图4),肝门淋巴充血、出血,肠、肝、肾、肺等器官无明显变化。

2.3 发病死亡情况

2.3.1 时间分布 牛只首次出现死亡的时间为10月24 日晚(25 日清晨发现死亡5 头),25 日死亡16 头,26 日死亡1 头(图5)。

2.3.2 空间和群间分布 受山体滑坡影响,所有的牛混养,没有空间差异。牛群3 d 内死亡22头,累积死亡率为46.8%(22/47)。死亡牛无性别差异,但体况好的牛OR 值是体况差牛的3.81 倍(95%CI:1.32~12.82),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体况牛死亡情况

2.4 实验室检测

黄曲霉毒素B1 含量:玉米颗粒≥500 µg/kg,玉米等饲料混合粉末≥200 µg/kg,均严重超标(玉米加工产品饲料原料≤50 µg/kg,犊牛、羔羊精料补充料等饲料产品≤20 µg/kg),血液、酒糟中未检出。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玉米等饲料混合粉末为100 µg/kg,未超标(犊牛、羔羊、泌乳期精料补充料≤0.5 mg/kg)。

3 讨论

3.1 病因假设及验证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初步怀疑为中毒。该牛场为新建场,周边并无其他养牛户,排除烈性传染病的可能。据了解,场主近期未与人发生摩擦,排除人为投毒的可能性。场主之前从事家兔养殖,无养牛经验,年轻且责任心不强。饲养管理不当,料草发霉仍继续饲喂。综上推断,此次事件可能由饲料中毒所致。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的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20 种毒素及其衍生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 毒力最强,尤其是毒素B1[3],其LD50绵羊为2~5 mg/kg(体质量),犊牛为0.5~1.0 mg/kg(体质量)[4-5]。黄曲霉毒素会对反刍动物的生产、免疫、健康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安雅静等[6]发现黄曲霉毒素B1 可影响牦牛瘤胃微生物功能,进而影响牦牛正常代谢甚至生理功能。另有试验[7]发现,黄曲霉毒素能改变瘤胃收缩的幅度和频率,且呈剂量依赖性,当用量为0.4~0.8 mg/kg(体质量)时,黄曲霉毒素从瘤胃内容物中清除的时间会延长。该场出现胀气、体况好的牛死亡稍多的现象与这些研究结果情况相似。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原料,极易被黄曲霉菌污染。王君等[8]调查发现,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70.27%,其中14.86%的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 含量超出国标要求。《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9]规定,玉米加工产品饲料原料的黄曲霉毒素B1 检出量≤50 µg/kg,犊牛、羔羊精料补充料等饲料产品≤20 µg/kg,玉米赤酶烯酮≤0.5 mg/kg。该场玉米中玉米赤酶烯酮毒素含量未超标,但黄曲霉毒素B1 超过标准10 倍以上。另外,酒糟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常作为牛的饲料。虽然此次在酒糟中未检出黄曲霉毒素,但若其酸败产生游离酸和杂醇油等有害物质,也能引起中毒。调查时,未对饲草进行毒素检测,但其已严重发霉。综上推断,此次肉牛猝死事件由黄曲霉等毒素中毒所致的可能性最大。

由于病牛虚弱,心力衰竭,动则加速死亡,所以未注射保肝排毒的药物和抗生素,避免引起应激死亡,仅通过更换饲料等进行保守治疗,治疗后3 d 牛群就停止死亡。另外剖检仅见心脏和肝门淋巴结出血,没有常见导致猝死的细菌或病毒性疾病的典型病变,以上间接验证了黄曲霉等毒素中毒的病因假设。

3.2 措施与建议

(1)更换牛场所有饲料,清洗饮水槽和料槽,保证健康饮食和清洁饮水,同时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蒙脱石脱霉剂,连用1 周。(2)更换圈舍垫料,修缮地势低洼积水的地面,保持清洁的饲养环境。(3)暂停挖掘机进场清理山体滑坡,减少应激。(4)饲料库房应设计底部货架,防止地面潮湿导致饲料霉变。

3.3 局限性

由于场点偏远,赶赴现场时已是傍晚,当地政府为防止不明原因疫病的扩散,迅速对死亡牛进行了深埋处理,实验室人员仅解剖了其中1 头濒死牛,未能全面收集肉牛黄曲霉等毒素中毒的病理变化;场主无饲养经验,未能早期发现首发病例,并且为获得补偿,未据实交代两周前饲喂的玉米、饲草和酒糟等有霉变情况。采集的饲草由于缺乏粉碎仪器,未能检测毒素含量;由于经费限制未对所有可能产生的毒素进行检测以及进一步稀释样品检测毒素精确含量;受实验室条件限制,未能开展细菌或病毒学检测,以排除传染性病原混合感染的可能。

4 结论

经调查分析及治疗验证,推断该场肉牛猝死是由于饲喂发霉的玉米、酒糟、干草等饲料,引起肉牛黄曲霉等毒素中毒所致。建议养殖场人员加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知识的学习,增强责任心,防止此类饲料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猜你喜欢
宣汉县酒糟饲草
酒糟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饲草生产与利用技术(1)饲草种类及品种选择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饲草产业调研报告
简述青海省饲草轮作及加工模式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酒糟育肥肉牛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宣汉县宣汉脆李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川省宣汉县招商引资对策思考
宣汉县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研究与探讨
鸡舍垫料用酒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