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庭指导工作的新思考

2022-07-09 02:46张蕾江苏省徐州市雍景新城幼稚园
幼儿100 2022年24期
关键词:幼小家庭幼儿园

文/张蕾 江苏省徐州市雍景新城幼稚园

幼小衔接是一个具有持续性的热点话题。尽管诸多教育专家对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提出了观点,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及明确家庭教育职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但受到各种培训机构不当宣传以及小学、中学学业考试压力前置的影响,幼小衔接带来的焦虑仍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期家庭教育的理念与行为。

在学习国家政策文件精神,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我园将幼小衔接工作渗透于小班入园至大班毕业的三年,伴随着园本课程——“花园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力求实现幼小衔接的自然准备与平稳过渡。与此同时,幼儿园注重通过各种与幼儿关切的关键事件的把握、多重资源的开发设计、多样化家园协作活动,在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并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2020年幼儿园面临随时停课居家防疫。幼儿的居家生活,对家长教育能力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幼儿园的家园协作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2022年3月底,我园大班教研组在对“毕业季”主题活动开发的前期调研中发现问题:当教师在思考如何将“毕业季”的组织自主权还给幼儿的时候,部分家长却提出了“此时应着力进行入小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学习”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家长?如何使家长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认识幼儿学习的生活化、经验化特质,实现理念、行为、方法的转变?

我们立刻组织了由园长、业务园长、资源管理员、项目组长及徐州市教科院学前教研员参加的云上联席课程审议。经过本次“云教研”,形成了“毕业季”主题活动的初步意向,并落实了不同课程开发人员的角色与职责。具备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的我,在本次课程开发工作中负责家庭教育的组织与指导。我的主要职责是与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同步,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进行评估与指导;收集家长的问题、困惑并给予支持;聚焦家园协作及家庭教育的关键问题与难点,实施培训;抓住典型个案进行跟踪与指导。借助于“毕业季”主题课程开发全过程,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聚焦问题,分析规划

根据前期了解到的一些基本情况,我从调查研究入手,从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已有经验、困惑、需求等几个方面设计问题,了解家长的思想观念和具体做法。为了进一步访谈及追踪的需要,本次调查采用实名的方式。

参与调查的家长共有90位,均为幼儿的父亲或母亲。从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家长在育儿理念、育儿方法上存在多样化的差距(具体见数据表)。40%的家长目前还存在或曾经产生过对幼升小的焦虑。针对这一现象,我预设了访谈、座谈、专题阅读和家庭行动等一系列家园共育活动,伴随着课程开发的过程同步实施。

二、具体实施,云上指导

1.填写问卷,抽样访谈。

在收集问卷的基础上,我从大班家长中抽取10%的家长进行一对一电话访谈,访谈内容为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及做法。有3名家长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已经有不错的实践经验;有4名家长曾经产生过焦虑,但通过自身学习已有所转变;有2名家长还处在焦虑中,并没有找到行动策略。在访谈过程中,我对调查呈现的共性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为座谈会积累了鲜活的案例与素材。

2.聚焦问题,云上座谈。

座谈会建立在问卷、访谈的基础上,利用腾讯会议的网络平台开展云座谈。对应座谈内容,资源库管理员提供了大量可参考、可操作性的与幼小衔接相关的文献资源,提前发送家长群;幼儿园邀请了小学校长、部分家长代表作为座谈联席主持人。从多方面准备,力求使座谈会与会者有话可说、有题可议。

在座谈会上,我对“双减”政策进行了具体解读,使家长理解学前教育目标指向的是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幼小衔接并不仅是对小学的衔接,而是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播放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精选活动片段,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的人际关系、审美、数学概念、数学逻辑思维、识字、社会性兴趣发展、文化等多个敏感期都是在幼儿5—7岁时出现,这时的正确适时引导,既是尊重幼儿天性,又是对幼儿发展的支持。

随后,参与过幼儿园“花园课程”审议的家长代表分享了“教育是慢的艺术”的观点,也介绍了他们家庭中科学幼小衔接的经验和做法,如亲子伴读等。

小学校长则生动地总结了她在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遇到的新生在小学生活、习惯、交往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小学教师的指导方法。

这场座谈会使家长在交谈中,真正认识到情感、能力、态度才是应有的入学准备。家长在详尽的政策解读与生动的案例分享中打消了顾虑。

3.推荐书目,阅读学习。

座谈会既成功地为家长化解了对幼小衔接的焦虑,也激发起家长在家庭中实施科学的幼升小教育、积极帮助幼儿准备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推荐了预先精选的家庭指导用书——赵石屏教授的著作《孩子要上一年级》。这本书是家长们能看、想看的指导性手册,其中列举了破解小学新生家长面临的31个难题和方法,并附有实操手册,案例鲜活可视,为家庭教育的进一步落实搭建了支架。

三、持续跟进,个别指导

当大部分家庭进入适应轨道后,我将关注点转向个别焦虑情绪严重的家庭,实施个别化指导。

案例1:若若妈妈的持续焦虑集中在:怕若若入小学后学习跟不上,不合群,会孤独,怕别人会欺负她,等等。通过利用家庭评估、信息收集法,我了解到若若家婆媳两代人对教育观念不一致的问题。回顾若若在幼儿园的出勤率不高、自理能力差等现象,若若妈妈的担心可以理解。

我将指导的开始放在帮助若若妈妈摆脱情绪困境,从焦虑转向对若若能力的培养、发现、赞美。我每天和若若妈妈沟通,从帮助她发现若若的个人爱好、特点入手,让若若妈妈用打卡的形式记录下若若为自己服务、为家人服务的过程。我也支持若若妈妈带着婆婆一起观察若若的变化,并且给予若若积极的鼓励。

幼儿问题的源头一般在家庭。尽管有家庭教育指导的推荐用书,但家长观念的转变、家庭成员认识的一致性,以及家庭和谐的氛围都是幼儿良好发展必要的基础。针对若若妈妈,我没有要求她一定要按照书本上说的去操作,而是从陪伴、关心、转换她的情绪出发,让一个充满能量的妈妈去影响幼儿,让家庭教育具有积极的动能。

案例2:航航妈妈告诉我,她因为航航的教育问题深度焦虑,想把儿子转去培训机构上一段时间的“幼小衔接”课程,以免进入小学跟不上。我电话约谈了航航妈妈,细致地分析了航航的情况:小班的航航自理能力很弱,不敢也不愿意自己做事情。升入中班后,航航才学会自己吃饭。升入大班后,航航不但愿意为自己做事情,也敢于尝试一些新的挑战,甚至能够为班级服务。此时妈妈却要把航航送入进行知识技能训练的适应班,让他在读读写写背诵的环境中成长,是否真的适合呢?我帮助航航妈妈回顾养育过程中的重点事件:航航在生活中是如何学习做事,如何克服困难,他学会做事之后情绪情感有什么变化,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通过访谈,航航妈妈发现,在航航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是缺位的。正是由于忙工作,疏忽了教育与陪伴航航,不知道该做什么,也没有做什么,而将“为孩子做些什么”的任务交给培训机构,觉得对他负了责任。找到了自己焦虑的根源,航航妈妈决定转变重心,认识并尊重航航成长与学习的规律,有质量地陪伴,和航航一起慢慢成长,相信他一定能够适应小学生活。

历经一个月的跟踪访谈、个别指导,航航和妈妈一起制订了家居生活的作息表,妈妈关注航航的习惯、能力的培养,也经常和他一起说说新的发现。我欣喜地发现,当妈妈缓解了焦虑情绪,尝试着用方法与幼儿交往,一个健康、自信的幼儿便成长起来了。

回顾这一个月时间里对90个家庭的接触与指导,我有了很深的感触。长时间的居家生活是一把双刃剑,家长陪伴幼儿的这段时间里,是提高了亲子相处的质量、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还是由于焦虑或方法不当影响了幼儿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其理念,以及在理念影响下的行为和方法。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进一步确立了家长作为教育者的身份与职责,但家长教育观念的塑造、教育能力的提升,仍旧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因此,幼儿园应主动把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纳入整体工作中,并通过观察、走访、调查等多种渠道收集问题、分析处理,通过形式多样的家庭学校、家庭指导,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同频。

猜你喜欢
幼小家庭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庭“煮”夫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爱“上”幼儿园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