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行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2-07-12 03:19刘付友
医疗装备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髓内肱骨螺钉

刘付友

北京首钢矿山医院外一科 (河北唐山 064404)

肱骨干骨折多为高能量创伤所致,为常见的骨科疾病。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受损部位疼痛剧烈、肿胀等,严重影响患者关节正常活动。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因保守治疗需长时间制动,易导致畸形愈合、肩肘关节功能障碍、骨折不愈合等不良预后,故手术治疗成为治疗该疾病患者的理想选择[1]。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接骨板内固定和髓内钉内固定均可促进肢体功能更快的恢复,更好地维持骨骼的解剖结构,因此成为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但业界对于两种术式的优劣尚存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两种术式无差异,而部分学者认为髓内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优于接骨板内固定[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比较顺行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0~65岁,平均(50.51±5.40)岁;侧别,左侧13例,右侧17例;骨折分型,A型14例,B型16例;病因,摔倒10例,交通事故10例,高空坠落6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65岁,平均(50.65±5.61)岁;侧别,左侧14例,右侧16例;骨折分型,A型12例,B型18例;病因,摔倒8例,交通事故11例,高空坠落8例,其他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且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

诊断标准:参照《骨与关节损伤》[3]中肱骨干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存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短缩或成角畸形,异常活动,有骨擦音。骨折分型根据AO/OTA-2018版分型[4]:A型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型复杂骨折。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经影像学及主治医师根据症状确诊为肱骨干骨折;年龄≥18岁,≤65岁,性别不限;骨折AO/OTA分型为12A型及12B型,新鲜肱骨干骨折;单侧骨折且为闭合性损伤;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性佳,完整随访。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或非首次肱骨干骨折;存在手术禁忌证或排斥手术治疗;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内科疾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精神异常、沟通困难。

1.2 方法

两组在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以三角巾悬吊制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肌内注射镇痛药,严密观察患者患肢末端情况,评估手术指征,制定手术方案;两组术前30 min均快速静脉滴注抗生素,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由同一组麻醉师进行麻醉,由2名主任医师予以手术;内固定器械均由大博医疗有限公司提供。

对照组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伤侧肩部稍垫高,伤肢放于胸前,常规消毒、铺巾,取肱骨前外侧入路,切口长约12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术中注意保护桡神经,向内侧牵拉肱二头肌后,纵向劈开肱肌,暴露骨折断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复位,待复位满意后,置入钢板,使钢板上缘略低于大结节顶点,钢板远端先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近端钻孔,拧入4~6枚螺钉,远端拧入4~6枚螺钉固定,之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骨折端对位对线、内固定牢固后,留引流管,冲洗切口,逐层关闭切口。

试验组采用顺行髓内钉术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肱骨近端前外侧切开,切口长约5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纵向劈开三角肌后暴露冈上肌,于冈上肌止点内侧关节面处插入定位导针,在髓腔准备完毕后,置入髓内钉,透视确定复位和主钉位置,置入近端至少3枚锁定螺钉,常规置入远端锁定螺钉,再次确认螺钉长度及固定稳定性,确认满意后,留置引流管,冲洗切口,逐层关闭切口。

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并给予悬吊带或外展架固定,同时根据骨折内固定后稳定性及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3 评价指标

两组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8.6个月,记录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比较。(1)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其中,骨折愈合标准参照《外科学》(第9版)[5]相关标准,折断端无异常活动,无局部压痛及纵向叩击痛;X线片可见骨折断端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模糊;上肢能持续平举1 kg重物1 min,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2)肩关节功能: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scale,CMS)评估,包括疼痛、日常生活、运动范围、肌肉力量4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其中疼痛15分,日常生活20分,运动范围40分,肌肉力量25分,评分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佳。(3)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桡神经麻痹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后,两组肩关节评分均较高于治疗前,术后3个月,试验组CM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CM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CM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 cm至肱骨髁上2 cm之间的骨折,为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肱骨干骨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见于30岁左右或以上人群。肱骨干骨折的常见部位为骨干中部、下部。肱骨干骨折的主要病因为旋转暴力、直接暴力等因素,严重时甚至可造成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因具有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势而成为主要治疗方式。其中锁定接骨板和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新型固定材料,两者均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在临床应用较多,且患者接受度高。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因钢板与螺钉之间有螺纹锁定,相较于普通钢板固定更加牢固,且动态抗扭转和静态抗扭转性能佳,但固定属于髓外偏心固定,易出现内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同时,金属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在置入锁定接骨板的过程中,需行肱骨前外侧入路,切口较长,暴露、剥离组织较多,易造成出血量大、软组织感染及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而髓内钉术内固定术能减少螺钉退出、松动等情况的发生,稳定性良好[6]。两种固定方式对肱骨干骨折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各有优势。对于不同骨折类型或骨折严重程度的患者,需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文献[7]报道结果相似,说明髓内钉固定对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分析原因为,髓内钉内固定术较锁定钢板固定术更加微创,对机体软组织和血液供应的损伤更小,同时在髓腔准备过程中,软钻扩髓可起到骨折断端植骨的作用,以髓内钉为中心固定,更符合骨折的力学分布,有利于减轻骨折断端的剪切应力,从而可促使骨折愈合时间的缩短、提高愈合率。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3个月,试验组CM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CM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试验组在行髓内钉内固定术中需切开肩袖有关,而对照组切口不涉及肩关节,因此,术后发生肩部疼痛的可能性更低,在术后6个月髓内钉内固定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同锁定接骨板治疗效果相近。

值得注意的是,后外侧入路比前外侧入路更易损伤桡神经。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桡神经麻痹出现4例,试验组未出现桡神经麻痹。这是因为前外侧入路由于器械操作在肱骨髓腔内进行,故发生桡神经损伤的概率较低,而后外侧入路由于手术区域波及桡神经走行,更易损伤桡神经。本研究在经对症治疗后,桡神经麻痹均在3个月内恢复。

综上所述,顺行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注意的是,该手术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近期效果欠佳。

猜你喜欢
髓内肱骨螺钉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一种螺钉自动供给与攻入装置设计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