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

2022-07-13 14:12胡春良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2年3期
关键词:河口铭文墓葬

胡春良

(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夏县 044402)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北,西距翼城县城约6 公里。墓地北高南低,北倚二峰山,南面浍河支流,西北为浍河干流,墓地坐落于两河交汇的三角高台地上。墓地占地面积约4 万余平方米,有墓葬千余座。大河口墓地的考古发掘,不仅首次发现了漆木俑、原始瓷器等国宝,而且首次发现西周时期三足铜盂、三足鼎式簋等珍稀青铜器,个别墓葬甚至发现有金器。大河口西周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器用制度和族群融合等历史和考古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2011 年,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 大河口墓地的发掘

2007 年5 月大河口西周墓地被盗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于2007 年9月至2008 年5 月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共试掘了6 座墓葬;2008 年9 月至12 月进行了全面普探,通过勘探发掘了解到墓地分布面积约4 万余平方米,埋藏西周墓葬1 000 余座。2009 年5 月开始进行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已揭露面积15 000 余平方米,发现墓葬615 座,车马坑22 座。墓葬内出土的青铜器种类有食器、酒器、水器、兵器、工具、车马器、乐器等;陶器组合主要有:鬲,鬲罐,罐,鬲盆罐等。玉、石、骨、蚌器、贝和串饰较多,部分墓葬随葬锡器或漆器,个别墓葬甚至发现有金器。到2011 年4 月末,大河口西周墓地发掘工作进入尾声,仅剩下数十座小型墓葬尚未发掘、保护。

至2017 年6 月7 日,经过考古工作者3 年再发掘,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国”墓地已全部发掘完成。10 年间,共发掘墓葬2 200 余座,出土器物2.5万余件组。

2 大河口墓地出土青铜器有关“霸”国信息

从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上面的铭文可以确证,大河口墓地墓主的国族名为“霸”,“霸伯”是这里的最高权力拥有者。“霸”国的商、周文化因素都比较明显,并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风格。其人群应为狄人系统的一支,是被中原商周文化同化的狄人人群。相继的考古发现,“霸”国和周王室以及晋国、倗国、燕国等国关系密切。

“霸”国与晋国相邻。从墓地规模及随葬品推测,“霸”国应比晋国低一个档次,属于小国。在君主称谓方面,晋国的君主被封为晋侯,而“霸”国的君主则被称为霸伯。大河口西周墓地的发现揭示了不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西周“霸”国的历史及文化,并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器用制度和族群融合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对西周时期考古研究的一项空白。

2.1 鸟形盉

图1 所示为青铜鸟形器物盉,高36 cm.图2 为鸟形盉各部分示意图。

图1 鸟形盉(山西考古研究所藏)

图2 鸟形盉各部分示意图

这件器物被视为大河口西周墓葬铜器中的瑰宝,它为中国青铜器发展史提供了一件新的器形。盖内铸铭8 行50 余字(见图3,图4).此盉不仅形制艺趣天成,而且铭文内容更是高古,一经刊出就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全器作立鸟形,翘首,扁平尾,背有盖,以链接于背后近尾处,腹前加流,朝前斜出。尾下设一卷身小夔,与鸟爪构成盉的三足。通身纹饰象鸟的毛羽,只在后部小夔体表有所谓鳞纹。鸟形盉铭文中出现的“誓”、“鞭”、“笰传出”、“出弃”等词,对研究西周法律制度中的刑罚具有很大的意义。盉盖上的五十二字,可分为三句话:

图3 鸟形盉盖铭

图4 鸟形盉铭文拓片

气(乞)誓曰:余某弗皭(尊)公命,余自无(御),则鞭身、笰传(转)出!

报氒誓曰:余既曰:余皭(尊)公命。襄(傥)余亦改朕辞,出弃!

对公命,用乍宝盘盉,孙子子其万年用。

第一句,“气(乞)誓”之“气(乞)”训“求”,器主被要求发誓。“余某”,“余”、“某”为同位语,“某”指代发誓者的名字。“皭”可读为“尊”;“无”读为“御”,训为“用”,“无(御)”的宾语是承上省略的“命”,“自御[命]”,即自用命,师心自用,自作主张。“弗尊公命”与“自用命”是假设的两种情况。若这两种情况发生,则其惩罚是“鞭身”与“謪传出”。“笰”是蔽车之席;“传”可读为“转”,即“转(传)乎沟壑”之“转”,训为“弃”;“出”是大出,即出丧。“笰传(转)出”意思是用席裹尸而葬,不葬于族墓地。

第二句,“报氒誓”即答对上述之誓辞。“襄”读为假设连词“傥”,“亦”是句中语气助词,无意义。“改朕辞”,改变我的话,即不遵守我自己所曾说的誓辞。“出弃”,出丧而弃尸,意思略同于“笰传(转)出”,而用词有所不同。

第三句,“对公命”,“对”的意思是“记录”。“公命”即上述被要求发誓和随即发誓两事。

这三句话,翻译一下就是:作器者被公要求发誓说:“我某某人将来若不尊公命,我若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则生前身受鞭刑,并且死后仅得以席裹尸而葬。”作器者对答这个誓言,说:“我已经发誓说我尊公命,倘若我改变了我说的话,就将死无葬身之地!”为了记录公命令作器者发誓这件事,因此做了这套盘盉。

在此件鸟形器物出土之前,发现的鸟尊大多属于酒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鸟形的盛酒器,用来在各类祭祀活动中盛装不同的酒。距此二三十公里的北赵晋侯墓地就发现了鸟尊,被收藏在山西省博物院,是其“镇院之宝”。此次发现的青铜鸟形器物与北赵晋侯墓地发现的鸟尊有所不同,腹部没有管状流。专家认为,大河口这件鸟形器物不是尊,而是盉。

谢尧亭介绍,商周时期,盉多是一种注水的水器。按照商周贵族礼仪,在祭祀、宴饮、典礼过程中,参与者要洗手盥洗。侍者用盉将水倒出。在既往的考古发现和传世器物中都未曾见过像大河口墓葬中这样的鸟形盉。

鸟形盉的出现也意外纠正了一个错误:山西省博物院收藏的鸟尊在发掘时尾巴已断,上海博物院将尾巴修复为朝里卷。此次发现的鸟形盉十分完整,它清晰地显示,鸟的尾巴是朝外卷的。

2.2 霸伯盂

霸伯盂(见图5)于2009 年,在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盂足作象鼻形。器内铸有长篇铭文(见图6).器铭所记关乎古代宾礼制度,与传世的古代礼书所记多相合。铭文计10 列114 字(又合文1,重文2),如下:

图5 霸伯盂(山西博物院藏)

图6 霸伯盂铭文

图7 霸仲鼎(2002 号墓出土)

隹(唯)三月,王史(使)白(伯)考蔑尚厤(历),归(馈)柔(矛-茅)苞、旁(芳)鬯,臧,尚拜稽首。既稽首,(延)宾、瓒(赞)宾,用虎皮皭(乘),毁(委),用章(璋),奏。翌日,命宾曰:“拜稽首。天子蔑其臣厤(历),敢敏(敬)用章(璋)。”遣宾、瓒(赞),用鱼皮两,侧毁(委),用章(璋),先马,又(右)毁(委),用玉,宾出,以俎。或(延)白(伯),或飮(原)毁(委),用玉,先车。宾出,白(伯)遗宾于蒿(郊),或余宾马。霸白(伯)拜稽首,对扬王休,用乍(作)宝盂,孙=(孙孙)子=(子子)其迈(万)年永宝。

图8 回首龙纹鼎(1045 号墓出土)

图9 窃曲纹鼎(4052 墓出土)

图10 涡纹鼎(1034 号墓出土)

图11 弦纹鼎(2001 号墓出土)

图12 弦纹鼎(4051 号墓出土)

3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大河口墓地出土青铜器

山西青铜博物馆,隶属于山西博物院,是中国第一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该博物馆展出青铜器物多达2 200 余件,上起龙山文化陶寺类型时期,下至秦汉,跨越整个青铜时代。山西青铜博物馆收藏了众多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器形包括鼎、簋、盉、爵、畓、豆、爵、盘、盨、鬲、盆等等,展示了大河口西周青铜器的煌煌风华。图7~图37 为部分出土青铜器。

图37 瓦棱纹盨(4051 号墓出土)

4 结语

作为2011 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不仅出土了丰富的青铜器文物,而且有关铭文揭示了“霸”国的有关史料,既是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和收获,又是中国青铜冶铸史的重要物证,更是山西青铜文明的经典华章,具有重大的人文和科技价值。

图13 扉棱鬲(2002 号墓出土)

图14 横鳞纹鬲(4055 墓出土)

图15 霸仲簋(2002 号墓出土)

图16 凤鸟纹簋(1033 号墓出土)

图17 凤鸟纹簋(2002 墓出土)

图18 夔纹簋(2001 号墓出土)

图19 乳钉纹方座簋(1 号墓出土)

图20 叔骨父簋(1034 号墓出土)

图21 弦纹簋(1034 号墓出土)

图22 弦纹簋(2014 号墓出土)

图23 素面盘(4030 号墓出土)

图24 素面盘(4051 号墓出土)

图25 弦纹盘(4051 号墓出土)

图26 回首龙纹盆(2067 墓出土)

图27 三足盆(2 号墓出土)

图28 霸伯畓(2 号墓出土)

图29 方畓(4055 号墓出土)

图30 夔纹畓(4051 号墓出土)

图31 綯索纹畓(10 号墓出土)

图32 弦纹畓(2002 号墓出土)

图33 豆形器(2 号墓出土)

图34 盉(左·3021 墓出土;右·4051 墓出土)

图35 横鳞纹匜(4051 号墓出土)

图36 爵(左·4052 墓出土)弦纹鼎(右·4051 墓出土)

猜你喜欢
河口铭文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铭文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