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西迁档案记忆

2022-07-14 11:30王海刚
陕西档案 2022年3期
关键词:轻工业咸阳陕西省

文/王海刚

陕西科技大学前身是北京轻工业学院,这是新中国轻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陕西科技大学六十多年艰难的发展历程,凝练出“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学校发展脉络。档案记录了学校的西迁过程,让我们从档案记忆中追寻学校西迁的前前后后

一、陕西科技大学三次创业、两次搬迁的发展概况

陕西科技大学六十多年艰难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高等学校办学史上并不多见。学校创建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北京轻工业学院,这是新中国轻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1970年北京轻工业学院西迁至陕西咸阳,原轻工业部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并入该院,改称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西北轻工业学院是国务院认定的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98年学校所属关系由原轻工业部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西北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为适应新时期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陕西科技大学再次搬迁至西安市未央区。

六十多年的奋斗与辉煌,陕西科技大学凝练出“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学校发展脉络,概括了学校艰难办学经历,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和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的“三创两迁”大学精神。作为西迁高校群体一员,“三创两迁”大学精神也可以说是“西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科技大学从繁华的首都北京西迁至西部陕西咸阳办学,扎根西部艰苦创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西部建设做出了突出重要贡献,如同从北京西迁来陕的老教师说的那样:“国家需要就是个人选择”。这就是听党指挥跟党走的爱国主义,就是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奉献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学校的“三创两迁”大学精神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那些过往档案记录了学校的西迁过程,西迁历程始终贯穿着听党指挥跟党走的爱国主义,也很好诠释了学校“三创两迁”的大学精神,让我们从档案记忆中追寻学校西迁的前前后后。

二、轻工业部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成立的历史背景

从现存档案可以了解,原轻工业部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是在陕西省轻工业学校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早在1960年2月6日和2月18日,陕西省轻工业局分别向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提交了“要求将校址地皮划至西安南郊,不宜放在外县”及“补充意见”的文。1960年3月12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以“对陕西省轻工业学校建校地址的批复”(会办光字第057号)文进行了批复,指出“为了防止今后西安城市用地继续扩大,避免人口过分集中,……,决定将该校设在临潼或咸阳。”后续的实际发展是陕西省轻工业学校建校地址选在了古都咸阳。(见图1)

图1 陕西省轻工业学校建校地址批复

1964年5月29日,陕西省轻工业局向中央轻工业部、省人民委员会提交了“关于陕西省轻工业学校移交中央轻工业部直接领导的报告”(64轻工人字第100号),报告中反映出1964年4月1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已同意陕西省轻工业学校移交中央轻工业部直接领导;1964年5月27日教育部相关同志来陕办理交接手续,5月28日召开交接会议,正式交接完毕。1964年6月1日起,陕西省轻工业学校由中央轻工业部直接领导。1964年6月9日,轻工业部以“关于陕西省轻工业学校交归我部直接领导的函”(64轻工教字143号)向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进行了通报,确定了学校发展规模为一千人,设置硅酸盐、制浆造纸、美术设计三个专业,拟增设轻工业机械、食品专业。学制定为四年,学校名称改为轻工业部咸阳轻工业学校。(见图2、图3)至此,陕西省轻工业学校由地方学校转为轻工业部直属学校。

图2 陕西省轻工业学校移交报告

图3 更名轻工业部咸阳轻工业学校函

1965年7月9日,第一轻工业部办公厅发文“关于成立‘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并发印章的通知”(65一轻办41号),文中明确指出了经国务院同意在原咸阳轻工业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咸阳轻工业学院。由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负责咸阳轻工业学院的筹建工作。(见图4)从相关档案可以看出,在较短的时间内,一所从地方轻工业学校转为部属轻工业学校,再筹建部属轻工业学院,国家加快培养西部轻工业人才,发展西部轻工业的战略是十分迫切的,这也可以说是当时轻工业部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成立的历史背景。

图4 成立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通知

三、北京轻工业学院西迁陕西咸阳的搬迁经历

1969年10月26日,依据中共中央《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精神,北京有十三所等工科院校实施外迁。这十三所院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迁往安徽,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湖北,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机械学院迁往陕西,北京电力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铁道学院相继迁往河北,北京石油学院迁往山东,北京矿业学院先迁往四川,后迁往江苏,北京林学院迁往云南,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校经过努力争取又回迁北京,绝大多数学校就在当地扎根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就是当时有名的“京校外迁”。[1]

1970年3月28日,对于北京轻工业学院的外迁问题,第一轻工业部向国务院业务组提交了关于北京轻工业学院迁往陕西省咸阳市的请示报告。文中显示按照国务院相关指示精神,第一轻工业部已与陕西省革委会经过洽商,双方同意将第一轻工业部所属的北京轻工业学院迁往陕西省咸阳市,与同样所属第一轻工业部的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合并。并将合并后的学院拟改称西北轻工业学院。(见图5)

图5 北京轻工业学院迁往咸阳报告

从第一轻工业部军代表这份请示报告(图5)中,可以看到在1970年3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的李先念同志对文件进行了批示,档案显示是批转国务院业务组的苏静同志及业务组列席成员刘西尧同志审批,并嘱先与地方商量,原则上同意搬迁及改名方案。由此档案可以了解到,1970年3月30日北京轻工业学院西迁陕西咸阳,并与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合并,并将合并后的学院改称西北轻工业学院这一陕西科技大学办学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就正式确定了。2019年陕西科技大学设立每年3月30日为“西迁纪念日”,确定这一重要纪念日,这份历史档案就是重要依据。

1970年9月1日,北京轻工业学院草拟了“搬迁工作计划”,9月4日,“搬迁工作计划”定稿。这份手写工整的搬迁工作计划档案由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资准备、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等部分构成,这份档案包括搬迁工作计划及草案、相关附件等共计16开手写稿纸共30页,详细安排了北京轻工业学院搬迁咸阳事宜。(见图6、图7、图8)其中,在第一页明确提出“对待搬迁工作,应立足早搬不能晚搬,在搬迁中应创造条件不能等待条件,边搬边建边招生应作为我们的行动口号。”这其中党组织支委以上的党员骨干在从北京西迁陕西的全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图6、图7、图8 北京轻工业学院搬迁工作计划局部

附件还涉及到搬迁过程中许多具体问题的实施意见,如教学楼、家属宿舍使用计算根据、分批搬迁工作进度表、设备仪器搬迁问题、图书馆书籍及家具搬迁问题、火车车皮装卸问题、火车客车乘坐问题、家属搬迁问题、教职工子女转学入托问题等。

从搬迁工作计划及附件及北京轻工业学院简报中搬迁情况(见图14)中可以了解到,截至1970年10月30日,北京轻工业学院基本完成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的搬迁工作,涉及教职工共计三批,包括先遣队,第二、三批教职工总计248人,家属67户约190人,此外,包括大量的仪器设备、办公家具、图书资料等。同期,咸阳校区开始进行基本建设。

1970年9月10日,轻工业部就北京轻工业学院迁往咸阳并与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合并之事,以文件公函形式向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公函,函中明确表示了经与陕西省协商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将轻工业部所属北京轻工业学院迁往陕西咸阳市,原轻工业部所属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合并后,改称为西北轻工业学院,原学院所属校办工厂也随同学院一起搬迁。……,并决定将轻工业部属咸阳轴承厂一并划归西北轻工业学院领导,改为校办工厂,继续承担轴承制造的任务。公函并就学院搬迁组织工作,学院基建工作进行了通报。(见图12、图13)

图9、图10、图11 北京轻工业学院搬迁工作计划附件局部

图12、图13 北京轻工业学院迁往咸阳及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备处并入函

图14 北京轻工业学院简报搬迁情况

图15 北京轻工业学院大门

图16 西北轻工业学院大门

四、弘扬“三创两迁”大学精神,扎根西部再创辉煌

1970年9月以后,学校在党委坚强领导下,开始了在西部艰苦卓绝的二次、三次创业,扎根西部艰难办学,档案只是记录了历史瞬间,六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学校秉承“三创两迁”大学精神,艰苦创业,扎根西部再创辉煌,取得了巨大成绩。

学校由建校之初的招收300余人发展到现在本、硕、博各类在校生22000多人的规模,专任教师由200余人发展到1350余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优青”“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百余人,在师生中涌现出了“中国好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典型。学校连续两届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高等学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办学方向,扎根西部办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依托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易班发展中心) 先后承建了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及陕西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获批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是全国唯一三届蝉联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一等奖高校,也是全国50所被团中央确定为普通高校基层团建试点单位之一。

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高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高校,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2项。近年来,学校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重大重点项目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798项,以及大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横向企业项目,为国家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创两迁”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陕科大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学校的历史变迁是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的缩影,学校取得的成绩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巨大发展的见证。新时期,陕科大人继续发扬“三创两迁”大学精神,实施“奠基、复兴、腾飞”的复兴战略,奋力谱写陕西科技大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轻工业咸阳陕西省
郑州轻工业大学成果展示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9项造纸成果荣获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沐猴而冠
咸阳锁紧烟雾与尘土
咸阳值雨
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