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感受艺术的魅力

2022-07-15 08:03
歌唱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金钟奖刘涛声乐

刘 涛

“金钟奖”比赛对于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引领作用。首先,在观看选手比赛时,我们会听到非常多风格各异的歌曲,所以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对声乐曲目的积累。其次,通过对选手演绎歌曲、舞台表演等方面的学习,对于自身专业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金钟奖”可以说代表了国内较高的艺术品质,因此,它成为众多声乐学习者追逐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们努力学习、不断追求的积极性的同时,也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声乐界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促进中国声乐事业的长足发展。

对于我来说,2021年是成功的一年,是经过多年奋斗收获的一年,我获得了“金钟奖”声乐比赛(美声)第一名,浙江“艺术特别贡献奖”……诸多金光闪闪的“标签”加到了我的身上。但是,我深知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所以,当大家和我谈到声乐、谈到比赛、谈到学生、谈到教学,对我而言,似乎令人意外的简单,因为当你发自内心、真情实感地表达时,才能触碰到艺术最本真的魅力。

“金钟奖”的“老战士”,赛场上的“有心人”

经过一轮轮披荆斩棘般的角逐,2021年10月24日,刘涛再次站上了全国最高级别音乐综合性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美声)决赛的舞台。紧张、兴奋、蓄势待发的“表现欲”,让这位评委口中的“老战士”激动不已。当圆满完成近10分钟的演唱,听到音乐厅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时,刘涛心里隐约浮现出一个念头,这次比赛,可能“稳”了。

时隔两个月,比赛当天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经历了选拔赛、复赛、半决赛的角逐,10月24日,我终于站上了成都城市音乐厅的“金钟奖”声乐比赛(美声)决赛舞台。当天现场有近1500名观众,据说一票难求。这是我第五次角逐“金钟奖”,在评委眼里,我已经是一名“老战士”了。犹记得第一次参赛时的青涩,到现在无论是性格还是专业,各个方面,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的四次参赛,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宝贵的经历,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我甚至认为,因为有了前四届的铺垫,我这一次才得以顺利拿奖。当然,这一路以来,也有过一些遗憾。特别是上一届比赛,由于赛前在《国之歌》的演出中摔伤膝盖,比赛时我仍处于恢复阶段,不得不拄拐上场。虽然非常幸运地进入了决赛,但是身体的问题还是对我的演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年龄限制,今年(2021年)是我最后一次参赛了,加之上一次的意外,所以我格外地珍惜这次比赛的机会。但是现实往往不会像我们预想的那样顺利,今年我的备战历程也是状况连连。首先,是浙江省的“省赛”。在比赛前,我刚刚结束一部歌剧的演出,加上平时的教学工作,对于我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赛前我的嗓子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这场比赛中,我的成绩较之前是有所退步的。在后续全国初赛的准备中,或许是工作的压力,抑或是心理的压力,我的身体依旧是没有太大的好转,不得不长期治疗,直到上台的前一分钟,我才将嗓子里用于治疗的针头拔出来。虽然比赛的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非常幸运地进入了全国复赛。回望我前期备赛的整个过程,除了身体的问题之外,对于我来说,最难克服的是心理上的障碍。年龄的限制、身体的不适、舆论的压力……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我。所以,我非常感恩我的学校、老师、家人、朋友们,在我最压抑的时候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得以快速地调整心态,积极备赛。在那段时间里,学校为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通过举办音乐会演出、大师班等方式,让我更加适应舞台,不断地丰富我的演唱经验。还有我的艺术指导金麦克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提高配合的默契度,仔细打磨歌曲,深究每个细节,力求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相对完美的演唱。经过充分的准备,我的比赛状态还是比较稳定的,顺利地通过了复赛和半决赛,登上了决赛的舞台。

虽然我是“金钟奖”的常客,但我也面临新挑战。今年的比赛和往年不同,在决赛阶段,全部由职业交响乐团伴奏,更加考验选手的演唱功底和综合能力。不仅如此,选手与乐团的合乐排练只有短短20分钟。刚开始,我有些担心,时间这么紧张,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但让我惊喜的是,我与上海交响乐团的第一次排练合作,却非常顺利,所有的气口、转折,乐手们很快就能跟上,配合也特别默契,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比赛前,我设计好每个细节,甚至连拉开帘走向观众那一瞬间的表情、演唱过程中与观众的眼神交流等,都经过精心排练。我的心情较为放松,仿佛不是在比赛,而是参加一场我非常期待的演出。我选取了《忆秦娥·恒山月》和歌剧《安德烈·谢尼埃》中的选段作为我的决赛曲目,后者是公认的“男中音的试金石”。作品前半部分是宣叙调,后面则是大段的咏叹调,难度有点大,非常考验选手的演唱技术。比赛当天,我顺利地完成了演唱,公布成绩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过这十年来我奋战“金钟”的点点滴滴,快乐与辛酸交织,感动与温暖常在。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我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希望通过比赛检验自己,也渴望在这个舞台上得到肯定。此次能“敲响金钟”,也算是给我十年的征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非常感谢评委专家对我的一致认可,也感谢学校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站上舞台,我的心踏实而坚定,因为我知道,在我身后有学校、领导、老师、家人、朋友做我最坚强的后盾。我认为,这成绩并不是我一人所得,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此外,赛后我也做了深刻的总结。透过比赛,我不仅仅是收获了成绩,更多的是在专业上的提升;同时在其他比赛选手身上,我也看到了他们对专业赤诚的心和探索的精神,这些都深深地感染着我。

是“严师”,也是“涛哥”

10月27日,当载誉而归的刘涛回到办公室时,他的学生们再次给了他惊喜:一个金钟奖奖牌造型的蛋糕;还有一张鲜红的条幅,上面写着:“‘钟’于等到你”。刘涛与学生的感情,就是这样亲切而奇妙—课下他是无话不谈的“涛哥”,课上他却是一丝不苟的“严师”。他真诚地关爱着学生,学生也处处给他惊喜。

我的学生们都叫我“涛哥”,一方面因为我们年龄差别并不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日常的相处比较亲近。学生们都喜欢跟我聊天,把学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与我分享,遇到的困难与我倾诉,我也尽可能给他们关爱与照顾。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除了帮他们在学校申请资助外,我也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予以关照,甚至很多孩子的父母、兄弟姐妹都跟我关系融洽、无话不谈。这也体现了我的学生们对我极大的信任,让我倍感幸福。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会“怕”我,应该说是又敬又怕。课堂上的我是严厉的,精益求精。我觉得,作为教师,我必须告诉我的学生、这些未来的艺术工作者,要尊重音乐、尊重音乐课堂,要常怀一颗敬畏之心。我的学生们也很优秀,他们的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这是对我教学工作最大的肯定。

此次“金钟奖”获奖,也是对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积累—我可以把参加国内顶尖赛事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包括备战、心理调整、细节设计等,而不是单单教他们演唱技巧。我的学生们对我也是格外关心。10月27日下午,我从成都回到杭州,学生们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动,充满了我的执教历程。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发自内心的感慨:成为一名教师,是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

用真情实感触碰艺术的魅力

从听着磁带的懵懂少年,到在全国顶尖音乐殿堂高歌的青年艺术家;从机缘所致走进艺术高中,到站上“浙音”讲台向学生倾囊相授,刘涛与音乐相伴已有30余年。30年不断求索,经历了困难与突破、挫折与荣耀、失落与感激,刘涛始终坚信:真情实感,才能触碰艺术最本真的魅力。

我走上音乐道路,完全出于热爱。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听磁带,录音机里总是会播放杨洪基老师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我就会跟着哼,也会想竟然还有这样的歌声。从那时起,心里就种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上学时,我最喜欢的就是音乐课,当课代表,帮老师搬脚踏风琴,参加学校合唱队演出。到了高中,我所在的学校正好挨着一所高校的音乐系,我一下课就过去,每次听到美声唱法,都非常的兴奋。后来我才知道,学习“美声”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我嘴巴甜,哥哥姐姐们看我经常来,就用磁带给我放廖昌永老师、戴玉强老师的歌,也会教我一些“美声”的演唱方法。自此,我开始慢慢地走上了音乐之路。我家里的大部分人都学医,没有人学过音乐,但是我的父母都很支持我的想法,他们商量后决定让我转学去当地一所艺术特色高中。我还记得,面试时我唱了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咏叹调《绿树成荫》和当时风靡全国的《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那时候唱男中音的比较少,所以我很快被学校录取。两年后,我如愿考上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硕士毕业后来到杭州,先后在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任教。

这些年,我在教学的同时也活跃在专业的舞台上。我参演了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风在哪一个方向吹》,“浙音”歌剧《党的女儿》《国之歌》,今年还参演了浙江省向建党百年献礼的原创歌剧《红船》等;也获得过省“新松计划”青年歌手大赛美声组金奖第一名、省青年歌唱家大赛金奖、孔雀杯全国高等院校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一等奖、亚洲青年歌唱家比赛第一名、意大利2012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第三名等成绩。这一路,给我留下了许多记忆深刻的故事。2019年,在《国之歌》首演时,因舞台上干冰湿滑我不慎滑倒,整个膝盖骨碎裂,但还是强忍疼痛,坚持到演出结束。今年演出《红船》时,我本来饰演张国焘一角,但原定饰演李大钊的演员不能到场,在距离演出不到一周时间内,我临时转换角色,最终圆满完成演出任务……

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有着更大的责任,不仅是通过自身的专业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所学,积极地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例如,参与到重大主题创作中去,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创作有社会影响力的主旋律作品带给大家,弘扬正能量。在我看来,这是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担当。

回顾走过的艺术道路,我有很多积累、很多心得,但我最大的感悟是:当你发自内心的热爱、真情实感的表达时,才能触碰到艺术最本真的魅力。现在,我也将我对艺术的感悟和思索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我尽量为他们选取适合每个人的演唱曲目,并告诉他们,技术技巧固然重要,但真情实感的表达,往往更能打动人心。我的“金钟”之路收获了一次成功,但是艺术的道路没有尽头,还有漫长的奋斗和目标在等待我。我将“金钟”视为新的起点,愿以实际行动踏踏实实地为中国的声乐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金钟奖刘涛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学院师生喜获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闺蜜值满格”的秦海璐和刘涛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特殊的摄影集感恩父母
马铃薯主粮化
特殊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