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路径的分析

2022-07-15 01:55郑嫣然刘雷赖齐贤王寅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美丽村民时代

郑嫣然,刘雷,赖齐贤,王寅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形成的一种特色化发展路径,迈入新时代,对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也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一点美”到“全域美”、从“暂时美”迈向“长久美”、从“生态美”迈向“发展美”[1]。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已经逐步从外放美向内涵美、环境美向发展美的双重转变,为下一步从局部富向全域富的转变打下坚实基础。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美丽经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目前呈现出“农业+”多业态的融合发展态势,乡村休闲和农旅行业、新型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在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时,要面对如何从以往粗放式发展到生态文明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如何从以往分散发展到组团式发展的转变问题,逐步告别传统的数量导向,转向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集约发展模式,这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是我们探究发展路径中的重中之重。

1 新时代美丽乡村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重要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享和谐发展,在提高物质文化供给水平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并满足乡村群众诸如公平、环境等其他方面的需要。同样,新时代对美丽乡村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新时代美丽乡村发展在公共基础设施、生态发展、人才引进、产业优势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环境监管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新时代美丽乡村高速发展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不免出现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竭泽而渔的现象,环保意识普遍淡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使得乡村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2]。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一些配套的基础设施选址不合理,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了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在改造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新建乡村旅游厕所、清理整治排污沟渠、进行绿化美化等工程中,许多地方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监管力度不够,致使后续利用效率不高,出现年久失修等情况。

1.2 基础设施与产业特色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还较为缺乏,在目前的大环境中,其短缺和落后的问题日益显露。

在乡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由于农村农业集约化程度偏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特色挖掘不足,导致村民增收渠道窄,增收缺乏后续潜力。也因为对自身特色产业认识不够深入,面对其他地区的成功模式生搬硬套,只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缺乏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及特色制定属于自己的发展战略,最终会出现“昙花一现”的短暂效益。

1.3 群众参与度与人才回归有待进一步激励

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发展少不了人才支撑,但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乡村人才非常匮乏,尤其是高学历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瓶颈,招不到、留不往高质量人才成为普遍现象,人才供需失衡比较严重。当地乡村文化传承人及乡村产业发展急需的本土人才已经出现断层现象,“空心村”现象普遍,乡村地区的很多中青年都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数是老人、儿童以及行动不便的中青年,这些群众对于发展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够。

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鼓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就业的政策及其落实力度不够,关于各类人才在农村就业的福利待遇、子女上学、科研平台支撑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够明确,乡村人才培养及就业导向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导致很多人才不愿来或者不愿意长期留在乡村地区工作、发展[3]。

2 新时代美丽乡村美丽“余村”模式

2.1 创新探索“1+1+4”的抱团协同发展模式

面对新时代美丽乡村发展问题,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探索构建了“1+1+4”的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先进村带后进村的“余村模式”。安吉县天荒坪镇统筹余村和周边山河村、横路村、银坑村、马吉村等4个行政村,以余村为核心的5个行政村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集中连片、边界清晰、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整个区域内以余村为核心,形成具有差异化的一村一品,各村抱团发展、共建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情况发生,从而实现利益共赢。

2.2 逐步完善乡村产业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为了解决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余村积极探索“多元融合+乡村经营”等模式,目前已形成“国有资本+村集体+公司+农户”“社会公共资源+村集体+农户”“民营资本+村集体+农户”等多种运营模式保障乡村产业的可持续运营。村民得到股金分红的同时,还可通过从事民宿农家乐、餐饮特产配送服务、土产体验服务、农村物业服务等配套生活性服务和从事服务型岗位实现增收,从而形成乡村经营良性循环。

3 新时代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新时代美丽乡村发展需要多种可持续运营机制及发展模式的支撑,为了解决乡村产业“美丽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整合余村的各种模式,从产业形态与产业运营模式两个方面梳理出“景区带村”模式、“合作社(社会资本)带片”模式、“能人带户”模式三大新时代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发展模式,破解乡村建设难题,打开两山转化新通道,促进利益多赢。

3.1 “景区带村”模式

以景带村可以推动“三农”发展,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增进农民幸福指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景区带村”模式下不仅可以带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能够带动周边村庄基础设施的改善,村民生活日益便利。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状况不断得到改进,甚至一些村庄还形成了“航空+高铁+高速”的立体交通网,村民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便利,不仅开阔了村民的视野,同时,也为村民进行商品交易等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景区带村”模式在对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也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了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农旅、文娱等旅游项目,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无形中增加了就业机会,而周边的村民则是日常经营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村民通过参与日常经营活动,改变了传统的以农业种植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了民宿(民居)+农旅休闲+农业种植空间的空间模式(图1),拓宽了就业渠道,村民的增收渠道也日益多样化,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图1 “景区带村”模式下的农旅融合空间模式

“景区带村”模式还能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改善了村容村貌,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并从中共享“美丽经济”的红利,吃上“农旅饭”,不仅能够增强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村民获得感[4]。

3.2 “合作社(社会资本)带片”模式

3.2.1 “国有资本+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

鼓励国有资本积极参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两山转化”模式。重点破解农村投资金额较大、投资效益回报周期较长、基础性服务设施“村级集体没钱建、民间资本不想建”的难题。通过政策倾斜激励返乡青年创客和其他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其中,形成政企村民联合合作模式(图2),运营公司提供工作岗位、职业培训、服务监管、运营推广等支撑措施,带动村民参与,村民收益主要来自土地流转、工资、商业活动营收、社会保障等。

图2 政企村民合作模式下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3.2.2 “社会资本+村集体+农户”模式

通过招引民营资本,与村集体共同组建运营公司,从事基础配套打造、区域农旅产业、特色农产品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村集体入股运营公司,进行分红,公司利用多种业态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带动区域农产品、电商、服务业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积极引进农业公司与当地农村开展合作,可以更好地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发挥村集体+社会资本合力,共同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有条件的乡村可探索开展“整村入股+保底收益+提供就业+外加送股加分红”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3.3 “能人带户”模式

除了政府主导外,企业主导对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能人带户”模式同样也重要。“能人带户”模式对于提高村民参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带动村域经济,实现农业农村提质增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乡村能人既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依靠政府政策倾斜和自身在当地的影响力实现合理化收益,又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引领作用,确保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和公平分配利益[5]。

从内生动力上来说,通过能人带动村民,可以形成一个效率较高的生产主体。在经营主体中,乡村能人作为乡村企业家,一般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可以带领村民增收甚至带动整村的经济增长。“能人带户”模式下能人在农村办企业,一般都对家乡拥有深深的乡情,同时了解本地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资金实力也较为雄厚。乡村企业家同样可以得到政府扶持,享受优惠政策,依靠地域优势,合理利用村内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从外生动力上来说,乡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多数选择外出工作,而留下的多为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只能够进行简单农业劳作,缺乏带动乡村产业和致富能力。依靠实力较强的能人带动村域经济发展,引领村民有效参与,共同致富,已经成为较为快捷又容易落地实施的途径之一。对于政府而言,借助乡村能人的力量,也可以更好地满足村民和政府的利益诉求。

4 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路径

4.1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走共享共赢式发展之路

走共享共赢式发展之路,为农村、农业、农民的转型及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打造各具特色、模式不一的发展模式,包括特色产业模式、农文旅融合模式、农业体验经济等发展模式[6]。通过产业转型激发乡村活力,实现品牌共创、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共惠、治理共融的大共享发展,在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化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逐步构建“公司+集体+农户”“村集体资源+社会资本”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让农民更多地参与乡村建设发展,更多地共享乡村产业的增值收益,是打造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7]的必由之路。

4.2 以“绿色发展”为基础,走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从以往粗放式发展到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是将特色生态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的优势进行融合,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态势,打响绿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在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过程中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制订绿色政策,推广绿色模式,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美丽资源向美丽产业转化,最终实现新时代的美丽效益、美丽经济、美丽乡村[8]。

4.3 以“协调发展”为机制,走三产融合组团式发展之路

从以往分散发展到组团式发展并非简单物理组合,需要避免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又得通过一体化规划,通过行政村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实施片区化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组团式发展。综合布局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服务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动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全面协同,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更好地提升农村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9]。

4.4 以“创新发展”为抓手,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政府积极开展机制创新,探索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引入有实力有经验的市场主体牵头建设,更有效的整合乡村闲置土地和闲置房屋,激活乡村土地,合理的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农业+互联网”“农业+科创”“农业+综合素养教育”“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创新发展模式,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创意游、农业体验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业态,推动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这张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金名片[10]。

猜你喜欢
美丽村民时代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