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康复的影响

2022-07-18 04:55
全科护理 2022年20期
关键词:肘关节肱骨经络

贺 玲

肱骨髁上骨折为常见肘部骨折,其多发于儿童群体,可引起肘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限制患儿上肢活动,影响正常学习及生活[1-2]。目前,手术是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术中可损伤肘关节周围血管神经,使得术后易出现组织肿胀、疼痛等现象,影响患儿康复进程。而中医认为骨伤后可引起经络受损,气血瘀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临床干预应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重点。循经穴位按摩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依据患儿病情选取适宜穴位按摩,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行气之效,以加快局部肿胀消失,减轻肘部疼痛[3]。穴位贴敷为无痛穴位疗法,其充分结合药物及穴位共同作用,可持续激发经络传导,促进经络气血运行,加快药效渗透组织,从而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排脓之效,减轻术后疼痛及肿胀,促进患儿术后康复[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循经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在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12(7.85±1.14)岁;骨折部位:左侧20例,右侧21例;骨折原因:高处坠落伤19例,摔伤11例,砸伤6例,交通伤5例;骨折至手术时间1~6(3.24±0.35)d。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12(7.88±1.16)岁;骨折部位:左侧22例,右侧19例;骨折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摔伤12例,砸伤7例,交通伤4例;骨折至手术时间1~6(3.22±0.3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5]第4版中肱骨髁上骨折相关诊断;均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智力发育正常,可正常沟通;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骨折气滞血瘀证:主症为骨折、局部疼痛、肿胀、瘀斑,次症为口渴,尿赤,舌质红或有瘀斑,苔黄,脉浮数或弦数;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类型骨折;上肢血管神经损伤严重;伴有肝肾衰竭;依从性差。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①心理呵护:以亲切的态度耐心沟通患儿,消除其疼痛产生恐惧及患儿家属顾虑。②肿胀护理:常规抬高患肢15~20 cm,认真观察患儿患肢肿胀程度和患儿手指运动情况,并予以患儿冰敷,将本院拧干不滴水毛巾放置于-18 ℃冰箱内冷冻,使用时保鲜袋外包,敷于疼痛或肿胀部位,单次40~50 min,间隔4~6 h冰敷1次,至肿胀消退。③环境护理: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康复环境,控制室内温度22~25 ℃,湿度50%~60%,并可播放患儿喜爱的动画片以保持心情愉悦。④功能锻炼:耐心引导患儿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其掌握腕关节屈伸、握拳等动作,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依据患儿耐受增加训练量。观察组加用循经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循经穴位按摩:叮嘱患儿放松,用双手拇指从合谷至肩髁、从少泽到天宗、从液门至天髎按经络循行路径以按、揉、摩方式按摩,由轻到重,以患儿自觉酸胀为宜,再用捏法沿上肢轴线向心性按摩,单次10~15 min,重点按摩合谷、阳溪、后溪、少商、二间、液门、中渚、大陵等穴位;穴位贴敷:选取患儿合谷、阳溪、外关、肩髎、后溪、阳谷等穴位,将6 g透骨草、6 g乳香、5 g当归、3 g威灵仙、3 g红花、3 g川穹、3 g白芷、3 g甘草等制成的药糊贴敷于穴位上,每次贴敷4~6 h,每天1次。两组均干预4周。

1.4 观察指标 ①肘关节功能康复状况: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7]肘关节功能量表评价两组肘关节功能康复状况,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并使用刻度尺测定两组患儿肘关节屈曲及伸展活动度,包括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30分)、关节稳定性(10分),共100分,分值高,关节功能佳。Cronbach′s α系数为0.861,重测效度为0.870。②疼痛评分: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8]评价,量表包含哭闹、言语、面部表情、腿部活动、躯干活动,分值4~13分,6分为分界线,得分越高越痛。Cronbach′s α系数为0.866,重测效度为0.848。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肘关节功能康复状况比较

表2 两组病人疼痛评分比较单位:分

3 讨论

手术是肱骨髁上骨折常用治疗方式,可快速恢复原有解剖结构,解除患儿肘关节功能障碍[9]。但术后患儿骨折部位可出现肿胀症状,并带来强烈疼痛感,导致患儿滋生较多负面情绪,甚至拒绝术后康复训练的开展,严重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10-11]。目前,常规护理多从心理呵护、肿胀护理、环境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开展,可一定程度上消除患儿负面情绪,减轻肢体疼痛,从而促使其配合功能锻炼开展,以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12-13]。但常规护理措施仍缺乏一定针对性,且受患儿依从性影响较大,导致整体干预效果有限。

3.1 中医对肱骨髁上骨折疼痛肿胀的认识 中医认为骨折后病机在于气滞血瘀,骨断筋伤,经络受损,离经之血瘀滞不散,行气之道阻塞不畅;加之手术治疗可损伤软组织,加重受损部位气滞血瘀,最终引起肢体瘀肿、疼痛等症状,临床干预应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消肿为原则[14-15]。

3.2 循经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干预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HSS评分、肘关节屈曲度高于对照组,肘关节伸展度低于对照组,表明循经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肘关节恢复。循经穴位按摩为中医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通过持续刺激特定穴位,发挥疏通经络、行气消肿、活血散瘀之效[16-17]。按摩合谷可通经活络、镇静止痛;阳溪能清热解毒、舒筋活络;后溪能通经活络、清心安神;少商能开窍醒神、宣泄郁热;二间能清热、解表;液门能降浊升清;中渚能清热疏风、舒筋活络;大陵可燥湿生气、清心通络;诸穴合用可加快患儿经脉疏通,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肘关节的功能创造有利的康复条件[18-19]。

3.3 循经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能减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肢体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循经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能减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肢体疼痛。穴位贴敷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本研究贴敷药物中透骨草能舒筋活血、散瘀消肿;乳香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当归能活血止痛;威灵仙可祛风湿、通经络;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川穹能活血祛瘀、祛风止痛;白芷能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甘草能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配合穴位刺激作用,可加快患儿骨折部位血液运行,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促进炎症物质吸收,从而消除术后肿痛,有利于肘关节功能康复[20-21]。

3.4 循经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的联合作用 穴位按摩、穴位贴敷联合用于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二者能协同增效、相互补充,共同减轻骨折疼痛、肿胀,促使患儿尽早开展功能锻炼,而持续功能锻炼则有利于肢体疼痛肿胀的消除,通过良性循环,加快肘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循经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可增加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肘关节活动度,减轻肘关节部位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肘关节肱骨经络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铰链式外固定器重建肘关节稳定性的进展研究*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性肘关节脱位临床意义探究
《易经》养生法
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