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不再“蜻蜓点水”

2022-07-19 09:38王宁
幼儿美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绘画创作评价

王宁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为什么要评价?我们真的会评价吗?我们真的实现了有效评价吗?我们的评价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吗?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本文聚焦幼儿美术中的教育评价,从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寻幼儿美术教育评价的意义。

一、为什么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可以说美术活动中评价环节十分重要。但是,很多教师因为不能真正理解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就让评价的过程成了“走过场”,看似进行了评价,实则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教育评价的首要问题:为什么评价。其实,教育评价并不是为了得到一个非黑即白的结果和判断,更不是为了给孩子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它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看:

1.了解幼儿

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

2.支持幼儿

了解幼儿个体差异,为因人施教提供依据。

了解幼儿兴趣需要,为改进教育提供依据。

由此可见,我们进行评价的目的,实际上是以评价为工具或手段,真实、客观、准确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现有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等情况。教师通过对幼儿行为或作品的一系列评价和反馈,反观自己的教学内容、目标、策略等的适宜性,从而做出更好的调整,进而有效支持教学活动。因此,评价的最终目的不能完全在意结果,而是在评价中认识幼儿、了解幼儿,以便更好地支持幼儿。

二、由谁来开展评价

教师主导评价环节是幼儿园现阶段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教师这种“一言堂”式的评价方式,容易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果要为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那么评价者就不应该仅限于老师,还应鼓励幼儿、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产生多向的互动,从而形成相对全面立体的评价。因此,建议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

1.幼儿自评

幼儿自评是幼儿对自己创作过程的“反思”,教师需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2.幼儿互评

幼儿在相互评价中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同时丰富自身的审美经验。

3.教师评价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评价。

4.家长评价

我们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评价主体并不限于教师一人,幼儿、家长甚至社区等资源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让评价内容更加丰富。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有效调动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本文主要针对教师评价展开讨论。

三、开展评价的时间

回顾我们开展过的、看到过的美术活动,教育评价一般是作为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教师通常以“走马观花”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笼统、概况地介绍或解读,甚至是草草了事,使评价流于形式。

那么我们应该在什么时间评价呢?笔者认为,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比如幼儿在绘画或手工过程中出现典型性做法、有突破性进展,或遇到典型性问题时,都是评价的好时机。有一次,笔者组织孩子们进行富贵竹的写生活动。在绘画过程中,他们观察到富贵竹的外形是一节一节的,其中有几个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观察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富贵竹这一特点。笔者当即对他们的表现和其作品进行了评价。这些评价不仅鼓舞了他们,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小朋友思考如何从更多角度表现富贵竹的特点。由此可见,在绘画教学过程中随时关注幼儿兴趣、表现及需要,并开展评价,对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四、评价内容的选择

我们以“美术活动应该评价什么”为题对教师进行调研,发现当下幼儿教师在教育评价中往往更多关注的是绘画技法,比如幼儿画得“像不像”,其作品的构图、色彩、比例是否准确等。

其实,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评价关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除了技能评價之外,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幼儿在活动中所展现的兴趣、参加活动的态度及情感也应成为评价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教学评价内容不应面面俱到,只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取舍即可。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1.以幼儿情感、态度为评价内容

在美术活动创作中涉及到幼儿情感的抒发与流露,所以可以针对幼儿情感和态度进行评价。比如大班即将毕业时,我们开展了“那一天”的意愿画活动。孩子们用“从前最怀念的”“现在最珍惜的”“未来最期待的”等主题表达自己对“那一天”的特殊情感。我们及时抓住这些不同的情感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更好地呈现画面。除此之外,针对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投入、主动参与或专注认真的态度,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的、个体的或集体的评价,这些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提高孩子对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2.以幼儿创作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为评价内容

绘画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对幼儿来说,它的魅力就在于孩子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结合自我感受而让画面呈现与众不同的个性美。教师可以把这种创造性表现作为评价内容,并将之转化为孩子下一次创作的集体经验。比如在创作恐龙的泥工活动中,多数孩子都采用分别捏出头部、肢体,再进行拼接的方法,而沐沐小朋友另辟蹊径,拿到一块泥,揉圆之后直接以抻、拉的方式创作。再比如在制作恐龙的腿时,很多孩子面对“腿总是连接不上”“身体把腿压倒”等问题,妥妥小朋友创造性地用牙签插进恐龙的身体,作为恐龙的骨骼来支撑,有效解决了问题。这些创造性地表现可以成为教师和孩子共同评价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要能够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创造性想法、做法,同时做好分类、整理等工作,让评价能够真正对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起到启发与推进的作用。

五、评价策略

评价是有策略的,好的评价往往是润物无声的,并且能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1.肯定性评价策略

以尊重、鼓励的态度对幼儿作品给予肯定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对肯定性评价熟记于心,但真正在评价时就会显得“词穷”。很多教师通常只会说“你画得真好看”“你太有想法了”等。其实,教师在给予肯定性评价时,要注意词汇的丰富性,比如可以说“这个动物的嘴巴画得很大很突出,表情看起来真夸张,老师觉得很有趣”“今天你用了好几个颜色画天空,看起来很独特”“老师很欣赏你的想法,你不仅借助气球的外形联想到了动物,还想到了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只要教师认真、用心地去分析孩子的画面,就能将肯定性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

2.情境性评价策略

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教师往往会先带孩子们进入一定的情境。这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将评价融入情境中,如小班幼儿在画棒棒糖时,出现了没有封闭的圆形,我们可以向幼儿说:“这里有个小口,如果不封起来,甜甜的味道是不是就要跑出去了。”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让幼儿在愉悦的情境中进行自我调整。

3.指导性评价策略

评价和指导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应依据幼儿的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有的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总是画几笔就表示自己画完了,这时候教师可以说:“你这个想法真独特,请想象一下这只小兔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教师适时进行指导性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促进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4.创新性评价策略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有突破常规的创新表现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引导其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比如在进行树叶的主题创作时,孩子们多采用树叶进行拼贴或借形想象的平面创作,而淘淘小朋友用树枝与树叶相结合创作了立体的昆虫。面对淘淘这一从平面到立体的创新表现,教师及时请淘淘与小朋友分享想法和经验,孩子们的创作思路也就在这过程中被打开了。

六、评价方法

除了评价策略之外,具体操作起来的评价方法又有哪些?

1.档案袋评价法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幼儿的作品及相关资料,并对幼儿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发现幼儿的个性特点、能力变化等关键信息,以便全面掌握幼儿的绘画发展状况。

2.观察记录评价法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聚焦幼儿的绘画行为,进而发现有效的关键信息,比如通过照片、录像等记录和分析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学习情况。

3.非正式評价法

教师除了在特定的时间、场合进行评价外,还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情况进行机动、灵活的非正式评价,支持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比如将孩子作品展示在公共区域,能自然而然地引发幼儿间相互交流、评价,抓住这种非正式评价的契机,同样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总之,评价对我们的课程、对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评价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场”,也绝不能拘泥于某种形式。在实践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厘清“为什么评价”“谁来评价”“什么时间评价”“评价的内容是什么”等关键问题,树立针对学前阶段幼儿美术教学评价的意识,转变评价的观念、重视评价的作用、优化评价的方法,让评价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猜你喜欢
绘画创作评价
Jazz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