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继发细菌感染患儿病原菌分析及血炎性指标水平

2022-07-20 02:46吴红章郄春花李津君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92
吉林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埃希菌革兰口病

王 玥,吴红章,郄春花,李津君,孟 超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192)

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其中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高,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最为常见[1]。潜伏期平均3~5 d,发热伴有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或丘疹为主要特征表现,可有流涕和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7 d内痊愈,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累及神经系统引起严重并发症,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在治疗期间发生脑膜炎、心肌炎等感染。有关研究表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2-3]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被广泛用于感染疾病检测。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病原菌分离培养,早期进行感染诊断,可降低疾病治疗难度[4]。本研究旨在探讨手足口病继发细菌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及WBC、NEUT、CRP和PCT炎性指标水平,为患儿的诊疗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16年~2020年我院收治的625例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1]。纳入标准:①进行血清学检测及病原体培养,确诊有无细菌感染;②年龄<14岁;③病史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儿入院前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或增强剂治疗;②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疾病及肝、肾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儿;③入院前就存在的感染,患儿入院时存在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无菌操作采集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黏膜分泌物及血、尿标本,剔除同一患儿一周内相同部位培养出的相同菌株。根据患儿菌株培养结果,将其分别纳入无感染组574例和继发感染组51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n)

1.2方法

1.2.1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患儿培养标本接种于羊血平板、苯甲醇羊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及沙保罗平板进行孵育培养,血液注入血培养瓶35 ℃孵育。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布鲁克MADL质谱鉴定仪、碧迪凤凰M50全自动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体外药敏实验。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抗生素敏感性判定按CLSI指南进行。

1.2.2外周血炎性因子检测:入院后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WBC、NEUT检测采用希思美康XN-28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CRP使用普门特定蛋白分析仪PA-990检测,采用散射比浊法。血标本经4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进行PCT检测,采用安图A2000Plu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观察手足口病继发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中WBC、NEUT、CRP和PCT水平。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为非正态分布,选用四分位数间距、中位数(P25~P75)描述,两组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原菌组成及标本分布:继发感染组共分离出菌株55株,革兰阴性杆菌27株(49.1%),革兰阳性球菌26株(47.3%),真菌2株(3.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见表2。

表2 手足口病患儿继发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2.2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耐药性高达75%,鲍曼不动杆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高。见表3。葡萄球菌属对苄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高。见表4。

表3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表4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3两组患儿相关炎性指标比较:手足口病继发细菌感染组中,WBC、NEUT、CRP和PCT高于手足口病无继发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相关炎性指标对比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每年都有发生[5-7],发病率为37/10万~205/10万,病死率在6/10万~51/10万之间[1],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呼吸道感染、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8]。研究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的IgA和IgG水平相对较低,提示患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患有感染性疾病[9],同时呼吸机使用和胃管插管等操作会增加感染概率。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内感染灶致病菌,可通过血行播散至鼻咽部细胞,进而可转送至脑膜屏障,使脑膜遭受细菌侵袭,并发细菌性脑膜炎,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患儿出现的感染症状[10]。

我院手足口病患儿继发细菌感染率为8.2%(51/625),文献报道的重症手足口病继发细菌感染率为21.1%~48.3%[11-14],这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本研究发现,手足口病继发细菌感染的部位有呼吸道、皮肤、血液和泌尿道等,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其次是皮肤感染和血液感染。分析原因,手足口病患者以儿童为主,低免疫力以及呼吸机的使用,导致呼吸道容易被空气中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皮肤分泌物感染率高的原因是,患儿多伴有手、足和口腔等小溃疡或小疱疹,破溃易发生感染。

我院手足口病患儿继发细菌感染的最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使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增多,耐药性增高。研究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保持敏感,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代表菌,在临床检出率逐年增加。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大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呈现中度耐药,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有关,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保持敏感。目前对手足口病继发细菌感染,以相关病原体培养为诊断金标准,但是具有耗时长的缺点,期望能找到血清指标进行早期辅助诊断。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产生的糖蛋白,是降钙素的前体肽,正常状态下含量极少。1993年Assicot等[15]首次提出,机体感染细菌时,细胞因子的释放使PCT升高;相反,发生病毒感染时,γ干扰素的释放使PCT的产生减少。严重细菌感染时,血清PCT特异性升高,一般在感染2~3 h后即可升高,6 h后急剧上升,24 h后血清浓度达到稳定,对细菌感染具有早期诊断价值[16]。许多学者认为血清PCT是细菌感染的标志物,可作为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指标[17]。CRP是常见的急性时相蛋白,对体液免疫的发动有重要意义。当人体机体内出现炎症时,CRP则会急剧上升,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刺激肝细胞合成CRP[18],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19]。本研究结果显示,继发感染组血清WBC、NEUT、CRP和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提示血清WBC、NEUT、CRP和PCT的水平可判断手足口病患儿是否继发细菌感染,为医师早期结合临床表现及时进行感染诊断并准确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这与国内相关研究[20]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目前我院手足口病继发细菌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且感染患儿血清WBC、NEUT、CRP和PCT水平明显升高。临床早期发现潜在的细菌感染性,参照药敏试验结果予以规范的抗生素治疗,对减少耐药菌产生、改善患儿整体预后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埃希菌革兰口病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县级医院2016年至2018年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情况分析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细菌培养联合药敏试验对感染性角膜炎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