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靶向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7-20 02:46晁祥嵩陈秉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吉林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根治术

晁祥嵩,王 强,陈秉魁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结直肠癌是一种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腹痛、腹泻、血便、便秘等,到了晚期会出现严重贫血和体重下降,死亡率较高[1]。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微创根治术被广泛应用,术后恢复快、损伤小,但是术后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与复发现象,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其自身身体功能较差,复发和转移现象尤为严重[2]。据资料统计[3],多数结直肠癌患者死于术后转移与复发,且出现转移或复发之后生存期低于6个月。贝伐珠单抗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已经在乳腺癌、肾细胞癌等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4]。因此,为了提升我院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靶向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依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纳入标准: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符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指征[5];所有患者癌症分期为Ⅱ期~Ⅳ期;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手术前接受治疗者;手术后再次复发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证者;不能配合研究、随访或中途退出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n=40]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腹腔镜微创根治术治疗:依照术前诊断与腹腔镜探查情况判断肿瘤位置和肿瘤分期,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后,采取浅截石位,应用四孔或五孔法进行。进入腹腔之后首先在已侵出浆膜面的肿瘤位置喷洒医用化学胶,对肿瘤表面进行隔离,防止因为气腹造成的腹腔内转移现象。进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切除时,需要分离到右侧腹膜反折水平。并沿着肠系膜下血管走行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并应用血管闭合夹夹闭肠系膜下血管,分离左侧乙状结肠系膜到腹膜返折水平。骶骨胛水平用超声刀进一步向下分离出骶前间隙。在腹膜返折水平下,沿直肠前方的腹会阴筋膜向下游离直肠前壁。沿直肠系膜侧壁与盆丛之间用超声刀锐性分离到筋膜表面。在肿瘤下5 cm进行裸化直肠系膜,在腹腔镜下将肠管切断并闭合。在左下腹进行5 cm切口放入切口保护套,将肠段取出,并在肿瘤上10~14 cm处将乙状结肠切断,将标本移去。将近端结肠置入吻合器后,荷包缝合。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也同样应用超声刀游离系膜,上述同样方法离断相应血管,将肠管经置入切口保护套拉出,最后行肠管切断与吻合。术后3周对所有应用mFLFOX6进行化疗治疗,每2周1次,共12次。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生产企业:德国 Roche Diagnostics Gmb H;注册证号:S20170035),每次5 mg/kg,每隔21天重复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①术后胃肠道功能康复情况:观察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②免疫功能:对所有患者治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分别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测定仪检测CD4+、CD3+、CD8+水平,并计算CD4+/ CD8+比值。③不良反应: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将不良反应分为4级:1级:轻微的术后不良反应症状或疾病,无需治疗,很快就会好转;2级:造成患者短暂性损害,不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需要治疗或干预,易恢复;3级:造成患者短暂性损害,门诊患者需住院,住院患者需延长住院时间(7 d以上);4级:造成患者永久性损伤(系统和器官的永久性损害,“三致”、残疾等)。观察腹泻、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分级情况[6]。

1.3.2疗效判定标准:治疗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近期治疗情况进行随访,实体肿瘤疗效判定标准来评估患者的近期肿瘤缓解情况,其中病情进展为PD、病情稳定为SD,部分缓解为PR,完全缓解为CR。客观缓解率ORR=(PR+C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SD+CR+PR)/总例数×100%[7]。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40]

2.2术后胃肠道功能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胃肠道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2.3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CD4+、CD3+、CD4+/ 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3+、CD4+/ CD8+均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免疫功能比较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n=40]

3 讨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开展已经接近20年,手术技术相对成熟,且据传统开腹手术来说,患者术后恢复快、创伤小,而且切除范围较大,能够提升患者术后生存率,但单纯手术治疗后肿瘤依然会出现转移和复发现象[8]。最早肿瘤转移和生长依赖血管生成的学说在1971年被提出。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重要过程,促进肿瘤侵袭转移,也是肿瘤发展和生长的关键性环节[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够刺激内皮细胞分化与增殖,是骨骼生长期间、胚胎发生血管生成的关键性调节因子。近年来在研究中发现[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VEGF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之中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一项重要因子,VEGF能够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正反馈作用刺激了VEGF产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因此针对VEGF或VEGFR的治疗成为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贝伐珠单抗是临床上治疗肺癌常用的抗VEGF/VEGFR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其作用机制是组织相应受体与VEGE相结合,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系统形成,减少肿瘤组织血供和血流量,促进血管变性和肿瘤组织异常增生等恢复正常,最终缩小肿瘤[11]。因此,本研究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根治术联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参考意见。

本研究证明,应用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能够控制患者疾病发展,治疗效果显著。这是因为,贝伐珠单抗属于重组人VEGF单克隆抗体,与VEGF-A集合后,与内源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竞争结合,阻断VEGF/VEGFR信号通路,进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抑制患者肿瘤细胞生长。再加上通过结直肠癌根治术切将肿瘤组织切除,再应用贝伐珠单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12]。张娜等[13]与本研究结果相似。由此证明,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常规化疗基础上增加靶向治疗并不会影响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本研究结果证明,应用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靶向治疗能够提升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当机体免疫力较低时,容易出现肿瘤发展,降低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耐受能力。所以免疫功能对于结直肠癌的转归与病情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T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其中包括CD4+、CD3+、CD8+几个分化群,当免疫功能降低时,CD4+/ CD8+也会相应降低。本研究也证明了应用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靶向治疗治疗比单一手术治疗和常规化疗更能够提升患者免疫能力。这可能是因为,通过联合治疗后能够切除肿瘤,并对癌症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进而提升患者机体抗侵袭能力,间接提升患者免疫功能[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由此证明,在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靶向治疗并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刘娜[15]的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不符。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选取的数据样本量过少或者不同癌症之间存在的症状轻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还需在后续研究中,增加样本量进行持续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患者应用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靶向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稳定患者病情,而且不对胃肠道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贝伐珠单抗根治术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和预后分析*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对大理白族地区大肠癌合并血吸虫感染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贝伐珠单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