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液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2-07-20 02:47崔克娟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天津301700
吉林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危重症营养液电解质

崔克娟 (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天津 301700)

危重症患者由于受到手术、感染等多种应激状态的影响,会导致机体内分解代谢的激素分泌较多,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大大增加了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量。因此临床上常常需要对危重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胃肠恢复时间,同时改善肠道黏膜情况,避免细菌发生位移,降低感染发生率[1-2]。本研究旨在探讨危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液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 年2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25~78岁,平均(54.3±18.5)岁,APACHEⅡ评分15~25分,平均(20.3±3.5)分,疾病类型:55例多发伤,41例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13例重型颅脑损伤,11例脓毒性休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肠道消化以及吸收功能障碍,由于机械通气或意识障碍难以经口进食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排除标准:极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疾病预后极差或短期内可能死亡病例;存在如肠坏死、肠梗阻、肠道缺血等肠内营养禁忌证患者;患有如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影响营养和代谢的内分泌疾病的病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定。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及疾病类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n=60)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充分液体复苏、抗感染、原发疾病对症治疗、改善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失衡现象治疗,并监测和严格控制血糖以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全营养混合液,由葡萄糖和脂肪乳剂组成,糖脂比例1.2∶1,并加入适量电解质和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待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静脉滴注,生命体征平稳条件:体温<38.0℃,脉搏≤100次/min,血压≥90/60 mmHg,脉压差≥30 mmHg,2 000 kcal/d左右,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调整。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液营养(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012)支持治疗,同样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展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采用鼻胃管均匀输注,第一天初始剂量为500 ml,速度为40 ml/h,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及耐受等情况给予适当调整剂量,速度可增加至60 ml/h,注意在给予营养液前要进行加热处理,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使用温开水冲洗管道,1次/d,避免管道堵塞,确保管道固定妥善,注意观察患者的胃残余量,每隔4 h检测一次胃残余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反流、腹泻等情况,若出现腹痛、腹胀及腹泻症状,管饲后大便次数增多>4次/d,或者大便性质为水样便>300 ml/d,应适当减慢营养液滴注速度或者降低营养液浓度。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必要时给予胃动力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及2周营养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内环境情况,营养相关指标包括前清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并发症包括胃潴留、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及吸入性肺炎;内环境包括发生血糖紊乱和电解质紊乱。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相关指标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PA、TP、Hb、TF、ALB营养相关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 PA、TP、Hb、TF、ALB营养相关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2周后观察组PA、TP、Hb、TF、ALB营养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现胃潴留2例,吸入性肺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6%,对照组出现胃潴留4例,便秘2例,腹泻3例,消化道出血2例,吸入性肺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6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60]

2.3两组内环境比较:观察组出现血糖紊乱2例,水电解质紊乱1例,总发生率为5.0%,对照组出现血糖紊乱4例,水电解质紊乱3例,总发生率为11.67%,对照组血糖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危重症患者通常存在营养不良、机体功能紊乱以及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具有病情较重且变化快的特点,能量消耗及代谢率会增加,患者的机体会处于负氮平衡情况,从而影响机体多个脏器、器官的正常功能,因此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症患者是十分重要的。给予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营养支持可以维持并改善患者器官、组织以及细胞的功能及代谢,预防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3-4]。目前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以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主要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法调整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同时适当输入人体血浆及蛋白质,对危重症患者具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肠外营养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吸收和消化,容易引发患者的胃肠功能减退以及全身炎性反应等严重并发症[5]。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指直接向胃肠道提供人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多种营养素,通过鼻胃管等将营养剂直接置入消化道内,可有效保证肠黏膜营养及其正常结构与功能,相比于肠外营养更符合人体生理,且利于调节人体的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促进患者消化道的分泌功能和动力状态保持正常运转,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利于修复肠黏膜屏障,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肠道通透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肠源性感染概率[6]。李秀荣[7]研究显示,肠内营养液的营养成分与人体生理需求高度一致,患者的机体耐受性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症状,且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出现。

随着临床逐渐认识到肠道是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及肠道屏障功能,肠内营养对于重症患者的营养代谢状态及机体多方面的有益影响正日益受到高度重视[8]。肠内营养对于人体的局部与全身免疫功能可以发挥重要支持作用,研究显示在肠道特异性防御机制中,IgA对于抵御细菌抗原、防止细菌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屏障作用,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可以通过产生免疫细胞发挥保护肠道本身以及肠道以外组织器官的作用,而一旦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萎缩,会导致肠道以及呼吸道的IgA水平下降,从而导致机体的抵抗细菌与病毒的能力下降。而单纯的肠外营养会导致人体的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Th1型IgA等抑制细胞因子数量增加,从而损害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力和抵抗力[9-10]。

本组研究充分肯定了实施肠内营养液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与许志建[11]研究情况相符,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可有效改善危重患者肠内的细菌移位及多器官衰竭等情况,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可以保持患者肠道的完整性,提高肠道蠕动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更加利于缩短患者的重症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另外进一步肯定了实施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相对更加安全,血糖紊乱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更低。需要注意的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需要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若在患者发生重症感染或严重创伤时进行,患者难以吸收营养,还会导致患者的肠道损害变得更加严重,引发患者体内的内毒素和细菌移位增加,增加肠源性感染发生概率[12]。

综上所述,给予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液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血糖紊乱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危重症营养液电解质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NASICON型微晶玻璃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食用菌追肥谨记“两适两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