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脉冲射频温度和时长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2-07-20 02:45秦啟军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疼痛科湖北宜昌443000
吉林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普瑞巴林射频

秦啟军 (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疼痛科,湖北 宜昌 44300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应用微创介入治疗已在临床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2],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脉冲射频治疗,该治疗不但可对患者的运动传导功能、神经感觉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在不破坏神经纤维结构的前提下,对神经的痛觉传导功能进行阻断,可是治疗中选择的温度、作用时间不同,也会影响到最终的临床效果[3-4]。本研究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调整脉冲射频温度和时长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2020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低温短时长组30例,年龄51~86岁,平均年龄(68.7±17.2)岁,平均病程(131.8±26.5)d,其中男10例,女20例;低温长时长组30例,年龄51~88岁,平均年龄(69.6±17.5)岁,平均病程(138.8±25.9)d,其中男12例,女18例;高温短时长组30例,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70.1±17.7)岁,平均病程(139.3±22.1)d,其中男11例,女19例;高温长时长组30例,年龄50~89岁,平均年龄(69.6±17.5)岁,平均病程(136.6±24.2)d,其中男12例,女18例。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四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包括服用曲马多缓释片、普瑞巴林胶囊、甲钴胺分散片。药物具体用法与剂量为:曲马多缓释片:2次/d,50 mg/次;普瑞巴林胶囊:2次/d,150 mg/次;甲钴胺分散片:3次/d,0.5 mg/次。按患者疱疹皮损定位神经行脉冲射频治疗,治疗时温度逐渐升高,逐步升高至45 ℃,治疗区烫热开始会感受到,10 s后患者会慢慢能忍受,然后给予不同组别不同脉冲射频温度和时长治疗,治疗结束后退针,粘贴无菌敷料。低温短时长组治疗3次,采用传统脉冲射频治疗参数为120 s、脉宽20 ms、频率2 Hz、42 ℃;低温长时长组治疗1次,参数为600 s、脉宽20 ms、频率2 Hz、42 ℃;高温短时长组治疗3次,参数为120 s、脉宽20 ms、频率2 Hz、45 ℃;高温长时长组治疗1次,参数为600 s、脉宽20 ms、频率2 Hz、45 ℃。脉冲射频后第2天患者即可出院,叮嘱患者每周复诊,依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为患者制定口服药计划并调整药物剂量,镇痛药曲马多1~2次/d,剂量50~100 mg/次;普瑞巴林2次/d,剂量75~300 mg/次。

1.3观察指标:①比较四组不同时段疼痛程度;②比较四组服用曲马多、普瑞巴林剂量;③比较四组临床治疗效果;④比较四组治疗安全性。

2 结果

2.1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与术前相比,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4组疼痛程度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后1个月时4组间疼痛程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高温短时长组疼痛评分低于低温长时长组、高温长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长时长组疼痛评分高于低温短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不同时段疼痛程度比较(NRS评分,

2.2四组患者服用曲马多、普瑞马林剂量比较:低温短时长组和低温长时长组的曲马多、普瑞巴林服用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温短时长组比较,高温短时长组的曲马多、普瑞巴林及高温长时长组的普瑞巴林服用剂量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温长时长组比较,高温短时长组的曲马多、普瑞巴林及高温长时长组的普瑞巴林服用剂量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温短时长组比较,高温长时长组的曲马多服用剂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服用曲马多、普瑞巴林剂量比较

2.3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疼痛程度均有缓解,高温短时长组显效率均高于低温短时长组、低温长时长组及高温长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短时长组、高温短时长组、高温长时长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低温长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四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四组患者均完成脉冲射频治疗,无不能耐受者。治疗期间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情况发生。治疗后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如血肿、神经损害、局部感染等。

表3 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n=30]

3 讨论

脉冲射频是现阶段神经病理性疼痛微创介入治疗中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神经功能调节治疗[5-6],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已被临床广泛应用[7-8]。可是临床一直存在争议,无法决定射频的疗效到底是由温度的热效决定还是电流的场效决定,同时脉冲射频可选择不同的参数、模式,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过程中其效果比较也未有一个肯定的定论。

既往研究中发现脉冲射频温度过高会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血压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增快等情况,治疗区域患者还会感受到剧烈烧灼感,如患者伴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还会加大患者治疗风险[9-10]。本次研究选择脉冲射频温度为低温42 ℃和高温45 ℃,同时治疗时长分别为短时长120 s和长时长600 s,并组合成4种模式分别为低温短时长组(120 s、42 ℃)、低温长时长组(600 s、42 ℃),高温短时长组(120 s、45 ℃)及高温长时长组(600 s、45 ℃)。本次研究采用缓慢升高温度的方式,患者治疗区域感受到的烧灼感大约10 s左右即可耐受,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行监护,并对四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治疗期间及随后3个月,均未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如心率明显增快、血压明显升高、血肿、神经损害、局部感染等,表明本次研究选择的脉冲射频温度和时长是安全的。

脉冲射频治疗时可调节的参数有重复次数和单次持续时间,其中重复次数是1次治疗中重复脉冲射频治疗的次数,而单次持续时间即治疗中单次治疗的时间[11-12]。有研究证实,随着脉冲射频治疗单次持续时间的延长,其镇痛效果也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但随着脉冲射频治疗单次持续时间的延长,会出现钝化现象,尤其是神经调节时≥60 s后对镇痛的效果会产生极大影响[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术后1个月时四组间疼痛程度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时高温短时长组疼痛评分最低,而显效率最高;而低温长时长组疼痛评分最高,显效率最低,表明高温短时长模式相较于其他三种模式治疗效果更佳。在相同的低温42 ℃前提下,单次持续治疗时间的延长并未能提升镇痛效果,可能与神经调节钝化现象有关。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使用脉冲射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通过不同温度和时长的治疗,发现高温短时长治疗相较其他模式治疗的效果最为显著,即脉冲射频温度在45 ℃,时长在120 s,治疗3次的模式下,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最为明显,曲马多及普瑞巴林服用剂量最少,治疗显效率最高,总有效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普瑞巴林射频
法拉利包揽一二名 周冠宇首秀获积分——2022F1巴林大奖赛
西藏高原地区半导体激光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度洛西汀和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 分析 *
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巴林连续驱逐美国人
云南普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及师宗现代医院简介
跳舞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