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更能让人与人联结吗

2022-07-21 15:14
新传奇 2022年25期
关键词:现代化生活

看电视曾经是最经典的家庭活动之一。而现在握着手机的我们往回看去,几乎都记不清到底是哪一天不再看电视的。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记忆里,作为家庭集体活动的“看电视”曾经也被认为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会影响阅读能力和注意力。

不过,著名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曾预言:“等到电视变为一种旧技术时,我们才会真正理解和欣赏它辉煌的性质。”现在,是时候让我们重新理解和欣赏它了。

看电视: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兴起

在上世纪80 年代的乡下,电视机仍是奢侈品,甚至光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是凭票供应的。

最早买电视的人家很快成了新的社区焦点,很多人甚至会捧着饭碗去邻居家的院子里看电视。一些去广东打工发了财的邻居甚至还向来看电视的人收门票:每人每晚5 分钱。从这个意义上说,那时的电视作为“茶室里的电影馆”,确实名副其实。

和报纸不同,电视不需要发展阅读技能,就算是文盲也能看得懂,它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节目编排,将乡村社会卷入到现代化的进程中。与此同时,它极其直观地展现了外面的世界,激发起人们向外发展的冲动和消费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看电视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兴起。

曾经的黑白电视机记忆

电视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同步

在中国,电视的普及极大地推广了普通话,在这一点上,它比以前的广播威力大得多。中央电视台1983 年正式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很快成了中国人的新民俗。十多亿海内外华人几乎每年都将这作为必看节目,这和以往的民间习俗不同,真正创造出一种“全中国人一起过日子”的想象。《新闻联播》则证明,电视使舆论全国化了,这是以前任何报纸都无法做到的。

有学者发现,电视强有力地激发和推动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自我发展的意识,使人们真正“开眼看世界”了。

曾经,对中国社会而言,电视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现代化体验,而当时又普遍觉得“现代化”无论如何是好事。因此,在那种全民渴望拥有电视的年代里,国内很少出现像西方那样对电视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从这一意义上说,电视的普及和更新换代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很同步,是人们生活品质逐渐改善、提升的最佳缩影,象征着人们对现代生活的拥抱。

电视威胁到阅读和公共生活了?

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改变的同时也逐渐遭到了批判。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电视观众可能因此放弃了其他更有价值的活动;二是电视节目对观众具有审美的、社会的或道德的负面影响。

在这些方面,首当其冲的是电视对阅读活动的破坏性影响。德国学者本雅明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忧虑,在电波信号“咆哮的风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找到而且也许根本找不到回到‘真正安静的’读书环境中去的路了”。但他那时担心的还只是广播、电影,没想到后来电视的冲击更猛烈。

各项研究都证明,几乎在每个国家,人们看电视时间越多,读书就越少。不仅如此,当电视成为家庭生活的焦点之后,很快就会使之内向化了。当一家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屏幕时,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就被削弱了。

家庭内部尚且如此,公共生活就更不用说了。社会学家帕特南曾强调:“看电视的增多意味着公众对各种公共与社会活动参与的减少。电视不仅仅是社区参与度低的伴随物,而且也是后者的一个原因。”

当批判成为过去

对电视的另一大批评则强调它的破坏性影响:和书籍不同,它没有门槛,无法分级,是流行文化的极好载体。但也因为这种大众化的特质,它的信息常常会出现一些浅薄的、暴力的、诱惑的内容,还会对孩子灌输社会刻板印象。

尽管有人把电视看作是一种浅薄的大众文化,但不可否认,电视强有力地推平了雅俗文化之间的壁垒。

在电视时代,有这样一句话,“电视制造了一个社会的灵魂”。不论好坏,电视实现了以往通俗文学、报纸杂志都不曾达到的程度,它使大众文化真正深入到千家万户,通过这种全新的媒介形式传播信息和理念,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想象和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击败了电视曾有的霸权。电视对年轻一代来说可能已不再是生活的焦点,而变成了一种备选项。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掉电视之后,网络又会把一个社会的灵魂塑造成什么样?能比电视更加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吗?

猜你喜欢
现代化生活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生活感悟
我的女巫朋友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