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线、速度与实用主义风格
——“1939年纽约世博会”展览设计研究

2022-07-23 07:39李佳一
齐鲁艺苑 2022年3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世博会展馆

何 湘,李佳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1620)

引言

1929年的股市崩盘令美国陷入大萧条和十年来的全国绝望,由于失业和无家可归的艰难程度,美国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1935年,为了提升纽约的城市形象,并将美国从经济危机中拯救出来,几位退休警官在一起商讨要举办一场国际化的展览会。纽约世界博览会公司随之成立,公司委员会决定博览会的主题是“建设明天世界”。组委会期望通过本届世博会建立一种现代化、高水平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阴影。形式新颖的发明和技术产品,如流线型机车、电视摄像机、机器人、磁带录音机、塑料制品等在本次博览会上崭露头角,代表了现代设计发展的最新成果。

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于1939年4月30日至10月31日和1940年5月11日至10月27日在纽约市皇后区Corona公园的法拉盛草地公园举行,占地约1200英亩,其参展人数超过了44万人(图1)。博览会分为七个主题展区:通信和业务系统专区、社区兴趣区、政府专区、食品区、生产配送区、运输区以及游乐区,纽约世界博览会委员会表示世博会主要目的是展示各国为建立更加美好的明天的产品。在展览会的许多展馆中,未来的景象是现代都市化的,展出的现代工业设计展品也令人耳目一新的,并对整体气氛几乎大胆乐观。同一时期,现代工业设计运动也在蓬勃发展,与1920年代的装饰性奢华完全不同,他们唤起了速度和效率感,代表了广大民众向往的进步和丰裕的形象。

图1 纽约世博会鸟瞰图

一、流线型展示设计风格

流线型设计风格在这次展览会表现的最为突出,流线型设计风格起源于装饰运动,它融入了动力学的概念,更加强调水平、圆滑的线条,使设计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流线型的形式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流线型还象征着未来主义,是一种动态的功能主义。流线型设计起初应用于地面交通工具,希望以此提高其效率与外观,随后波及到建筑、家具以及其他产品的设计上。通过将流动的轮廓和圆形边缘融合在一起,并将视觉上复杂的机制隐藏在简单的外壳中,以流畅线条和圆形防风形状为特征,设计师创造了一种在实用产品中简洁的形式之美的方式。流线型设计风格对建筑外观设计的影响最明显地体现在本次世博会主展馆的设计上,该主题中心由两座全白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念性建筑组成,命名为Trylon和Perisphere。Trylon和Perisphere的未来主义风格十分突出,醒目简洁的白色几何形状,与其他充满复杂装饰纹样的建筑外观形成鲜明对比。Trylon是700英尺高的狭窄三角形金字塔,Perisphere则是一个巨大的球形建筑,两者之间有桥梁连接,一方一圆、一高一矮的建筑组合形式在视觉冲击上更加震撼和强烈,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图2)。

图2 纽约世博会标志性建筑Trylon和Perisphere

(一)主展馆的流线设计

主展馆的动态流线方面,设计师也突出强调了流线顺畅的风格。Trylon和Perisphere的内部设计十分简介大气,表面上是两个分开的建筑物,在动线上是一个整体,内部互通。Perisphere的室内展示空间分为三个部分:明日世界模型、两个参观旋转平台以及投影在建筑外围圈内圆顶上的“活壁画”。参观者从Trylon的底部经过旋转栅门,进入一个非常现代的铝质内衬大厅。紧随其后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自动扶梯(1939年),将游客带到了Perisphere内的两个旋转平台,这两个旋转平台每小时最多可以容纳4000人。考虑到参观者的数量以及人群进出的流畅性,设计师在入口处设置了障碍物,使参观者旋转一圈后离开。在出口设计上,设计师也别出心裁,同入口一样出口也设计在Trylon这个尖塔建筑上,参观完毕的人们从Perisphere第一层的参观旋转平台出来,通过一个连接桥梁走到Trylon的二层平台,再经过一个围绕着这两个建筑的螺旋流线型观光步道离开这个展馆。(图3、图4)观众的参观路线完全是流线型的,观众在展馆内外的动线都是环形流线,这样顺畅的路线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趣味性,同时也拥有更多时间去欣赏展览、欣赏建筑。

图3 Trylon和Perisphere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 Trylon和Perisphere空间流线图

(二)企业展馆的流线型体现

此外,其他展馆的外观设计也采用几何形态,特别是半圆形式,充满了活力。本届博览会场有一条贯穿其中的中心轴线,从国际“和平法院”穿过“万国泻湖”,沿着宪法广场一直延伸到博览会的中心建筑Trylon和Perisphere。围绕这两座建筑的中心区域并不是为美国各州或者外国保留的,而是为企业展览保留,并且占了整个场地一半的面积。在规模方面,大型公司占主导地位,如福特或通用汽车公司的展馆大于其他国家展馆,且位于中心位置。

同主展馆一样,通用汽车馆的建筑外观也采用了流线型设计。此展馆由诺曼·贝尔·盖迪斯设计,占地35,000平方英尺,被誉为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最逼真的模型。整个展馆安置了50多万个微型建筑物模型、100万棵微型树木模型与5万辆微型汽车模型。与现代主义的刚性几何相比,通用汽车展馆的流线型外观更加舒适、优雅、时尚且大气,也更容易吸引公众的注意力。通用汽车馆建筑外观大量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来维持建筑的曲面效果,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堆叠排列组合成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外形。汽车馆每两个墙面都做了曲线设计处理,流线型的曲面将展馆的四个部分连接在一起,整体协调统一,没有多余装饰,汽车馆的侧面延伸设计出两条蜿蜒的“高速公路”(图5)。通用汽车展馆“未来世界”(Futurama)展览的设计与博览会的整体主题“建设明天世界”非常吻合,不仅在于对未来的强调,更在于对未来城市景观的重新设计。贝尔·盖迪斯将展览变成一个未来奇观,将“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和绿色道路”的生态系统包与庞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流线型的摩天大楼与未来派的高速公路完美融合,这个展览成为20世纪早期城市主义思想的顶峰。

图5 通用汽车馆建筑外观图片

流线型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新的诠释,是源于工程科学发展的一项真正设计原则。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复杂性使人们对精神有着巨大的需求,流线型设计成为了人们心中现代化的象征,成为新设计和新思潮的代表。流线化意味着一种提高效率方法,工业设计师们推动了一种新的形式意识,即远离硬性的几何形态,走向流线型形式的柔美法则。受这种设计风格影响的设计产品外观更加流畅、轮廓更加简洁。同时,产品减少多余装饰,而是采用以表现活力与速度的水平线条。流线型设计将严肃理性的新技术浪漫化,使产品变得更加美观、更加具有吸引力,深受大众的喜爱,从而促进了市场销售,流线型运用到工业设计中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二、速度与效率的追求

以流线型科学形式为外在特征的速度美学,源自于对功能主义主导的速度与效率的追求,反映了工业设计师们对于技术进步的自信与乌托邦思想。对速度美学的追求最直观的反映在汽车行业,许多汽车公司在这个时候成立了专门的汽车外形设计部门,聘请大量专业的工业设计师,形成了早期企业内部工业设计部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师哈利·厄尔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举办的“未来世界”展览(Futurama)不仅体现了当时高科技、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工艺,也从侧面反映了工业设计必将成为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通用公司的展厅内部呈圆弧型,高达60英尺,整场展览由巨大的“未来城市”模型和一排传送带组成。该展首先向公众介绍了连接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的概念,这也源自于街道和公路设计中的稳流和速度的追求。设计师借助活动平台把参观者放入传送带的椅子上,整个传送带长达 0.33英里,传送带每次可坐552名观众,18分钟的传送过程让观众可带领观众观看明天的世界和新型乡村模型。馆内灯光全部熄灭,整面墙上出现一幅美国地图,画外音传来:“通用汽车公司邀请你前来参观未来的美国,地图下面的活动座椅将把你送往1960年。”然后声光四起,参观者坐在配有扬声器的扶手椅上,俯瞰着巨大的乡村土地和点缀着现代主义摩天大楼的城市景观。其间交错纵横着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路穿过乡村和城市,清除了道路上的贫民窟和废弃的工业区,最重要的是城市里随处可见的汽车,城市外围有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图6)。

图6 通用汽车馆Futurama展览现场

通用汽车的展览还向观众展示了在设计引导下对未来的展望,展览呈现了一种新型的文明奇观,在该文明中工业、金融的发展将为所有人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方式,那些围绕“建设明天世界”的开拓者企图通过新的发展前沿、更快速的生活方式征服大众。他们预想1960年的高速公路采用类似铁路铁轨的设计,而汽车将采用自动驾驶系统并自动启动,在高速公路上按照已经设定好的轨迹和速度高速行进。同时每一台汽车都配备了无线电感应器,以保持彼此之间的安全距离,而特殊的飞行通道,使他们的上方远离建筑物和行人,这梦想直到今天也不过时。当时英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是60辆,德国的高速公路刚刚具备雏形,甲壳虫汽车刚刚定型还没投入量产,但是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师们提出要在未来实现轨道式的自动驾驶。这种前瞻性和大胆设计创想为后来的汽车工业发展带来了启发,通过流线型的科学形式追求机车的速度和效率,促进了社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该博览会展示价值不仅旨在吸引人们购买参展商的产品,还在于对民众进行设计教育,传播艺术理念,并全面展示了新颖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值得注意的是,世博会的开幕式是用电视机全程直播的,实时转播的电视摄像机第一次在世博会上与大家见面,通过电视光纤速度来实时传递信息,实现了广大人民在电视上看直播的可能。为了让持怀疑态度的游客相信电视机不是一个骗局,透明的电视机外壳可以让使用者看到内部部件,同时参观者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自己,通用电气和西屋的展馆也举行了电视摄像机演示。世博会上的工业设计展品向人们展示了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先进高速的汽车、实时转播的电视摄像机充分体现了当时设计所追求的效率感。这对于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喜悦和兴奋的体验,经由精心的展示布局和设计,更令他们确信这种未来更加速度、效率感的生活方式的可行性。

20世纪30年代,为追求速度和效率而设计的流线型工业产品已经表现出不同于传统设计的发展趋势。速度美学不仅仅追求流线型的形式,更强调对新技术的表达与新材料的运用,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和降低能耗的目的。因而,速度美学被一些学者称之为动态的机械美学。这种机械美学体现了以速度为美、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功能主义。这种设计主张优化产品性能,而非美化外观。流线型设计成为速度的象征,更快的速度成为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这充分表现了新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社会的信心。

三、实用主义设计风格的形成

20世纪20年代随着现代主义设计萌芽,设计界开始强调创新设计。这时期的创新是以工业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主张标准化、批量化的新型设计产品。因此“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口号盛行,实用主义逐渐成为主流的审美法则,这一时期的实用主义主要体现在产品快速的批量化生产与流通。在本次博览会上体现的现代主义设计是符合大众审美的设计,促进人们消费水平从而达到改善人们的生活的目的。科学技术的激发以及人们对科学的坚定信念为现代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以往的设计往往兼顾文化传统、风格样式、美学质量与生产效率等多重目标,而实用主义设计关注产品本身及其产能的覆盖率、可用性以及功能性。与传统的设计相比更加精致与慢热,实用主义设计更加复合未来发展趋势。实用主义设计在定位、过程,以及结果等各方面也都更加务实,更强调效率与价值,实用主义在现代主义设计史的演变之中从未衰落。

(一)世博会上实用优良的设计

以实用主义为主导的设计更倾向于一种对设计优良产品的思考方法,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设计学说体系,因此实用主义从优化功能入手,再到设计形式上的创新。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带来的是产品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升、设计品种增多,设计产品不再只是为贵族服务,人民大众逐渐开始接触设计产品,消费市场由此开拓,设计产品是否实用成为普通大众评价一个设计好坏的标准。为了配合博览会“建设明天世界”的主题,西屋电气公司在博览会会场地下埋入了一个象征着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与文明的容器——“时间胶囊”,在时间胶囊内放置了35个日常用品,还包含75种织物、金属和塑料,其中包括:博士伦眼镜、滑尺、微缩胶片、电动剃须刀、尼龙等等,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这些物品的作用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这就是消费市场扩展后实用设计给人们带来最直观的设计体验。同时1939年纽约世博会是装饰艺术逐渐走向精简现代主义最后的开花,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发生碰撞,世博会上随处可见的巨大的几何形状、大曲线,大量的玻璃和铬和闪闪发光的白色墙壁都充满了现代设计的韵味,装饰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产品开始流行起来。世博会电力设施馆出口处在设计上是做了一面瀑布墙(图7),瀑布下面是可以步行通过的出口通道,流动的瀑布在设计形式上为静态的建筑增加了动态美感;同时,下方步道又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特征。瀑布流水的形式在展览期间也为观众起到了降温减压的作用,提高了展览的趣味性。

图7 电力设施管出口

实用主义风格的流行也促进了设计师与工业生产文化之间的联系,加快了设计机构与设计师事务所的建立;同时,这两者又进一步推动了设计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在这场充满现代工业化气息的博览会中,一些科学家和工业设计师们被认为是未来成为可能的主要动力,他们在博览会制作了一系列奇观,设计师的作用和地位随着实用主义风格的发展得到进一步得到认可。设计大师雷蒙德·罗维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设计风格推崇者。他首先将流行的造型与传统的欧洲现代主义融合,建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倡导简单化、高效的理念,认为实用、简约的设计更能彰显产品性能与美丽。纽约世博会上罗维设计的S1蒸汽机车是典型的流线型产品(图8),车身完全采用全新的焊接技术,采用纺锤状造型的车头,完全包裹了发动机和其他装置,流线型的车头设计减少了30%的风阻,使机车在运行的时候更加快速,同时使机车头的设计充满现代感和未来感。完整流畅的机车外形简化了维护过程,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体现了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

图8 雷蒙德·罗维设计的S1蒸汽机车

(二)实用主义促进设计民主化进程

1960年代消费时代发展到了新高度,实用主义设计风格也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市场细分日益精细。从交通工具到家用电器、从建筑外观到家具产品、从商业广告到电影海报,实用主义设计几乎涉及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实用主义将解决问题作为行动的目的,强调设计行为带来的直接结果,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实用主义是一种介于“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一种折中主义。它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的效率,因而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商品流通。这使得大量优质实用设计产品成为普通大众能够享用的产品,满足了大众消费市场的需求。因此,打破了设计只隶属于某种阶级的特权,人们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工业技术水平高速发展的有力支撑下,实用主义设计风格驱使设计朝着功能化、标准化与大众化的趋势发展,实现日常生活的民主性,从而真正促进了设计民主的普及。在大众消费主义时代,公众不会对孤立的制成品产生最大的兴趣,而是对其制造效率、实用产生关注。吸引人们的是产品如何既能带来美好的生活,又能与潮流完美融合。

结语

1939年纽约世博会是推动现代主义设计走向世界的重要活动与媒介。现代主义冠以“优良设计”在本次世博会上得到推广。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批量生产的、价格合理的实用产品在本次博览会上出售,让全世界看到了流线型设计风格的所带来的效率与功能。博览会的展览设计与展出方式再次展现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力量,加速了工业生产领域对现代主义风格的追求,促进了现代主义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与推广。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借助本次博览会向人们展示了现代设计发展的前景和潜力,以及全新的现代化生活方式。正如官方手册所言:博览会的目光着眼于未来——不是凝视未知,也不是试图预测明天的事件和未来事物的形态,而是呈现一种全新的、更清晰的今天,为明天做准备。这场世博会不仅在当时激发了人们对速度与效率生产生活方式的追求,也推动了现代化、国际化与简约化的设计风格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世博会展馆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现实与虚拟
新馆落成
广州国际车展展馆参观指南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用主义思想应用瓶颈分析
势:一个实用主义社会学概念
以《折狱龟鉴》为视角浅谈中国古代法律传统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题目:好……又好……
品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