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湿地城市”梁平的生态密码

2022-07-26 07:10高杰
重庆与世界 2022年7期

文/高杰

6月9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官方网站发布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重庆梁平与合肥、济宁、南昌、盘锦、武汉、盐城6个国内城市榜上有名,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而没有大江大河的梁平能够入选,让人颇感意外。其他城市在城市园林方面大显神通,梁平却别出心裁地用小微湿地装点城市和乡村。遍布城乡的小微湿地连绵体,正是梁平获此殊荣的核心密码。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梦溪恬园梯塘小微湿地。

寻路:生态转型的起承转合

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生态转型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这对高速城镇化的梁平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梁平老城区到新城区、高新区,不只是城市空间的拓展,更是城市体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梁平人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城市森林,而是一座与众不同的温情之城。但到底怎么打造?梁平有“小天府”之称,境内水系纵横交错、湖库星罗棋布、沟塘渠堰井泉溪串珠成链。系统梳理资源禀赋和生态家底之后,要思考如何做好城市生态转型这篇大文章。

就在此时,重庆大学课题组来到梁平做小微湿地课题。顶层设计与专家思维交流碰撞,让梁平的城市立意和走向渐渐清晰:用湿地赋予城市温婉与灵气,重塑乡村风韵与诗情。

但梁平人清楚,打造湿地城市不是简单修几个湿地公园,而是整个城市的脱胎换骨。首先要调整的是城市规划,依托城区山体、公园、水系和道路形成的景观格局,打通湿地联系通道,植入湿地公园和小微湿地群落。“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理念开始不断刷新梁平人的城市认知。

2019年4月,梁平区委、区政府向国家林草局专题汇报了梁平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工作思路,请求国家林草局给予相应的智力支撑和项目支持。“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发展思路让国家林草局眼前一亮,认为梁平的探索与求解具有可参考、可复制的样本价值。

很快,一个名叫湿地保护中心的机构应运而生。这个全新的机构打破行政边界,整合水利、城市管理、林业等多个部门设计湿地保护管理职能,让城市布局、产业发展、生态重构和乡村旅游等,全都围绕“全域治水·湿地润城”这个中心和大局服务保障。

“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发展思路的提出与实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原本并不看好小微湿地的干部群众渐渐明白了决策者和专家团队的良苦用心,并将这份理解转换成了城市发展的向心力。

破题:遵循自然的匠心之道

梁平人用小微湿地植入手法和自然修复“手术”缝合城乡界限,将小微湿地群落打造成为城市、乡村与居民互为依存、相得益彰的共情地带。

在梁平双桂湖边,造型别致的专家楼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梁平打造湿地城市的智力中枢,由杨志峰院士领衔组建、北京师范大学崔保山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定期在这里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出谋划策。与知名高校携手共建的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梁平实验基地、长江上游湿地保护研究中心、智慧湿地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为梁平城市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梁平打造湿地城市遵循的是自然法则,充分利用城区“一湖三库四水”水生态资源,打造城市小微湿地、丘区小微湿地、泡泡湿地、稻田小微湿地等湿地生命共同体群落,修复都梁飞雪、垂云北观、梁山草甸等湿地景观,将整个城市建成湿地连绵体和公园自然景观、湿地、休憩空间完美结合的生态绿意空间。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打造,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打造大型湿地公园,不仅需要取舍智慧,更需要决策勇气。双桂湖原本是一个人工水库,由于养殖户在湖区投入化肥和上游生活污水,导致水质一度恶化。梁平以获批国家湿地公园为契机,对双桂湖周边近30平方公里集雨面积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划定生态保育区,建立无人区,取消肥水养鱼,进行环保搬迁、布设环湖雨污管网,保护生态肌理和曲美岸线,营建动物自然栖居地和鸟类迁徙通道,最大限度复原自然生态风貌。

一系列大手笔的自然“手术”随即展开。梁山草甸国家储备林示范基地更换彩叶树种,丰富公园色彩;双桂湖西岸梅园扩大规模,吸引游客眼球;湖岔驳岸打造林中沼泽和驳岸林带,修复损坏驳岸,重建鱼鸟家园。在湖岸,采用“小微湿地+”模式打造泡泡湿地、生物沟、梯级小微湿地和稻田湿地等。近万亩环湖小微湿地和带状城市小微湿地群,成了拦截乡村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金钟罩”。

利用田园湿地打造特色民宿。

鸟类是环境质量的风向标。每到冬季,上万只大雁、鸭类等候鸟便会飞临双桂湖过冬。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二级保护动物鸳鸯和灰雁等珍稀濒危物种。吸引它们的是双桂湖生物的多样性,湖区拥有动物种类277种,植物种类623种。《诗经》里的“客人”—荇菜也在双桂湖扎根,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庇护场所和丰盛的美味。而梁平打造的鸟类监测识别智能系统,因能够自动识别数十种珍稀鸟类,进而进行精准保护,入选2021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优秀案例。

如今,被誉为“三峡风景眼·重庆生态湖”的双桂湖,也是重庆市美丽河湖和最佳夜游线路。

呈现:湿地城市的风韵魅力

打造国际湿地城市,梁平决策者心中有一本大账。其中,有立足梁平现有财力的成本账,也有事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账和高品质生活的民生账,更有着眼未来的发展大账。

梁平现有湿地资源2万公顷,湿地率11%,湿地保护率52%。这组数字背后,是梁平用生态促进文明的决策认知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奋起直追。在梁平,小微湿地+环境治理、民宿康养、有机产业、自然教育的创新实践,已成为梁平高质量发展的点睛之笔。

依托小微湿地群落,梁平创办了6所自然教育学校,建成三峡竹博馆、荇菜长廊、观鸟基地等宣教场所,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爱鸟日、自然课堂进公园等自然主题教育活动。2021年6月,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国家首批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猎神村位于百里竹海核心区域,梁平依照该村山体地形地貌,对近50亩矿山塌陷区进行人工微调,形成100多个大小不一的梯级塘,种植莼菜、慈姑、菱角等水生经济作物和多种观赏性植物,将曾经的矿山遗址变成有山有水有景的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没想到这竟让猎神村神奇般地火了起来。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村创业,打造出了以梦溪湉园、墨林竹院为代表的百里竹海民宿群。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37万元,比2017年翻了整整一番。而匠心独具的小微湿地群落,也斩获第九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年度大奖。

鸟语花香、美轮美奂的诗意乡村,候鸟栖息、显山露水的城市风情,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去年,梁平接待游客人数由2017年的22万人次猛增至1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5亿元。

徜徉梁平街头,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城有机融合的现代田园城市画卷徐徐铺展,一个拥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等高含金量桂冠的国际湿地城市已然生动起来。

景观、湿地、休憩空间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