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拔山中学:不拘一格育人才

2022-07-26 07:10高杰
重庆与世界 2022年7期

文/高杰

拔山中学学生获得第五届忠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

这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传承的巴渝名校,这是一方充盈着翰墨书香的育人沃土。

忠县拔山中学偏居拔山一隅,却在巴渝地区享有盛名。其不拘一格育人才的教育视野和爱心育人、全员育人、榜样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实践,让这所百年名校频频出彩,深刻地影响着莘莘学子。

课改引路 激活学生思维

在拔山中学,每年都有数百个怀揣梦想的学子走向全国重点大学。这对于一所教学资源有限的农村中学而言,无疑是了不起的成绩。

拔山中学的成就源于持之以恒的树本励新。从追求升学率到内涵式发展,一直都在创新路上阔步前行,实现了从规训说教到无言而教的深度变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提质、增效和减负的必由之路。拔山中学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分步骤、分层次实施新课改,创设人人参与的“和谐课堂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人际沟通、文化沟通和心灵沟通,全面启迪和激活学生思维,让教师和学生在双向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

从汇聚优质师资力量到创建名师工作室,从衔接信息技术到建立创新实践基地,从校园文化长廊到学习空间创新,拔山中学的改革视角已延伸到校本课程开发和精品课程构建等教育创新的各个环节,探索出了“目标导航,双主课堂”的课堂模式。这种分为自主预学、教师导学、反馈促学三个阶段,导、学、示、拨、测、评、理七大环节环环相扣的启迪式教学,让学生成了学习探究的真正主角。

教师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拔山中学通过构建“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教师成长体系,为教师能力提升搭台子,政治关心指路子,大胆使用压担子,考虑周全选苗子,培养提高给激励,引领教师拾级而上、借梯登高,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中坚力量,何英、李侦、黎姗等一大批市县级“名师”脱颖而出。

“研教结合、同步相长”的课程改革,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推动着这所巴渝名校与时俱进。去年,拔山中学共承担8个研究课题,其中国家级5个、市级3个,29名教师在县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科技教育 植入创新种子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是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奠基工程。

科技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新力,拔山中学将科技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假设、科学求证、反复试验。学校每学期拨付专门经费,用于开展校内科技活动和校外考察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为每一个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科技种子。

学生制作机器人。

拔山中学地处乡村,无法有效对接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的相关资源。学校便以第二课堂为抓手,广泛开展机器人、科幻画创作、模型制作、计算机编程等科技创新活动,并在拔山镇阿金河创建科技活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加各种科技体验活动中学会动脑动手。

在拔山中学,各种以科技为主题的竞赛活动,成了学生各显神通的创新大舞台。依托县市模型比赛、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小小实验家体验活动,全国信息技术创新大赛等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科技创造活动。每学期都要举行模型校本大赛,校级发明创新赛和各种科技小制作、小论文比赛,为市县科技创新大赛选拔作品。

在开设必修课、活动课的同时,学校还通过上课、学生演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学校现有科技活动室1间,劳技室1间,理、化、生实验室各4间,图书室6间、阅览室2间、计算机室4间、通用技术教师准备室2间,学生制作室4间等。依托这些设备齐全的功能室,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素质和探究能力的学生。公共汽车残疾人爱心通道、汽车自动扶手控制装置等十余项学生发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近年来,在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拔山中学60余人次获国家级奖,360余人次获市级奖,1100余人次获县级奖。学生丁宁获重庆科技创新市长提名奖,谢雨心获忠县科技创新县长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重庆市科技创新型学校等殊荣。

特色教育 提升人文素养

去年11月,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榜单,拔山中学因京剧传承项目名列其中。

拔山中学地处农村,缺乏艺术师资力量,这对艺术教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经过多方考量,学校决定让京剧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国粹的传承与创新中,提升自身艺术品位和人文修养。

国粹京剧元素融入校园文化。

京剧进校园,国粹零距离。一系列大手笔的氛围营造活动随即展开,打造京剧校园文化、编撰京剧校本教材,在音乐课中加入戏曲欣赏和京剧表演,在美术课中加入京剧脸谱绘画,校园广播每天在就餐时段播放京剧名家唱段,班班唱响京剧名段,让京剧之花开满校园。

完善的设施、充足的器材是创办京剧艺术特色学校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学校在改善训练场地、添置设备设施的同时,及时组织艺术教师到外地学习、拜访京剧名家,并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如今,学校已锻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京剧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如今的拔山中学,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京剧味道。漫步在校园大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京剧脸谱,艺术墙上是京剧名段的介绍,橱窗专栏里有各种京剧知识,音乐室展示的是各个京剧名家的风采。匠心独具的氛围营造,让每面墙壁都能展示自己独特的“唱腔”。

自2018年以来,拔山中学每年举办京剧艺术节。台上同学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京剧表演,博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2018年11月,由中国京剧杂志社、忠县教委联合主办的“扬京剧之帆 行德育之舟”京剧进校园活动在拔山中学启动。中国京剧杂志社社长李立中、国家京剧院院长宋晨、重庆市京剧团团长张军强等名家名师纷纷走进拔山中学,并对拔山中学弘扬国粹文化的做法与成效赞不绝口。

现代与过去相融、守正与创新统一、传承与创新并进,拔山中学的特色教育之路越走越宽阔。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等高含金量桂冠的成功加冕,是对这所农村名校的高度认同。

学生表演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