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萧云从书法语言考释

2022-08-01 02:11詹绪左吕永生
书画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沙溪文集君子

文_詹绪左 吕永生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萧云从于65岁时所写的独立的行书作品《胡澹庵书遗从子维宁》意义非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然今人对该作品的移录、识读存在着严重的失误,或录字未确,或夺文衍字,至于点断之误更是比比皆是。本文择其要者,检讨录文的错误类型和致误缘由,并指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路径。

研究安徽文化史,明末清初的萧云从(1596—1673)无疑是座重镇。笔者在整理萧云从书画文字的过程中,有幸拜读了沙鸥先生的大作《萧云从与姑孰画派》,在“萧云从书法考评”一节中豁然展示了一幅萧云从65岁时所写的独立的行书作品《胡澹庵书遗从子维宁》,着实令笔者眼前一亮,感奋不已。我们知道,以前观赏、研究萧云从的书法作品,只能是按“图”索骥—从他的画作诗款题跋中去领略其书作的风采。所以,这幅独立的行书作品就显得格外意义非凡。而且就作品本身而论,文笔酣畅,感情饱满,洒然意适,颇有些颜鲁公《争座位帖》《祭侄文稿》的意味。从内容上说,它写的是关于君子为学之道的,话题是有些沉重,不像那些模山范水、抒情写意的清词丽句,似乎很难出彩。而从形式上说,这幅书作正文247字,落款8字,字的重复率又很高,如“必”18次,“日”14次,“其”12次,“也”9次,“欲”8次,“以”7次,“曰”“焉”“如”“而”各6次,“又”5次,“君子”4次,这也是让一般书家颇感头疼、难以措手的。可就是这样严肃的内容、繁复的形式,到了萧云从的灵腕妙笔之下,依然有罄控自如的流畅感、不厌其“烦”的恰好感和触遇生变的新奇感,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佳作。萧云从论书时尝云:“必有完字具于胸中,则下笔之际,自然从容中道。”观乎此作,信然!不过想想倒也自然,萧云从长于篆隶,以篆书导其源,借隶书发其机,溢而为行草,自能激其波、扬其澜,写得圆润华滋而又气度雍容,更何况作者还“有完字具于胸中”,岂能不“从容中道”?

不过,令笔者感到困惑的是,这幅书作中明明“说”的是“胡澹庵书遗从子维宁曰……”,可为何沙鸥先生却将其收入《萧云从诗文辑注》之“文”的“囊”中,而且给这篇书作拟题为“萧云从行书作品文”。不仅如此,更让笔者感到吃惊的是《萧云从诗文辑注》和《萧云从与姑孰画派》的录文与笔者对这幅书作的辨认与阅读实在差距太大,简直是遥乎远哉。沙先生是书画名家,又是一直致力于研究萧云从的专家,莫非真的是自己水平有限,对书作文字的辨认、文句的点断屡屡看走了眼,或断错了位置?于是笔者决定好好研究一番,以还这段文字的庐山真面目。

经过一番检索,笔者才知道,“胡澹庵”就是南宋时有名的政治家、爱国大臣胡铨(1102—1180),“邦衡”是其字,“澹庵”乃其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进士,授抚州事军判官。绍兴五年(1135)任枢密院编修官。赫赫有名的《戊午上高宗封事》就出自他的手笔。在萧云从这幅行书立轴中,“胡澹庵”对“从子维宁”所“说”的那番关于“君子为学之道”的话,始见于明刻本《澹庵文集》卷六《跋从叔祖八景士遗稿》一文中,这在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中可以查到。而且此文在今人曾枣庄主编的《宋代序跋全编》第六册中也可以找到。由于这段话非常有名,又可以在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二“夜绩”条或明代孙绪撰著的《沙溪集》卷十二《杂著》中找到。经过一番认真比对,笔者发现自己原先对书作的辨认与阅读基本无误,故不免还有点“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之感。相反,沙先生的录文则问题多多。本来,录文与原作理应标配,而此录文却“标”而不“配”,误人匪浅。为了更好地欣赏萧云从这一幅行书作品,很有必要来重新梳理这段文字。这对沙先生的两本大作的再版或许也不无裨益。下面我们先把沙先生的录文揭引如次,另将萧云从的书作也截图于侧,以供参照比对。其录文是这样的:

萧云从 胡澹庵书遗从子维宁98cm×28.3cm重庆市博物馆藏

胡澹庵书送从子维宁曰:古之君子学,欲其日益善,欲其日其加德,欲其日起身,欲其日省体,欲其日强行,欲其日见心,欲其日休道,欲其日摹以为未也。又曰:知其所亡,见其所不见,一日不使其功怠,尊其爱日如是之矣。犹以为未也,必将习,尊无一时不习也;必将数,尊无一时不数也;必时中,尊无一时不中也,其竞时如是可以首问其,犹以为未也。则曰:狂者日之余也,互必继咎,尊灯、必湿膏、必焚烛、必秉蜡、必濡萤、必昭月、必带雪、必映光、必隙明、必惜暗,则记呜呼如是极耶。然而君子人曰:终夜不寝必如孔子,鸡鸣而起必如大舜,坐已待旦必如周公,然则何时已也?范宁曰:君子之焉学也,汲身而已耶。庚子七夕萧云从谨书。

对照图、文,再参照《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等文献记载,我们做如下评析:

首句“送”,显为“遗”字之误。宋克《急就章》、文徵明《赤壁赋》中的“遗”,都是这一写法。再检《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宋代序跋全编》,也都录作“遗”。曾枣庄、刘琳主编的《全宋文》第195册、任继愈总主编的《中华大典·教育典·教育制度分典》第1册都将这篇文字拟题为“遗从子维宁书”,又何“送”字之有?而萧云从的这幅行书作品其实正可拟题为“遗从子维宁书”,这比沙先生新近出版的《萧云从版画研究·萧云从创作年表》中拟题为“胡澹庵语录”要具体、贴切得多。而句中“从子”指侄儿。《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卫人立其从子圃,以守石氏之祀,礼也。”杨伯峻注:“从子,兄弟之子也。亦谓之犹子。”那么“维宁”呢?他就是胡铨的侄子、乡贡进士胡涣,字秀亨。

“古之君子学,欲其日益善,欲其日其加德,欲其日起身,欲其日省体,欲其日强行,欲其日见心,欲其日休道,欲其日摹以为未也”,这几句问题更多。第一,“日其加德”的“其”,系衍文。第二,“欲其日摹”的“摹”,是“章”字之误。“章”者,显著也。《国语·周语下》:“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韦昭注:‘章,著也。’”“《吕氏春秋·勿躬》:‘故善为君者,矜服性命之情,而百官已治矣,黔首已亲矣,名号已章矣。’高诱注:“章,明也。”王羲之《自书诗》、米芾《章吉老墓表》中的“章”,都是这种写法。《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也都录作“章”。第三,点断全误。正确的标点应当是:“古之君子,学欲其日益,善欲其日加,德欲其日起,身欲其日省,体欲其日强,行欲其日见,心欲其日休,道欲其日章,以为未也。”

“知其所亡,见其所不见,一日不使其功怠,尊其爱日如是之矣。犹以为未也”,这几句也有几点未妥。第一,“尊其爱日”的“尊”,是“焉”字的误录。索靖《月仪帖》、王献之《兰草帖》、贺知章《孝经》中的“焉”,都是这一写法。《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也都录作“焉”。“如是之矣”的“之”,乃“足”字之误。张芝《秋凉平善帖》、王羲之《行穰帖》(唐摹本)、《蜀都帖》(旧摹本)中的“足”,就是这种写法。《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都录作“足”。第二,断句有误,实当点断补正为:“知其所亡(《宋代序跋全编》作‘无’,‘亡’即‘无’义),见其所不见,一日不使其功怠焉。其爱日如是足矣,犹以为未也。”另外,这里还有一则异文。“功怠”,明刻本《澹庵文集》《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作“躬怠”,《宋代序跋全编》作“躬儳”,《鹤林玉露》作“穷俯”,相比之下,萧云从写作“功怠”意义最为显豁,这是他有意避深就浅的一种选择。其学养之深,用字之活,由此也可见一斑。

“必将习,尊无一时不习也;必将数,尊无一时不数也;必时中,尊无一时不中也,其竞时如是可以首问其,犹以为未也”,这几句同样有几点欠妥。第一,三个“尊”,均为“焉”之误。《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都录作“焉”。第二,两个“数”,均为“敏”之误录。“敏”者,勤勉也。《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郑玄注:“敏,犹勉也。”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但务言人道可以敏政之理,而未及夫所以敏之功。”其“敏”字就是这一用法。孙过庭《书谱》《草韵汇编》中的“敏”,也都是这种写法。不过,萧云从的“敏”极尽左伸右缩之势,视觉冲击力更强,尤其是第二个“敏”,其右上之一点,既弥补了“敏”左伸右缩之空缺,又呼应了“敏”上之“不”和“敏”下之“也”。《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都录作“敏”。第三,“可以首问其”,“首问”乃“足矣”之误,“其”字是衍文。“足矣”,《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作“已矣”,无“其”字。第四,错讹一多,标点全乱,实应点断作:“必时习焉,无一时不习也;必时敏焉,无一时不敏也;必时中焉,无一时不中也。其竞时如是,可以已矣。犹以为未也。”

“狂者日之余也,互必继咎,尊灯、必湿膏、必焚烛、必秉蜡、必濡萤、必昭月、必带雪、必映光、必隙明、必惜暗,则记呜呼如是极耶”,这几句问题也不少。第一,“狂”乃“夜”之误。王羲之《上虞帖》、王献之《忽动帖》、陈淳《古诗十九首》中的“夜”,就是这种写法。萧云从《明月归舟图》中“何人夜吹笛”、《题墨竹图》中“空心终夜疑”的“夜”也都是这一写法。再看《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也无例外,都录作“夜”。第二,“互必继咎”,颇费解,实为“吾必继晷”的误录,《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也都录作“吾必继晷”。王羲之《旃罽帖》《十八日帖》、王珉《十八日帖》、羊欣《闲旷帖》中的“吾”,都是这种写法。“继晷”,指夜以继日,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刺绣添灯,每伴读书过夜半;采蘩烹釜,更思继晷惜春残。”均其用例。第三,“尊”还是“焉”字的误录。“焉”是虚词,当属上读。第四,“昭月”的“昭”,萧云从书作写作“炤”,义同“照”。《荀子·天论》:“列星随旋,日月递炤。”杨倞注:“炤与照同。”《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均录作“照”。第五,“灯必湿”,有脱漏,萧云从原作写作“灯必亲,薪必湿”,《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作“灯必亲,薪必然(燃)”。第六,“必惜”的“必惜”,萧云从书作写作“借”。《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均录作“借”。第七,既多脱误,点断自乱,实应标点补全为:“夜者日之余也,吾必继晷焉。灯必亲,薪必湿,膏必焚,烛必秉,蜡必濡,萤必照,月必带,雪必映,光必隙,明必借,暗则记。呜呼!如此极矣。”

“范宁曰:君子之焉学也,汲身而已耶”,这里也有三个误字。第一,“焉学”是“为学”之误。《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均录作“为学”。“为学”指做学问。《老子》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其始见之例。第二,“汲身”是“没身”之误。孙过庭《书谱》、怀素《圣母帖》、祝允明《唐寅落花诗》中的“没”,均为如此写法。《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也都录作“没身”。“没身”指终身。《汉书·息夫躬传》:“今单于以疾病不任奉朝贺,遣使自陈,不失臣子之礼。臣禄自保没身不见匈奴为边竟忧也。”隋王通《中说·问易》:“刘炫问《易》,子曰:圣人于《易》,没身而已,况吾侪乎?”而录作“汲身”,闻所未闻。第三,“耶”是“矣”之误。王羲之《从洛帖》《蜀都帖》(旧摹本),以及李世民《屏风帖》、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矣”,都是这一写法。《澹庵文集》《鹤林玉露》《沙溪集》《全宋文》《中华大典》《宋代序跋全编》均录作“矣”。值得一提的是,“君子之为学也,没身而已矣”,是古代治学的名言,今人著作中多有引用。《中国名言大辞典·好学》中谓“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夜绩》”,《人生解迷》中谓“宋朝罗大经”所“说”,均非探本之言。这句名言实是改造过的“范宁”的话,其原话是:“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

萧云从的好友方文在一首《赠汤岩夫》的诗中写道:“今人读书不识字,下笔淆讹十三四。”没有想到的是,方文所说的情况居然在现今萧云从的行书作品的校录中得到了印证。试想一下,当我们在欣赏这幅萧云从的行书作品时,面对的是如此“标”而不“配”的文字,那岂不是大煞风景?校录绝非小事,它可是关乎“君子之为学”的大事。笔者之所以凝聚心力来整理研究萧云从书画中的文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漏洞百出,若不还其以“清白”,实在有愧于萧云从这位乡贤大儒。

萧云从 胜情遥寄图册之一23cm×14.3cm×2安徽博物院藏

其实,录文中的很多问题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单字而言,拿不准的就不妨查一查各类书法字典,如“没”和“焉”。也有的则可借助上下文的重复出现来予以比照。如“夜”凡二见,若加比对,断不会闹出把“夜者”当作“狂者”的笑话来。就文句而言,校录要合乎文理、事理,这就需要校录者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知识。古代典籍中只有“君子之为道”“之为政”“之为善”“之为谋”“之为礼”“之为国”“之为论”“之为人”“之为身”之类的说法,何曾出现过“之焉学”,这就是语感问题。至于“互必继咎”“其竞时如是可以首问其”,那更是凭语感就能立断其非的伪句子。汉语中只有“继晷”“没身”的说法,又何曾出现过“继咎”“汲身”之类的词语,这就是“词”感问题。而且,全文谈“为学”,首谈君子之修养,次论竞时之必要,再列圣人做榜样,最后归结为终身“为学”。在这样的大语境中,出现“焉学”“继咎”“汲身”这样的字眼并不合适。再则,汉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句式整齐,录文“古之君子学,欲其日益善,欲其日其加德,……”这不符合汉语的句式特点,说到底也还是个语感问题。

同时,正如卢辅圣在《中国书画全书·序》中所说:“书画艺术的有效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现代传播手段有足够的能力将传统精华和域外经验输送到每一位需求者面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去捕捉这些“有效信息”,实际上,只要上网查一查萧云从行书作品中的作者或是检索其中的几句话,“有效信息”就会纷至沓来。网上除了上述的几本书外,还有胡仁志主编的《中华胡姓通谱·荆门卷》下(第2687页),楼含松主编的《中国历代家训集成》第5册(第2995页),陈建华、王鹤鸣主编的《中国家谱资料选编》第9册《家规族约》卷下(第589页),彭用光编撰的《简易普济良方》卷一(第38页)可供检索。只要查到其中任何一本加以参考,结果恐怕就会大为改观。——当然,这种改观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猜你喜欢
沙溪文集君子
日本文化里的《白氏文集》
诱人的沙溪古镇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洱海》《沙溪古镇一》《沙溪古镇二》
“对话”事件
迎“春”冰心
沙溪旗袍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有君子之道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