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融入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2022-08-02 14:30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班干部党员

张 裕

(榆林学院 能源工程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各行各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级作为高校最基本的组成形式,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场所、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主抓手。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不断提高,特别是新时代大学生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同时大学生心理问题、学业问题也屡见不鲜,学生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出现的新问题,班级管理建设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针对高校班级管理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党建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及必要性,分析了党建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党建工作融入班级建设的具体途径,以期为高校学生党建协同班级建设耦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1 高校班级管理中调查存在的问题

为了客观反映当前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聚焦班级管理的具体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的方式,从目前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大学生对本班级管理的认可度和影响班级管理建设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全面地调查和研究当前高校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机选取榆林学院部分院系,按年级分层抽样大一学生386人、大二学生134人、大三学生187人、大四学生157人,发放问卷864份进行抽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864份。该问卷共设置7个题项,如“对本班的学习氛围满意程度”“对班级凝聚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满意度”“班干部履职尽责满意程度”“班级的精神面貌满意程度”“对本班的组织纪律的满意程度”等;在此基础上,采用个别访谈的调查方法分别对30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党员和8位从事多年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行个别访谈,分析了当前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党建工作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当前班级管理的满意度调查表 (%)

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访谈整理,笔者结合自身带班经验,分析目前高校班级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学生学习目标缺失,班级学习氛围不浓

根据表1显示,47.45%的学生对自己班级的学习氛围“很满意”,40.98%的学生对自己班级的学习氛围“基本满意”,3.82%的学生对自己班级的学习氛围“不满意”,剩余1.27%和6.48%的学生对自己班级的学习氛围非常不满意和不关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与中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从中学的被动学习到大学的主动学习,从生活依赖别人到大学的独立自主,从别人帮着确定目标到现在自己主动寻求目标,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短期内很难适应大学生活,一时间迷茫彷徨没有方向,导致目标缺失,有的渐渐沉迷网络游戏,有的荒废学业,长此以往挂科、留级现象屡见不鲜,对学风建设、班级管理造成了严重的挑战。

1.2 “小团体”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班级凝聚力

从表1中还可以发现,52.55%的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班级凝聚力“很满意”,37.15%的学生“基本满意”,2.54%的学生“不满意”,1.39%和6.37%的学生“非常不满意”和“不关心”。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成熟阶段,开始步入成年期,身心高度发展,有着自己的思想,他们往往以宿舍为单位开展统一活动,有的学生在私底下搞“小圈子”,“拉帮结派”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班集体的整体团结,导致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下滑,班主任很难在班级开展学生工作,班级凝聚力下降。

1.3 部分班干部职责不清,履责不到位

班级的整体稳定既要有班主任的坚强领导,更需要班干部的极力配合。拥有一支负责任的班干部团队可以有效地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使班级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班干部的整体素质对于班级管理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表明,57.64%的学生对本班的班干部表示“很满意”,33.33%的学生对班干部“基本满意”,1.97%的对认为班干部“不满意”,0.69%的学生对班干部“非常不满意”,6.37%的学生表示“不关心”。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的班干部能力有限,无法较好地完成班上的日常事务;另一方面有的学生竞选班干部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他们刚开始竞选班干部时态度诚恳,积极主动要全心全意地为同学服务,但是当选班干部以后,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班集体的整体利益早已抛之脑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班干部忘掉了自己的身份,不履责、不尽责,未能起到表率作用,严重影响到了班集体的整体班风。

1.4 班主任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

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配比明显不足,一名辅导员需要同时负责管理好几个班级,有的辅导员除了管理学生外还需负责学校的上课以及学院的日常工作,要想让班主任对班上每一位同学做到全面的掌握难上加难。班主任仅仅通过班干部和日常的主题班会以及谈心谈话很难做到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具体情况详细了解,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开展工作不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具体性。

2 党建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及现状

2.1 党建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1.1明确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党建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可以更好地加强党在高校最基层组织的领导地位,从而确保党对高校工作真正的领导权,进而实现我国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

2.1.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便捷畅通,但是这种蜂拥而至的多样化、碎片化的信息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他们面临着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价值观的选择,其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极易发生偏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入班级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史、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1.3提高班级整体凝聚力

大学生党员一般是通过本人自愿提出申请,并递交入党申请书;党支部根据申请,确定在各方面都符合条件的同学为积极分子;党支部组织积极分子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培训学习;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培训合格,经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确定为发展对象;经政审合格后,填写《入党志愿书》接收为预备党员;一年后转为正式党员六个程序而产生的。这些党员作为普通学生中的精英,他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影响,包括日常养成的生活习惯、上课习惯以及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带动身边的同学参加,从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因此,学生党建工作融入班级管理,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通过党员参与党建带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学习环境,可以大大提高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1.4连接普通学生的桥梁纽带

学生党员既是党员,又是普通学生群体中的一份子,与普通大学生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他们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以便及时将意见信息反馈给班主任或基层党组织,所以大学生党员可以充当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培养学生党员,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桥梁作用,促进班级、党组织以及学校的建设[3]。

2.2 党建工作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2.2.1不能有效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

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组成形式,是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学生党员来源于班级,大部分学生党员从理论素养和个人能力上都应该强于班上普通同学,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对班级的整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大部分班级不重视党员的作用,学生党员在班级事务中参与度不高,他们主要通过院系学生党支部书记组织的党组织活动来开展党员生活,对班级文化建设未能起到促进作用,这样,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和班集体活动中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班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完全凸显出来,党建不能促进班级建设。

2.2.2党建活动覆盖面较窄

学生党支部组织党建活动面向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难以辐射到班级普通同学,影响范围不够广,不能很好地在班级中开展“学生群众路线”,党的先进理论、先进思想不能及时、全面地为普通学生所了解,导致党建对学生的号召力不足,覆盖面较窄。

2.2.3不重视党建与班级建设相互融合

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大部分学生党支部书记和班主任均由辅导员担任,他们有想法,工作热情高,但是由于刚参加工作,党建工作经验和政治理论水平有限,缺乏相关的实践锻炼,党建工作不能完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融入班级管理的主要途径

3.1 严把党员选拔关口,择优选用优秀党员

学生党员是班级里的佼佼者,在各方面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在党员选拔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入党程序,严把党员选拔关口,确保平时成绩出众、具有服务意识、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向党组织靠拢,保证向党的队伍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党员。同时,要加强学生党员培训,党员是班级建设的主要力量,但是大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前的培训还不够,需要入党后加强党内教育,正确引导,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提高党员素养,充分发挥其对班级建设的促进作用[4]。此外要强化班干部选举机制,一支有责任心、办事高效的班干部队伍对于班级的日常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选出好的班干部对于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级来说至关重要,党员作为大学生队伍中的优秀群体,应该优先考虑担任班干部。

3.2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一带三”活动作用

“一带三”活动是指指定一名党员或者积极分子负责帮扶其他三位需要被帮扶的同学,帮扶可以从思想、学习、心理和作风等方面进行。学生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班上同学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有关学生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发展动态,既要当班上学习的模范,又要当生活中的标兵,要带动班上其他同学主动学习,热情帮助班上挂科严重的同学,要及时与帮扶对象积极沟通交流,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应该主动督促党员“一带三”活动在班级积极推广,保证活动要有计划、有落实、有反馈。

3.3 建立大学生党员评价考核体系

要研究制定出一套对班级管理行之有效的考核和监督机制,规范党员的日常行为准则,明确党员的具体标准[5],例如可以从党员平时的思想政治、学习能力、工作实践、遵纪守法和先锋模范等方面入手,学生党支部要制定评分项目和评分准则,包括党员“一带三”活动评议表,总支评议中,按优秀、良好、一般、差评定,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至89分为良好,66分至79分为一般,65分以下为差,具体如表2所示。对优秀党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差评党员予以通报和批评,做到奖罚分明,保证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保障党员建设能真真切切促进班风学风。

表2 大学生党员“一带三”活动评议表

3.4 定期召开学生党支部“三会”,将班级建设主题纳入其中

“三会”即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积极开展学生支部党员大会和以班级为单位的党小组会,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政治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党组织生活会,利用“三会”针对班集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小范围的广泛交流,以党小组为抓手发挥党小组战斗堡垒作用,对班集体存在的问题力行力改,为班集体排忧解难,服务班集体管理。

4 结语

班级建设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班级管理建设对于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班级凝心聚力,强化班风学风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高校班级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党建融入班级管理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严把党员选拔关口、加强学生党员培训、优先选用党员担任班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一带三”活动作用、建立大学生党员评价考核体系和定期召开学生“三会”,将班级建设主题纳入其中等途径,将党建融入班级管理建设,更合理地建设管理班级。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班干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竞选班干部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