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建设体系下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研究

2022-08-02 14:30夏海平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安徽医科大学医科医学教育

夏海平, 梁 波

(1.安徽医科大学 人文医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2)

2018年8月教育部在全国教育大会《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文件中,首次提岀“新医科”概念。同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提出,深入推进“医学+X”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1]。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医师节”指出,医生要“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强调医生综合素质培养。2019年国家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全面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指出医学高校建设要注重医工融合、医农融合,医文融合[2]。其中,医文融合强调医学和文学学科之间的交流,两者相互渗透,是深化医学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满足社会需求,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3]。

新医科高校建设中,新时代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重点内容,强调医科、人文等学科交叉共同发展,离不开医学人文教育。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省属重点医学高校,一直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人文教育开展过程中,从人文医学、大学语文、社会心理、伦理、医史、美育、外语等多学科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协助精神和管理能力,在新医科建设体系下以培养“有温度的卓越医生”为目标。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探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聚焦安徽省医学高校人文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安徽医科大学的具体实践,探索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1 概念阐释

1.1 医学与医学人文

现代医学中,医学科学高速发展,医学科学提供更精确的诊断,更个性化的治疗措施。更科学的干预措施、机器人手术、精准医疗、移植和微创手术、靶向治疗技术日新月异,但患者对医学的需求并没有完全得到满足。患者不仅仅要求诊疗某种疾病,更希望在诊疗过程中得到尊重、得到宽慰、得到理解,治愈率和提高生存率并非患者的唯一期望。医学技术自身不可能向患者提供精神层次的需求,必须向医学注入人文精神,关注人文在医学中的应用。

医学人文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通过从艺术、历史和文献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被用于疾病的诊疗。在疾病的诊疗方面,医学人文具有医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这些来自社会科学所得到的内容和方法,同时又体现了自我意识和人文关怀,在诊治病人中表现出对患者尊重的专业态度。医学人文重心是尊重、热爱和敬畏生命,这是医学的宗旨,也是医学的价值导向。医学是医学人文的基础,离开医学,医学人文就是空中楼阁,医学和医学人文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1.2 医学人文教育

与医学人文相似,医学人文教育同样也是跨学科领域,涉及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的范畴,其实践不但关注于实际解决临床困境,也包括建立在哲学分析、社会学和心理背景化以及历史视角基础上的耐心沟通、相互理解和尊重、社会科学教育内容。医学人文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国内外对医学人文教育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西方国家医学人文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起迅速发展,1982年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Committee on Medical Education,CME)在《医学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4]。康奈尔医学院医学博士Eric J. Cassell提出“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在医学教育课程的第一天就开始”。欧洲国家的医学人文教育中各具特色,法国在1992 年设定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指导性文件,每年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改进[5]。英国医学教育强调医学与人文之间的融合,在医学课程中加入“人文学科模块”[6]。比利时注重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和融合,主张:“ 根据医学科学发展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实现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的融合十分必要。”

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实践,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冯巍巍等提出医学人文教育中人文课程应与人文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下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巩固提高医学人文教学效果[7];费嘉认为医学人文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8];杜治政等提出医学人文教育中,尤其需要尊重和关爱生命,这也是医学进步的要求和宗旨[9];李荔等强调医学人文教育目标是使医学生具有人文关怀的能力,高等医学教育中临床技术的传授和医学人文情怀培养同样重要[10]。这些研究成果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观点,为国内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然而,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并不多见。

2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2.1 医学教育是新医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新医科是在经典医科建设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发展,目的是培养掌握交叉学科知识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这赋予医学教育新的时代要求。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吹响了新时代我国新医科建设的号角。

2.2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人,医学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医学教育兼有科学与人文两重属性,离开人文,医学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美国医学专家Louis Lasagna曾经说过:“温暖、同情和理解对患者的帮助可能会超过外科手术或化学药物。”一名优秀医生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高超的医学技术,还要兼备敬畏生命、关爱他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医学的灵魂是医学人文,医学教育的灵魂是医学人文教育。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坚持医学人文教育,就是坚持以人文本,努力提升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医德修养、伦理决策与沟通能力[11]。

2.3 医学人文教育是新医科建设的内在要求

新医科建设把“医者仁心”的卓越医生作为培养目标,而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尊重患者、尊重生命,两者具有统一性。传统医学背景下医学和人文学科也存在交叉和融合,但并不全面和彻底,这种融合主要以医学技术的进步为重点,人文学科仅仅作为辅助手段出现;而新医科建设强调医、工、文、理融合,打破原有专业界限,对医学专业提出新要求,要求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将专业科学知识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医学和人文学科相互渗透[12]。医学人文教育强调医文融通,既要求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注重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又需要具备优秀的思维过程、尊重患者、救死扶伤的责任感,这一点也是新医科建设的内在要求。

2.4 医学人文教育是新医科建设的现实瓶颈

我国自新医科建设以来,提高了整个高等医学教育的规模和层次,医学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提高。然而,在学生人数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高层次医学人才所占比率不高。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是现阶段新医科建设的现实瓶颈,提高医学人文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具有精湛医术、人文情怀的高质量医生群体。

3 安徽省医学高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安徽省开设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7所。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是两所拥有医学院的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这5所为医学院校。安徽省7所医学高校,深化各学科交叉融合,除大力发展医学专业建设外,开设涉及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法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9个学科251个专业(见表1),这为新医科建设及医学人文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13]。由于起步较晚,各校之间发展不均衡,与发达地区高水平医科院校的人文教育还存在差距。

表 1 安徽省7所开设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专业分布一览表

3.1 医学人文教育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安徽省医学高校相对于综合院校,规模相对较小,一些高校没有专门的平台或院系进行人文教育,往往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或公共基础学院实现医学人文教育。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场地,空间受限;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重视医学的“科学性”而忽视了医学的“人文性”。缺乏医学人文专门教育平台,导致一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学和语言文化教学代替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着重于政治思想方面。缺乏对生命的关注和医学内在精神的深刻揭示,医学人文教育缺乏针对性,新医科人文教育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地位亟需提升。

3.2 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安徽省医学院校目前开展的医学人文课程覆盖面较窄,主要集中于医学相关学科,如医患沟通学、医院管理学、医学伦理等课程;而人文课程设置相对不足,文学、艺术等一些重要课程尚未覆盖,医学人文课程总体处于边缘位置,课时占比较低,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医学高校中人文课程20%~25%的课时比例[14]。安徽省的人文课程覆盖面不足,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较少,可能与教室缺乏、师资不足、部门管理、领导决策等诸多因素有关。

3.3 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单一及缺乏一贯性

目前现有医学人文教育培养侧重于课堂教学,传输专业知识、基本概念等理论性知识以教授灌输为主,缺乏课下实践。此外,医学生多为理科背景,高中阶段也多以应试教育为主,人文知识和社会学知识不足,现有的课堂模式不能引导医学生主动思考、挖掘医学人文思想的内涵。相比较其他医学课程,在临床实习中对临床病例的具体分析,安徽省医科院校人文教育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实践,缺乏鲜活典型的案例,导致医学人文教育与校园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脱节[15]。

安徽省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多安排在集中时间内授课,多局限于某一个学期、某一个学年,不具有一贯性,不能贯穿到整个大学学习生涯。在临床见习与实习阶段往往缺乏医学人文教育,没有形成整个教育的“闭环”。医学人文课程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乃至职业生涯的学习中,这样才能不断深化和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意识。

3.4 医学人文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安徽省医学院校一直重视医学专业人才及临床师资的培养,大力引进各类专业人才,提高医学师资专业队伍。相比之下,安徽省医学人文教师队伍由于建设时间较晚,高校更多的财力和物力集中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建设,对医学人文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足,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这些具有大量人才储备的学科来比,整体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有待提高,师资力量相对薄弱[16]。

安徽省医学人文教学队伍主要来自外语、大学语文、美育、思想政治等人文社科类公共课教师,文科类教师占比较多。与医学专业教师相比,人文社科类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但缺乏医学知识,不能将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 医学人文教育发展路径——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

安徽医科大学一直重视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针对安徽省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不足,采用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平台建设、丰富人文课程、 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医学人文课程师资建设等多种针对措施。在传授临床专业知识以外,注重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1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平台建设

针对医学生文科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安徽医科大学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需求,于2017年成立人文医学学院,下设外语系、计算机系、人文医学系、体育教学部、大学语文教学部、美育教学部和创新创业课程教研室,“三系三部一室”构架,多渠道提高医学人文综合教育水平。人文医学学院独立于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并重。先后举办“医学与人文大讲堂”人文论坛59期,邀请了杨叔子院士、陈国良院士、鲍鹏山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和专家来安徽医科大学为学生传递人文精神。与安徽省相关部门共同主办“文化名家进高校”暨“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安徽省摄影家协会抗疫主题摄影展、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志愿辅导、爱国主义公益放映等活动,增强医学生人文兴趣,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

安徽医科大学以“思政+人文”作为两翼,构建“医学+思政+人文”一体的医学人文教育平台,平台在开展好公共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将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和开拓创新,培养新时代有深度、有宽度、有温度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建设新医科高校。

4.2 丰富人文相关课程

考虑到医学人文课程覆盖面不足,安徽医科大学一直开展全校性公共选修课,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设公共选修课。内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鉴赏、语言技能、医学特色共六个模块。开展课程有“诗意的人学:西方文学名著”“医患沟通”“节日与习俗”“医学职业精神”“基因伦理与法律”“医学生生命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戏曲理论基础与黄梅戏传唱”等一百多门课程,从艺术、历史、哲学和文化多方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水平。公共选修课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小班教学,合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提高医学生自我意识、人文关怀、尊重患者、尊重生命、善于沟通的医学情怀。

4.3 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及注重实习阶段医学人文教育

为解决医学人文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安徽医科大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通过开展“医学伦理情景剧”比赛,让医学生自由组队参赛,结合各专业及学科特点,展现社会以及校园中发生的与医学相关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生动而又深刻地演绎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生在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蜕变。临床实践和情景剧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培育责任意识和沟通技巧,促使加深自我修养,不断磨炼品行,推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内在驱动力”,形成医文优势整合。

为解决医学人文教育缺乏一贯性和不注重实习阶段学习的问题,安徽医科大学在临床实践及实习中,对医学生实习阶段的带教医生进行相应培训,提高带教医生对医学人文知识的储备。在实习阶段通过查房、门诊、手术具体场景及案例分析等方式,践行医学人文精神,有意识地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的认识,提高人文情怀。

4.4 注重医学人文课程师资建设

新医科高水平医学人文教育离不开平台和师资建设,安徽医科大学近年来大力推进医学人文平台建设。其一,引进高水平医学人文师资力量。近年来,人文医学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具备博士学位,教师同时具备医学和文学知识。比如,人文医学学院的外语系不仅招聘外语相关专业,而且招聘医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加强医学与人文学科的有机融合。此外,人文医学系还招聘临床医学、哲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专业高层次人才。其二,加强医学与人文的合作交流。比如,邀请临床医师参与医学人文教学,在医学专业知识教育中传递人文精神。这些新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医学人文课程建设效果。

威廉·奥斯勒曾经说过:“好的医生治疗疾病,伟大的医生治疗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习近平总书记赞美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如果没有医学人文教育,医学实践就没有温度,也培养不出“卓越医生”。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强调医文融合,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人文教育路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安徽医科大学医科医学教育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关于“安徽省立医院”署名的启事
基于大学生幸福软实力模型的医学教育提升研究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高校专利信息分析与统计
——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关于“安徽省立医院”署名的启事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