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物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路径探索

2022-08-02 14:30任丽平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物理思政

任丽平,李 瑾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2.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2)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基本结构的一门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是高校面向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学习大学物理既可为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必要基础,还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参与社会问题的决策能力,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科学价值观的培育[1]。大学物理中的概念及规律不仅描述着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1];物理学家在探究规律及建立概念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我国现代的高科技与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这些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可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其坚定树立“科教兴国”的信念。可见,物理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认真梳理和挖掘这些元素,充分发挥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物理教学之中,实现物理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在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相对而言,关于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现有研究主要是如下两类:其一,从整体的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与实践。如陈真英[2]从五个方面研究了大学物理实施课程思政的特色优势;韩元春等[3]对大学物理课程中“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刘宗良[4]、戴晔[5]、童元伟[6]等进行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其二,聚焦于大学物理中某部分具体内容的课程思政。如路俊哲[7]、吴钊峰[8]等对力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进行研究,叶荣[9]、王向贤[10]等对光学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研究,范媛媛[11]等以动量守恒定律为例对大学物理中的课程思政进行研究。可见,在大学物理中开展课程思政已受到广泛关注,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由于物理学内容之深、之广,因此深入探讨此问题仍有必要。

1 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调动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

课程思政是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12]。目前,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做法已基本得到认同,但仍有部分教师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物理课时都有所压缩,致使部分教师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更注重物理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思政教育[3]。其二,受现行高校评价制度的影响,出现了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象。如有教师提到,学校在职称评审制度上更侧重科研,科研是‘硬’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教师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其三,部分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开展课程思政缺乏应有的积极性。有教师抱怨:“课程思政只是原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目标的变异,其实换汤不换药……建议别折腾,认真讲好物理课就行了。”可见,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仍需要统一,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亟待提高。

要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必须统一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充分调动其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高对“三全育人”的认识;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必要性,努力提高进行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大学物理课程本身所蕴含的育人功能,认真挖掘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时将育人目标列入教学目标,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来达到大学物理课程育人的目的。

2 加强集体研讨,充分挖掘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资源

如前所述,部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偶尔涉及“课程思政”,也往往是未经充分设计而即兴发挥的,或是为完成思政教育任务而设计的一个环节而已。很多教师习惯按照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来授课,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往往更偏重于逻辑、推理和计算,而忽视对物理知识中隐含的育人因素、思政资源的深入挖掘,未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思政”资源。因此,需要加强集体研讨,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发挥群体的智慧来挖掘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将之融入教学中,对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和社会道德、人生观和世界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1 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物理学中很多概念、公式及规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巧妙地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物理知识的人文解读,让物理知识不再囿于枯燥的公式和习题,也可包含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籍此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领其成长。如表1所示,诸如此类的物理知识数不胜数,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然后在课堂中与物理知识的讲解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渗透,兼顾专业培养与立德树人,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感悟哲理,对生活多一些理性思考,从而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三观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3]。

表1 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例举

2.2 物理学家的优秀品质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物理学家们的接力,他们身上都闪烁着科学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这些都可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教学片段1:讲授电磁学部分“电磁感应定律”时,在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自行观看视频“信念之平民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了解法拉第的生平事迹及优秀的品质。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政教育。

分析:法拉第虽因家境贫寒未能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自学、顽强拼搏、潜心研究,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提出了力线和场的思想,并创造了人类第一台发电机……他的一生硕果累累,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始终保持本色。面对“皇家学会会长”“皇家学院院长”及英国王室授予的“爵士称号”等各种荣誉时,他选择放弃。在他看来,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荣誉,而在于对科学的热爱。法拉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包括: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等等,这些都值得后人敬仰学习,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形成。

教学片段2:学习“火箭飞行原理”时,穿插介绍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为了国家的富强,实现科技报国的人生理想,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我国的导弹卫星事业做出伟大贡献。

分析:通过“两弹一星”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学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

教学片段3:讲“激光”时,结合影视作品(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微纪录片“印迹”),让学生了解并铭记老一辈科学家们在国势积弱的条件下,凭借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高度的国家使命感,艰苦研制中国激光器的奋斗精神。

分析:这些科学家们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宝贵品格,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生动写照,可以指引当代大学生前进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大爱、大义和奉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担当。

2.3 中国古代及现代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2.3.1 中国古代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由于近代科学诞生于西方,所以学生从初中到大学所接触的物理教材中,几乎看不到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于是很多学生总觉得物理是“舶来品”。事实上,在我国古代积累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尽管其中很多知识是非定量的、未经实验验证的,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算作科学知识的萌芽,但是中国古代人民却将它们应用到了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并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及历史建筑。

如《墨经》《考工记》《梦溪笔谈》《革象新书》等古书中记载着大量的物理学知识。讲到“力矩”时,可以提及《墨经》中关于“不等臂天平”的研究,其实质正是关于杠杆原理的讨论,这比阿基米德提出“杠杆原理”要早两百多年。在“几何光学”部分,可以介绍赵友钦的“小罅光景”实验,该实验详细地研究了小孔成像、大孔成像及照度等问题,并且得到了正确的结论,所用方法也是科学的,这在当时可谓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光学实验”[13]。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讲到磁现象时,可以介绍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在磁学方面的成就。他在众多科学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为了纪念沈括的重要贡献,将1964年11月9日发现的第2027号小行星命名为“沈括星”。讲到火箭时,可以提及我国明代的一名官员万户,他是“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为了纪念他的这一思想,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形山”。类似于这样的古代科学家每每被提起,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我国五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梳理,从中挖掘带有“中国印记”的物理学史,将其与大学物理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3.2中国现代物理学及有关科技方面的成就

回首往昔,中国古代物理学知识有口皆碑;立足当下,中国在物理学及有关科技方面取得的成绩更是振奋人心,这些都是思政教育有力的、现实的切入点。

教学片段4:学习“火箭飞行原理”时,联系我国近年来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如中国“神舟”系列飞船征服太空,“嫦娥登月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等。

分析:这些成就不仅彰显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而且蕴含着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即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因势利导地实施课程思政,既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可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精神。

教学片段5:讲到量子力学理论时,介绍2016年8月,中国成功发射了以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为三大目标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并用“墨子号”命名。

分析: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开创的最具有“工匠精神”的门派,墨子及其学生做过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的直线传播理论,同时也是一个量子论的原型。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墨子号”命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与自信。因此,在教学中既可引导学生学习实干、勤奋的科学工匠精神,也可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基于课例研究,认真开展课程思政实践

开展课程思政要求大学物理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既要熟练掌握物理学专业知识,也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广的视野、敏锐的感知力;既能从物理知识中挖掘并准确理解思政元素,又能将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这无疑是对大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新挑战。

在实践层面,大学物理教师可基于“课例研究”,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聚焦问题,发挥群体的智慧,经过反复研讨来解决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思政并未改变专业课程的属性,大学物理知识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只是要将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得更充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课程中深入挖掘、提炼出来的思政元素融入物理知识的教学及其运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4]。在课例研究时,需重点关注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的最佳时机及恰当方式等问题,通过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保证课程思政的效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另外,开展课例研究时,可结合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具体内容,从物理的各个分支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内容来进行研究,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课例资源库。

4 结束语

总之,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离不开环境支持和专业引领。从教研室层面可以成立“课程思政”专题小组,引导教师开展个人研修,通过查阅文献、观摩学习等方式获取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相关知识;同时定期组织集体研讨,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大家充分发表观点、交流意见,建设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资源库”;另外,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或组织教师去“课程思政”做得好的兄弟院校取经,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这样,通过个人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的协同工作,有效提升大学物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从学校管理层面,应努力改进教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目前各高校对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的评价现状,应在职称评审中适当加大教学分值的比例,除了教学论文及课改项目等之外,可通过学生满意度的测评、教学督导的听课指导等方式,加大对日常教学的监测与考核,将“课程思政”纳入到教学评价的观测点之一,以此来调动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引导高校教师沉下心来搞教学,心无旁骛来育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物理思政
只因是物理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处处留心皆物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小质量恒星形成理论中的大学物理知识浅析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