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满意度评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适老化设计研究

2022-08-04 03:28李早王璐子黄晓茵邓康高岩琰
安徽建筑 2022年7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室内空间老化

李早,王璐子,黄晓茵,邓康,高岩琰

(1.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苏交科集团南京设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7;3.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10;4.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2)

1 研究背景

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由于老年人就医行为具有主动性、高频性和近距离性等特点[1],并且相关研究发现在诸多等级医疗设施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老年人就医频率最高的机构[2],因此老年人口的增长对于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老年群体能够便利地获取基层医疗资源,研究者持续数年通过对合肥市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城市中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布点不均、设施老旧、空间混杂、无障碍缺失等问题[3]。因此,从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的视角探讨设施布局布点以及室内外空间设计要点,是下一步需要考察的重点。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使用满意度分析

2.1 数据收集

文本的调查对象为合肥市中心城区六十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本文采用点对点的形式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使调查更具针对性,调研成员前往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经常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对于视力不佳或文化水平有限的老年人,调研成员以访谈与问答的方式向老年人讲解问卷内容,辅助老年人进行作答,以提高问卷有效性。研究共回收问卷96 份,对存在漏答项、作答时间过短、勾选项完全一致的问卷视为无效,最终有效问卷为83 份。问卷内容如表1 所示,针对问卷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

老年人基本信息及就医状况收集(n=83) 表1

2.2 老年人对选址布局的满意度分析

如图1 可知,在街道位置、道路设施以及公共交通这三个相关因素中,受访者们对街道位置的满意度评价最高,选择不满意的老年人占比只有3%。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评价最低,选择满意的老年人占比只有四成。但三个因素的满意情况均为正值,且选址布局总体满意度评价得分为0.38 分,可以视作较为满意。

在对选址布局的偏好统计中结合了受访者们出行方式的选择情况,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老年人占比颇高,而选用私家车的老年人微乎其微。对卫生服务中心在道路设施的布局设置问题中,可以看出其调查结果与老年人出行方式之间的显著关联性。有近半数的老年人更在意步行系统的完善情况,还有27%的老年人关心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离问题。由于老年人对公共交通因素的满意度最低,因此与之相关的偏好选择也是现状中亟待改善的环节,即公共汽车的可达性。可以发现,尽管绝大多数老年人并非乘坐公交车抵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老年群体对公交车的可达状态依然极其重视。以上均可表明老年人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达性程度要求很高,能否快捷便利地抵达服务中心是决定其满意程度打分的关键。

图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布局满意度数据统计

2.3 老年人对室外空间的满意度分析

室外空间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入口空间、停车场、通行环境、休憩环境四类,整体来看受访者对于室外空间的总体满意度较低,只有0.18 分。具体来看,老年人对通行环境的满意度相对最高,对入口空间的满意度基本趋于一般,而对休憩环境与停车场问题均为不满意,两者得分为负值。

在四类影响因素中,入口空间布置、停车场状态两因素和老年人的出行方式之间的关联性更为紧密,而通行环境、休憩环境两因素则与老年人的出行状况更为相关。结合不同的关联性进行数据统计,由图2 所示,在入口空间设计方面,近六成老年人认为需要设置广场。在受访者满意度最低的停车场问题上,呈现出各选项持平状态,老年人对周边道路、场地内、道路与场地内三者在停车位设置上的需求偏好均处在三成左右。其中驾驶私家车抵达服务中心的老年人群相较于其他老年群体更加偏好场地内停车位。在通行环境方面,不同出行状况的老年人群均认为地面防滑问题是通行环境的关键,地面平整情况次之,但采用辅助器及需他人陪同出行的老年人群则更加在意辅助通行设施的设置。在休憩环境偏好调查结果中,各选项的偏好性差距较大,高达八成的受访者更在意休憩座椅的设置情况。

图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室外空间满意度数据统计

2.4 老年人对室内空间的满意度分析

影响室内空间满意度的因素较多,分为候诊空间、走廊空间、楼梯空间、电梯空间、卫生间以及标识系统六类(图3)。尽管老年人对总体满意度打分的结果统计平均分为0.29,但在六类因素的单项评价中,受访者的满意度统计数据均为负值,可见老年人对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室内空间适老化现状不太满意。

图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室内空间满意度数据统计

结合受访者的不同出行状况分析其对于室内空间的布置偏好。候诊空间是医院中重要的休息等候区,其布局舒适与否将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整体就医感受。数据显示,有超半数的老年人认为候诊空间应集中与分散结合设置。在对于同属交通功能的走廊、楼梯、电梯空间在设计偏好上,问卷结果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对于辅助设施的需求普遍较高;而在走廊空间中,老年人更在意走廊的尺寸大小;楼梯空间中,老年人会较多关注地面是否有障碍物、是否做防滑处理;在电梯空间中,安全性的重要程度最高。卫生间是在室内空间满意度中得分最低的一项。老年人对卫生间的使用便利性需求较高,且均体现在非常具体的无障碍设施的设置上。而在室内标识系统方面,在设置位置、设置数目、设置形式上提高标识的易懂易见性是受访者们普遍关注的。

3 适老化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策略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布局及环境不仅要满足普通大众群体使用要求,还要考虑老龄人口使用的舒适性。基于满意度与偏好调研分析,本文提出以下适老化建议。

3.1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宏观调整的适老化建议

3.1.1 合理增加设施数量,提高可达性

《合肥市“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条例中规定,对未来医疗设施要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原则[4],因此,应当着重加强医疗短缺区域的设施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频率较高,设施可达性被老年人高度关注,因此以可达性为切入点提出设施布点改进方案较为合理。在可达短缺区域内,宜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量以满足以上区域内老年人的就医需求,提高设施在全市范围内的可达性。

3.1.2 有效整合公共设施功能,提高利用率

将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设置,可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地局促的问题,增加空间的复合性。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整体满意度。例如研究者在调研合肥市烟墩街道,其公共服务设施集合布置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使用效率(如图4)。

图4 烟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概况

3.1.3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交通便捷程度

在城市布局中距离主干道越近的区域公交站点越多,因此需要按照设施的等级去确定医疗设施的服务距离,并尽量将其设置在离城市主要道路较近的区域以保证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图5)。同时在服务设施短缺的地区增加设施数量,保障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点均好性的共性需求。最后针对现存的道路网络系统,从多方面入手,更加全面地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便捷性问题进行规划、建设与管理,以期满足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交通便利性的适老化需求。

图5 不同调研对象的交通便捷程度对比示意

3.2 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室内外空间改进建议

3.2.1 完善室外门前空间

针对入口空间类型结合停车场合理地进行人车分流、入口缓冲等规划设计。对于临街型入口,应利用有限的场地环境设置缓冲空间,以此减少老年人出入时的安全隐患。对于庭院缓冲型与广场缓冲型存在杂物堆放、停车杂乱等共性问题,也可以将二者进行互相结合的优化整理(表2)。

入口空间优化分析 表2

3.2.2 改进室外停车空间

老年人对室外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交往性、可识别性等具有较高的特殊需求,而在影响室外空间使用性的问题中,停车空间的现状问题较为严峻,常出现缺少停车场地、停车秩序混乱等情况。可通过增加停车面积与加强管理两方面措施,以减小停车空间对其他使用空间的影响,从而提升停车场的安全性以及使用便利度。

3.2.3 增设室外空间无障碍配置

为提高老年人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便利性,在室外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上应重视危险情况发生、便捷使用两个方面问题,其中避免危险情况发生是整个无障碍设计的关键。由此提出改进措施:①消除高差;②平整地面、进行防滑处理;③清除障碍物,增强场地开敞性。

3.2.4 优化室内空间无障碍配置

针对不同空间提出相应的无障碍配置方案:①对开敞的门厅空间划分功能界线、限定使用区域;对局促的门厅空间进行功能置换,开放门厅附近的房间面积(表3);②廊道空间两边扶手需保持连贯性并且注意材质选择以及高度设置,尽量增加自然采光,缓解封闭的空间氛围;③楼电梯空间踏面需增加防滑处理,扶手设置要齐全,增加自然采光;④卫生间空间需增设无障碍卫生间,落实卫生间防滑措施,更新辅助设施。

门厅空间现状与优化分析 表3

3.2.5 提高室内候诊空间舒适度

候诊空间是就医群体等候或休息的主要场所,其舒适度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整体满意度评价。候诊空间一般为集中或分散设置,其中集中式候诊厅就诊流线过长,建议将其分散成多个小型候诊空间(表2)。而分散式候诊空间常因于廊道两侧布置座椅而影响通行性,建议适当缩小诊室空间以扩大廊道面宽,达到增设座椅的目的。

3.2.6 强化室内空间标志导识系统

在问卷调查中了解到老年人对标志导识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可以辅助其便捷快速到达各诊室的重视程度较高。针对现状中存在的导识缺失、表达不清、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措施:①明确分级,将一般标志系统分为四级,并根据功能对每一级进行划分;②清晰表意,文字要言简意赅、图案要形象易懂、色彩要简洁明了;③合理摆放,尽量少占用交通空间,设置在显眼的转角处,增加警示类标识。

4 结论与启示

结合我国典型的二线城市合肥市的现状情况,本研究结合问卷调查梳理了适老化相关问题,进而结合图示总结梳理了改进策略,以期对其他二三线城市的适老化发展与建设提供借鉴,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从宏观层面来看,二三线城市新、老城区的发展水平略有悬殊,老城区外的社区服务设施常出现可达性不足、通行不便等情况。因此,首要目标是增加医疗资源短缺区域的服务中心数量,同时注意合理地整合资源,灵活善用网络系统,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第二,从中观层面来看,社区服务中心与城市的过渡地带中,车流量密集,危险系数高。而空间的安全性对老年人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室外空间中人车分流的设置、入口缓冲的设计、停车区域的规划等属必要举措。

第三,从微观层面来看,室内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决定了老年人就医的舒适性,合理布置卫生间位置及数量、提高候诊空间的整体舒适度以及标识系统的适老化处理尤为关键。

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严峻,需增速发展社区适老化建设以应对相应问题。在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加强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从多方入手,全面、高效、精准解决老龄化社会的突出问题。同时,增加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数量并非唯一要义,大众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时刻关注,以及建筑师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设计才是适老化发展的目标,而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齐心协力为之奋进。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室内空间老化
适老化理念下的整体橱柜设计创新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浅谈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家具在室内空间布局中的品质特征探讨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