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2022-08-09 07:27王金珍
学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中学学科核心

王金珍

(甘肃省岷县中寨镇初级中学,甘肃岷县 7484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公民素养的一部分,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基本目标,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在2016 年,为了有效地落实新时期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我国教育的国家竞争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中心目标,这是在原来三维教育教学目标上的进一步深化。在此基础上,各个学科也提出了本学科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如此。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中学信息技术,就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学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核心素养和中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呈现,也是把国家宏观的育人理念、育人目标同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联系到一起的桥梁。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中心目标,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了六大素养,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较为具体地回答了当前教育如何“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也给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引领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深入变革,是开展新时期教育的中心依据。

在此基础上,各学科也纷纷提出核心素养。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来说,根据学科特点以及技术应用要求,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旧有的三维教学目标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即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的素养,实际上这是对原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更加综合、具体的要求,为新时期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信息技术学科是中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学科,但是要么在中考中所占比重极小,要么不属于中考考试范围。在中学阶段,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层面对信息技术学科就不太重视,导致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少,而且经常出现被挤占的情况,这给教学计划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信息技术学科是需要上机操作的学科,对计算机设备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从学校角度来说,设备的更新、维护得不到保证,甚至难以满足每生一台计算机的要求,这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因为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并没有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这也影响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导致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应付的心理;同时,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因为没有升学压力,所以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投入不够,对于新课改的了解较少,教学理念滞后,难以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在中学兼任其他工作,如学校网络维护工作,这也会影响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这样的教师素质会影响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三)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存在误区

学生在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也是决定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果的中心因素。从中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因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晚,或者对信息技术的热情更多地集中在“玩”方面,所以在课堂学习中一些学生兴趣度不高;同时,因为信息技术的地位使很多学生把信息技术放在“副科”的位置,在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会影响其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很多教师因为受课时紧张的影响,基本上是以讲教材为主,每节课的教学安排基本上就是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展示,进而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时间久了,部分学生可能会“开小差”,这也影响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率。

三、有效开展核心素养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理论指导

育人观念影响教育教学行为,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要想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重视观念的更新。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切实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引导教师和学生树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给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有必要的话可以从学生未来升学和职业选择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介绍,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

教师一定要强化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特别是深入了解核心素养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一步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准确把握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所涵盖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真正含义,进而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多投入学科前沿教学的研究,把握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重视学科教研的力量,教研组可以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内涵、路径等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在深度教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尝试,提升教师的理论认知水平,从而为有效开展核心素养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二)学校重视,提供保障

学校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组织者和调控者,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技术课程,也是一门发展变化非常快的课程,要想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必须要发挥学校的重视与保障作用,确保新课改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推进。

首先,学校要建立科学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规划及考评机制,从而使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学生都能够重视信息技术。要保证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不随意挤占其教学时间,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

其次,要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针对落实核心素养的新的教学要求,需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这既需要教师的研究、思考,也有必要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素质,使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更好地发挥主导者的作用。

再次,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根据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上机操作的现实需求,学校一定要多方筹备资金保证学校教学机房的硬件设施建设,保持校园局域网的稳定,对学生机房的计算机设备要及时检测和维护,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原则,并且能够满足每一名学生上机操作的需求。

(三)优化方法,提升效率

从核心素养的要求来看,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三大方向,再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是关键内容,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要注意对学生学科思维与学科意识的培养,并且结合信息技术中计算的重要性,适当重视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如对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培养素养,提升能力。

首先,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各学科教学采用率非常高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依据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能够引发其情感体验或者情感共鸣的形象、直观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有效发挥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可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Excel表格的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究;还可以给学生创设任务型情境,指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体验。例如在学习“PPT 的制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介绍自己的任务,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特点大胆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加深其对学科的认识与理解。

其次,可以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以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但是从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来看,个体之间因为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差距较大,这会导致有些学生无法参与进来,对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合作学习可以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也就是用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让学生去影响学生,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尊重学生,分层教学

学生是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因素,要想有效地推进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坚持信息技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适当开展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开展分层教学首先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及素养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分为优、中、弱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针对学优生的优势,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有利于提升其思维认知和开阔视野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对中等生则是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其独立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对“学困生”则是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主,激励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减少学生的畏难心理。在教学方法上,对学优生只需适度的指导,给其提供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对中等学生则是要激励、挖潜,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中心任务;“学困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对于他们要求理论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力争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技能。在作业层面的分层则要打破作业的单一性,在给学生提供“大锅饭”的基础上,也要给学生提供有利于提升其核心素养的“自助餐”,发挥作业巩固知识、拓展能力的作用。

(五)重视激趣,挖掘潜力

兴趣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措施,从中学生的内心需求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以操作学习为主的形式更是中学生所喜好的。教师要重视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技术课堂的内驱力,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上,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进行创新性操作。对于学生精彩的表现要及时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下,教师努力给需要额外参与的学生创造上机训练的条件,可以定时给学生开放学生机房,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及思考探索的空间。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和鼓励学生应用身边的数字化、信息化工具开展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需求与社会发展的个人素质。

(六)科学评价,提升素养

教学评价是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既能够实现对教师教学的导向作用,也能够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起到诊断、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就目前中学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来看,考试评价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一般是以笔试和上机操作两种形式呈现,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并未有效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评价方式,通过科学的评价模式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评价内容上,要全面融入三维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核心素养的体现。在评价主体上,可以发挥教师、学生的共同作用,把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切实发挥评价导向学生学习的功能,促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针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提出,信息技术教师要立足于学科特点与中学生需求,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优化教学流程,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中学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在多解中学创新
“超学科”来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