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2022-08-09 07:27孙春霞
学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词汇量单词课外阅读

孙春霞

(甘肃省通渭县襄南学校,甘肃通渭 743314)

综观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发现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从学生层面和教师教学层面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两个层面分别探索解决策略和实施路径。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阅读的困境

1.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足。词汇量是阅读的重要条件,只有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才能自主阅读,进而分析文本,解答问题。但是当前很多初中生的词汇量相对较少,词汇匮乏,拿到阅读材料后会发现有很多陌生的单词阻碍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学生的阅读理解存在困难,又会影响学生词汇量的进一步扩大,由此会导致“词汇量不足—阅读困难—词汇量无法扩大”的恶性循环。

2.未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通常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下述情况,如对阅读素材进行逐字阅读或无声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毫无疑问会影响学生对整篇阅读素材的阅读速度。亦存在部分学生在对英语素材进行阅读过程中难以排除不熟悉词汇的干扰,但凡遇到不熟悉的单词词汇,学生便会向身边的同学求助或者打开字典查找生词。这样一来,会中断学生对英语阅读素材的连续性阅读,而且由于学生较为依赖外界的帮助,难以获得从语境当中领会单词词义的能力。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英文素材的阅读过程之中不具备圈点勾画的意识,导致其在阅读过程中未能对素材当中的关键语段加以标记,不得不反复阅读素材,导致对阅读时间的无端浪费。

3.欠缺足够的阅读技巧。从学生的阅读表现来看,之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文阅读速度较慢,阅读效率低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其未能掌握足够的阅读技巧。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略读、寻读等技巧,不过学生往往无法领会阅读技巧的应用契机,如部分学生采取略读技巧时,对于阅读素材当中的细节过于关注,由此导致其未能把握住阅读素材的主题思想。部分学生在采取寻读技巧时,对于阅读素材当中的关键语句未能做到较好地把握,同时也难以实现对相应段落的精准定位,导致学生将时间耗费在重复阅读之上。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

从传统的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模式来看,多数教师依然采取对阅读素材的语法、词汇与翻译为主的模式。在相当一部分初中英语教师眼中,翻译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内容,学生唯有具备对阅读素材的良好翻译能力,才能实现对阅读素材中心思想的把握。这就导致绝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将教学重点放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法、词汇以及翻译上,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技巧的传授。同时,教师因为不够重视带领学生实现对英文篇章题材层面的分析,在面对不同篇章的教学过程中均会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仅能习得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单词词汇知识,却不具备独立分析整篇文章的能力。尽管一些教师意识到帮助学生领会阅读技巧的重要性,不过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填细节、推理、猜词、判断作者情感等方面缺少有效的方法,造成阅读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度。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困境的突破

(一)从学生自身入手,解决学生的阅读困境

1.以有效的方法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词汇量是一切的基础,学生的听、说、读、写都需要一定的词汇量作为基础。要解决学生的阅读困境,必须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其一,传授词汇记忆策略。为了解决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遇到的词汇问题,掌握一些词汇记忆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有理解记忆策略、联想记忆策略等。其二,帮助学生制订并落实相应的词汇学习计划。很多初中学生并没有学会制订和落实学习计划,尤其是在计划的落实方面,很多学生“雷声大,雨点小”。为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并落实相应的词汇学习计划。比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学习计划:每日学习、掌握XX个单词。学习程度好的,可以制订10-20 个单词的学习计划;学习程度差一些的,也可以制订每日3-5 个单词的学习计划。制订计划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每周上交单词识记情况。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一,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很多学生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初步接触阅读会遇到一些陌生的词汇、句型,对于文本的理解也会相对薄弱。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以学案的形式进行预习。例如在学习Finding your way 中的Reading 1 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这篇文章,通过阅读来扫清障碍,了解文章的大概主题,并进行简单的问答。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可以按照预习的方法,先初读了解文本内涵,再精读分析文本,阅读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其二,改变学生依赖工具阅读的不良阅读习惯。在进行英语素材的阅读过程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出现无法读懂文章的现象,原因在于这些学生的单词储备量极度不足。在频频遇到陌生词汇时,一些学生会选择查词典,或者利用百度在线翻译。虽然学生能够立刻搞清楚这些单词的意思,并根据这些进一步了解句子的含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印象并不深刻,单词很容易忘记,下一次遇到的时候依然是陌生的词汇。为此,教师可以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学生尽量避免依赖工具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来说,可以将陌生的词汇圈出来,联系上下文猜测单词的含义,按照自己猜测的含义继续进行阅读,到最后读完整篇文章,再利用工具查阅该单词的含义,对照自己所猜测的,从而加深印象。

在阅读过程之中,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错误的阅读习惯,并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改掉错误的阅读习惯,这样将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

3.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英语阅读技巧。很多学生并未能掌握足够的阅读技巧,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养成,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科学的答题技巧。其一,使学生学会寻找阅读重点。每一篇英语阅读素材都有固定的阅读重点,找到阅读重点,学生能够迅速了解阅读内容。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对英语阅读素材进行阅读过程之中,必须明确对每一个自然段以及每个自然段第一句话理解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亦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英语阅读实情,遴选契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答题技巧。其二,帮助学生扩充阅读量,带领学生洞悉相关文化背景。借助课外阅读活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积淀,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实现阅读水平的增长。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基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的考虑,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英文阅读,这样将会突破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持续阅读的过程之中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致,并逐渐领会和理解阅读技巧。

如在学习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 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雪莱、叶赛宁等人所写的有关四季的诗歌引入课堂,为学生推荐一些简单的英语读物,结合本课学习渗透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既对教材产生兴趣,又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在学生领会了相应的阅读方法之后,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阅读计划的内容进行有步骤的英语作品阅读,并借助读书笔记的形式将自身在阅读过程之中的体会、感悟、见解与经验记录下来,也可以要求学生对所阅读过的英语篇章进行改写,这样将使学生的知识视域得到拓展。此外,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向学生讲解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将让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阅读感悟。

(二)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更多地使用灌输式教学,对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缺乏良好的调动,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足,阅读效率不高。为此,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案导学法、合作学习法、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等方法来实现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1.学案导学法。此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师中心主义教学理念,转而树立学生中心主义教学理念。学案需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完成,教师参与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科学的引导,学生参与的目的在于确保学案的内容契合自身的实际阅读学情。学案的内容应当涵盖阅读预习目标、阅读学习目标、难点问题分析等。

2.合作学习法。此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彰显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之中的主体地位,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自身的课堂角色定位为引导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式阅读活动,并在组内展开探讨和交流。在每个小组的合作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当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登上讲台阐述对阅读素材中心思想的见解。同时,采取合作式教学模式,让阅读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提高,让学生在参与合作阅读活动的过程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3.问题教学法。为了调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不断地通过问题来促使学生思考。其一,初读时提出问题。比如,Past and presentReading 1 的教学,教师导入新课后提出三个题引导学生初读:①Who is Mr.Chen?②What is the dialogue about?③Does Mr Chen like the great changes?由于这三个问题都不太难,学生只需要经过阅读便可以找到答案,并且能够对于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精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二,精读时提出问题。在学生进行精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需要合作探讨、不断思考才能获得答案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如在对A charity show 的精读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两个问题:①Why didn’t Ricky write to Kitty earlier?②Why did he help with the charity show?精读涉及的问题较为困难,也可采用听录音、相互讨论、判断正误等方式来辅助学生阅读。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尤其是针对知识点,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4.任务驱动法。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任务驱动法将提升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指向性,具体而言,依托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会使学生洞悉学习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制订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法,这样将确保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具指向性,亦能使学生实现对英语语言材料的有效积累。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初中七年级B1 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时,可为学生安排调研不同国家生日习俗的学习任务,学生借助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语篇资料的过程之中,领会了诸多同生日相关的文化知识,以此实现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

5.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其一,打造英语阅读信息资源库。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打造英语阅读信息资源库,资源库应当涵盖阅读素材、阅读技巧等内容,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英语阅读诉求自行选择阅读学习素材自主学习。其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师生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善于在阅读教学当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便能够实现同学生的有效交流,了解学生在阅读英语素材当中遇到哪些问题,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点和帮助。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亦将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自身的问题向教师提问。其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平时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行遴选英语素材进行阅读练习,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英语语感的养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英语阅读素材缺乏,课外阅读量不足,导致课外阅读很少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比如,每天利用微信、QQ 等平台为学生发送当天的阅读材料,并根据阅读材料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群内回答,或者要求学生进行打卡阅读等。学生能够快速获得阅读素材,也能够通过微信群、QQ 群内的互动、打卡来确保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师结合了一些案例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困境的突破进行了探究。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很多,及时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才能确保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需要保持探索精神,积极观察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从而确保阅读教学高效实施。

猜你喜欢
词汇量单词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单词连一连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词汇量测试对语言水平的预测性的实证研究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词汇量的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