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2022-08-12 00:44张宏洋
科教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概论双一流水利

张宏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6)

为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引领世界科研创新,新时代赋予我国高校更为艰巨的使命。2015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新模式全面开启。

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意义在于对一流人才的培养。而“双一流”高校的建设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一流课程。大学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比,虽然对创新性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是影响国民素质的重要环节,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奔赴工作岗位,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复杂性导致其课程体系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广泛性和全面性,而教学学时的限制又使得其课程体系呈现压缩性,在校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存在很大区别。“水利工程概论”课程作为本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效果对学生之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有着重大影响。

水利工程概论内容涉及水工、水文、水电、生态水利、农水、水务、施工、科研和工程管理等专业领域,详细介绍了水利工程中的各种建筑物以及相应的工作原理,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原理及基本方法,水电站的运行原理及相关知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摸索出的成熟经验等内容。该课程主要面向水利类院校的水利、资源、土木、地质、测绘等专业的本科学生,课程内容全面、专业性强、易懂实用,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水文水资源及其他水利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科基础,是培养能从事上述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基础课程。目前我国高校水利专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有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在此背景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对水利工程概论课程进行改革。针对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1 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传统

高校的本科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与学生互动频率较低。究其原因,还是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观念停留在传统层面上,认为教学水平、经验与教龄成正比,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认为教育是一成不变的,这是教学观念落后的典型表现。部分教师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目标,忽略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导致形成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非常不符合教育本质的,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显然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符。

1.2 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多为硕、博士毕业生,教师在攻读硕、博士学位期间接受的高等教育常为专业领域内某个方向的深度教育,而本科教学层面往往突出专业知识的广泛性,从而导致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横向层面的扩展度不够。水利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恰恰是要求教师具有对水利工程这门学科有系统、全面的理解,而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在硕博期间并未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因此,在执教期间,教师往往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非常深刻,教学效果也很好,但是在自己了解不足的领域显得力不从心,教学效果不够好。

1.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较弱

侧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这一观念长期存在于教育实践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围绕教材展开,以教室为主要的教学场所,教师以讲授教材理论知识为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泛泛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对于实践以及实际的水利工程理解不够深刻。此外,因课本更新换代较慢,而实际工程经验技术发展较快。所以,在课本中无法及时获得水利水电专业前沿技术经验。学生只能大概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对实际工程缺乏认知,不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在一起。

1.4 考核方式单一

在水利工程概论课堂教学中存在“重成绩、轻内容”的现象,课程的最终考核方式往往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勤情况为辅的评价方法。这样的传统评价方法往往会让学生以完成最后的考试为目的,只在考试前一周或者两周进行高强度的复习来完成考试任务。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重要的知识没有及时获取,教师作为最佳的知识传授者并没有在学生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

1.5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课程教学中,课程体系缺乏整体性优化,水利工程概论进行系统性学习前,需要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等课程,前期的基础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将基础课程学习内容与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结合,导致学生只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而并不知道这些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水利工程中。学生对实际水利工程设计中涉及的方法、技巧理解不足,无法融合,最终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2 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首先要明确以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进行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为此,应进行以下几项改革:

2.1 与时俱进,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积极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突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发挥网上授课的优势,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微信公众号、行云水课和慕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实施多手段教学,加强与学生的线上线下互动,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教师要积极翻转课堂,针对某些章节,在专业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引入实际工程,让学生按照相关规范自主设计,并进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研究者,教师从管理者和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和促进者。

2.2 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横向储备

高校教师在执教水利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时,应积极与其他青年教师和执教经验丰富的教师沟通交流,严格执行助课学习制度,同时加强教研融合,加快自己在专业领域内的横向知识储备,增加教学时间,全面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

2.3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本科教育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大学阶段是为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而做充足准备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实际工程的引入,加强模型试验等实践讲解、操作和讨论,增加校内和校外实习活动比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4 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

本课程建立了一种新的考核体系,课程考核应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实际的运用。教师应注重阶段性的考核,以两周为一个考核节点,考核学生这一时间节点内的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免影响下一步学习。同时,教师要兼顾学生的考勤、课上讨论、课上发言、课后作业、实验、学习总结等,合理制订各个考核项目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教师要减少概念、定义等背诵型内容,把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上,适当开展关于水利工程前沿工程的讨论,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修订课程成绩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5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邀请水利方面的专家作讲座,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完成了对教材内容的梳理,而且完成了各类难点、重点的讲解,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更易于学生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工程实例与自身经验,将实际工程问题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拓宽教学内容,实现传统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有机统一,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和眼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成熟的商业软件进行案例教学活动,建立仿真模型,直观显示建筑物各方面的构造以及受到不同荷载状态下的变形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软件,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3 结语

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重中之重,培养一流人才离不开一流课程的建设。水利工程概论作为一门概述性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引导课程,是水利类专业继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水利工程概论作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之间联系的纽带,以适应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对水利人才的需求为基础,以现代水利工程的基本理论为核心,以工程的实际应用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水利工程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内容。该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升课程质量、提高课程活力、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加强课堂学习、重塑学生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培养适合水利事业不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传统水利专业向新型智慧水利专业转型升级,推进国家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概论双一流水利
向水而生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切实保护水利遗产法律须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