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半年后肺通气功能及影响因素

2022-08-12 05:53王涯旭肖小月饶伟明杨宏光肖丰裕胡永峰何启强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通气出院肺炎

王涯旭 肖小月 饶伟明 杨宏光 肖丰裕 陈 锐 杨 丹 胡永峰 何启强

1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1;2武汉市新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400

在我国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COVID-19患者康复期健康状况受到各方面关注[1]。COVID-19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受累,同时伴有炎症性充血,肺泡腔内渗出物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评估的重要手段。李莉等[2]对SARS治愈患者出院后肺功能监测,发现多数患者肺功能尤其是通气功能逐渐改善。研究显示COVID-19与SARS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类似[3],但COVID-19患者康复期的肺功能变化的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对武汉市某区COVID-19患者出院6个月后进行现况调查,了解康复期患者肺通气功能水平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为采取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在2020年11月进行。研究对象为2020年初武汉市某区曾经确诊后治疗出院的COVID-19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4]的诊断标准并经有效治疗达到出院标准后出院;②年龄≥18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肢体残疾等极度影响身体健康状况的疾病;②患精神智力障碍等无法完成此项调查的疾病。本研究获得武汉大学医学部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问卷调查和肺通气功能测量调查对象在体检前填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运动等习惯)等。

肺通气功能测量选用意大利COSMED公司Quark PFT 4肺功能仪,由医院体检中心执业医生严格遵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肺功能检查的专家共识》开展[5]。主要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用力呼出气量为50%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pred),用力呼出气量为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75%%pred),用力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间的平均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根据《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6]判断肺通气功能是否正常。

身高和体重由体检中心专业人员采用RGZ-120机械式身高体重计(江苏苏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国)测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根据建议的BMI标准[7]将患者分为3类:正常(18.5 kg/m2≤BMI<24 kg/m2)、超重(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BMI≥28 kg/m2)。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各项参数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肺通气功能的关联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调查对象151例,入院病情诊断为轻型者64例,普通型者87例,无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既往合并高血压病39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21例。按照轻型和普通型分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抽烟和饮酒的人数较少,50%左右患者出院后坚持每周5 d及以上参加运动。组间比较显示:普通型组男女患者平均年龄均大于轻型组(P<0.05)。但在性别构成、文化程度、既往慢性病史、BMI分布以及吸烟、饮酒、运动等生活习惯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151)

2.2 患者出院半年后肺通气功能水平表2结果显示患者肺通气功能相关指标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分性别和病情组间比较显示,男性患者FVC%pred及女性患者FVC%pred、FEV1%pred值均为轻型组优于普通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5)。

表2 轻型与普通型患者出院半年后肺通气功能水平(±s)

表2 轻型与普通型患者出院半年后肺通气功能水平(±s)

指标男女FVC%pred FEV1%pred FEV1/FVC%FEF50%%pred FEF75%%pred MMEF%pred FVC%pred FEV1%pred FEV1/FVC%FEF50%%pred FEF75%%pred MMEF%pred轻型组(n=64)91.1±11.9 91.2±15.3 105.3±16.8 86.1±37.6 138.2±48.3 94.4±40.1 87.6±11.0 88.8±13.1 104.9±14.2 75.7±29.9 132.3±51.4 84.4±33.2普通型组(n=87)80.6±20.2 82.7±20.4 109.5±16.2 93.6±42.0 144.2±57.5 103.6±43.8 75.2±17.0 77.3±17.6 103.1±20.7 72.4±31.1 150.0±56.1 84.3±37.4 t 2.434 1.838-1.044-0.746-0.447-0.868 4.008 3.419 0.458 0.486-1.488 0.010 Ρ 0.018 0.071 0.301 0.458 0.656 0.388<0.001 0.001 0.648 0.628 0.141 0.992

2.3 患者出院半年后肺通气功能异常情况根据《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标准判断个体上述肺功能参数值,尚有部分患者存在轻度肺通气功能异常。其中轻型组11例,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占7.8%)为主;普通型组46例,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31例,占35.6%)。且两组间肺通气功能异常人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01)。

2.4 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考虑到年龄、性别、运动等因素可能影响到肺通气功能,分别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正常与否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关联分析。表4结果显示,女性和有既往慢性病史的患者肺通气功能异常的比率较高(Ρ<0.05)。进一步以出院半年后肺通气功能是否正常为因变量,调整教育程度、吸烟和饮酒等可能混杂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为普通型患者仍然存在肺通气功能异常是轻型的6倍,女性患者出院后存在肺通气功能异常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既往慢性病也是影响肺通气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OR=2.739)。患者年龄、BMI和运动频 率对其肺通气功能恢复影响不明显。

表3 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出院半年后肺通气功能异常情况[例(%)]

表4 影响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单因素分析[例(%)]

表5 影响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COVID-19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呼吸道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对COVID-19患者出院后的肺损伤评估是目前全球关注的问题[8]。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评估的重要手段,在疫情流行期间,为更好地避免COVID-19的交叉感染,专家共识[5]建议以肺通气功能检查为主,故本次研究沿用此共识,借此来评估COVID-19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效果。

本研究评估了151例COVID-19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半年后肺通气功能。患者肺通气功能相关指标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但仍有57例个体存在一定的肺通气功能异常,且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这与相关研究一致[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4]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4类。本次调查对象为入院诊断是轻型和普通型的患者。轻型患者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普通型患者则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相比之下,入院诊断为普通型的患者肺功能更差一些。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出院半年后原普通型患者中还存在一定比例肺功能异常个体。可见,尽可能在疾病早期阶段发现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相较于男性,女性患者出院后存在肺通气功能异常比例较高,原因可能为男女个体肺部解剖结构存在不同[10],通常成年女性气道内径较男性狭窄,小气道细胞壁更厚,气道腔呈不均匀缩小。此次151例患者中,既往存在慢性疾病史者83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多见。这些既往病史均是肺功能预后的不利影响因素[11,12]。提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这些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尽管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也未获得患者入院时肺功能数据。但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仍然可知出院半年后原轻型和普通型患者肺通气功能恢复良好。女性人群和既往有慢性疾病者,在出院后的康复期要有更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猜你喜欢
通气出院肺炎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来势汹汹的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