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产业空间的多元化升级
——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性研究

2022-08-14 09:46翟佳伟章玲玲
安徽建筑 2022年8期
关键词:综合体农业产业田园

翟佳伟,章玲玲

(1.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2.安徽新华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乡镇经济突破式的发展,各地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结合着地域特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国家十四五规划使得城乡建设步入了一个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作为产业振兴重头戏的农业产业规划建设担负着发展乡村经济的重任,也是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逐步建成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1]。

乡镇的统筹发展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村镇建设的长久动力源自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关系的改善[2]。田园综合体既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级发展模式,又是乡村与周边城镇的一条联系纽带,让城镇与乡村的资源得到有效互换和互补。文章研究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性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设计方法,能够帮助乡镇建设单位提炼具体设计建设措施,打造可供借鉴的方案。

2 乡镇产业的多元化建设之重——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乡村振兴的五大任务之首就是产业兴旺,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必须先行。乡镇发挥当地资源结合优势产业形成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链,从而带动一系列因此衍生的多元化发展,因此乡镇的上位规划中对乡镇产业发展定位至关重要。我国乡镇产业类型多样,在其中比较多见的还是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型乡镇。民以食为天,乡村承担了供给农作物和农产品的重要职责,就近供应就近运输还是乡村供给城镇的主要模式。因此,农业产业对于大部分的乡镇来说都是第一位的。那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积极摸索现代农业产业更好的发展建设途径则是乡镇政府和所有建设设计人员应当努力做的。

从早期的农业示范区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再到田园综合体,乡村农业产业不仅仅关乎乡村自身的产业发展更关乎乡镇一体化的多元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农业示范区的高级形态,田园综合体作为现代农业产业的一种更高级模式,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以及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3 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发展历程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从现代农业产业园到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是一个乡村产业不断思考并且不断强调乡镇融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村的农业产业不断衍生出多元化的产业模式。

第一代田园综合体是2007年位于浙江杭州的“贝莱特蓝莓庄园”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区,那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乡村的产业经济可以依托城镇来带动发展。再到2008年的浙江宁波“十里四香”特色休闲村落,他们依靠农田租赁、农夫管理得到了成功运营。第二代田园综合体以2011年崇明海永乡“托斯卡纳”为示范,它以地产配套农业特色度假别墅配套相应的景观并拥有独立农庄和有机农业。2012年的徐州田园综合体作为第三代,是集生态、参与、体验娱乐为一体的,就之前的农庄式又进一步发展了其他的功能。而2013年的江苏无锡阳山镇的阳山田园综合体作为第四代产品则更加成熟,它将当地的水蜜桃种植和桃文化及农耕文化孕育于场地中,强调社区参与性与场地互融,在原有村落格局保存较好的前提下,考虑为社区居民提供桃源般的生活。田园综合体在一代一代的规划建设中逐步趋于成熟,它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多元化,作为拉近农村和城镇关系的一种新兴模式也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

本文的项目案例马郢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在城镇与乡村架设一座连接的桥梁,让城镇与乡村的资源得到有效的互换和互补,让城镇的优势资源落地马郢,让城市的居民回归乡土,让马郢村民能够在资源交换中受益,让乡村回归它应有的价值。

4 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多元化效应

马郢以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整合城市和乡村资源,实现了乡镇产业空间的多元化升级。杨庙镇位于合肥市长丰县中部偏西,已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杨庙镇以下辖马郢村、谷大郢村、大路村为示范建设基地,打造了适应当地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尤其是马郢村的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非常成功。马郢村着力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文章以马郢村项目为案例来具体分析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对于乡村振兴的多元化效应。

从规划设计上先对辖区内所有农业区、建筑、道路和植被做了深入调研。在以农为本坚持发展绿色生态的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为规划原则下提出了打造一核、一环、四片区的村庄规划体系。一核指中心的综合服务核心区,一环指的是打造绿色环线廊道,四区指农林乡居体验区、文旅产业聚集区、经果林观光体验区以及田园游乐体验区四大核心规划区域。规划方案围绕着农业产业的规划,衍生出了多层次的振兴乡村的规划举措,如图1规划所示。

4.1 田园综合体规划振兴乡镇农业产业

马郢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项目位于长丰县的中部地区,在此发展都市农业可以与周边功能区形成优势互补。项目首先是遵从长丰县整个产业的上位规划的。长丰县在合肥市农业发展板块规划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草莓、水稻、优质果蔬、优质粮油棉等作物种植及水产养殖为优势发展项目。

①合理规划重点农作物种植。通过对合肥市和长丰县重点发展产业研究,可以得出场地内产业发展的初步意向:特色果蔬种植、特色水产养殖、绿色粮油果蔬加工、农业物流和现代农业观光体验等。以优势农产品为规划重点,结合农业示范区域的布置,考虑不同农作物种植、开花以及收获的时节,充分结合其除农产品经济效益外的生态和旅游附加产值合理规划,见表1。

结合当地农作物的生产季节和开花时节马郢田园综合体设计规划了特色的四园:水产养殖示范园、有机农场、梨树种植示范园、大棚种植示范园;依据农作物的生产带来的附属景观休闲效应布置了三区: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区、蔬果观光采摘园区和苗木育苗区。四园三区与综合服务中心组成了服务城乡的经济有机体。

水产养殖示范园、有机农场、梨树种植示范园、大棚种植示范园属于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它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满足市民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同时,极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因此将现代的设施农业结合空间句法的空间整合度以及轴线模型,并结合传统规划操作层面的地域现状,将设施农业设立在交通既便捷、空间整合度又好的地段,兼考虑到现代设施农业的乡镇面貌效应。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区、蔬果观光采摘园区属于农业体验区,是联系乡村和城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此外综合服务区的规划不仅考虑到城镇游客的中转休闲需求,更是包含农产品加工的物流区。这样依托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成品包装及物流,落到实处地解决农产品的对外销售,保障农民的经济创收。

②整理零散农田达到规模化生产。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城市的发展,乡村作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出现了凋零衰败的面貌[3]。而今中国乡村普遍存在农田零散化、生产力低下、农田闲置率高的问题。通过农田整理连接成片,实现规模化生产。将零散农田通过规划整理联通从而达到规模化生产,见图2所示。

图2 零散农田整理联通至规模化生产(作者自绘)

通过农田整理,使得承包管理更加方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从整体规划的角度,大大整合了农田区域的生态连通性,从而可兼顾规划层面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景观生态效益。

4.2 田园综合体规划促进乡镇生态振兴

田园综合体规划的多元化促进性也体现在能够充分发挥其改良乡镇生态,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层面上。在马郢村的规划设计案例中,田园综合体规划不仅充分发挥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同步考虑到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相应的环保建设措施,这也是当代建筑师及规划师做乡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3,4]。

在规划中采取了如下保护生态的措施:①建设生态护坡,选育当地乡土树种,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同时也能够节约建设资金;②保持景观视野和谐,使人工建筑与自然相统一,在规划中注重人工景观的自然与合理化,顺应地形地势,做契合自然的生态景观;③合理规整农业用地,形成农业景观,充分结合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习性,发挥农作物的景观绿化与观赏作用;④丰富景观层次,乔、灌,地被植物随季节而变化,考虑四时季节的景观变化;⑤疏通河道,种植水生植物,打造自然生态河道景观;⑥在农田与林地交界地区之间补植灌木,创造生物走廊,保护土地生态多样性,增加土地肥力;⑦通过共享田园模式,形成特色农林景观带,见图3所示。

图3 农田林地整合田林生态廊道一体模式(作者自绘)

4.3 规划设计促成乡镇宜居空间环境

中国乡村目前还存在着农房设计建造水平偏低、乡村特色风貌欠佳、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5]。乡镇规划设计中,若期望更多的村民安家乐业回归故里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对村庄面貌的改善工作,这其中不仅包含村落重要景观、生态节点的建设,也包含村民自宅的修缮和更新。只有乡村有了符合现代生活的宜居条件,才能让村民更安心地生产生活。

马郢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中对建筑部分现状做了调研,总结出普遍存在房屋外墙面破损、缺少公共场地、住户菜地边界无防护措施,部分村庄缺少公共停车位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必然需要现代的手法去解决。首先就是对于民居的改造。民居的改造分为传统民居以及现代方式建造的现代住宅,建筑师应当重点关注地域性的民居建造体系,通过创新式设计对建造形式、技术方法和材料建构进行探索,发展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生态化地域建造体系及绿色更新技术[6,7]。

①合理改造村民自建住宅。在马郢村的规划设计中,首先与很多地域的中国乡村状况相似,村落并不存在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多是农民的自建住宅。这类普通的乡村住宅建筑以及一些小型的公共建筑都需要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做出改造措施,从而营造更好的村落居住环境和景观环境。马郢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中,建筑设计部分对村落的重要景观节点做了着重打造,同时也对村民的住宅做了一户一品的针对性更新改造。既改善了村落面貌又营造了新的宜居环境,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如图4所示。

图4 马郢村重要节点改造现状照片(作者自摄)

由于这类乡村居民自建住宅多样化,风格和建筑材料多样,难以和乡村整体规划建设的风貌相协调,因此对于规划范围内所有现有居住建筑进行调研,根据规划设计的原则和风格对小住宅建筑单体进行风貌协调式改造,具体多体现在建筑材料的表达上,详见表2所示。

杨庙镇马郢村小住宅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表2

通过建筑外立面的调研及针对调研状况所做出的建筑外立面材质更新改造设计,能够给村庄建筑群的风貌带来协调,整体统筹优化了居住环境的面貌。

②打造村民休闲活动空间。在住宅建筑改造更新的同时,规划也为村民考虑设计了更多的休闲活动空间,让居民不仅可以立业更乐于在家乡扎根生活。在规划方案中,利用整合原状地块拥有的闲散公共用地,设置多处中小型住宅间活动场地,软质铺装附加健身休闲活动设施,给村民充足的休闲活动空间[8]。

③改造宅前交通及景观。整合改造宅前凌乱的道路和景观,统筹规划设计不同等级的宅前道路,规划设置了5m宽的车行道及每户或多户公用的小型停车场所,并设置了1.5~2.5m的宅前景观道路系统,辅以常青灌木及草本的铺种,给马郢新老住户带来了良好的宅间活动体验,也极大改善了村庄的住区面貌。

4.4 规划设计促进乡镇文旅文化振兴

在乡镇规划设计中,打造特色乡镇的景观节点是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也是乡镇规划建设的点睛之处。联系乡村和城镇城市的重要产业是文旅产业,乡村拥有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与农林农耕密切接触的机会,有着城镇所没有的乡土文化,因此借助农业产业发展多元化的乡镇旅游是发展乡镇一个重要措施。正如在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所熟知的霍华德的田园城(Garden City)理论,而今人们所向往的正是当今城市飞速发展人们所失去的乡野风光,也是城乡最容易发展的旅游产业的切入点[3]。恩温的卫星城理论今天依然可以让我们设想我国今天的乡镇即是周边城市的卫星乡镇,它们在发展自身农业产业供给城市人口农产需求的同时也能够依靠城市带去文旅等多元化的收入方式,从而达到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

从规划及建筑设计层面,为城镇旅游人群规划设计活动中心、民宿等类型的建筑,让周边的城镇居民在闲暇时间可以携带家人充分享受农林之趣。然而设计的原则是部分民宿充分结合当地建筑现状进行改造,同时也节省了建设经费和建设周期。

5 结语

我国的乡村建设从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即开始了,历经百年乡村的建设,这些深入乡村的建设工作在近二十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建设给中国广袤的乡村地域创造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农村的形式特征也各不相同,涉及地形地貌、气候、文化背景、产业特质、村民组成等多个方面,每个乡镇所面临的建设问题、建设方向自然也不尽相同[9]。

不论是从乡镇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的状况来说,我国乡村建设工作的现状是这些项目常流于形式,很多规划与建筑设计脱节的建设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部分美丽乡村建设照搬照抄形式上千篇一律。作为建筑师和城乡规划师应当认真结合上位规划,尊重地域生态、社会文化,规划适宜的产业经济区块,设计适用于当地经济长期发展的方案。在中国大部分以农耕文化为主且并未有特色文化或旅游根基的乡村,认真研究其地域农业产业,做好以农业产业带动的多元化乡镇一体产业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地带动乡镇产业经济多元化发展。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对于中国很多地域的乡村建设有借鉴价值。设计中在尊重地域生态、社会文化、建造文化的背景下,以农业产业的规划设计带动乡镇一体化的经济、生态、人居环境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兴盛能够真正让乡村成为农业的诗意田园、生态的乐居画卷,成为当地百姓的幸福之家,周边城镇居民所向往的田园之所。

猜你喜欢
综合体农业产业田园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优化路径分析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