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设计及运用研究

2022-08-19 05:08任得祎
学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思维数学

任得祎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中心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新课程改革环境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水平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愈发强调以自主思考为主的知识探究过程,而提问教学的设计与运用,能够为学生创造大量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能够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互动性、思维性、探究性,让学生在基于问题展开的思考、互动中提升以上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设计、运用提问教学,以提问内容、方式的变化革新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设计及运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提问教学,部分教师在提问之前并未对提问内容与方式进行合理规划,也未曾思考想要通过提问达成何种目的,导致提问的内容比较片面、浅显,提问的方式比较散漫,无法很好地激活学生思维,学生也无法准确地领会教师意图,经常会以漫不经心的状态参与课堂互动,既不利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此外,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提问教学设计与运用方法的了解,在数学教学中选择减少提问,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以至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不足,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也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

二、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设计及运用方案的研究

(一)设计层面

1.渗透趣味化思维,让提问充分激发思考兴趣。小学生天性好动、性格活泼,喜欢充满趣味的事物,并且容易对刻板事物产生抵触情绪,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提问教学的问题设计层面,教师应渗透趣味化思维,改变直接结合教材知识提出计算、总结、反思等问题的方式,让提问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兴趣。而在增强教学趣味方面,游戏与情境均占据着不容撼动的地位。对提问教学展开设计,教师可以分别建构游戏背景与趣味情境。

其中,建构游戏背景,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喊数抱团”“开火车”“数独”“过3”等游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游戏形式,比如在讲解“3 的乘法口诀”知识点时,基于“过3”游戏背景进行提问,而在讲解“十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时,基于“喊数抱团”游戏背景设计问题。至于建构趣味情境,教师可以为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设定故事或动画背景,将问题渗透在寓言和童话故事中,在同学们喜欢的《猪猪侠》《小猪佩奇》《汪汪队》《熊出没》等动画中挖掘提问材料。如此,学生置身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与分析情境集中学习注意力,凭借对动画的了解提高思考问题的效率,成功在趣味情境中获取问题答案,迁移问题答案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2.遵循生活化原则,让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而观察小学生群体的行为习惯,可以多数学生具有观察生活、凭借生活经验探究数学知识、在生活参与中总结数学规律的习惯。有鉴于此,教师优化小学数学提问教学的设计方式,应当遵循生活化原则,有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问题,让问题贴近生活,让教学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此时面对生活化数学问题,学生主动调动在生活中储备的知识展开思考,迁移生活经验得到正确答案,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形成生活化学习习惯,对其后续数学探究与实践大有裨益。不过在现阶段的实践中,由于并未对生活中的提问材料进行用心甄别及整合,部分教师设计的生活化问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差一定距离,制约了同学们对生活化数学问题的探究。从中汲取教训,设计生活化提问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了解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品、感兴趣的现象、遇到过的数学问题,再结合此类信息设计问题,比如在讲解“平行”知识点时,根据“斑马线中的平行”设计提问活动。学生生活经验与问题之间的匹配度提高,提问教学稳步展开,得以取得卓越成效。

3.体现差异化特点,让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效的小学数学提问教学应满足每一名学生的思考需要,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而受思维水平与认知能力、思考逻辑的影响,不同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知识掌握进度存在一定差异,这使得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通常大相径庭。

针对这一情况,对小学数学提问教学展开设计,教师应让问题体现差异化特点,即设计分层问题。具体来说,开展全新提问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过往小学数学课堂的表现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将思维水平、认知能力、思维逻辑不同的同学区分开来。而后针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基础型问题、发展型问题、拔高型问题,让问题具有思维、能力指向性。在此状态下,教师在课堂依次抛出难度不同的问题,每名同学都能选择在自身思维、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与教师展开互动,后进生在提问教学中缺乏参与感、优等生完全引领课堂互动等传统小学数学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也便保障了提问教学效果,让全体同学都可以在问题思考与互动中得到成长,让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满足新课程标准之“面向全体学生”要求。

(二)运用层面

将提问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否准确把握提问时机、能否及时应对学生的思维偏差、能否灵活变化提问形式,均会影响提问教学的最终应用效果,同时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体验。

1.根据问题类别,把控提问时机。问题的类别不同,与之相对应的最佳提问时机也就不同,想要让学生无论面对任何类别的问题都能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必须注意把控提问的时机,也就是说,教师在小学数学提问教学的设计及运用中,应根据问题类别把控提问时机。

小学数学常见提问类别主要包含导入式提问、阶段性提问、深层次提问、总结性提问与开放性提问,分别适用于教学的不同过程。以导入式提问来说,将其运用在新课导入环节是发挥其最佳效用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讲授新课之前,通过以旧引新等方式进行导入式提问,巧妙引入新课话题,点燃同学们探索新知的热情。而引导学生思考深层次问题,需要先使其充分理解基础知识。同样,同学们对总结性、开放性问题的思考,均以掌握基础内容为前提,于是教师运用深层次、总结性、开放性提问引领教学,应将提问置于充分讲解基础知识后,先由浅入深地讲解教材基础知识点,再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自主总结,使其逐步建立完整知识体系。至于阶段性问题,将学生课堂学习分为不同阶段,教师可以将课堂总问题拆分为几个小问题,保证小问题之间存在难度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联系。如此,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不断推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伴随着思维水平、知识水平的提高不断尝试突破高难度问题,在问题的突破中实现自我的突破,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2.根据问题难度,协调学生活动。以往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效果较差,原因之一是部分教师在运用提问方法时并未根据问题难度及时协调学生活动,即便是提出高难度问题,他们仍然在要求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回答,而对学生来说,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数学思维,独立思考高难度问题具有巨大挑战,盲目地进行自主思考不仅会使他们错误回答教师的提问,甚至还会使其形成不当的数学思考方式。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提问教学的科学运用,要求教师改变“无差别运用不同难度问题”的习惯,根据问题难度积极协调学生活动。在此期间,将问题分为简单、一般、困难三个层级,在提出简单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完全独立的自主思考;在提出一般难度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使其在小组中集思广益,挖掘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建立合作学习意识,为其在课后围绕开放性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学习带来了一定帮助;而提出隶属于困难层次的问题,教师应在组织学生合作思考的基础上实时观察其讨论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以便及时发现其思维偏差,及时提醒并借助启发性语言帮助他们校正思维,确定正确的思考方式。

3.根据问题特点,转变提问形式。小学数学知识点分为不同形式,如平面图形、运算律、立体几何等,讲解不同知识点,教师需要在课堂提出不同问题。此时,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对应的知识点不同,问题各有各的特点,想要保证其应用效果,就必须适当变化提问形式。所以,运用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方式,教师还应根据问题特点转变提问形式,但是灵活应用多种提问形式,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了解不同提问方法或工具。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以口头提问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这是提问的方法之一。而随着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出现,多媒体、希沃白板等智慧教学系统被广泛应用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衍生了白板提问、媒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

基于以上论述,结合简单加减法、认识概念等内容提问,教师可以采取口头提问方式,针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提问,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利用起来。而围绕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几何知识进行提问,考虑到小学生尚未建立完善的空间观念,可以将常规提问转化为白板提问形式,先在希沃白板中建构立体数学模型,再指导学生探究对应问题。面对此情此景,对比头脑中的立体几何形象与白板中的数学模型,对白板中数学模型的构建特点展开分析,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有助其学科素养的均衡发展。

4.根据提问反馈,适当总结答疑。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组成了小学数学提问教学的完整过程,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既体现了他们的思维发展情况,也是对知识理解情况的证明,但在实际上,并非每一名同学都能在有限的思考时间内回答出正确的问题答案,若学生对问题的错误回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导致其对数学知识形成了错误的理解和运用,极易造成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本末倒置”的状况,严重降低整体教学质量。

为规避此问题、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提问教学严谨度,教师应根据提问反馈情况适当设计总结答疑活动。简单来说,对于同一问题,教师可以邀请不同学生举手回答,并对他们阐述的答案做出总结,当学生答案不一致,引导他们对每项答案的形成过程展开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出现不同答案的原因,找出错误的答案与出错原因。随后,基于该出错原因提出反思性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何在日后减少错误的思考”等。同学们在对应问题警示下总结错误的经验,深入总结探究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思路,显著增强反思意识与思维水平,定然能够获得新的成长。

5.根据教学反应,引导学生提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教学建议的提出,使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变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从学生角度来说,想要发展质疑能力,自主提问必不可少。这间接证明了,小学数学提问教学的设计、运用与优化,教师还应根据课堂教学反应情况,适当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其说出自己的疑问,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建立求知、求真等学数学的健康情感态度。比如,教师在讲解教材数学知识、提出问题的同时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变化,当其出现皱眉、反复观察电子课件与板书等变化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疑问。再者,为促进学生提问的展开,教师还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意建立冲突,如有意表述错误的数学理论、有意示范错误的计算过程等。学生所听、所见与对数学知识的基础理解相矛盾,进而产生疑惑,自然而然地能够提出问题。长此以往,通过自主提问解决困惑,感悟及时提问在学好数学中的重要作用,锻炼质疑能力,学生形成良好质疑品质,促进其在数学提问教学模式下的高效学习。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开展提问教学活动,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注重问题的趣味性、生活性与差异性,让提问符合学生数学知识水平与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提问过程与方法,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思考、主动探究时间,以切实增强提问教学效用。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