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8-19 05:08周武元
学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建模物理课堂教学

周武元

(甘肃省武威第十三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探讨物理本质的重要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可借助物理模型将物理研究对象、物理过程进行简化处理,便于学生在物理模型的辅助下,对物理本质进行理解,切实掌握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基于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物理主干知识、物理规律等,灵活运用物理模型,使学生在物理模型的辅助下,实现物理知识的高效学习,真正满足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一、初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

(一)学生建模物理模型时缺乏明确的思路

因为学生建模物理模型时缺乏明确的思路,难以抓住问题的本质。制作物理模型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学生在物理建模时,常常难以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无法厘清物理问题中的主要问题、干扰因素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虽然能够很快建设出基础模型,但在对其进行组合、重演,使其成为复杂模型时,也出现了能力欠缺的现象,致使初中物理模型教学演变成为了建模而建模。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物理建模学习时,无法精准把握问题的本质。

(二)初中生的建模意识薄弱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是读完问题之后,就直接写公式,并逐渐进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在读完问题之后,会将示意图画出来,或者据此构建模物理模型。这一现象足以表明当前学生的建模意识薄弱。这种情况下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一遍又一遍地涂改公式,甚至出现了一定的错误。不仅严重浪费了课堂时间、精力,还制约了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效果。

(三)无法精准把握物理模型特点

基于物理建模的特点,学生在构建物理模型之前,唯有精准地把握物理模型的特点,才能确保物理建模的顺利开展,才能避免构建出错误的模型。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初中生在构建物理模型时,由于没有精准把握物理模型的特点,致使其在构建模型时频频出现错误。具体体现为:在二力平衡的问题中,部分学生在构建物理模型时,由于没有真正把握物理模型的特点,致使其在构建模型时选择了相反方向两个力的思路,忽视了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不仅没有发挥物理模型的价值,还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学生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物理建模思路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初中生构建的物理模型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现象。有的学生构建出来的物理模型没有提到忽略的因素,直接进入模型分析中;还有的学生构建的物理模型出现了“东一下西一下”的现象,一会儿描述此物理现象,一会儿又跳到另一个物理现象中。导致出现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尚未形成规范化的物理建模思路,致使其在物理建模时,不明白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明确需要先分析什么、后分析什么,或者前一阶段需要建立什么模型,后一阶段则应对其进行状态分析。这种混乱的思维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

(五)学生模型图示化能力弱

在课堂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时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模型意识,且学生也非常喜欢运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但在实际学习中,由于自身的制图水平比较低,尤其是在“并联电路”等相关问题中,学生做出来的模型图常常存在不够规范、不够严谨等诸多问题。基于此,会导致学生在解题时出现条件缺失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问题解决效率。

二、初中物理模型教学优化路径

(一)物理模型教学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分钟,但却奠定了一节课的基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教师在优化物理模型教学时亦不例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1.演示情境,为物理建模提供表象支持。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认知,直接影响物理模型的构建效果。通常,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认识越充分,在物理建模的时候才会更精准、高效,才能保证物理模型分析、推理的顺利开展。初中物理教师在优化物理模型教学时,应以“学生对模型的认知”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演示教学,真正实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手、脑、眼、耳”的并用中,对物理模型形成深刻的认知。一方面,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开展演示实验,促使学生在“亲眼目睹”中形成更加直观的感受;另一方面,针对一些物理演示实验,可借助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模拟使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对物理模型的构建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2.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模型。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能够发现物理现象。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立足于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将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转化成物理问题。之后,引导学生从中找出潜在的、隐含的物理条件,进而为物理建模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此一来,通过实际生活元素的融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物理模型建构兴趣,也促使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明确物理建模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等,更好地理解物理模型的内涵,进而逐渐提升自身的物理模型应用能力。

3.在类比中提前洞悉模型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推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手段。基于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中,常常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面对这一现状,可以借助类比的方法,将未知的事物进行转化,使学生在已知事物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同时,在类比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立足于两种事物的共同点,感知本节课将要建立的物理模型特点,进而使其对物理模型产生良好的感性体验。

(二)物理模型教学的推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优化物理模型教学的有效性,还应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推进物理模型教学的有效性。

1.丰富教学方式,活跃学生思维。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限等,选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如知识背景不同、能力倾向不同、经验积累有所差异、个性风格不同等,教师唯有紧扣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结合当前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为了真正唤醒初中生的建模意识,促使其在学习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建模能力,必须要按照上述的原则,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手段促进物理模型教学。

2.在合作交流中优化物理建模。基于初中物理模型教学的内涵,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还应灵活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将不同视角的建模思路进行聚合,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物理建模。与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学习模式基于合作,借助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分享中产生共鸣,最终形成更加明晰的物理模型思路。同时,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也吸取了他人的优点,并且了解自身存在的缺点,真正完善和改进了自身的物理模型。此外,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总结反思等,也开阔了自身的思维,强化了自身的质疑能力、创新意识等,真正促进了物理学科素养的落实。

3.以问题为导向,领悟物理建模方法。初中学生在日常的物理建模中,常常是无意识地选择某一种方法,但这都属于学生的经验性,学生尚未真正掌握物理建模的手段。面对这一现状,初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立足于物理建模的内涵,借助某一个物理问题、某一个物理实验,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问题思考、探究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不同物理模型的建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指导学生明确每一个物理模型使用的条件。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精准选择物理模型的构建方法,确保物理模型的规范性、准确性。可以说,通过对问题的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就会逐渐掌握物理模型的建构方法,并在物理模型建构中推动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物理学科素养的有效落实。

4.对学生进行图示训练。在初中物理模型教学中,包括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物态变化图在内的图形表征工具,对物理模型、物理过程的描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很难从物理情境中将物理模型构建出来,主要是因为物理模型构建时学生必须要对系统进行明确的研究,排除其中的无关、干扰因素。这些则需要复杂的技术进行支持。图形表征工具就是学生构建物理模型中应该具备的技能。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图示训练,促使学生在图示训练中掌握图形表征工具,以便在物理模型教学时借助图形表征,采用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方式进行分析,最终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构建新的模型。

(三)巩固物理模型教学

为了真正提升初中物理模型教学的效果,在完成物理模型课堂教学后,还应从以下三方面巩固物理模型教学。

1.依据问题逻辑,明确物理建模步骤。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由于思维缺乏规范化、程序化,在遇到物理问题、构建模型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思路不清晰、不知所措等现象。面对这一现状,在巩固物理模型教学时,可以灵活借助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引导下,逐渐形成探究式的思维程序,最终形成规范的模型构建思维。具体来说,教师可充分结合问题的逻辑关系,给学生设计解题程序,使其在探究中明白:在对某一个物理问题进行探究时,应该先干什么,需要如何收集条件、中和筛选条件、怎样建构物理模型,最终形成规范化的物理建模思维模式。

2.设置问题陷阱,明晰问题本质,以便学生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问题陷阱”也属于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可促使学生在“问题陷阱”中“吃一堑长一智”。尤其是初中生在日常学习中,由于长期被束缚在大量的练习中,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惯性。这种思维惯性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巩固知识,但也极容易导致学生在建构模型时忽视问题的细节,最终导致其构建出错误的模型。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巩固物理模型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陷入陷阱—疑惑不解—走出误区—检验真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实现了认知的突破,并加深了对物理概念、物理知识的深度剖析,使其能结合物理问题的本质正确使用物理模型。

3.借助例题变式,活化学生思维。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不同的形式,灵活讲解各类物理模型,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打破定式思维的束缚,以免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呆板的习惯。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借助变式训练的方式,将同一个物理模型进行转变,使其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之后,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促使学生在课后例题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对物理模型的内涵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物理建模能力。具体来说,在物理例题的变式训练中,教师可先将基础、常见的物理问题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构建物理模型并进行解答;接着,改变原有题目中的初始条件,引导学生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模型;之后,指导学生立足于原来的物理模型基础,对题目中所求的问题进行改变,重新建立物理模型;最后,将物理题目中的研究对象、系统变更为更具有相似性的对象、系统,再次指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如此,学生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活跃了物理建模思路,循序渐进地提升了自身的物理建模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物理建模教学,强化初中生的物理建模意识,提升其物理建模能力,是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物理学科素养落实的关键。唯有立足于当前初中生物理模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物理模型的内涵,分别从课前导入、课堂教学、巩固和提升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才能不断提升初中物理模型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建模物理课堂教学
只因是物理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不是教物理的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