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扩展目标跟踪的网格聚类量测划分方法

2022-08-19 01:32唐孟麒李波郝丽君
智能系统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杂波数目步长

唐孟麒,李波,郝丽君

(辽宁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随着视觉传感器解析度的不断提高,独立目标在单位时间步长内会对应一个以上的量测,学界定义此类目标为扩展目标(extended target,ET)[1-2]。在传统目标跟踪问题中,而通常将目标视为质点考虑而忽略其物理形态[3-5],即被跟踪的独立目标在单位时间内最多只能生成一个量测的假设已不再适用于扩展目标跟踪。考虑到ET 在单位步长内至少对应一个量测且蕴含着更多的目标运动状态信息[6],若采用传统点目标跟踪方法解决ET 跟踪问题,当存在较多量测且存在数据关联[7-9]时,“组合爆炸”现象会引发跟踪算法复杂度的迅速增加。

针对数据关联问题,Mahler[10]首先提出了概率假设密度(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PHD)滤波器用于目标跟踪。在此基础上,ET 高斯混合PHD(ET Gaussian mixture PHD,ET-GM-PHD)滤波器[11-12]也应运而生。由随机集理论[13]可知:无论采取哪种ET 滤波器,为避免数据关联、降低计算量,需要将目标量测及其他运动状态信息进行有效划分。另一方面,滤波器的性能也取决于对ET 量测集划分[14]的准确程度。由于目标数目与量测数目的增加,全面考虑量测集所有可能的划分是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难题之一。由此,文献[15]分析了基于距离的ET 量测集划分方法,由于跟踪效果取决于目标间的距离,当目标近邻时会出现漏检与过检。在大数据背景下,文献[16]提出了k-means 聚类的量测集划分方法,但k值的选取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文献[17]改进了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方法,通过牺牲收敛时间增强算法对凸集和非凸集数据划分的鲁棒性,且该算法涉及阈值的联合调参,聚类效果依赖于参数组合。文献[18]采用了基于网格聚类的ET 跟踪方法,由于所使用的阈值滤波易将量测数目略低于阈值的目标作为杂波滤除,会产生漏检。文献[19]融合了密度算法和网格簇心聚类算法,但对不同属性的量测还需设置不同的空间划分步长。

综上,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量测信息[20-22]的某种相似度来划分目标量测集的所有子集,该子集中应包含最接近真实目标产生的量测。然而,子集划分的数量决定着跟踪算法的复杂度。为降低运算量且保证无漏检与无过检的同时,子集划分的数量尽可能少。因此,本文根据目标之间的时空关联性将采样周期内产生的目标区分为存活目标和新生目标。相对应的两类量测集各自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且增强了算法的灵活性,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

1 点目标滤波与ET 滤波原理

在k时刻,假设ET 运动模型和量测模型服从线性高斯分布,则目标状态方程为

1.1 GM-PHD 滤波器

假设PD,k为检测概率、κk为杂波强度、Jk|k−1为预测的高斯分量数目、(z)为量测似然函数,则点目标的PHD 预测Dk|k−1(x) 与PHD 更新Dk(x)的定义分别为[23]

1.2 ET-GM-PHD 滤波器

在k−1时刻,ET-GM-PHD 滤波器的预测公式和GM-PHD 的预测公式相同。在k时刻,滤波器的更新为

式中伪似然函数为

式中:γ(x) 为泊松率;p∠Zk为Zk划分的p类簇,W∈p为非空单元;|W|为单元W中 元素数目;φzk(x)=p(zk|x)为 ET 的观测空间分布函数;ωp为划分的权值,dW为划分单元W的权值。

2 量测集划分方法

2.1 存活目标量测集划分

考虑到同一ET 相邻时刻的量测间的关联性,对k时刻存活目标的空间位置与 (k−1)时刻的距离较近,本文采用改进的模糊C 均值(fuzzy Cmeans,FCM)算法[24]估计ET 质心,再代入式(2),转换为点目标跟踪。由于所划分样本的类别通过样本隶属度值的大小决定,引入样本隶属度函数,由隶属度值归一化样本xi:

式中:N为样本数目;c为类别数目;uij为样本xi属于类cj的隶属度,则N×c的隶属度矩阵U可定义为

该算法由隶属度大小对量测结果进行类别划分,隶属度的大小取决于量测结果xi和类别cj间 的距离:

式中:m为聚类的簇数,‖·‖为距离的度量。

当在目标近邻或交叉时,位于目标之间的量测点属于不同类的隶属度存在相等的情形,即uij=uik(j≠k) 。隶属度矩阵U的每行元素表征了量测xi到不同聚类的隶属度。考虑到目标在k时刻的量测成簇,边缘点密度相对较低且对量测划分影响不大,可根据判决条件删除。这里,判断条件为

假设共删除U个量测点,则矩阵U可化简为

接下来,对剩余的 (N−µ)个量测按隶属度大小划分所属类别。当两目标相距较远时,本阶段处理的存活目标量测集不会出现uij=uik(j≠k)情况。当两目标近邻时,目标的量测集会出现重叠或相交。此时,删除隶属度相等的量测点,并在邻近簇类间引入分割线,解决目标近邻时的漏检问题:

1)由式(1)预测k时刻ET 的PHD。记为第i个ET 状态的估计值,位置的初始聚类中心,则FCM 算法样本集表示为

2) 将步骤(1) 获得的结果代入改进的FCM算法;

3)将ET 质心估计值代入式(2),对获得的更新高斯项进行裁剪合并等处理[12]得到目标运动状态。

2.2 新生目标量测集划分

假设第i个网格包含量测数目为对应的网格密度 ρi,根据有效网格密度阈值[18]滤除杂波:当有效网格密度大于有效网格密度阈值时,判为目标量测;否则,判为杂波量测。

式中:Δρ为密度阈值,K为有效网格数目,ρi为有效网格密 度,max(ρi) 和 min(ρk)分别为最 大和最 小有效网格密度。

上述所采用的滤波条件较为“苛刻”。一方面,当目标量测在网格密度略不大于有效网格密度阈值时,判断当前量测为杂波量测并直接滤除,进而导致漏检。另一方面,当计算有效网格密度时,将网格线上的量测点划给距离最近的有效网格,会出现远离聚类且又处于网格线上的杂波量测点。一旦把这些孤立点划分给最近的网格,则会出现过检。当两个相邻网格的共用网格线上存在数据点时,根据距离划分量测数据点的归属具有不确定性,会随机出现漏检或过检。尤其当ET 近邻或交叉时,该情况更为明显。

在理想状态下,杂波位置与目标位置间有较大的距离优势,源自杂波的量测可作为异常值被直接滤除。实际上,杂波位置有可能位于目标位置附近,则杂波量测被归为新生目标量测。这时,可由ET 在相邻时刻量测间的关联性及网格聚类算法的低复杂性,对新生目标量测(含杂波)网格化处理。为获得较好的网格化效果,设含有量测的有效网格数目不少于整个量测数目的1/6[19]。首先,采用截尾均值法重定义网格密度阈值公式,去除最大网格密度 max(ρi)与最小网格密度 min(ρk),记新的网格密度阈值为

可以看出:式(5)较式(4)缩小了滤波范围,采用截尾均值法求密度阈值,去除了数列中的极端值,使求得的阈值不易受到极值影响;当网格密度测量存在坏值时,稳健性更加突出。由密度峰值聚类思想,筛选有效网格距离 δi:

式(7)用于 ρi为全局网格密度最大值的情况时,而式(6)则用于其他情况时。

同理,采用截尾均值法定义有效网格距离阈值,记有效网格距离阈值为

于是,位于网格线上的量测点基于距离划分步骤如下:

1) 输入新生目标量测数目n,设步长初值为n/2。对量测空间各维均匀划分并统计有效网格数目K。判断条件K>n/6是否成立。若成立,输出步长和K;否则,步长减1,以新步长划分直到条件成立。

3)筛选 ρi和 δi均大于阈值的网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为避免出现筛选误差,引入调节参数 αi:

选取前若干项 αi符合条件的有效网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这里,不包含聚类中心的网格,其类别属性与距离其最近的聚类中心保持一致。

在与客户谈生意时,凯迪拉克成了程晓信誉和实力的象征,尽管他并不是十分能说会道的人,但凯迪拉克却给他做了活广告,使他信心大增,业绩直线上升。

4)对由式(3)得到的结果进行裁剪合并处理获得新生目标运动状态。

3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3.1 实验场景与参数设置

本次实验使用MATLAB 2019b 软件,在Window10 64 bit、主频为2.20 GHz 和12 GB 内存的环境下实现。假设4 个ET 在x=[-1000,1000] m,y=[-1000,1000] m 检测范围内运动,且具有目标新生、近邻与交叉情况,运动初始状态如表1 所示。

表1 目标的初始运动状态Table 1 Initial motion state of the target

式中:β用于平衡目标数目与位置估计精度,β值越大,目标数目估计重要性越明显;α用于衡量量测中的异常值,α值越大,状态估计优劣间的区分就越明显。考虑目标数目与量测集划分的影响,本文选取 α=4 和 β=40。

3.2 实验结果与数值分析

图1(a)和(b)分别描述了1~100 s 内x与y方向的量测。可以看出,检测区域内包含两个存活目标和第67 s 出现的两个新生目标。

图1 1~100 s ET 与杂波的量测Fig.1 Measurement of ET and clutter in 1~100 s

图2 给出了第68 s 时检测范围内的全部量测,包含两个存活目标和第67 s 时出现的两个新生目标与杂波。矩形框内的为ET 量测,其余为杂波量测。可以看出,目标3 和目标4 在空间上距离较为接近。图2(b)为目标3 和目标4 的局部放大情况展示。

图2 第68 s 时整个量测集Fig.2 Overall measurement set at 68 s

图3 描述了基于距离划分算法(D=44.6328 m)在第68 s 时的划分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获取了7 个目标量测,杂波生成的量测也被划分为目标量测单元,如标注的目标4、5、6 和7。量测单元数量上远超过在第68 s 时的4 个ET 所形成的量测单元,且两个空间上靠近的ET(如图2 所示的目标3 和4)所生成的量测被划分为一个量测单元。

图3 基于距离划分算法的结果(D=44.6328 m)Fig.3 Results of distance partitioning algorithm(D=44.6328 m)

图4 描述了基于距离划分算法(D=36.3526 m)在第68 s 时的划分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获取了6 个目标量测单元。对比图3 和4 可以得出,阈值D的大小影响着量测集的划分结果。从图2局部放大部分可知,由于相互靠近的真实目标边缘量测距离小于图3 阈值,导致漏检。图4 通过缩小阈值正确区分了目标3 和4,但仍存在把杂波划分为目标量测单元的过检。

图4 基于距离划分算法的结果(D=36.3526 m)Fig.4 Results of distance partitioning algorithm(D=36.3526 m)

图5 给出本文方法的划分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方法有效滤除了杂波,区分了图2 所示检测范围内的4 个真实目标,未出现将杂波量测划分为目标量测的情况。尤其是当目标近邻时,也未出现将不同的目标划分为同一目标的情况,有效避免了漏检。

图5 本文划分方法的结果Fig.5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partitioning method

图6 对比了基于距离划分算法、k-means 算法、DBSCAN 算法和本文方法在100 s 内对目标数目的估计。可以看出,前3 种算法在ET 近邻和交叉时刻未能对目标量测集进行准确划分,出现过检。DBSCAN 算法虽接近真实目标数目,但在划分时间上的花费比较高。相比而言,本文方法对ET 数目估计更加准确,尤其在ET 近邻和交叉时,没有出现漏检与过检。

图6 ET 数目的真实值与估计值Fig.6 True and estimated numbers of ET

图7 对比了3 种算法与本文方法的OSPA 距离。可以看出,本文方法的OSPA 距离相对平稳,在于滤波操作除去了距离上较为孤立的杂波,避免了漏检。同时,该方法将ET 附近的杂波量测则归类为目标量测,划分出近邻目标。

图7 平均OSPA 距离Fig.7 Average OSPA distance

图8 对比了在不同杂波率与不同目标数目情况下的平均OSPA 距离。由横轴可以看出,当目标数目恒定时,随着杂波率的增大,3 种算法与本文方法的平均OSPA 距离逐渐增长;从纵轴来看,在同一OSPA 距离的情况下,3 种算法与本文方法的杂波率与目标数目均不同。综上,本文方法分别采用存活目标量测集划分步骤与新生目标量测集划分步骤,性能指标优于所对比的其他3 种算法。

图8 不同杂波率下目标数量和平均OSPA 距离对比Fig.8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targets and averaged OSPA distance under different clutter rates

4 结束语

针对ET 跟踪过程量测集划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在目标出现近邻或交叉时刻,该方法能对量测集进行准确划分,解决了ET 量测集划分困难的瓶颈,避免了传统算法在目标近邻或交叉时因划分不准确导致的漏检与过检。

在量测数据网格化的过程中,步长选取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网格划分的最终结果。现阶段步长的选取是对大量数据实验并统计得出的。本文中步长的选取是一个具普遍性的定值。若在网格划分过程中综合考虑网格密度与网格间距自适应设定步长,其划分效果会更加准确。因此,以后的研究将深入考虑划分步长的自适应选择与优化。

猜你喜欢
杂波数目步长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STAR2000型空管一次雷达杂波抑制浅析
移火柴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一种改进的基于背景自适应的杂波图算法
一种自适应双参数杂波图检测方法
某雷达杂波数据分析及杂波图技术研究
牧场里的马
基于动态步长的无人机三维实时航迹规划
探索法在数学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