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自行车:为绿色出行注入活力

2022-08-19 06:04楚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苗轻量化助力

文/本刊记者 楚峰

供图/TOMA助力自行车

助力自行车骑行活动

清晨6点的北京,夏日的朝阳刚刚升起,家住郊区的于毅已经准备好他的出行装备——助力自行车,整装待发去单位。对于通勤出行,于毅做过各种尝试:从家到单位14km,公交地铁需要1小时,骑普通自行车需要1小时10分,而骑助力自行车只需45分钟左右,最终于毅选择了助力自行车。

作为传统自行车的迭代升级产品,助力自行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骑行者的青睐。

“在保留了传统自行车的基本外观以及机械传动系统的情况下,助力自行车集成了小型电机、小型电池、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器、仪表等电子助力系统,人力骑行为主,电助力为辅,人力、电力融合,是高度人机一体化的产品。”三一友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TOMA助力自行车创始人王林峰在接受《交通建设与管理》杂志记者采访时介绍,“助力自行车赋予骑行者骑得更远、更舒适、更安全,是具有未来导向的智能化出行产品。”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交通运输领域占13%以上,各类温室气体中有23%的二氧化碳来自与交通运输有关的能源、燃料燃烧。“从骑行入手,可以让减碳、降污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王林峰说。

助力绿色出行

在交通运输部印发的《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创建100个左右绿色出行城市,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不断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水平。

“用轻量化的助力自行车建设绿色出行城市!”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性绿色出行城市建设政策一经出台,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响应。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诸多城市纷纷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北京拓宽二环路骑行道、成都寻找最美回家绿道、太原建设滨水自行车路等。以自行车道等为代表的绿色出行新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更多城市得到建设投入。绿色出行城市的新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形成良好的基础,这将成为助力自行车发展的主要动力。”

杨新苗进一步分析,使用助力自行车可实现出行者个人出行的“碳中和”,从而推动消费端的“碳达峰”。助力自行车的骑行速度在20~25km/h,车辆的续航能力在50~80km,普通骑行者能够轻松完成10~20km的出行。在发达国家,利用助力自行车替代小汽车通勤已成为共识。以单次通勤10km的距离作为计算标准,每天使用助力自行车通勤距离为20km,一年工作日的通勤距离能够达到5000km,一个人能够每年减少1t左右的碳排放。

对此,王林峰向记者分析道,在全世界努力实现“双碳”背景下,欧美呈现出自行车强势回归现象,但这一次的回归是以助力自行车大量使用为特点的回归。并且,欧美地区对助力自行车扶持政策非常给力,比如,欧盟国家为购买本土品牌助力自行车消费者提供300~500欧元的现金补贴,若企业主购买助力自行车提供给员工使用时,会相应减免企业所得税;巴黎市更是为了至2026年打造100%自行车友好城市,给予购买本土助力自行车的消费者提供1000欧元的补贴;美国于2021年11月通过相关法案,凡购买2000美元以上助力自行车的消费者都能够获得个人所得税1500美元的减免。

“欧美的扶持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选择助力自行车出行的意愿,也使得他们的助力自行车市场呈现出井喷的局面。”王林峰进一步介绍,因此,助力自行车产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涌现出许多新锐品牌。伴随着产品的迭代升级,助力自行车除具有解决出行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兼具了时尚、个性化的属性,在满足不断放大的出行距离的同时,让出行、健身、旅游、休闲等使用场景不断延伸、不断融会贯通。

“在交通日益拥堵、停车日益困难、出行成本不断高涨的环境下,助力自行车完全可以成为大部分市民未来出行一个新的选项。”王林峰进一步解释,“这不是说让助力自行车去替代谁,而是提供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既不是自行车又不是电动两轮车的出行选项。这也是我们做助力自行车的初衷,为绿色出行贡献一份力量。”

仍需突破诸多瓶颈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行车产量7639.7万辆,同比增长1.5%;电动自行车产量4551.1万辆,同比增长10.3%。“2021年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总产量约1.2亿辆,其中自行车体量巨大,但附加值不高。”王林峰分析,中国自行车企业急需改革,进而跟上时代的潮流。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助力自行车只占据着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助力自行车将是未来发展趋势。”王林峰对助力自行车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是,助力自行车在中国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仍需突破诸多瓶颈,比如进行概念普及、政策导向以及产业扶持等。

对此,杨新苗分析,可以依据国情以及全球应用情况,尽快对两轮车进行科学分类。两轮车除了电动自行车以外,还有自行车和助力自行车。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并发布助力自行车标准。中国自行车企业生产了服务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助力自行车,并且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已经拥有成熟的产品体系。在这个基础上,确定好分类及概念,可以让助力自行车迅速成为我国广大骑行者的轻量化的两轮车交通工具。

“建议按照自行车方式来管理助力自行车。”杨新苗进一步分析,对于轻量化的助力自行车,不应采用机动车交通管理手段,而应该免于牌照管理,为人民群众购买使用助力自行车提供方便。区分电动自行车和助力自行车,用牌照管理电动自行车,用自行车方式管理助力自行车,鼓励老百姓多购买使用轻量化的两轮车。

同时,杨新苗还建议“开展公共助力自行车示范,鼓励使用轻量化的公共助力自行车。助力自行车能够为市民的短途日常出行提供便利。公共助力自行车能扩大市民的骑行范围,为上班、购物、就餐、出游等带来便利。”

在杨新苗看来,未来,公共助力自行车的市场是一个比拼科技水平的赛道,会不断涌现轻便优质产品。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也会成为公共助力自行车的主赛场。当然,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综合推动助力自行车的公共政策,需要各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在助力自行车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既需要愿意创新试验的城市,还需要广大自行车企业的好产品,也需要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预期在“十四五”期间,随着绿色出行城市建设和助力自行车的推广使用,助力自行车将成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系统。

助力自行车骑行活动

猜你喜欢
新苗轻量化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毕清云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东乡区颁发第二届“杰出新苗奖”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