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分析

2022-08-23 03:34刘晖冯淑清梅晓岩梁潇月
党政干部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刘晖 冯淑清 梅晓岩 梁潇月

[摘  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驻村第一书记的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以2018年后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派遣的前三批驻村第一书记为样本,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并结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构建出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由品行特征、基本能力、辅助能力三个维度组成,共15项胜任素质能力指标。其中新增加的驻村第一书记特有的素质特征为: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精神、综合分析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联系群众能力、突发事件解决能力。尤其是资源整合能力和突发事件解决能力,是与以往乡村干部胜任素质能力差别最大的。为此,要甄选具有优秀品行特征的第一书记人选,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所驻乡村特征相匹配的合适人选,不同特征的乡村其第一书记绩效考核的侧重点要有所区分。

[关键词]驻村第一书记;胜任素质能力;乡村振兴战略;资源整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5-0034-10

[收稿日期]2022-03-21

[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危机管理视角下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测度、存在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L20BGL033),主持人刘晖。

[作者简介]刘   晖(1968—  ),女,湖南涟源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组织行为、创新管理研究。

冯淑清(1998—  ),女,江苏扬州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梅晓岩(1967—  ),男,安徽宿松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辽宁省铁岭县大甸子镇党委第一副书记,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梁潇月(1995—  ),女,辽宁抚顺人,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管理研究。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其实效导向特征更加突出,这对我国驻村帮扶制度的执行主体——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演变而来,2010年以后在国内开始实施并逐渐推广,是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中选派干部驻村工作的制度。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政策的落实者和执行者,奋斗在我国乡村建设的最前沿,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主体。目前,对嵌入式管理的驻村干部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少。任志宁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构建了扶贫驻村干部胜任特征模型。[2]虽然驻村干部制度执行时间较长,但在2018年之前工作重点是扶贫。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进一步丰富,全国各地开始对原有的驻村工作队制度进行改革——驻村第一书记派遣制开始实施。以辽宁省为例,从2018年3月开始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选拔干部下派到乡村担任第一书记,每届驻村第一书记任期三年,截至2021年7月,辽宁省已经派遣四批驻村第一书记,正在形成派遣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全面脱贫工作的顺利完成,驻村第一书记在基层党建、乡村治理、富裕乡村等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职责。那么,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的胜任素质能力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有,有哪些变化?如何甄选和培育高素质的、匹配乡村振兴战略的驻村第一书记?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辽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人才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以辽宁省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驻村第一书记为研究对象,以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 Event Interview,以下简称BEI)为主,辅助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探索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用胜任素质特征,从理论上对新形势下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用胜任素质能力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便为辽宁乃至全国驻村第一书记的甄选、培养提供决策依据。

二、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构建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和任务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对各级选派到乡村工作干部的管理与监督,推动辽宁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18年,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制定了《辽宁省选派到乡村工作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指出选派干部要在乡镇党委领导下,紧紧依靠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认真履行帮扶责任,聚焦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等开展工作。

《辽宁省选派到乡村工作干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与任务包括四大方面:第一,做好党建工作。驻村第一书记对党建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驻村第一书记需要指导帮助村班子抓好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第二,推进富民强村建设进程。驻村第一书记需要指导帮助村班子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此来推进富民强村建设进程。第三,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驻村第一书记需要指導帮助村班子落实党内法规和村规民约,执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及时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第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驻村第一书记需要指导村班子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四方面的职责与任务全面、多元,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胜任素质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加快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村集体经济薄弱、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2018年,辽宁省出台《关于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镇工作和任村第一书记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该方案规定:从2018年2月起,重点从省里和市里选派1.2万名干部到经济困难的乡镇和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任第一书记,全面覆盖全省593个经济困难乡镇和1.17万个村,至2021年7月已经选派四批次驻村第一书记。记载辽宁优秀乡村第一书记案例的《第一书记风采》[3]于2020年出版发行。

(二)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初步建立

胜任素质能力简称胜任力,由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4]胜任力模型是指承担某一特定的职位角色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要素的总和。莫彦芝认为,由于职位角色、岗位不同,胜任素质能力模型可分为通用胜任特征模型、核心胜任特征模型、专有胜任特征模型三类。[5]

将中国知网作为检索源,本文以“公务员”“驻村第一书记”“胜任力模型”作为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检索,找到相关文献10篇;以“村干部”“胜任力模型”作为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检索,找到相关文献5篇。其中,方振邦、唐健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公务员胜任素质能力模型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了改进我国公务员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对策建议[6];黄颖、余秀江测评现阶段村干部胜任力水平的实际差距,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村干部鉴别性胜任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7];王曼运用标杆研究方法和关键事件提炼胜任力要素,构建出素养、知识、能力三维16项要素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胜任力模型[8]。此外,王卓、胡梦珠、李蓉蓉、赵源、陈芳等学者对不同地区的村干部进行了胜任力研究。[9][10][11][12]笔者通过查阅这15篇文献及《第一书记风采》,对其中出现的胜任素质能力特征的频次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如表1所示。

(三)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初次修订

以上整理的胜任素质能力特征均来自以往相关文献,虽然涵盖了国内外有关公务人员和村干部的胜任素质能力特征,但尚缺少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胜任素质能力的特色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关因素影响的考量。因此,需要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修订。目前,研究胜任素质能力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中以行为事件访谈法最为经典,定量研究主要是问卷调查。BEI是根据当事者对亲身经历事件的回忆性陈述抓取词条和频次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保证信息的全面细致、具体真实,其关键点在于访谈者必须受过专业训练,必须保证当事者谈话中涵盖背景、任务、行为和结果四要素,以防止出现当事者陈述跑偏现象。鉴于前文已经初步整理出公务人员和村干部的胜任素质能力词条,采用BEI方法不仅可以梳理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用素质能力,还能甄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独特影响因素,进而完成对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初步构建。

本文选取的受访对象均为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一共14名,分别为2018年派出的第一批、第二批和2019年派出的第三批驻村第一书记,其绩效考核成绩均为优秀。14人中有12人为男性,2人为女性;5人年龄在30—40岁,6人年龄在41—50岁,3人年龄在51—60岁;6人为本科学历,8人为研究生学历;5人来自省市机关,9人来自高校(其中3人为高校教师、6人在高校从事管理工作)。这与驻村第一书记派遣以男性、中青年教师或管理人员、本科及硕士学历为主相符合。截至2021年10月,14名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工作时间均在2年半到3年之间,对乡村服务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经验,选择他们作为访谈样本,访谈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访谈共设置三个问题:第一,描述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做过的最成功的2—3件事;第二,描述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经历的最艰难的或失败的2—3件事;第三,列出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应该具备的5种能力。从一对一的访谈中,根据驻村第一书记对上述三个问题的陈述,提炼出构成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胜任素质能力特征指标。根据对14名驻村第一书记行为事件访谈结果的分析,统计出驻村第一书记胜任素质能力特征出现的频次,最终所得结果见表2。

从表1和表2对比的结果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驻村第一书记胜任素质能力特征与以往相比,除了协调能力、奉献精神、抗压能力等相同外,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精神、综合分析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和突发事件解决能力在访谈中出现频次明显增多。尤其是资源整合能力,这是与以往驻村第一书记胜任素质能力特征中差别最大的指标。通过BEI的统计结果初步筛选出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精神、综合分析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联系群众能力、突发事件解决能力、组织计划能力、领导能力、适应能力、执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责任心、大局意识、依法行政能力等18项初始胜任素质能力特征指标。

(四)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二次修订

在胜任素质能力研究中问卷调查常常与BEI结合运用。问卷调查的优点在于随机抽样,扩大了样本数量,能够拓展研究的广泛性,匿名填答、量化研究的方式也弥补了BEI定性研究偏于主观性、量化研究缺乏的不足。具體做法是:通过合理的问卷结构设置来编辑BEI中采集到的词条,构建题项,形成可操作的并且更严谨的测评问卷。在上文初步构建的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其进行了二次修订和验证。

调查问卷是在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初次修订基础上编制的,问卷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辽宁省选派的前三批驻村第一书记。为扩大样本范围,本次问卷一方面委托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通过问卷星平台帮助发放;另一方面在辽宁省第一书记微信群里发放。剔除不合乎条件的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150份。

1.问卷信度分析。本文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题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问卷信度系数为0.878,由表3可知组织计划能力、领导能力和适应能力题项删除后的Alpha值大于整体问卷的数值,故删除这三个题项,当删除上述三项后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00,远高于0.8,证明问卷信度良好。

2.问卷数据分析。各项胜任素质能力特征指标描述统计值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每项胜任素质能力特征的极大值都为5,可以看出对于驻村第一书记来说,表4所示胜任素质能力是必要的;从极小值来看,各项胜任素质能力特征的极小值最小为2,但多数为3成4,可以看出对驻村第一书记来说,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胜任素质能力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

3.模型的二次修订。经过访谈和调研两轮筛选,本文将驻村第一书记胜任素质能力分为品行特征、基本能力与辅助能力三个方面,并将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在品行特征维度下设置的二级指标为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大局意识等;在基本能力维度下设置的二级指标为协调能力、抗压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在辅助能力维度下设置的二级指标为联系群众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执行能力、突发事件解决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等。以上15个指标的内涵界定如表5所示。再次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三个一级指标的信度进行分析,得到一级指标的信度系数:品行特征为0.835,基本能力为0.632,辅助能力为0.775。三个一级指标系数都高于0.6,这进一步说明量表信度良好,数据具有可靠性。

4.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上述内容已确定了15项通用胜任素质能力特征指标,接下来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

(1)KMO和巴特利特检验。通过SPSS23.0软件分析检验,得出该问卷结果KMO值为0.830,KMO指标值远大于0.6,说明问卷可以用于主成分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性为0.000,小于0.05,可得问卷结果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2)碎石图分析。运用SPSS23.0对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特征进行调查,并用碎石图对其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图1所示折线在成分数为3—4时由陡峭变得平稳,由于碎石图从陡峭到平稳对应的因子个数即为参考提取的因子个数,因此选择3—4个因子比较合适。

(3)总方差解释。经检验,KMO值在0.8以上,Bartlett检验的P值小于0.01,说明适合因子分析。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6。由表6可知,本调查问卷中各因素的解释量达到63.379%,说明此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结果显示因子分析的结果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3个,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25.445%,23.761%,14.173%,共解释了总变异的63.379%,方差解释率比较高,各因素内容可解释性较好。根据旋转成分矩阵结果,可将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划分为三个维度。

(五)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确立

通过上述的定性分析研究和数据分析验证,并通过向部分专家咨询,总结出驻村第一书记通用勝任素质能力模型。该模型包含三个维度共15项胜任素质能力特征指标(如表7所示)。其中,一级指标基本能力和辅助能力是外显型的,可以在派遣人选中进行甄选和培养;而品行特征属于内隐型的,比较难以衡量和评价,需要在甄选阶段加以重点关注。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应用价值

本文构建的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可以应用于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新形势下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选派甄选和培训环节。

(一)加强对选派干部品行特征的甄别和培养

驻村第一书记派遣常态化机制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加强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大局意识要放在首位。作为党的乡村政策的第一线执行者,驻村第一书记肩负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的重任。要把那些真正政治站位高、有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甄选出来,着重培养,提高驻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根据乡村特点,甄选合适的驻村第一书记人选

选拔驻村第一书记强调高学历和年轻化,而对派遣人选的专业特点、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等缺乏必要的甄选标准。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不确定性增加,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应该纳入派遣干部的综合能力考核中。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中的基本能力和辅助能力是外显的,比较容易甄选,可以以该胜任素质能力模型为依据。2021年辽宁省已经开始着手在驻村第一书记的选派中按照“科技干部配产业村、经济干部配经济薄弱村、政法干部配矛盾村、党政干部配软弱涣散村”的原则精准选派干部,以便更好发挥选派力量的效能。根据乡村特色进行人岗匹配,就是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带动作用。如在党建薄弱的乡村地区,甄选有管理工作经验的党务工作者;在产业发展薄弱地区,选派有农林业技术特长的高校教师和农林研究所人员。但值得注意的是,对有较好农业产业而缺乏市场的乡村,仅仅懂得经济还不够,还要考虑选派具有一定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的中层干部,他们可利用自身优势去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加大社会资源的引进力度。此外,还要最大力度改善目前选派干部中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缺乏农村基层管理工作经验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的现状。

(三)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能够为现有考核标准的细化提供借鉴

本研究构建的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以作为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绩效考核的基础。各地区可以依据不同的乡村特点,制定出不同地区通用胜任素质能力的侧重权重系数,多角度全方面评价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实际。进一步精准细化后的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考核标准对调动不同地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潜力,将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

随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工作重点的落实,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正在不断丰富,对新形势下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还需要进行实践追踪研究。本文在修订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时,选取的调查区域仅为辽宁省,缺乏其他区域的问卷。不同区域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位置不同,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通过扩大样本数量和范畴来进一步验证。此外,今后驻村第一书记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分类研究,从老工业基地对农村科技、党建和管理等实用人才的需求方面進行专项分析。[14]13因此,不同类型乡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用胜任素质能力模型的分类和细化也是未来需要继续关注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2-23(1).

[2]任志宁.扶贫驻村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研究——以广州帮扶湛江驻村干部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7.

[3]辽宁省委组织部.第一书记风采[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20.

[4]David.C.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5]莫彦芝.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Z2):36-39.

[6]方振邦,唐健.高级公务员胜任素质模型:国际经验及借鉴[J].行政管理改革,2018(12):81-86.

[7]黄颖,余秀江.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的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来自广东、广西、云南三省423个样本的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4):548-560.

[8]王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党组织书记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管理学刊,2019,32(5):38-46.

[9]王卓,胡梦珠.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胜任力与村庄治理绩效研究——基于西部5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管理学刊,2020,33(5):1-11.

[10]李蓉蓉.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干部胜任力研究——以山西省150名乡镇干部为考察样本[J].理论探索,2018(3):81-87.

[11]赵源.国际公务员胜任素质研究——以联合国业务人员和司级人员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8(2):137-142.

[12]陈芳,谢慧芹,盛艳燕.公务员结构化面试考官胜任力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2):13-19.

[13]吴俊明,殷昭仙.论我国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构成与提升[J].法学杂志,2013,34(6):45-52.

[14]刘晖.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

责任编辑  魏亚男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