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老师给的100 分

2022-08-26 09:56桂文亚
小读者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国文红楼梦课文

□桂文亚

邹老师给我们上国文课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邹老师春、夏、秋三季,都穿着同一件两截式灰布唐装,手里摇着一把纸扇;到了冬天,换上一袭藏青长袍,直到寒假。至于布鞋白袜,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离脚,很像是从中国水墨画里走出来的一位老仙人。

同学们似乎并不把老师放在心上,上课吵吵闹闹的。交代背诵的课文,没背;交代要写的功课,迟交;老师一开口,大伙就掩嘴直笑:“好奇怪的口音哟!又没听懂。”

老师一口浓重的乡音成为同学们理直气壮不用心听课的理由:反正是听不懂,听了不也是白听吗?

和许多满脑袋奇思妙想的中学女孩儿一样,上课的时候,我最是偏爱窗外。恰巧窗外的景色又是那样符合小说中的情境:一排绿杨柳迎风款摆,三两白蝶翩翩穿梭,天蓝得像一泓湖水,让我不想下课也难。

教室,一如囚笼,我,笼中的云雀,向往飞翔,飞翔。

也总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老师点起名来背书。

轮到我上台背书了,我赶紧起身,往讲台前跑去。

抽背书的时候,课堂总算安静下来,我开始大声地背诵:“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我背得那么顺畅,那么流利,老师满意地闭上眼睛,摇头晃脑,跟着背诵的节奏打拍子。背完了,老师高兴得“好,好,好!真是好孩子!”赞个不停。“才教的新课,不过一夜之隔,这孩子居然全读熟了。”

我得意地走回座位。老师哪里知道,早在小学四年级,爸爸已教我背会这篇《桃花源记》了。

从此以后,每逢课堂抽背,老师一定喊我,如果是小学时爸爸教我背会的古文,我稍一温习就可以背诵如流,那些没有教过的课文,即使偷懒不背,我也照样轻易过关。原因是,老师早已信任我了,只要我一上台,他就双目微闭,满心欢喜地听我朗声吟诵,殊不知,嘻嘻,我是照着他摊在讲桌上的课文,一字不漏地念一遍!

老师一向只管用心讲课,讲到国恨家仇,便紧握双拳,从右边教室门口一路跳到左边教室窗口;讲到忠贞之士可歌可泣的爱国事迹,就慷慨激昂,吟诗长啸。

老师声若洪钟,中气逼人,往往一声暴喝,我们以为他生气了,吵得像菜市场的教室立刻安静无声,原来却是老师融入千古历史,正与乱臣贼子力搏呢。

我始终弄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不会生气,不严加管教我们这堆上课光会说话、传纸条、吃零嘴、提早啃便当的顽皮鬼。老师只是尽心卖力地教课,恨不得把肠子掏出、心剖出来,而且是那样激动,激动得一堂课下来非得从第一排跳到最后一排,来来回回无数趟。

尤其令我们又高兴、又不明白的,是老师采取的“高分政策”。

国文是我们这所学校的重头课,特别是周记、作文,分量多,要求也严格。但奇怪的是,尽管老师批改的作文每篇都是密密麻麻的错别字一大堆,分数却都很高,即使作文再差,老师也通篇红圈,频频嘉许。(我是班上的学术股长,作文由我发给同学,免不了有偷看比较的毛病啦!)

而在那个年龄,分数的高低对我们通常有着心理上的影响——一门功课,如果受到老师重视,分数一高,读书的兴趣和信心也就油然而生,否则,再努力再有兴趣也不过挣来六七十分,久而久之,一定生疏没劲儿了。

老师的高分政策,看来很有效。

不少原本对国文缺乏信心和兴趣的同学,听见老师的真心美言,不禁惊喜交集,纷纷加紧脚步向前;而那些少数一心做着记者梦、作家梦的文学狂热者如我,更是受到无以名之的鼓舞,觉得自己真要好好努力,才不致辜负老师的期许,不禁凭着一股傻劲,天天埋头苦写。

翻开老师批改过的作文簿,上、下学年的作文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无题》《田园将芜胡不归》《春去也》《知更鸟的故事》《天涯未归人》《春归何处》这一类伤春悲秋的题目,回想起来,这又是老师的教学法之一。上作文课,除了列举四五个题目在黑板上任同学选择,也随我们自由命题,自由发挥。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不但自以为美地无病呻吟一通,还瞎编胡写了好几篇中年口吻的爱情小说。说也奇怪,七十多岁的老师,不但表示欣赏,还评为“写得情意缠绵,逸韵奇趣”呢!

记得有一年,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在联合报副刊陆续发表他对《红楼梦》的考证和评论,我也班门弄斧地在周记、作文本上发起谬论:“林语堂先生能写他敬佩的探春,我为什么不能写我欣赏的史湘云、刘姥姥?”

其实,《红楼梦》原是我小学五六年级时便有兴趣翻看的一本课外读物,加之爸爸书架上另有一本《红楼梦人物论》,两相参照,竟也看出些苗头来。

说真的,小小年纪,又哪里真懂什么红楼梦?大家都说林黛玉多愁善感,我也这般跟着怜惜;人家说王熙凤阴谋泼辣,我也就莫名其妙地讨厌起来;人家又说史湘云率真可爱,我看着看着果然觉得很可爱,也巴不得自己是她的化身了!

以致当我读到报纸上讨论的“红学”时,就自然而然卖弄起来,把各家“参考”来的看法,东瞄一点,西挪一点,写了一大篇“很有两下子”似的“综合什锦炒面”。

没想到,老师看了我的“大作”,竟把我视为一颗新发现的彗星,不仅立即推荐到校长成舍我先生那儿,还把文章交给校刊发表,更令我睁大眼睛也不敢相信的是,作文簿上堂堂批着“100 分”!

老师从此对我越发偏爱起来,学期结束,成绩单上的国文成绩,总平均竟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100 分!

虽然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何况是这看着简直过分的国文满分,但对我这样一个充满写作热情的小女孩儿来说,还有什么更能替代这100 分所包含的意义呢?

这100 分,代表着直追完美的精神标杆;这100 分,洗刷了我曾经几何零分、三角32分的自卑;这100 分,更赐给我追求成功、激励奋发的勇气!

当然,今天的我,仍旧十分怀疑自己究竟有多少能耐在文学的浩瀚烟海中出人头地,然而,也每在写作困境的边缘,不忘提醒自己曾经拥有这一个圆满的纪录!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一位仁慈的长者,赐给我全然的关爱与期望!

我也常反复回味,老师曾在学期结束后,特别在作文簿上留下的赠词:“满室芝兰吐异香,一枝独秀冠群芳。品高不与凡葩伍,文采风流叙雅章。”也唯有这帖激励剂,能继续支持我对自己的信心。

世事多巧妙,没想到,多年之后,我也返回母校任教国文。站在老师曾经站过的讲台上,重复老师曾经要我背诵的课文,我不禁一而再,再而三地咀嚼:老师那种只有宽容没有责备,只有鼓励没有压抑的教学法,是多么地温暖博大!

但我终究有很深的遗憾——对与老师有关的一切:家世、背景、兴趣、所学,甚至籍贯、年龄、住所—— 一无所知!

我所知道的,仅仅三个字,老师的姓名——邹子珍,和那早已泛黄的纸张上留下的几行清灵的字迹,以及,势必伴随我终生的精神标杆——100 分!

《快乐填字游戏》答案:

《小心穿帮》答案:

陶工穿着希腊服装。

猜你喜欢
国文红楼梦课文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别样解读《红楼梦》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