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来中药发热茶的中药药性探讨

2022-08-26 07:38吕瑞琳张建军王淳郑婷刘洋陈秀红张睦焓汤如莹费文婷王林元
环球中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药性风热挥发油

吕瑞琳 张建军 王淳 郑婷 刘洋 陈秀红 张睦焓 汤如莹 费文婷 王林元

发热茶为马鞭草科牛至木属植物Lippia javanica(Burm.f.)Spreng.,原产于非洲中南部,从埃塞俄比亚至南非以及印度热带次大陆均有分布,在我国未曾分布及引种。由于没有中文名记载,笔者取其使用最多的英文名“fever tea”,本意为用于缓解发热的茶叶,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具有发热症状的疾病,如流感、肺炎、疟疾等,故译名为“发热茶”。它收录于《Phytochemical Profiling of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outh African Plants》[1]以及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出版的《Medical Plants of the World》书中,作为柠檬马鞭草(lemon verbena)的相关属物种出现[2]。笔者基于文献归纳总结了发热茶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其在感冒、疟疾、腹泻、糖尿病等疾病中有较好的疗效[3-10]。本文依据文献研究,主要参考7篇综述文献和41篇药理作用文献等,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对发热茶的中药药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外来中药发热茶在中国的合理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研究依据。

1 发热茶的基本概况

1.1 发热茶的基源形态和生长环境

发热茶为多年生灌木,喜阳光充足的地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旱,生长于0~2350米海拔的林地、山地草原、常绿森林、大坝和沼泽地的边缘,能够高度适应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植被条件,甚至成为了道旁荒地、种植园、牧场的杂草。灌木约1~2米高,最高可达4.5米,叶子压碎后会散发出柠檬般的香味[11]。茎淡褐色,分枝具头状花序,花冠为白色到绿色。叶对生或3轮生,为披针形到长圆形。果实呈紫色或暗红色,干燥时呈深褐色[12]。见图1。

图1 发热茶的叶片和花

1.2 发热茶的应用情况及药用部位

发热茶多年来一直被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南非等)和亚洲国家(印度)用作草药茶和民族药物,但在我国无分布记载,也未曾应用和引种。

在传统医学应用方面,药用部位多用叶子制成的发热茶,被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外伤感染等方面,如感冒、咳嗽、发热、疟疾、腹泻等[4]。同时南非祖鲁人也将它的叶子用作草药补品和免疫增强剂,还用于治疗糖尿病[13]和皮肤感染[14]等。发热茶富含挥发油成分,多由叶提取,目前已有Miracle Botanicals、Rosemary Creek Essential Oils和Piping Rock等品牌的发热茶精油在亚马逊网站销售,见图2。另外,发热茶的叶、树枝和整株植物都可被应用于驱蚊和植物的害虫防治。在南非林波波省吉亚尼的农村社区,发热的叶被用来生产驱蚊蜡烛[15]。发热茶及其挥发油作为有机农药对黄瓜根结线虫[16]、油菜蚜虫[17]和红缘玻璃体成虫[18]等害虫均有杀灭作用。

图2 发热茶精油产品

在食品应用方面,发热茶能够作为佐料、凉茶和蔬菜使用。印度人会将其叶子和小枝与玉米、木薯、花生和茶叶一起煮或者作为蔬菜和肉或鱼一起食用[19]。发热茶制成的凉茶有柠檬或香草的香味,其不含咖啡因,且具有镇静和放松的作用[20]。在博茨瓦纳已经有发热茶为原料的品牌“Mosukudu”“Mosukujane”和津巴布韦的产品“Zumbani”作为凉茶销售[21]。见图3。

图3 津巴布韦凉茶Zumbani

在发热茶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所用的植物部位不完全相同,有叶、茎、嫩枝和根。因此在引入外来药用资源时应明确入药的部位。统计发热茶不同部位在临床应用文献中的比例、临床应用范围以及有效化学成分,如挥发油的提取部位。发热茶叶的文献占比约73%,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高达40余种,挥发油多以叶提取。综上所述,发热茶选择“叶”作为药用部位。

2 发热茶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机制研究

发热茶丰富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文献,是确定其中药药性最准确的依据。因此,笔者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将较为深入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机制研究加以归纳总结,整理如下。

2.1 化学成分

发热茶富含黄酮类、香豆素类、萜类、酚类、生物碱类成分,同时含有多种经典营养物质,如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4,7-8]。

发热茶具有独特的柠檬香气,富含挥发油成分。Hviid L等[22]对发热茶叶片的醇提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主要成分为黄酮、香豆素和挥发油三类。在挥发油中,鉴定出1,3,5-环庚三烯、a-蒎烯、β-水芹烯、桉油精、氧化石竹烯等。Ngassapa O等[23]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坦桑尼亚地区发热茶精油的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含有香叶醛、柠檬烯、樟脑、芳樟醇、β-石竹烯和月桂烯等。

在非挥发性成分中,Rimpler H等[24]分离出了具有抗氧化活性二萜环烯醚萜苷类成分。Ludere M T等[25]在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出抗疟活性成分a-吡喃酮。Asowata-Ayodele A等[8]测定了发热茶中具有清除自由基活性的黄酮类及多酚类化合物。毛蕊花糖苷是发热茶的抗菌、抗炎的代表性成分,Oyourou J N等[26]使用高速离心逆流色谱法对发热茶中毛蕊花糖苷进行纯化,并验证了这种物质抗真菌的活性。

2.2 呼吸系统疾病

发热茶的叶被用于治疗哮喘、感冒、肺炎、肺结核等疾病[27]。在南非,发热茶叶浸液口服治疗流感和呼吸系统疾病。在博茨瓦纳,人们吸入发热茶叶浸液蒸汽治疗感冒和咳嗽[4]。在津巴布韦,发热茶在治疗流感的COFSOL止咳糖浆中以Zumbani的名称出现。

实验研究表明,发热茶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与抗炎、抗菌的药理活性有关。Mfengu M等[28]研究发现发热茶通过降低鸡卵白蛋白致敏大鼠的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来抑制过敏性气道炎症,这可能与植物中存在酚类化合物有关。Viljoen A M等[29]通过对三种呼吸道病原体:肺炎克雷伯菌、新型隐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圆盘扩散试验,从而确定了发热茶挥发油的抗菌特性。除此之外,发热茶还具有抗结核分歧杆菌的作用,Mujovo S F等[30]利用放射性呼吸技术评估了发热茶所有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三萜羧酸,即洋地瓜酸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值为50μg/mL;类似研究中也有报道,在发热茶的叶提取物对耻垢分枝杆菌也表现出抑制作用[31]。

2.3 胃肠道疾病

发热茶的叶的汤剂,可以用来治疗霍乱、腹泻和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在莫桑比克、南非和津巴布韦,胃肠道疾病中霍乱、腹泻和痢疾是经常用草药治疗的疾病。在肯尼亚,叶煎剂被用作治疗腹泻。在南非,将其叶子碾碎,与冷水或热水混合,然后将混合物过筛,每天服用两次,可减轻腹泻症状[32]。

发热茶治疗胃肠道疾病不仅因其具有抗炎、抗菌的药理活性,还具有杀灭胃肠道寄生虫的作用。Samie A等[33]发现从发热茶精油中分离的薄荷烯酮具有显著的抗阿米巴原虫活性,能有效治疗阿米巴痢疾,半抑制浓度值为25 g/mL。

2.4 外伤、皮肤感染和皮肤病

在肯尼亚、南非、斯威士兰和津巴布韦,发热茶被用来治疗各种皮肤感染和损伤;在南非,发热茶的叶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疖、水痘、痱子、热性皮疹、麻疹、疥疮、抓伤、蜇伤和咬伤等[34-35]。在肯尼亚,新鲜叶子包裹在一个新伤口周围,以促进愈合[18]。

2.5 疟疾

南非的文达人使用发热茶的叶液作为预防疟疾的传统药物[36],相关实验表明发热茶对疟原虫具有抗性[37]。

Prozesky E A等[38]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使用抗氯喹的PfUP1恶性疟原虫株评估发热茶叶丙酮提取物体外抗疟原虫活性,IC50值为4.26μg/mL。Ayuko T A等[39]研究表明发热茶根部提取物对疟原虫的IC50范围在1.35~18.59μg/mL。

2.6 糖尿病

南非的著名草药补品Imbiza汤剂具有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发热茶是其原料之一[13]。Wm A等[40]测定了发热茶叶子水提物在白化小鼠体内的抗糖尿病活性,其所有剂量水平均显著降低口服和腹膜内途径的血糖水平,其原因可能是类黄酮的存在。这些多羟基化黄酮醇能促进脂肪细胞中的脂肪生成和葡萄糖摄取,具有模拟胰岛素的性质,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这些证据均说明了发热茶是抗糖尿病药物的潜在来源。

2.7 驱虫

在南非,发热茶被广泛用于驱虫,内服消除肠道蠕虫,外用消除蜱虫,新鲜或风干的发热茶树叶的煎煮液后可用于清洗或蒸汽感染虱子的身体部位[36];而在印度,整株植物被用来驱除家禽身上的虱子[41]。

相关实验验证了发热茶杀虫的药理活性。Magano S R等[42]评估了发热茶正己烷提取物对红鳍角鲨蜱成虫的驱避效果,发现107 mg/mL的驱避剂在1小时30分钟内驱避指数达到100%。Madzimure J等[43]发现发热茶叶提取物在10%和20%(w/v)对软胸蜱、牛蜱、透明蜱、扇头蜱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2.8 预防疾病、抗衰老

发热茶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可使人体免受自由基的伤害,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缓解人体衰老的作用。Suleman Z等[44]研究发现发热茶叶的水浸液能够减轻铅诱导的大鼠氧化性脑损伤,提高整体大脑抗氧化状态(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减少脂质过氧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Muchuweti M等[45]研究发现发热茶的乙醇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抑制率为74.4%。Bhebhe M等[46]认为发热茶的抗氧化活性是基于磷脂过氧化能力的抑制作用。而发热茶能够清除自由基与所含有的酚类化合物有关,因为这些化合物具有理想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构[47]。

3 发热茶的药用功效与主治探讨

中医药自古以来就有吸纳外来药物为己用的传统,为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引入外来中药需要赋予中药药性。笔者以王林元等[48]提出的新外来中药现代研究范式的系统思想为理论指导,使用张建军等[49]提出的“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研究路径,基于临床应用、药理作用文献和中医药理论探讨发热茶的中药药性,为科学有序开发发热茶用于中医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3.1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

发热茶顾名思义,对于治疗发热相关疾病具有突出作用,比如感冒、肺炎、肺结核等。相关文献表明,发热茶对于辅助改善肺炎常见的壮热、咳喘、痰黄、胸痛等症状有效,该类症状多属于中医的痰热郁肺证。发热茶对于肺结核表现的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症状,即多属中医的肺肾阴虚、虚热灼伤证有改善作用。因此,推断发热茶具有清表热和里热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风热感冒(常表现为发热重而恶寒轻、咳嗽、咽干等),因风热之邪犯表、卫表不和,风热之邪犯肺、肺失宣降所致。因此,发热茶具有疏散风热的功效。

3.2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泄痢、湿疹湿疮

发热茶内服能够治疗痢疾、腹泻,外用治疗热性皮疹、麻疹、疥疮等。《证治汇补·痢疾》云“肠癖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痢起夏秋,湿热交蒸,本乎天也”,表明痢疾常为湿热内蕴所致。而皮肤湿疹湿疮是由于风热湿毒和瘀血凝结于肌肤,聚而不散形成。由此推断发热茶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3.3 杀虫截疟,用于虫积腹痛、疟疾寒热

发热茶对体内和体外的害虫均有杀灭作用,如肠道的蠕虫和体外的虱子、蜱虫等。另外,发热茶长期用于治疗疟疾,并对恶性疟原虫具有明显的抗性。由此推断发热茶具有杀虫截疟的功效。

4 发热茶的性味归经探讨

4.1 归肺经

临床研究表明,发热茶可用于治疗感冒、哮喘、咳嗽、肺炎、肺结核和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黄帝内经》有言:“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上述疾病中常见的恶寒、咳嗽、气喘,均与肺卫之气郁闭、宣发肃降功能失调有关,病变在肺。因此,发热茶可归于肺经。

4.2 归大肠经

发热茶可用于治疗霍乱、腹泻和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的病位都在大肠,多因湿热疫毒郁积肠中、气机不畅、运化失司导致热毒壅盛、气血瘀滞。“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的主要功能为传导糟粕,排泄功能失常则会引起腹泻等疾病,因此,发热茶可归为大肠经。

4.3 味辛、苦

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发热茶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中萜类成分。挥发油成分气味芳香,属于辛味。“辛能散”,辛味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达疏散风热之功效。发热茶多用于治疗感冒,这也符合其功效。此外,由于发热茶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和苷类物质,此类物质具有苦味。苦能泄、能燥,而发热茶止泻痢、祛湿疹,表明其有燥湿之效。因此推断发热茶具有辛味和苦味。

4.4 性凉

发热茶以其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得名。所治疗的发烧、感冒、肺炎、肺结核、痢疾、疖、痱子、热性皮疹等,从中医理论认识,均与热证有关。同时,发热茶能够抗炎,炎症的红、热、肿同样属中医热证范畴;发热茶具有降血糖的药理活性,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过食肥甘厚味会导致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多为气阴两虚有热之证;以上说明发热茶可治疗热证。根据“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理论,发热茶具有“寒凉”的药性。并且发热茶一直以来被作为食品如凉茶长期使用,不应具备大寒的药性。因此,推断发热茶其为性凉。

5 发热茶的安全性评价及用法用量

5.1 安全性评价

Madzimure J等[50]评估了发热茶叶水提取物的安全性。在48小时内,以12.5%~37.5%(w/v)的发热茶叶水提取物灌胃4 mL的所有小鼠都处于昏睡状态,总死亡率为37.5%。小鼠的嗜睡现象可能由于提取物中黄嘌呤过量产生的镇静作用。此剂量换算LD50为50000~75000 mg/kg,根据GB15193.3-2014毒性分级标准,属于无毒的等级。但是,发热茶会导致牲畜肝脏损伤和光敏细胞损伤,长时间使用高剂量发热茶具有潜在的危害性[51]。Ayuko T A等[39]使用盐水虾细胞毒性试验评估了发热茶叶甲醇提取物具有毒性,LC50为(1138±1.33)μg/mL,研究结果说明发热茶服用低剂量是安全的,若以非常高的剂量食用,可能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综合服用剂量与毒性等级判断,推断发热茶为无毒。

5.2 用法用量

Artwell K等[52]通过检测微量元素以及重金属研究了发热茶叶提取物的每日推荐摄入量,推荐每天一杯250 mL(2 g叶干粉)发热茶水浸液为佳。Mfengu M等[28]在发热茶抑制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大鼠实验中,高剂量(100 mg/kg)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相当于成人日服用生药量1 g左右。

依据发热茶津巴布韦当地人用历史,所用嫩叶宜春末夏初采摘,除去杂质,洗净,阴干储存。因此,以具有明确给药剂量的实验文献为依据,暂定发热茶的人体内服剂量为每日1~2 g。依据中医芳香类药材的传统煎煮方法,发热茶不宜长时间煎煮。

6 发热茶中药归化总结

6.1 中药药性小结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表述方式,发热茶的中药药性表述如下:发热茶,马鞭草科植物发热茶Lippia javanica(Burm.f.)Spreng.的干燥叶,春末夏初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

【药性】辛、苦,凉。归肺、大肠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热燥湿,杀虫截疟。

【应用】适用于风热感冒,湿热泻痢,虫积腹痛,疟疾寒热;外治湿疹湿疮,蜱虫。

【用法与用量】1~2 g,水煎服或开水泡饮。外用适量。

6.2 中药药性研究总结与展望

发热茶主产于非洲。非洲药用资源种类繁多,有丰富的临床应用历史和经验,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非洲《依伯本草》中就有大量的天然植物记载。在此基础上开展天然药用资源“中药化”研究,进行新外来中药的品种挖掘,意义重大。其中线叶金雀花[53]、非洲臀果木[54]、非洲马铃薯[55]等非洲本土药用植物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发热茶应用历史悠久,开发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没有分布和引种,未来可以进口天然药物、保健食品新原料、新食品原料等形式引入[48]。

发热茶味辛、苦,闻之有柠檬香气,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和苷类成分。而以挥发油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多具有芳香药性。芳香药的主要作用为避秽防疫、解表散邪、化湿去浊、通窍止痛、行气活血和开窍醒神,常见的有广藿香、香薷、薄荷、苍术和厚朴等[56]。临床上,发热茶有疏散风热、清热燥湿和杀虫截疟的功效。因此,发热茶符合芳香药避秽防疫、解表散邪、化湿去浊的特点,具有芳香药性。

发热茶多以叶入药,与之功效近似的叶类中药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记载,桑叶疏散风热,枇杷叶清肺止咳,大青叶清热解毒。其中同科植物的药性相似,如发热茶与马鞭草科的马鞭草均性凉、味苦,能够治疗痈肿疮毒和疟疾等。在配伍应用方面,发热茶能够配伍金银花、连翘治疗风热表证、疮痈肿毒,亦可配伍黄连、白术除湿止泻。

本文对非洲植物发热茶进行了文献研究,明确了药用植物基源和药用部位,赋予了发热茶中药性能,用以指导与中药配伍应用。对发热茶中药药性进行探讨,对于研究和引进国外药用植物,进一步扩大中国本土中药药源将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药性风热挥发油
升血小板胶囊中连翘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安徽产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牡丹根皮挥发油工艺*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热伤风,喝薄荷粥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木香中的挥发油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