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产学研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2022-08-26 09:12何玉华何璐含王春清邓佳玫赵立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育人专业

何玉华,何璐含,王春清,邓佳玫,赵立峰,何 槊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132109;2.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大连 116600;3.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 130118)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即“以结果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该理念最早在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后,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直到本世纪初才引入国内[1]。产学研协同育人使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三者实现优势互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2]。应用型本科院校在OBE理念下开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利于高校对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清晰的脉络,从而使高校与时俱进地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人才,促进学科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3]。在OBE理念下,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学生可以有更多与专业人士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企业学习到相关的实践技能,使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来选择需要的人才,为企业提供人力储备[4-5]。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胜任经济动物生产及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相关岗位和岗位群的需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同样需要构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实践育人模式来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以产促学、以研促产、产研助学,以教学为核心,以科研和生产为桥梁,突出产学研融合,形成紧扣畜牧产业办专业,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1 构建OBE理念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基于OBE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注重成果的产出,从课内实验、教学实习、核心技能训练等方面来渗透创新创业思想,并且通过产学研环节来实施。共建OBE模式下突出成果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建构以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产学研合作机制四维模型

1.1 与生产企业合作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与新农科匹配度很高,通过产教融合,与养殖场、饲料公司等单位建立联系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是必不可少的。

1.1.1 服务省内企业 通过与相关的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推动产业的发展[6]。为江苏波杜农牧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东大鹿业、大安市骞赫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的员工举办技术培训,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7]。另外还与企业合作、产教融合,建立了茸鹿、肉牛、肉羊、蛋鸡、猪养殖的助力乡村振兴的专家工作站,结合生产环节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

1.1.2 辐射周边省份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教师根据研究方向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吉林省及周边省份的相关企业进行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同时结合专业实训、实习,比如到大连名门种貂有限公司、辽中县惠泰种貂培育基地进行实习,进行水貂阿留申病的检测,使企业存在的困难迎刃而解,学生在实习和实训中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双赢。

1.1.3 企业培训学生 企业可根据行业需要,以选修、讲座、在线授课等方式为学校学生建立“虚拟班”,开设相关内容。

1.2 与一流科研院所合作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与一流科研院所对接,能够开拓视野,提高科研水平[6]。利用左家校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左家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可以与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类研究课题组等科研院所合作。师生通过与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及合作,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一流科研机构的科研平台也会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6]。科研单位也可以为师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举办培训、讲座、夏令营等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和科研应用能力。

2 建设产学研实践基地

基于OBE理念下进行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整合社会资源、开发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实践铺平道路;构建OBE理念下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保证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独特性和实用性,为一流专业建设添砖加瓦,适应新农科建设发展需要[8-9]。

2.1 共建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

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波杜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共建吉林省反刍动物精准营养与智慧生态养殖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快速提升了师生的科研能力。通过产学研项目合作研发建立了课题组机制,吸纳学生参与研究,提升了技术转让与成果转化的水平。

2.2 开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理事会议及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和企业教师兼职授课等方式加强与畜牧业企业的联系,不断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切实提高实习效果。拓展经济动物产品加工部分内容,基于OBE理念以成果为导向让学生进行经济动物产品(貂油护手霜、貂尾巴钥匙链、蜂蜜鹿茸片、鹿花盘粉等)的开发和设计,并且在左家校区展销。

2.3 校内开发养殖示范区

在学校的畜牧场开辟小规模散养示范区,丰富左家校区实训基地的动物品种和数量,如金丝猴、鸵鸟、天鹅等,满足设计性实验、实习的需要。完成三区一湖养殖规划:(1)小规模散养示范区。改造4座大棚进行庭院式小规模散养示范。包括水禽、麻鸭及籽鹅示范区;土壤微生物改造示范区;本地土鸡示范区;林蛙全人工养殖示范区。(2)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示范区。(3)适度规模化养殖及科研实验动物示范区。(4)野生水禽观光湖。

2.4 成立学生社团——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在动物科技学院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于2019年5月15日自发创建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学院唯一一支志愿公益类协会,协会现有成员66人,协会由2名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3 开发OBE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实施载体

3.1 产学研项目合作研发

产学研合作研发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科研项目或课题为载体,共同开展科技研发,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基础开展的知识创造、科研开发、技术转移及应用等协同研发和创造活动[7]。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将依托吉林省反刍动物精准营养与智慧生态养殖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波杜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开发。

3.2 技术转让与成果转化

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的申请,已经有2项实用新型专利转让给江苏波杜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将胆碱和过瘤胃淀粉的研究成果在长岭县种马场等养殖企业进行推广和转化。

3.3 有计划安排学生实习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前联系好相关的企业并做好计划,有组织地派相关带队教师和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尤其是在动物生产的关键时期。通过到企业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完整的有机结合,专业技能更加牢固。

3.4 吸纳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随着对外联系的不断加深,课题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所以就需要吸纳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不断壮大,人员组成包括教师、硕士生(与吉林农业大学、北华大学、广西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给予学生发挥潜力的空间和权力,让学生大胆设计和实施,真正让学生去锻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二者有机融合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4 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OBE培养模式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师资队伍水平也关系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教师的学识和阅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国内外访问学者、国外短期培训、合作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视野与职业发展能力。通过下厂锻炼、横向课题研究、企业活动,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与企业背景。

近年来已经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柔性引进客座教授指导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引进新西兰国籍教授1人,引进35~40岁教师3人(2020年引进教师1人,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2021年引进专业教师2人,研究方向均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19-2021年新增外聘教师3人,分别为吉林医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回聘退休教师1人,于2019年立项国家自然基金,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21年启动动物科学系青蓝工程,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通过教学观摩、助课、试讲和青年教师导师制等环节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今后结合我校申硕攻坚及审核评估工程,拟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3~4人。在前期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国际化人才战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扩大专业的影响力,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5 举办四段循环式创新创业大赛活动

我国畜牧业资源丰富,毛皮动物、梅花鹿、珍禽、药用动物等畜牧产业已成为长白山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随着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集约化,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成为影响相关产业领域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

根据OBE创新人才培养需求,设置四段循环式创新创业大赛,不局限于对优秀的学生进行特殊训练,还要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训练。组织培训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和项目,做好前期准备,优先推荐有项目研究基础的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生命科学大赛,激发学生把学术知识转换成实践能力及相应的产品及成果[8]。

(1)酝酿培育:通过班级、实验室、课堂、学业导师等不同途径,引导和发掘创新创业的“创意”,指导学生进行项目探索和实施[10]。

(2)指导筛选:通过以系或者支部的名义进行初赛的筛选,发现弊端和问题,不断改进,为决赛做准备,同时要考核队员的心里素质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

(3)竞技决赛:在专业范围内或者学科范围内进行比赛,并结合评选过程积极开展进一步孵化和落地工作,并参照一些比赛的要求和进程进行实施,比如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动物科学类全国大学生竞赛等[11]。

(4)经验总结: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对一年的创新创业比赛进行总结和研讨,希望下一个周期的比赛能够扬长避短,不断改进。近年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比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6 结 语

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是国家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趋势,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基于OBE理念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将高校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使高校育人模式和教学理念得到升华,企业不仅为培养“双师型”教师、为学生参与科研与实践教学等提供重要平台,也会为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产学研育人专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