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与实践探析

2022-08-29 07:30贝纪宏陈皎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重庆市毕业生政策

贝纪宏,陈皎娇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

0 引言

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将创新发展理念列为首位。重庆市2020年人均GDP突破8万人民币,成为青年创业就业的热土。同时,重庆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拥有60余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20余所,为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重庆市为高校学生开辟创新创业园区,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根据《2020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本科生自主创业人数占全体本科毕业生比重为2.1%(2015届)、2.1%(2016届)、1.9%(2017届)、1.8%(2018届),1.6%(2019届),本科生创业率稳定在2%上下,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的稳定类别,创新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之一,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展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

根据重庆市教委2018-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显示,自2020年,重庆市教委对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部分将“自主创业”这一项单独列出。重庆市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显示:重庆市普通毕业生自主创业占比为1.15%,其中研究生占比0.445%,本科毕业生占比1.39%,专科毕业生1.02%。[1]本文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是指各级各类公共部门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而颁布的有关资金扶持、技能培训、专业教育、学分转换等各相关类别的政策总和。本文中所涉及的政策是指政策的广义概念,包含各相关部门颁发的相关管理办法、实施意见、通知等各类文本形式。

1 重庆市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与实践概况

重庆市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与实践在主题、内容、形式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在重庆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地处成渝经济圈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同时提出了建设“五座城”:中部历史母城、东部生态之城、西部科学之城、南部人文之城、北部智慧之城。在融入参与重庆市“五座城”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与实践迎来新的契机。

1.1 重庆市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原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现为重庆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均出台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其政策内容涉及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点群体创业、创业贷款、大学生返乡下乡人员创业政策等相关政策。

重庆市政府近年来出台多项利好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包括但不限于:逐步构建政策扶持体系、建立大学生资助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策、收费减免政策、不断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自主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完善创业教育、技能培训、建立服务机构和创业孵化基地;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方面面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创新人才培养、开设课程、学籍管理规定。在财税政策上有资金:免息贷款、项目补贴等政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培训可以获补贴;大学生创业政策服务毕业2年内创业可申领补贴。表1(P86)为重庆市近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部分政策一览表。

表1 重庆市近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部分政策一览表

1.2 重庆市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

在具体实践方面,“到2017年,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制度成果,建成20个高校示范性众创空间。到2020年,以高校众创空间为标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具有重庆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2]

在论坛活动方面,重庆市举办互联网+、挑战杯等比赛外,还举办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泛海扬帆—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大学生创业者创始人培训计划、重庆市创业生态峰会等。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不同高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以重庆大学为例,“重庆大学将立德树人与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多维度、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中国特色重大风格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通过第一课堂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基本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实施个性化培养,提供多种创新创业实践资源,为学生自我提升、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3]

2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重庆市创新创业政策在宣传引导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线上一站式创新创业政策平台未建立,面向用户理念的信息平台未建立。创新创业政策实效性的检验与评估滞后,关于政策有效性的扎根性研究较少。创新创业教育泛化,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创新创业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有待加强,校企合作、政府联动不足,大学生参与意愿低、心理建设有待加强。

在后续的政策实践中,建议: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建立创业信息平台。搭建网络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二要建立健全创业教育基金、创业资助和创业导师体系;三要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政策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深入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创业政策成效定期回头看。四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搭建教育引导创新,政策鼓励创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

猜你喜欢
重庆市毕业生政策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政策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政策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助企政策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政策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