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中以活动为载体育人的路径探索

2022-08-29 09:27许姗姗
辽宁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小团体班会双减

许姗姗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构建教育良好生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双减”政策的落地不仅仅是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即包括育人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各个部分的转变。因此,虽然“双减”文件直接关涉义务教育阶段,但对于高中阶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班主任有必要探索“双减”背景下高中阶段以活动为载体育人的多重路径。

生态理论认为,生态是一个系统,系统内各要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教育生态包括教育主体及其周围的环境,教育主体受到由内到外的微观、中间、外部和宏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微观系统中的父母、同伴、学校;中间系统中的家庭、社区、日常环境;外部系统中的地方的经济、政策、文化,以及校外教育机构、社区服务、媒体;宏观系统中的意识形态、文化与亚文化、社会环境等,都在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影响个体的发展与成长。这提示我们,只有多重因素考量、综合平衡、和谐发展,才能塑就一个良好的生态教育圈。而教育生态失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筛选而轻成长。如果教育过于注重筛选功能而忽视了根本层面上的成长功能,就会本末倒置。因此,作为德育的主阵地——班级,可以通过特色活动的展开因势利导,重塑良好的生态教育圈。具体路径见图1。

图1

一、聚焦个体,多元活动

(一)以综合素质评价倒逼多元活动展开

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将教育解释为: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做善也。可见,教育既传授知识,也培养人格。人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出发点。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只有单一的养分,势必会引起营养不良。因此,学校教育应当摒弃“唯升学”“唯分数”的评价标准,而是使用多元评价标准。例如,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可以更好地进行个性化评估,用伴随式的数据采集方式完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用多元评价体系倒逼学生多元活动的开展,能够给予学生多重养分,助力其全面成长。

基于此,笔者创设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年终总结”班会。要求每名学生展示本学年自己填报“综评”系统中最有趣的或最有意义的一条内容与大家分享。学生分享过后,其他同学随机点评。同学们分享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如:坚持每日打卡运动;“一二·九”戏剧节上扮演角色;值日期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助力班级获得流动红旗;学习小组轮流主持班会;等等。多样的生活背后是多个舞台、多元评价。类似的还有学生基于学科知识的游戏型班会,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学科知识的游戏型班会

(二)以时间管理效力提升内在动力

“双减”政策下,要求学校通过提升教学效率、精心挑选教学内容、统筹科目作业布置来降低学生不必要的课业压力。事实上,通过精简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要达成同样的甚至更好的学习效果,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层考验。因此,以时间管理效力为切入口,提高学习效率,可为“双减”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学习时间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角度的交汇、多方法的融合。第一,将人生规划设计与时间管理相结合,让学生先感知“时间”,这可以在班级外围空间布置上体现。班级空间布置时可以开辟一面墙,张贴学生自己画的“时间线”——让学生思考,假若人生有70 年,那么如今自己在坐标轴的何处?以前的时间轴上,精彩的三个重要事件是什么?以后的时间轴上,设想重要的三个事件又是什么?当学生将“时间”具体化为时间轴后,便对它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和预知,以此可以达到反向激励自我时间管理的目的。

第二,利用主题班会普及时间管理的相关方法。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形成比较随意,与年幼时的习惯有关,而时间管理实则是一门关乎每个人终身发展的科学。因此,利用班会为学生讲解一些时间管理知识是重要的。可以将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80/20 原则”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也可以借用一些先进的时间管理软件等完成时间的外部管理工作。

第三,应当帮助学生养成时间管理的学习习惯。比如,班级推广使用“每日计划本”,带领大家记录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并进行“任务清零打卡”活动;小组内部互相监督“每月任务完成清单”,通过对每月的综合素质拓展活动任务进行合理安排,估算自我生活版块分配的各个时间。

第四,引导学生摆脱情绪性拖延。对高中生来说,情绪管理能力较差而导致的情绪性拖延和焦虑的情况较多。因此,班主任应在平时的教育中更多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可以和家长联合,及时地发现和避免学生因为长期情绪表达受挫而影响情绪调控能力的问题。

二、联结团体,分类活动

学生在班级内绝非独立地存在,他们往往以“团体”的形式出现。实施“双减”之后,教学过程要减负增效,那么面对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阶段性、不平衡性等诸多问题,班主任和教师可以借助“小团体”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班级的小团体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类。正式小团体即班级的各种“小组”。在以往的“小组”中,班主任大多进行异质同向分组,开展合作互助学习。比如按照学习成绩对学生分类,然后根据分类跨类结合,制订帮扶计划,进行捆绑式评价。这样的正式小团体容易忽略学生的意愿、兴趣和性格特征等。因此,班主任可以借力“非正式小团体”这一基于性格、兴趣等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从而分类地开展活动。

例如,笔者所带的班级中有几名艺术特长生,他们为了准备在高三参加编导类艺术特长考试,自发组成了一个“非正式小团体”。该团体成员的共同特点是:文化课水平较低、艺术素养较高、对电影电视有着浓厚的兴趣、全力以赴准备艺考。针对这几个特点,班主任一方面从兴趣出发,让他们在班级内利用班会给大家讲解电影电视的有关知识,调剂较为紧张、枯燥的高三生活;另一方面,与任课老师沟通,利用自习等在校时间有效补习学生落下的文化课。

再如,班级的女生往往会组成“小团体”,班主任可以让她们负责承办“女生的成长”系列班会,反观自身,积极成长。班会“做最好的自己”,引领女生分析人际交往特点;班会“送给最美的你”,引领女生挖掘自身优点;班会“魅力20/30/40”,引领女生学会树立成长目标。

以上都是通过联结团体的方法,关注并引领班级的非正式小团体,从而有效地在“双减”背景下尊重学生的意愿和特点,分类地开展学习等各项活动,最终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能量,为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有效服务。

三、拓展整体,特色活动

教育生态包括教育主体及其环境,教育主体的发展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依赖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场域的科学和谐发展。从长远来看,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可以在素质拓展、品德培养、闲暇教育等方面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或接近成年,身心发展日趋成熟,这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理性沟通、协同育人、和谐关联提供了客观条件。

班主任在构建和谐整体生态圈中,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所带班级的特点,发挥优势,创建特色活动,寻找情感联结,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体。对笔者所带的班级而言,学生新高考选科偏文,情感细腻内敛,学生家长多数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因此家长和孩子间沟通能够达到高质量的深度交流。基于此,笔者策划了“素笺尺素——班级书信漂流瓶”系列活动,借力家长的智慧助推班级和谐文化生态圈的建构(见下页表2)。例如,在“价值塑就”主题中,笔者开展班会“家书中的七十年”,邀请家长一起相聚云端,让家长和学生的场域彼此濡染。环节一:共赏家书小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环节二:“风雨如磐,勇为人先”,共同研讨家书中的时代风貌,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共享一封信,讨论时代精神。连线云端家长,丰富书信后的故事。环节三:“民族复兴,长空雄鹰”,生成“我和我们的时代精神”,以奋发之志,书写无愧的明天。

表2 “素笺尺素——班级书信漂流瓶”活动方案

除了家庭的良性沟通外,对于生态圈中的“社会”也应积极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例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借助党史和社会新闻事件,开展特色活动(见下页表3)。

表3 “学史崇德、悟思笃行”党史学习活动设计表

通过以上党史学习的活动情境设计,以及家庭特色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思接百年、视通万里。通过创建诸如“书信”这类的特色活动,给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创造了契机,提供了深度交流的话题和可能性,而它本身的德行塑就也是长远育人的重要环节。

“双减”对于高中阶段的育人来说,呼唤一种深度育人、全面育人、个性化育人的理念转变。在班级中通过多元、分类及特色的活动创设,可以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让班级焕发出自然而生动的力量,让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态圈更和谐有效。

猜你喜欢
小团体班会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引领班级小团体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