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胞物与:母鸡·母亲·母爱
——《母鸡》教学实录

2022-08-31 12:57王崧舟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7期
关键词:鸡雏聋人慈爱

文|王崧舟

一、还原情境,构建场域

(课前板书课题:母鸡)

师:孩子们,一起看大屏。

(出示老舍先生照片及简介)

老舍(1899—1966 年),原名舒庆春,“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多篇(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经典著作。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老舍先生的介绍。(生读)

师:读得真好!孩子们,老舍先生的介绍,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边说边在课件上隐去介绍的文字。生说)

师:孩子们,其实你们所讲的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老舍先生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位大作家。但是,有一年,这位大作家却碰到了一件烦心事。什么事呢?

师:(出示母鸡照片)原来,那一年,老舍先生的夫人在自家院子里养了一只母鸡。这只母鸡的出现,一下子打破了老舍先生原本平静的生活。为什么呢?你们听。

(播放母鸡“嘎嘎”的叫声)

师:当时,老舍先生正在安静地读书。母鸡这叫声一出来,你说烦人不烦人?

生:烦人。

师:这还不够,继续听。

(播放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

师:当时,老舍先生正和他的朋友在客厅里讨论剧本,聊得正在兴头上。母鸡这叫声冷不丁就出来了,你说讨厌不讨厌?

生:讨厌。

师:更要命的是——你们听。

(播放母鸡下蛋时的叫声)

师:当时,老舍先生正在自己的书房里安静地写小说,那小说的思路刚刚出来,母鸡这叫声突然就来了,而且没完没了,你说可恶不可恶?

生:可恶。

师:换了你,怎么办?(生说)

师:我完全理解你们的心情。但老舍先生是一个文化人、文明人,像你们这样对母鸡动武的事,他绝对不会做。怎么办呢?不能动武,只能动文。于是,老舍先生就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写了一封投诉信,把母鸡的“罪状”一条一条写下来,然后交给夫人,请夫人不要再养母鸡了。你们看,这就是老舍先生写的投诉信。(出示,师生对读)

二、围绕“讨厌”,品读事例

师:就这样,一封投诉信,老舍先生把母鸡告到了夫人那里。没想到,夫人根本不为所动。她说,老舍先生的投诉只有意见,没有具体事实。孩子们,假如你来写这封投诉信,你会怎么写?你会把哪些内容写到信里去呢?

生:我会把母鸡讨厌的事实写进去。

师:写清楚具体事实。

生:我会把自己讨厌母鸡的那个感情写到信里去。

师:除了写清楚具体事实,还可以把感情也写进去,那就更有说服力了。那我们就一起来帮帮老舍先生,把他的那封投诉信写得更有说服力。

师: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你觉得母鸡的哪些事情确实令人讨厌,必须作为具体事实写进这封投诉信里。

(出示,生默读课文)

活动一:帮帮老舍先生写好投诉信

1.找一找:母鸡有哪些令人讨厌的具体事实。

2.注一注:在具体事实的旁边写上对应意见。

1.品读母鸡的“大声喧哗”。

师:应该都找到了吧?来吧,咱们一条一条来。第一条,大声喧哗,具体事实在哪里?

生:第1 自然段第二句。(生读)

师:也找到这一处的,举个手。(生纷纷举手)没错,这就是母鸡大声喧哗的事实。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语句,生齐读)

师:孩子们注意到没有?“嘎嘎”写的就是母鸡大声喧哗的叫声。看一看,“嘎嘎”出现了几次?

生:无数次。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从前院到后院,从后院再到前院,这样一直叫下去。

师:有一个词说明了一切。

生:“没完没了”。

师:“嘎嘎”的叫声没完没了啊!你听,它由前院——

生:嘎嘎到后院。

师:由后院——

生:再嘎嘎到前院。

师:结束了吗?没有结束!你再听,它由前院——

生:嘎嘎到后院。

师:由后院——

生:再嘎嘎到前院。

师: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任何理由。你们说,母鸡讨厌不讨厌?

生:讨厌。

师:我请一位同学朗读大声喧哗的事实,其他同学齐读最后那个词。哪个词?

生:讨厌。(一生朗读写母鸡大声喧哗的具体事实,其余学生齐读“讨厌”)

师:把“讨厌”这个词写到作业纸上。只写一遍,注意位置,注意结构。(出示田字格中的“讨厌”,生第一次写)

2.品读母鸡的“无病呻吟”。

师:现在我们继续找第二条具体事实:无病呻吟。在哪儿?

生:(读)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师:这就是母鸡令人讨厌的第二条具体事实:无病呻吟。(出示语句)

师:你们注意听,这个时候的母鸡不再是大声乱叫,而是——

生:细声细气的。

师:细声细气是因为母鸡有什么心事吗?

生:不是。

师:这个时候的母鸡不再是前院后院地乱窜,而是——

生: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

师:怎么走呢?

生:颤颤巍巍地走。

师:颤颤巍巍就是哆哆嗦嗦,就是摇摇晃晃。颤颤巍巍是因为它生了什么病吗?

生:不是。

师:没有心事,它装什么细声细气呢?没有生病,它装什么颤颤巍巍呢?这就叫无病呻吟。无病呻吟的母鸡,讨厌不讨厌?

生:讨厌。

师:读出你的讨厌来!(生读)

师:读得真讨厌!注意到没有?这句话中有个词挺难读。(出示“小疙瘩”)

师:你带着大家好好地读一读这个词。(生分次读)

师:很好。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母鸡无病呻吟的事实,其他同学在最后一起朗读“讨厌”。(一生朗读母鸡无病呻吟的具体事实,其余学生齐读“讨厌”)

师:把“讨厌”这个词再写一遍。注意姿势,注意眼睛。(出示田字格中的“讨厌”,生第二次写)

3.品读母鸡的“欺软怕硬”。

师:现在来看第三条:欺软怕硬。哪位找到了第三条具体事实?

生:在第2 自然段。(朗读)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咬下一撮儿毛来。

师:没错!这就是母鸡令人讨厌的第三条具体事实:欺软怕硬。(出示语句)

师:它害怕谁?

生:母鸡现在害怕公鸡。因为公鸡比母鸡强。

师:没错,这叫怕硬。但是,它又会欺侮人。(出示“欺侮”)

师:我们一起读。

生:欺侮。

师:凶巴巴地读。(生读)

师:恶狠狠地读。(生读)

师:它凶巴巴地欺侮谁?

生:这个母鸡欺侮我们最忠厚的鸭子。

师:为什么欺侮鸭子?

生:因为鸭子比它弱。

师:它还恶狠狠地欺侮谁?

生:欺侮别的母鸡。

师:为什么欺侮别的母鸡?

生:因为别的母鸡也比它弱。

师:你们看,比它强的,它害怕;比它弱的,它欺侮。这就叫——

生:欺软怕硬。

师:欺软怕硬的母鸡,讨厌不讨厌?

生:讨厌。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母鸡欺软怕硬的具体事实,其他同学像刚才那样,在最后一起朗读“讨厌”。(一生朗读写母鸡欺软怕硬的具体事实,其余学生齐读“讨厌”)

师:把“讨厌”这个词再写一遍,能默写的最好默写。(出示田字格中的“讨厌”,生第三次写)

4.品读母鸡的“自我炫耀”。

师:现在来看第四条:自我炫耀。哪位找到了第四条具体事实?

生:在第3 自然段。(朗读)到下蛋的时候……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师:没错!这就是母鸡令人讨厌的第四条具体事实:自我炫耀。(出示语句)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师:我觉得这条事实说得有点过头了。真的,你想,什么人?(出示“聋人”)

生:聋人。

师:聋人,他听不见呀!聋人怎么可能被吵得受不了呢?过头了,绝对过头了,是吧?

生:不是的,因为母鸡下蛋的时候,实在是叫得太狂了。

师:叫得再狂聋人也听不见呀!

生:因为聋人听不见,但他看到这个母鸡,心里就会感觉非常吵。

师:这里明明说“吵得受不了”,可没说“心里感觉非常吵”。孩子们,聋人明明听不见,但有人偏要说“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生:叫夸张。

师:是的,聋人怎么可能会被母鸡吵得受不了呢?这样写,显然是在——

生:夸张。

师:用“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来夸大母鸡的什么?

生:叫声。

师:其实,敏感的同学马上就会发现,这句话中还有一处也是在夸张——

生: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

师:怎么可能?就母鸡的这点叫声,别说全世界,就是全社区都不一定听得到,这叫什么?

生:夸张。

师:用“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来夸大母鸡的——

生:叫声。

师:你们看,又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又是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所有这些夸张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母鸡在——

生:自我炫耀。

师:自我炫耀的母鸡,讨厌不讨厌?

生:讨厌。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母鸡自我炫耀的具体事实,其他同学还是像刚才那样,在最后一起朗读“讨厌”。(一生朗读写母鸡自我炫耀的具体事实,其余学生齐读“讨厌”)

师:把“讨厌”这个词儿再写一遍。你要讨厌的不是“讨厌”,你要讨厌的是“母鸡”。写吧,怎么讨厌就怎么写。(出示田字格中的“讨厌”,生第四次写)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多次表达了自己对母鸡的讨厌,从一开始讨厌母鸡的大声喧哗,一直到现在讨厌母鸡的自我炫耀,你们的讨厌从来没有停止过,是吧?(生:是!)这就叫“一向讨厌”啊!(板书:一向讨厌)讨厌母鸡的事实已经非常清楚了,现在,我们可以帮助老舍先生完善他的投诉信了。

投诉信

母鸡大声喧哗。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母鸡无病呻吟。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讨厌!

母鸡欺软怕硬。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讨厌!

母鸡自我炫耀。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讨厌!

师:孩子们,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生说)

师:“讨厌”这个表示感情的词语,前后用了几次?

生:四次。

师:而且,每次用的都是相同的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是的,感情非常非常强烈。我们现在帮助老舍先生把这封投诉信读给他的夫人听。注意,你们只要读好两个字——

生:讨厌。

师:对!一定要读整齐、读响亮,一定要读出什么感觉?

生:讨厌!

师:很好!老师就读其他所有的内容,让我们一起用具体事实,向老舍先生的夫人强烈表达对母鸡的讨厌之情。(师生合作朗读)

三、紧扣改变,体察“不敢”

师:就这样,老舍先生再一次把母鸡告到了夫人那里。看一看,事实清楚吗?

生:清楚。

师:态度鲜明、感情强烈吗?

生:鲜明、强烈。

师:母鸡滚蛋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母鸡孵出了一群小鸡。

师:(出示鸡雏图片及“鸡雏”一词)原来,母鸡孵出了一群——

生:鸡雏。

师:夫人拿着老舍先生的投诉信,指着母鸡,指着这群鸡雏说:你瞧,现在它是鸡母亲了,这一大群鸡雏需要它来抚养,你能狠心将它赶走吗?孩子们,假如是你,面对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

生:我想我会把母鸡留下的。

师:老舍先生的态度跟你一模一样。一方面,他真的是不忍心了;另一方面,他也很好奇,也想看看,做了鸡母亲的母鸡会怎样养育它的鸡雏呢?没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舍先生真的改变了态度;更没想到,老舍先生居然为母鸡又写了一封信。不过,这次写的不是投诉信,而是——

生:表扬信。

1.聚焦鸡母亲的性格特点。

师:那么,老舍先生的这封表扬信会怎么写呢?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你觉得母鸡的哪些事情值得表扬,必须作为具体事实写进这封表扬信里。

(出示,生默读课文)

活动二:帮帮老舍先生写好表扬信

1.找一找:母鸡有哪些值得表扬的具体事实。

2.注一注:在具体事实的旁边写上你的理由。

师:应该都找到了吧?我来提一个稍稍难一点的问题:你们觉得在这封表扬信里,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哪四个词语?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你们一个一个说,我一个一个写。(生说,师板书:负责 慈爱勇敢 辛苦)

师:真没想到,之前在老舍先生的眼里,母鸡大声喧哗;但是现在,母鸡变得——

生:负责。

师:之前,母鸡无病呻吟;但是现在,母鸡变得——

生:慈爱。

师:之前,母鸡欺软怕硬;但是现在,母鸡变得——

生:勇敢。

师:之前,母鸡自我炫耀;但是现在,母鸡变得——

生:辛苦。

师:打开作业纸,把这四个最重要、最关键的词语端端正正地写一遍。(生写)

2.品读鸡母亲的“警戒”。

师:当然,光写这四个词语是不够的,哪怕你写得再醒目、再漂亮。就像之前投诉母鸡的时候,老舍先生需要用什么说话?

生:事实。

师:用事实说话。你现在要表扬母鸡,同样需要用什么说话?

生:事实。

师:用事实说话。表扬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你发现了哪些具体事实呢?我们一条一条来。第一条事实在哪里?

生:在第5 自然段。(朗读)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师:没错,这是母鸡值得表扬的第一条事实。(出示语句)

师:咱们一起来好好地读一读。(生读)

师:这就是具体事实。这条事实,写的是母鸡为鸡雏干了什么?谁能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母鸡为鸡雏——

生:警戒。

师:一词中的!其实,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跟“警戒”非常相似的词语——

生:警告。

师:请大家特别注意这两个词语。(出示,生读:警戒 警告)

师:“警戒”和“警告”都有一个“警”字,意思是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高度警惕。但是,警戒不是警告,警告也不是警戒。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出示)

警戒 提醒

警告 防备

师:谁能找到它们各自的近义词?

生:“警戒”是“防备”,“警告”是“提醒”。

师:警戒,就是戒备,就是防备;警告,就是告诉,就是提醒。我们一起来看看,母鸡为了鸡雏的安全,是怎样警戒的。

生:(读)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有时,母鸡——

生:歪着头听。

师:这是警戒。有时,母鸡——

生: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师:这是警戒。有时,母鸡——

生: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师:这也是警戒。那么,在母鸡的一次次警戒中,你们体会到了鸡母亲的什么呢?有负责吗?

生:有负责。我读出了母鸡的负责,体现在它为自己的孩子高度警戒,一点都不放松。

师:警戒就是一种负责啊!那么,这里有慈爱吗?

生:我觉得有慈爱,因为如果它没有慈爱的话,就不会警戒起来了。

师:没错,警戒就是一种慈爱。那么,这里有勇敢吗?

生:我觉得有。因为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以前它是不敢跟公鸡作战的,如果现在公鸡来了,它会勇敢地上去作战。

师:你联系了上文,一对比,就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母鸡的勇敢。是的,警戒就是一种勇敢。那么,这里有辛苦吗?

生:我发现第二句说: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说它“总是”,就说明了它可能每天都是这样,所以我看出了它的辛苦。

师:“总是”这个词找得真是太准确了!如果说一天两天还算不上辛苦,那么,天天都是这样警戒着,能不辛苦吗?警戒就是一种辛苦啊!孩子们,就是母鸡为鸡雏警戒这样一个事实,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它的——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这样的母鸡值得表扬吗?

生:值得!

师: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好好地表扬表扬现在的母鸡。

(师生合作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依次轮流读。)

3.泛读鸡母亲的其他表现。

师:孩子们,这就是事实,这就是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事实。而这样的事实,还有很多很多,你们一定发现了。比如——

生:(朗读)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师:有一点儿可吃的东西,母鸡首先想到的是谁?

生:鸡雏。

师:它的孩子,它的儿女。结果,它的孩子,它的儿女,一个个都能大快朵颐,大饱口福,而它自己却变得十分——

生:消瘦。

师:不仅如此,假如有别的大鸡前来抢夺食物,它一定——

生:出击。

师:一定把它们——

生:赶出老远。

师:这就是事实!在母鸡喂食的事实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它的——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这样的母鸡值得表扬吗?

生:值得!

师:太值得了!我们继续找事实。

生:(朗读)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它一声也不哼。

师:孩子们,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一点儿温暖,它是怎么做的?这是一个看起来好像很不起眼的动作,这个动作就是——

生:半蹲着。

师:它为什么不站着?

生:可能鸡雏没有它那么高。

师:当它高高地站着,那份温暖鸡雏就——

生:感受不到。

师:是的。那它为什么不坐着呢?坐着多舒坦啊。

生:坐着的话,就没有空间让鸡雏感受到温暖。

师:如果它坐着,它担心——

生:会压着小鸡雏。

师:所以,它常常半蹲着。孩子们,你们半蹲过吗?你们半蹲的话,大概能蹲多久?

生:大概20 秒。

师:但是,你们看看母鸡,它却一直这样半蹲着,它累不累?

生:累。

师:但是,为了孩子们,它心甘情愿,含辛茹苦。这就是事实!在母鸡半蹲的事实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它的——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这样的母鸡值得表扬吗?

生:值得!

师:非常值得!我们继续找事实。

生:(朗读)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师:这个时候的母鸡,它放声啼叫,是在大声喧哗吗?

师:是在无病呻吟吗?

师:是在欺软怕硬吗?

师:是在自我炫耀吗?

生:不是。

师:它是在干什么?

生:它是在保护它的小鸡雏。

师:夜深人静的时候,该是好好休息的时候。累了一整天的母鸡,更应该好好休息啊。但是,一旦周围有什么动静,哪怕是一点点动静,它就会非常警觉,放声啼叫,因为它的心里装着谁?

生:装着鸡雏们。

师:这就是事实!在母鸡放声啼叫的事实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它的——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4.对比鸡母亲之前的表现。

师:但是我们分明记得,在老舍先生的印象中,以前的母鸡不是这样的,你们看。(出示,生读)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师:它只会大声喧哗,哪有什么负责可言?我们分明记得,以前的母鸡是这样的——(出示,生读)

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师:它只会无病呻吟,哪有什么慈爱可言?我们分明记得,以前的母鸡是这样的——(出示,生读)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咬下一撮儿毛来。

师:它只会欺软怕硬,哪有什么勇敢可言?我们分明记得,以前的母鸡是这样的——(出示,生读)

到下蛋的时候……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师:它只会自我炫耀,哪有什么辛苦可言?孩子们,为什么现在的母鸡就变了呢?

生:因为母鸡孵出了一群小雏鸡。

师:是的!为了鸡雏,为了自己的孩子,母鸡从此就变了,它不再大声喧哗,它变得非常——

生:负责。

师:是的!为了鸡雏,为了自己的孩子,母鸡从此就变了,它不再无病呻吟,它变得非常——

生:慈爱。

师:是的!为了鸡雏,为了自己的孩子,母鸡从此就变了,它不再欺软怕硬,它变得非常——

生:勇敢。

师:是的!为了鸡雏,为了自己的孩子,母鸡从此就变了,它不再自我炫耀,它变得非常——

生:辛苦。

师: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是对比。

师:对比,记下来。(板书:对比)这是前后对比。在强烈的对比中,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孩子们,面对这样一位鸡母亲,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喜欢、敬佩、佩服。

师:孩子们,你们现在对母鸡的感情,跟那个时候老舍先生的感情一模一样。正是怀着这样的感情,老舍先生为母鸡写了这样一封表扬信——

表扬信

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它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鸡雏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它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师:母鸡太值得表扬了!所以,一位老舍先生不够,我得请四位老舍先生来帮忙。第一位负责朗读表扬信的第2 自然段,第二位负责朗读第4 自然段,第三位负责朗读第6 自然段,第四位负责朗读第8 自然段。

师:在座的各位,你们也都是老舍先生,你们的任务是负责朗读表扬信中的四句标红的话。

师:我呢,自然也是老舍先生。我的任务,是负责朗读表扬信的开头和结尾。所有在场的老舍先生,你们一定不会忘记此时此刻自己对母鸡的感情,是吧?让我们一起,怀着喜爱,怀着佩服,怀着敬重,读好这封关于母鸡的表扬信。(师生合作朗读表扬信)

四、联想比照,升华情感

师:当老舍先生把这封充满真情的表扬信交到夫人手上的时候,他激动地对夫人说:夫人啊,你知道吗?在我观察鸡母亲的这段日子里,在我看到鸡母亲这样负责、这样慈爱、这样勇敢、这样辛苦地照料它的孩子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稍顿)孩子们,你们知道老舍先生想起了谁?

生:他的母亲。

师:是的!老舍先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板书:母亲)老舍先生从小就没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他说:我的生命是母亲给的,我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那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20 多年了。他对夫人说,就在观察鸡母亲的那段日子里,他的母亲的画面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他的眼前。(出示并播放背景音乐,生读)

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老舍《我的母亲》

师:孩子们,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这是一位非常负责的母亲、慈爱的母亲。

师:我们继续看。(出示,生读)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老舍《我的母亲》

师:孩子们,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这是一位勇敢的母亲、负责的母亲。

师:我们继续看。(出示,生读)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老舍《我的母亲》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我想,你一定想到了四个词语——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就这样,对鸡母亲的观察让老舍先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母亲的感情融入到了对鸡母亲的描写中。所以在这封表扬信的结尾,老舍先生这样写道——(出示,生读)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

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师:其实,老舍先生真正想说的,不只是鸡母亲,更是他自己的——(生:母亲。)

师:其实,老舍先生还想说的,不只是他自己的母亲,而是全天下所有的——(生:母亲。)

师:是的,所有的母亲,全天下所有的母亲——(出示,生读)

她们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因为她们有了一群儿女

她们伟大

因为她们是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师:打开作业纸,怀着喜爱,怀着佩服,怀着敬重,把表扬信的最后一句话端端正正地抄下来。

(生抄写)

师:孩子们,这样的母亲,无论她多么卑微、多么平凡,我们还敢再讨厌吗?

生:不敢。

师:(板书:不敢讨厌)由“一向讨厌”到“不敢讨厌”,这同样是一种——

生:对比。

师:孩子们,对比的好处是什么?你体会到了吗?

生:可以更加突出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师:没错。对比就是为了突出,突出母鸡的优秀品质。

生:可以使老舍先生对鸡母亲的不同的情感更加突出。

师:是的。对比使感情变得更加强烈。所以,现在我们再听到母鸡这样的叫声(播放母鸡“嘎嘎”的叫声),我们还敢再讨厌吗?

生:不敢,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所以,现在我们再听到母鸡这样的叫声(播放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我们还敢再讨厌吗?

生:不敢,因为它是伟大的母亲。

师:所以,现在我们再听到母鸡这样的叫声(播放母鸡下蛋时的叫声),我们还敢再讨厌吗?

生:不敢,因为它是一位英雄。

师:孩子们,拿起你的作业纸,让我们一起,怀着喜爱,怀着佩服,更怀着敬重,大声朗读你抄下的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猜你喜欢
鸡雏聋人慈爱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慈爱的妈妈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提高鸡雏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灯 塔
母鸡(节选)
慈祥和慈爱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浅谈淘汰鸡雏在野生动物饲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