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照叠加推进让“简要复述”落地
——四上《西门豹治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2022-08-31 12:57执教余晓玮点评谢建萍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7期

执教|余晓玮 点评|谢建萍

一、初识人物,提炼情节,概括复述

(一)依据课题概括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的王戎。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历史人物(出示图片与人名),他叫——

生:(齐答)西门豹。

师:对西门豹,你了解多少?

生:西门豹,复姓西门,单名一个豹字,是战国时期魏国人。

生: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一心为国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深受百姓的爱戴。

师:历史上对西门豹的记载并不多,广为流传的要数他治邺的故事了。

师:邺是个怎样的地方?我们来读读课文的开头。(生读)

师:邺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邺是一个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地方。

师:什么叫田地荒芜?

生:没有人耕种,田地里长满杂草。

师:所以,“荒”“芜”两个字的偏旁——

生:都是草字头,表示田里到处是杂草。

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样的邺的确需要治。那“治”又作何解释呢?其实课文开头告诉我们了,你发现了吗?

生:“治”就是管理的意思。

师:没错,第一句话里就有它的意思。

师:谁能根据题目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邺县。

(二)依据情节概括

师:西门豹是怎么治邺的呢?请大家借助课后习题来梳理故事情节。

(学生默读,填写情节图。)

师:第三个情节已经告诉我们了,是什么?

生:(齐答)兴修水利。

师:“兴修”的“兴”读第一声。再读一遍。(生读)

师:这是故事的结果,对应的是课文哪个自然段?

生:第16 自然段。

师:再看看第一个情节,也就是故事的起因。阎怀逸认为第一个情节是“询问百姓”。马镱可梳理的第一个情节是“调查民情”。你们觉得哪位同学概括得更准确?

生:我觉得马镱可的更准确。“询问百姓”是“调查民情”的一种方式,“询问百姓”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查民情”。

师:没错,用目的或者结果来概括会更准确。那么,我们再看林雨璇概括的第一个情节,她说是“摸清底细”,可以吗?

生:可以。

师:第一个情节用“调查民情”或者“摸清底细”来概括都可以,对应的是课文哪个自然段?

生:1~9 自然段。

师:再来看第二个情节。阎怀逸和马镱可认为是“惩治恶人”,林雨璇概括的是“惩治巫婆”。你更同意谁的?

生:我更同意阎怀逸和马镱可的。因为西门豹惩治的恶人不只是巫婆,还有官绅,林雨璇概括得不完整。

师:所以,第二个情节是——

生:惩治恶人。

师:这是故事的经过,对应的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生:第10~15 自然段。

师:西门豹是怎么治邺的?你能不能借助故事情节图来说一说?

生:西门豹发现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大爷摸清了底细,接着巧妙惩治恶人,最后发动百姓兴修了水利。

师:你看,借助情节图,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长长的课文就能快速、简短地说下来了。谁再来说一说?(生说)

师:在这三个情节中,你认为哪一个是最精彩,对治邺起了关键性作用的?

生:惩治恶人。

师:(给“惩治恶人”标上五角星)所以这个部分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在简要复述的时候要讲得——

生:详细一些。

师:那剩下的两个呢?

生:稍微简单一点。

师:对,它们不是主要内容,就可以复述得简单一些。现在,让我们走进故事最精彩的情节——惩治恶人。

二、研读言行,体悟智慧,简要复述

(一)借助情节图,梳理故事情节

师:西门豹惩治了哪些恶人?默读10~14 自然段,圈一圈并填写到故事情节图中。

(学生默读,填写情节图。)

师:西门豹惩治了哪些恶人?

生: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官绅的头子和官绅。

师:和官绅?

生:和其他官绅。

师: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那么西门豹是怎么惩治恶人的呢?再次默读10~14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西门豹语言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西门豹行动的句子,并提取关键词填写到故事情节图中。注意情节图中上面一行要提取的是西门豹语言的关键词,下面一行要提取的是西门豹行动的关键词。

(学生默读思考,填写故事情节图。教师巡视。)

师:我们先来看看张佳悦的。惩治巫婆的行动关键词是“投进漳河”,可以吗?

生:可以。

师:惩治官绅头子的语言关键词是“催一催巫婆”。

生:可以改成“催一催”。

师:更简洁了。行动是“投进漳河”,可以吗?

生:可以。

师:其他官绅语言的关键词是“你们去催一催”,可以吗?

生:可以再简洁点,用“催一催”。

师:好建议。对照这位同学的情节图,再改改你的,争取更简洁一些。

(二)借助情节图,学习简要复述

师:西门豹是怎么惩治恶人的?你能不能借助情节图来说一说?我们先试试“惩治巫婆”这部分。自己先练一练。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

生:西门豹带着卫士来到了漳河边,说把新娘带来给他看一看。西门豹看了以后,说这个新娘不漂亮,要巫婆去跟河神说一声,会找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再送去。于是,他叫卫士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师:能不能抓住我们整理的西门豹语言、行动的关键词,说得再简洁一点?

生:西门豹故意对巫婆说新娘不漂亮,让巫婆去跟河神说一声,过几天换一个漂亮的姑娘送去,于是,就让卫士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师:你的意思是说西门豹找了个借口来惩治巫婆。用上“借口”这个词,你再说说看?

生:西门豹借口说新娘不漂亮,让巫婆去跟河神说一声,过几天选个漂亮的送去,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师:你看,用上“借口”就把西门豹直接说的话变成间接转述,像这样转述人物的语言就能长话短说。谁再来说一说?

生:西门豹找了借口说新娘不漂亮,要给河神找一个漂亮的,惩治了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说说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官绅头子的。

生:巫婆很久都没有回来,西门豹借口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师: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说一说西门豹是如何惩治其他官绅的。

生:官绅头子和巫婆很久都没有上来,西门豹又借口让其他官绅催催,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投进漳河。

师:最后结果怎么样,投进去了吗?

生:没有。“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师:课文中是这么写的,对不对?这句话这么长,怎样说才能更简洁?我们来看看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它是怎么长话短说的。

出示: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官绅跪地求饶。

生:它把句子中的关键词留下来,把“面如土色”“直淌血”这样的词语去掉了。

师:没错,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抓住关键信息,就能做到长话短说。我们现在再来说说,西门豹是怎么惩治其他官绅的。

生:巫婆和官绅头子都没回来,西门豹又借口叫其他官绅去催一催,要把其他官绅投进漳河,吓得他们跪地求饶。

师:现在,连起来说说西门豹是如何惩治恶人的,你一定会了吧?

生:西门豹先借口说姑娘不漂亮,让巫婆跟河神说一声,过几天选个漂亮的送去,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过了一会儿,巫婆没有回来,西门豹又借口对官绅头子说,让他去催一催巫婆,又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最后,他又借口巫婆和官绅头子都没有回来,让其他官绅去催一催,吓得那些官绅跪地求饶。

师: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可真管用,一下子就把这个长长的情节简短地说下来了。

(三)研读言行,体悟惩治办法之妙

西门豹连用三个“借口”来惩治这些恶人,这三个“借口”到底智慧在哪里?请你再读读西门豹的语言和行动。

(生自由读10~14 自然段)

师:西门豹这三个“借口”到底智慧在哪里?

生:西门豹在惩治恶人的顺序上很有讲究。他先惩治了冲在前头办坏事的最大恶人巫婆,然后是官绅头子这个幕后主犯,这叫擒贼先擒王。最后轮到跟班的其他官绅。

生:西门豹对待不同的恶人采用的惩治方式也不同。

师:请你具体说说。

生:对待巫婆、官绅头子这样的首恶、主犯,西门豹是找借口直接把他们投进漳河,根本没有给他们任何说话的机会,因为他们实在是罪大恶极,而且这样做也是杀鸡儆猴,警示其他官绅。对待其他官绅,西门豹虽然也借口说要他们去漳河催一催,但他是故意“站了很久”、说“再等一会儿”,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犯下的罪行,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毕竟漳河的治理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很多人手,包括管理的人。

师:既然巫婆和官绅这么坏,西门豹对他们的罪行已一清二楚,为什么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惩治了,非得等到给河神娶媳妇这一天?

生:这叫将计就计。因为当时的老百姓还是很迷信的,如果西门豹直接处死巫婆的话,老百姓会很不理解,甚至会对西门豹产生不满,以为西门豹会给他们带来灾难。而选择给河神娶媳妇这一天,西门豹连用三个“借口”,假戏真做,最终目的是要让老百姓亲眼目睹可以通神的巫婆见了河神也不会回来,明白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师:惩治巫婆、官绅这些恶人容易,但要使老百姓真正明白,破除迷信,可不容易。西门豹选择在河神娶媳妇这一天,将计就计、顺水推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惩治了这些恶人,同时他用事实说话,让老百姓明白真相,破除了迷信,这真是——

生:一举两得。

师:妙哉,难怪《史记》如此评价西门豹——

生:(齐读)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师:什么意思?

生:西门豹管理邺县,老百姓都不敢欺骗他。西门豹的名声传遍了天下,并流传到后世,真可以说得上是贤大夫。

师:世世代代流传,没有停止的时候,难道这样的人还称不上贤大夫吗?

(四)创设情境,再次复述

师:西门豹惩治恶人的消息大快人心,老百姓都奔走相告。此时一位带着女儿躲避在远方亲戚家的大娘,看到一位正匆匆赶去接女儿回家的大爷,好奇地问(师扮大娘):老乡老乡,你这么急匆匆的是发生了什么事?

生(扮大爷):接女儿回家啊!咱们县来了个叫西门豹的县令,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孩子们有救了。你也赶紧带着女儿回去吧!

师:巫婆和官绅被惩治了?

生:我这接女心切,长话短说吧!西门豹在河神娶媳妇那天,以新娘不漂亮,要巫婆去跟河神说一声,过几天选个漂亮的送去为借口,把巫婆投进了漳河。后来,又借口巫婆很久没回来,要官绅头子去催一催,把官绅头子也投进了漳河。他们啊都是有去无回。后来,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去催一催,吓得他们跪地求饶。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师:这么说,我们有救了。我这就收拾包袱带女儿回家去。

师:西门豹惩治恶人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整个邺县,也传到了魏国的国都大梁,大臣们听闻之后来向魏王报告。大臣在哪里?

师:(对一生)我现在就是魏王了。

生(扮大臣):禀告大王,最近臣等听闻西门豹任邺县县令后,大有作为。他先通过当地一位长者调查清楚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然后将计就计,在河神娶媳妇那天,他以新娘不漂亮,要巫婆去跟河神说过几天送一个漂亮的过去为借口,把巫婆投进了漳河,又以去催一催巫婆为借口,惩治了官绅头子。这招杀鸡儆猴,吓得其他官绅跪地求饶。老百姓最终幡然醒悟,再也不给河神娶媳妇了,漳河也没有发过大水。

师:西门豹果不负众望。

三、抛出问题,设疑结课

师:西门豹惩治恶人的故事,精不精彩?

生:(齐答)精彩!

师:所以,作者花了这么多的笔墨来写。可是,奇怪了,前面的调查民情并不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要花9 个自然段来写呢?这么长的内容不是主要内容,我们又该怎么简要复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点评】

2022 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复述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发展口语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西门豹治邺》一课编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主题是“历史人物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针对本单元教材编排意图,结合语文要素在编排体例中整体设计、相互关联、螺旋上升的特点,余晓玮老师执教这一课,体现了观长线确立核心目标、搭支架学练简要复述、研言行破解教学难点这三个方面的实践亮点。

一、观长线,确立核心目标

复述的语文要素内涵丰富,“简要复述”这一单元教材编排建立在第一学段讲故事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对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详细复述的衔接与递升,更是为第三学段的创造性复述做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精准把握语文要素,用系统思维让单元要素落地生根?余老师依据复述的长线安排,梳理复述的发展线,根据学段目标、教材内容、编者意图、学生能力确定本单元目标为:1.借助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经验,了解故事内容。2.借助详细复述的经验,厘清内容关系。3.用“借助情节图、抓住关键信息、转述人物语言”的方法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把故事说出来。

结合本单元课文功能及教材助读系统,在梳理内部语文要素的基础上,由此进一步定位《西门豹治邺》一课语文要素的着力点:1.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了解故事内容。2.通过“借助情节图、抓住关键信息、转述人物语言”的方法长话短说,创设情境,简要复述故事主要情节。3.学习“惩治恶人”这一重点情节,研读西门豹的言行,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办法之妙,感受他的智慧。余老师依据清晰的单元与单课目标引领,让学生深入语言文字构成的文本世界,深化理解,领悟表达,落实方法,发展简要复述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二、搭支架,学练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要求学生复述时能区分内容的主次,有选择地复述课文,对主要内容可以讲得详细些,次要内容则可以讲得简单或适当省略。《西门豹治邺》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但段落清楚,详略分明。那么如何搭建复述支架,引导学生统整信息,进行语言重组,促进纲要式记忆,实现简要复述呢?

首先,借小标题,说主要内容。拟定小标题能提炼叙事文本的情节,还能提示学生通过语言重组,删除次要内容繁冗的表述,整合生成符合简要复述要求的语言材料。余老师根据这篇课文篇幅长、故事性强的特点,巧借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梳理出对应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三个情节。课堂上,余老师引导学生反馈小标题、修正小标题,巧妙地利用故事情节图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构故事文脉线索,从而知晓“惩治恶人”为故事重要情节,“调查民情”“兴修水利”为次要情节。

其次,借情节图,学简要复述。“把握主要内容”是复述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主要内容并不等同于故事情节,只有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并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余老师在课堂上紧紧聚焦最精彩的“惩治恶人”部分,围绕着“西门豹到底惩治了哪些恶人?他是怎么惩治恶人的?”学习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借助故事情节图再次梳理故事主要人物西门豹的言行及故事经过,从试说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到说怎样“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其他官绅”,然后连起来说惩治恶人的整个过程,学生借助情节图不断地经历语言重组,展开复述练习,提升复述能力。

最后,借情境场,练简要复述。2022 年版的课标强调,要“增加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复述除了借助插图、表格、关键词、情节图这些学习支架,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代入角色,将已经积累内化的语言与复述方法,再次调整优化,发挥想象进行复述,提高复述的能力,促进素养落地。在情境中,学生转换角色,多次简要复述西门豹如何惩治恶人。通过情境创设、语言重组,学生对西门豹惩治恶人的重要情节了然于胸,让复述有章有法。

三、研言行,破解教学难点

《西门豹治邺》一课学习的难点是“研读西门豹的言行,感受智慧”。为了突破这一学习难点,余老师抓住“体悟惩治办法之妙”,重点引导学生研读西门豹的“言”与“行”——“三借”“三等”。“西门豹连用三个‘借口’惩治了恶人,这三个‘借口’到底智慧在哪里?”梳理西门豹的语言,从三个借口——“姑娘长得不漂亮、去催一催、再去催一催”中品读西门豹的智慧,同时结合品读来学习“抓住关键信息,转述人物语言”进行简要复述的方法。接着,又呈现描写西门豹三处表示等待的行为句子,讨论“西门豹为什么要等?他在等什么?”。这一问题如一石击浪,学生的思维纷纷被激活,深度感悟与思考水到渠成。余老师紧紧聚焦惩治恶人的“三个借口”与“三处等待”,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悟与思考作为政治家的西门豹惩治恶人之妙的智慧。她还通过引读《史记》对西门豹的评价,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将阅读指向更宽的视域,从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余老师充分利用教科书中西门豹这一历史人物故事,通过观长线确立核心目标、搭支架展开复述练习、研言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精准把握故事情节,学习简要复述的方法。整个学程学生都在循序渐进地经历语言积累、语言重组和言语创新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与发展。